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农商银行张艳菊:十七年无悔芳华

2020-07-01 09:58:3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张艳菊第一天去上班就后悔了:崎岖的道路、满眼的大山,虽说是在尧都区,但河底离市区足足近60公里的路程。21岁的她,颠簸乘坐了2个多小时的车来到河底,被眼前看到的景象惊呆了,这与她想象中的工作环境相差甚远,从小在平川生活的她真想马上回去。家人劝她说,先坚持一段时间再说。这一坚持,就是整整17个年头,她看得了繁华,守得住寂寞,将最美好的十七年留在了那片热土。

  扎根

  时至今日,张艳菊仍旧对刚上班时一位老同事的一句话记忆犹新:“如果有人觉得山路十八弯远,那么他一定没见过到河底乡山路的200多个弯。”2003年,张艳菊怀揣着干一番事业的梦想第一次进山,路途的遥远只是考验的开始。

  用水不便、一个月为数不多的假期、没有联网的工作……无数个难题扑面而来,但这些难题没有让她退缩,铆足劲学习技能成了那个时期她最大的动力。“那个时候纯手工记账,只有用3.5英寸的移动硬盘去传递数据,我从出纳干起,师傅手把手地教,大家都在抢着学习,虽然日子苦点,但是氛围很好。”

  曾经在煤炭经济辉煌的时候,河底乡被称誉为“小香港”。张艳菊和同事每天会过手几麻袋的现金,经济的繁荣让河底支行的存款一度破亿,员工数量达到最高峰。“那时候收入高,能留住人,员工最多时有20多个,但后来煤矿效益不好了,信用社业务也少了,很多人申请调回城里,员工越来越少。”

  张艳菊说,工作熟悉了,与周边的客户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和深厚的感情,刚来河底的懊悔已经一扫而光。踏实肯干的她觉得这里更需要她,有她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因此,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申请回城,选择了继续扎根在河底。

  坚守

  光阴荏苒,多年来的河底支行有这样的情景:铁打的张艳菊,流水的新员工。

  在谈对象都被嫌弃工作地点远时,张艳菊克服种种困难,熬过了结婚,却在孩子出生的那年打起了退堂鼓。“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申请调回城里上班,但最后还是留了下来。”2005年,张艳菊的儿子出生了,一面是一个月才有几天的假期,一面是嗷嗷待哺的孩子,作为母亲她想要回到孩子身边。可在领导和前辈的挽留下,在需要她坚守的工作岗位上,在客户热切的期望面前,她毅然选择了提前断奶,把孩子交给婆婆照看,留在河底继续投入到工作当中。

  新人来了又走,张艳菊依旧在,从出纳、会计、营业经理到副行长,每个岗位上的她都在努力学习和突破自我。自2006年开始,她有了新的任务——带徒弟,被分配到河底支行的新员工均由张艳菊培训,从岗位技能、生活起居,到心理辅导,她把这些年轻人培养合格,然后再送他们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从我们这里出去的员工,全都被夸能干,我也算桃李满天下了。”

  奋斗

  徒弟们一茬一茬的在换,张艳菊却还在那个熟悉的地方,把金融服务做得用心到位,将工作干得风生水起。

  为了获得信任,她可以在客户家门前一等几个小时;为了完成任务,她给自己强加压,年底结账后总要病一场;为了教育好年轻员工,她可以和其家长打几个小时的电话……张艳菊笑称自己工作起来像机器人,这些年的坚守也许是因为好强的个性使然。

  2019年,张艳菊竞聘上岗,担任了河底支行的行长。职务的提升,也让她压力倍增。“这行长不是帽子,而是担子。”张艳菊说,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都要担起应有的责任。担任行长的她比以前更忙了,全行的事无论大小事都要她操心,每天上班最早的是她,下班最迟的是她……她先后被评为“吸储标兵”“先进工作者”“优质服务明星”“三八红旗手”等荣誉。在她的带领下,截至6月末,河底支行的存款较年初增长4370万元,贷款也以新增4000万元的业绩超额完成任务,各项指标名列全行前茅。

  张艳菊说:“每次真心付出的服务,乡亲们把我当亲人对待,坚守不图别的,就图能实实在在给老百姓办点事!”张艳菊依旧奋斗在河底乡的土地上,为山区的发展贡献农信人无悔的芳华!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