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王小江:矿山“孺子牛”

2021-11-12 10:17:3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攻坚克难,他冲锋在前;危急关头,他挺身而出。煤海激荡,28年他始终坚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直面困难挑战,勇于担当作为的光辉形象,完美诠释了煤矿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品质。

  今年47岁的王小江,是霍州煤电辛置煤矿综采二队队长。他18岁就在辛置煤矿参加工作,从一名农民轮换工、小队长、副队长到综采二队队长,从采四队、采三队、采一队到采二队,一线摸爬滚打28年,他始终保持着迎难而上永不服输的劲头,以忘我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每一项工作当中。

  “我是一名党员,我要对得起这个称号。”作为一名老队干、老党员,王小江把党员身份看得无比神圣,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危急关头他总是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工作面遇断层,顶板破碎,他坚守现场一待就是几十个小时,累了坐在地上眯一会,醒来接着干;抢修水泵,他毫不犹豫跳入冰凉的积水中奋战3个多小时……他一直认为做煤矿工人,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不行的,而他自己就像是铁人一样从不知道苦不知道累,身边的职工都亲切地戏称他为“王疯子”。

  在王小江的带领下,综采二队也成为辛置煤矿公认的一支“敢担责、能担责,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队伍,矿井生产中每每碰到“硬骨头”,矿领导也总是第一个想到王小江。

  辛置煤矿106工作面,煤层埋藏较深,且中部有空巷,整体压力大,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多,涌水量大,是霍州煤电公认的难题,面对艰难险阻,王小江临危受命,咬紧牙关接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为了攻克106工作面这个难题,王小江三番五次求助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和老师傅们,查询有关资料,下现场测量查看。“一条4米高的巷道,来压时几乎可以缩成2米甚至1米……”王小江深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危险性,他不断深入现场,一遍遍摸索,一次次实验,不厌其烦地将计划推倒重来,重新规划。最终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必须根据压力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和加强工作面支护。

  工作面刷扩、起底、支护……那段时间,全队每个人要干几个人的活,作为队长的王小江,更是以身作则,坚守在最前线,在井下连续工作最长时达7个小班50多个小时,他的脑海里每天都重复着一个念头:只许成功,不能失败,为了全队的荣誉,也为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再苦再累,也要带领综采二队扛过去。在王小江和队友们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加强三巷超前支护,有效缓解了巷道回缩;超前起底、刷扩,有效解决了行人、通风、运输等问题;排水系统的完善和增设,解决了工作面排水问题。经过1年零3个月的鏖战,综采二队终于啃下了106工作面这块“硬骨头”,成功回采原煤160万吨。

  28年,王小江从一名普通的农民轮换工成长为全国煤炭系统劳动模范、山西省煤炭系统劳动模范、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西焦煤特级劳动模范、霍州煤电特级劳动模范、霍州煤电模范共产党员、辛置煤矿优秀共产党员……他带领的综采二队先后获得山西焦煤、霍州煤电工人先锋号班组,安全生产标杆班组,山西省工人先锋号班组,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等荣誉称号。

  王小江把自己一生最好的年华,全部奉献给了矿山,奉献给了采煤一线,在一次次与困难对战时,他没有退缩一步,在面对难题和压力时,他没有抱怨一句,他始终像“孺子牛”一样,在煤海默默耕耘,默默奉献,在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中,完美诠释了新时代煤矿共产党员的精神和风采。

  记者 孙哲峰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