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杨翠萍:这份爱,超越了骨肉亲情

2020-07-15 09:28:5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清晨,伴着清凉的夜风,杨翠萍不知不觉睡过头了。天还没大亮,她赶忙起身,想着赶紧去给瘫痪在床的小叔子洗脸、喂水。刚刚走到门前,猛然看到轮椅上的遗像,她不由停住脚步,一阵伤感涌上心头,“平有已经‘走’了两年,但我们还没完全适应,总觉得他还在身边。”

  嫂子和小叔子本无血缘关系,杨翠萍却像亲姐一般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李平有,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刻。20余年,她用善良演绎人间大爱,这份亲情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在她看来,丈夫的弟弟就是自己的弟弟。照顾小叔子不仅是出于嫂子的责任,也是她对已故公公的承诺。

  杨翠萍是一位普通农家女,自打嫁到霍州市南下庄村,便和丈夫一起操持着这个大家庭。在她的精打细算下,日子虽不算富裕,但也过得有滋有味,令人羡慕。可惜,好景不长,先是婆婆因病去世,再是小叔子因伤瘫痪,紧接着公公也因病情恶化而撒手人寰。面对孤身一人、无法自理的小叔子,她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

  “平有结婚后外出打工,在工地搬运钢筋时不小心砸了腰部,致使下半身瘫痪。祸不单行,没过多久,他的孩子也胎死腹中,使他的身心受到严重打击。他为了不拖累妻子,便与妻子离了婚。”说到小叔子的遭遇,杨翠萍至今心疼不已,她连连叹气,“平有是个苦命人,没怎么享过福。公公临终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

  杨翠萍至今记得,公公病危之时,她挺身而出,主动揽过这份重担,并掷地有声地承诺:“爸,您放心。以后,平有归我们管,我们吃什么,他就吃什么,就算家里只有一口吃的,也先紧着他。我们一定让他好好活着。”

  杨翠萍这样说,也这样做。她担心李平有受不了病痛折磨和家庭破碎的打击,一边悉心照料着他的日常起居,一边时刻留意他的情绪波动。起初,李平有总是闷不作声,忧心忡忡,一提到出门就极为抗拒,也不愿意跟人讲话,整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过去爱说爱笑的小伙子,一下子变成‘苦瓜脸’了,这可不行。我想跟平有聊点儿啥,可我就一农村妇女,肚子里没墨水,也不会讲话。”杨翠萍顿时急了,只好从新闻、电视剧里搜集素材,然后一股脑说给小叔子听。刚开始,她就跟唱独角戏一样,无人回应。时间一长,李平有偶尔会搭话了,渐渐地愿意打开心扉,道出自己的心结。经过杨翠萍的再三开导,他走出了阴霾,曾经僵硬、冰冷的脸庞也有了笑容,病情也随之好转。

  就在杨翠萍刚刚松了口气的时候,李平有又出事了。那天,他背着家人,偷偷在院子里拄拐锻炼,没想到不慎摔倒在地,导致大腿骨折……这件事对这个贫寒的家庭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当时,杨翠萍既要忙3个正在上学的孩子,还要抽出更多时间、精力去照顾李平有,一天仅能睡三四个钟头,即使身体出现一些小状况,她也咬牙坚持,一是没钱,二是没时间,就那样硬生生地挺了过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家里的光景有了起色。在政府扶贫政策的帮扶下,李平有被列为五保户,住进了霍州市辛置镇下马洼养老院。期间,杨翠萍一直牵挂着小叔子,隔三岔五就去探望。后来,小叔子因病高烧不退,住院一周后回到养老院又持续生病。杨翠萍放心不下,当即表示:“咱们回家吧,嫂子照顾你。”

  于是,杨翠萍和丈夫把小叔子接回家悉心照顾。每天天不亮,俩人就起床分工合作,一个忙着给他擦洗、推他出门遛弯,一个忙着为他做饭、洗衣。两年前,李平有病情突然恶化。弥留之际,他流着眼泪对嫂子说:“都说我没有福气,实际上我福气大着呢,能有这样的好嫂子、好哥哥。如果没有你们,我活不了这么长时间。谢谢你们,这份情,我只有下辈子才能报答。”

  20余年,杨翠萍尽心尽力照顾李平有,从没有抱怨,也不曾放弃。村里人都说:“村子这么大,这么好的嫂子还是头一回见。杨翠萍对李平有的好,已经超越了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太感人了。”

  杨翠萍个子虽小,却有“大爱”;她不善言辞,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德。谈及自己的善举,她道出多年来埋在心底的4个字——“无怨无悔”。

  记者 李静 闫璟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