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深秋时节,在乡宁县管头镇牛心沟村田地里,村民郑秀财正拿着机械设备清理地面上的知母草叶,为下一步收获打基础。“这块地里的知母成熟了,今天先把这些草叶割下来,过两天刨挖时才会更方便。”郑秀财边操作着手中的机械边介绍。
牛心沟村地处山区,土地多以丘陵、坡地为主。长期以来,该村村民以种地和外出务工为主。“以前我以种植普通农作物为生,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经济效益不高。前几年在朋友的介绍下,我开始种植知母等中药材。”郑秀财说,他敢于转型种植中药材,一方面是因为有朋友在专门做中药材收购生意,另一方面就是他本身有一定的中药材知识储备。在郑秀财的家中,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关于中药材的书籍,尤其是《本草纲目》更是在桌面的显眼位置摆放。“以前跟着家里的老人接触过中药材,但认识不多。由于我经常翻看书籍,认识了很多中药材以及它们的特性。”郑秀财说,平时他不仅看书多,而且由于他家四面环山,山里有大量的野生中药材,他没事时就在山中找寻中药材。
正是由于自身对中药材有着浓厚兴趣,加上有销路、收益高,郑秀财把目光转向了中药材种植,为此,他专门在山上找寻了大量野生知母和射干移植到自家的田地里。“我们这里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非常适合种植中药材,但由于是第一次种植,我还是进行了试验。”郑秀财说,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虽然经历了各种波折,但最后的收获还是可观的。
适应能力强、好种植、易管理,试种成功后的收益激发了郑秀财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2019年,郑秀财开始大面积种植,除了自家的10余亩地,他还另外承包了村民的20亩地。“山坡上的这些地都是我承包下来的,全部种植知母和射干这两种中药材。”在家门口,郑秀财指着远处的坡地说。
“知母的生长期一般为两到三年,它的出芽率非常高。”郑秀财说,虽然种植中药材收益高,但是平时的管理工作很繁琐。除草、松土这些都是需要经常做的,只有长期保持土壤稀松无杂草,才利于中药材生长。“由于我种植的面积较大,到了除草、松土时节,我就要雇用一些村民帮忙,再加上这些中药材需要专门的化肥,这是一笔很大的费用。”郑秀财说。
“正是有了政府的好政策,还有乡宁农商行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让我能够有足够的资金投资到中药材种植当中。”郑秀财说。2021年,乡宁农商行管头支行的工作人员在进村入户走访过程中,了解到郑秀财是脱贫户,在发展产业过程中有金融需求,便为他讲解了相关的金融政策。在了解到政府和乡宁农商行的政策后,郑秀财便申请了5万元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资金。“不仅政策好,农商行工作人员的服务也非常好!正是有了他们的宣讲,我才享受到了好政策,发展我的中药材种植产业。”郑秀财说。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宁农商行工作人员经常走访辖内的群众,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及时给予金融支持。“为了更好支持脱贫人口的发展,我们还专门制作了联系卡,发放到他们的手中,就是为了方便他们有金融需求时能够及时联系到我们。”管头支行副行长周向峰说。
“郑师傅,这些药材的价格怎么样?”“今年鲜知母的价格在每公斤6元左右,一亩地能够产4000公斤左右,收入非常好!”中药材的种植让郑秀财看到了致富的前景,为此,他还不断尝试种植新的中药材。“今年,我又试种了苍术,效果还不错。以后,我要把农商行支持的资金投入到中药材种植中,增加中药材品种,走好中药材种植之路。”对于未来的发展,郑秀财充满了信心。
记者 刘文军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