临汾新闻网讯“郭行长,你们来了,快回家里坐。”近日,襄汾县南贾镇东牛村村民鲁俊海看到襄汾农商行南贾支行副行长郭志勇到来,放下手中的工作连忙上前招呼。放眼望去,琳琅满目的古雕塑、古门牌等古建筑构件摆满了偌大的院子,一栋工艺精美的古建筑尤为引人注目。
“这个是我的得意之作,非常耗时耗力,将来肯定能卖出一个好价格。”说起自己的作品,鲁俊海滔滔不绝,脸上洋溢着执着和热爱。
在东牛村,有许多村民从事古建筑修复,他们通过在外收购古建构件,再加上自己的修复,修复出一件件饱含古代气息的建筑。穿着老旧的工作服、带着专业的防尘口罩修复古建筑是鲁俊海的工作常态,今年50岁的鲁俊海,从小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对古建筑的修复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少年时期的热爱给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鲁俊海在修复时,只要在脑海中有个大致形状,再结合时代背景,就可以修复出完整的古建筑。
“修复古建筑要选择同一时期的材料,否则在懂行人的眼中,修复出来的古建筑就显得不伦不类。”鲁俊海说,因此,他对每一份材料都十分苛刻。
为了收购回适合的古建筑材料,鲁俊海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资金。为了满足资金需求,鲁俊海和南贾支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么多年能坚持下来,绝对离不开南贾支行的大力支持。”鲁俊海说,“做我们这行的,必须要有充足的周转资金。从第一次在南贾支行获得3万元的贷款,到后来的19万元,再到现在给我授信29万元,让我的发展有了坚实的后盾。”郭志勇表示,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为辖内群众提供金融支持是肩负的职责,他们会继续努力。
在鲁俊海的屋内,大到睡觉用的床、小到工作用的凳子,每一件物品都是他收购回来的。从事古建筑修复的25年里,他收购的古物件有近千件。在鲁俊海家的后院内,更是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古门牌。“你看,这些古门牌都是我自己修复的,买回来的时候,大多有残缺,经过我的修复,才呈现出它原来的模样。”鲁俊海说,他的后院内,修复好的大大小小古门牌有几十件,还有很多的古门牌正在等待修复。
在外人看来,修复古建筑是一件枯燥、辛苦的工作,但对于鲁俊海来说,他很享受修复的过程。“每当看到一件件古建在我的手中修复完成,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鲁俊海说,如今,很多地方都在发展旅游产业,古建筑市场需求巨大,这给他提供了很好的机遇,生意会越做越红火!
记者 刘文军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