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第五人民医院曹丽:我愿用爱温暖“你”

2022-01-18 09:02:4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出院以后,别人会不会害怕我?我还能找到工作吗?”

  “放心,你已经好了。只要按时服药,就可以正常地学习和工作……”

  1月6日,在市第五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开放病区,医生曹丽的声音听起来温温柔柔,却有着抚慰人心、温暖治愈的力量,使患者逐渐放下心理包袱,勇敢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精神科医生是一门“苦差事”,曹丽却甘之如饴。她说:“要用心对待我所遇见的每一名患者,用爱去照亮他们的心灵深处,尽最大的努力使他们带着希望回归家庭与社会。”

  ♥理解 打开心灵的钥匙

  “我是你们的领导”“你们都给我站好了”“只要我一句话,外面的人和车都得听我的”……2021年4月28日,一名极度亢奋的年轻女子被家人送来临床心理科,这是曹丽从内科转岗为精神科、经过严格培训和考试后,独立接诊的第一位患者。

  在曹丽的安抚下,情绪崩溃的家属逐渐平静下来,说起女子近段时间的异常表现。起初,女子因失恋而情绪不好,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接着连续几宿不睡觉,一直嚷着要干大事、赚大钱,但干什么都是虎头蛇尾,家属这才意识到可能是女子的心理出了问题。

  经过细致观察、完善诊断,女子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曹丽依据女子的病情,制定了系统化的治疗方案。三天之后,女子的情绪趋于稳定,但说话内容依然极其夸张、明显偏离实际。曹丽不急不慌,时常找她聊天拉家常,接着调整了药量和药物,用于稳定情绪和改善睡眠,取得一定进展后适时给予心理治疗,打开了她尘封的心灵……

  “每位患者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女子因失恋产生了要迅速强大、让男方后悔的想法,一时钻了牛角尖,进而引发心理和情绪问题。经过42天的治疗,女子的情绪完全稳定下来,药量也从高剂量调整为维持量,出院之后顺利找到了工作。”通过此事,曹丽感叹道,“作为医生,首先要学会理解患者,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换位思考,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

  “跨界”的时间不长,曹丽却早已爱上了精神科。她娓娓道出:“2018年,我第一次走进精神专科医院。那时虽然是在相对破旧的老院区,但穿着病号服的患者站在阳光下做操的画面,一下子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他们对生活充满热情,不应该被社会抛弃,我们要帮助他们得到应有的理解与尊重。”

  ♥信任 沟通心灵的桥梁

  “来时好好的,怎么突然就睡不着了”“药吃了好几天,怎么一点儿用都没有”……在开放病区工作,并不像他人想象得那样轻松,曹丽时不时会遭受家属的埋怨与指责,但她从不抱怨,总是保持微笑、耐心解释。

  13岁的女孩娇娇(化名)因常常出现不明原因的手抖,一直奔波在求医路上,做过各项检查却找不出任何问题。住院期间,曹丽了解到娇娇是一名留守儿童,从小缺失父母的疼爱,性格相对内向、敏感。曹丽便循着这条线索努力深挖,以此进行对症治疗,娇娇妈妈却等不及了,常常抱怨治疗进度太慢,担心治疗没有效果等等。

  “精神疾病的治疗过程相对漫长,难以做到药到病除,需要医生与家属共同配合,才能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曹丽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与娇娇妈妈积极沟通,同时密切关注娇娇的病情变化。每当娇娇发病时,她都会第一个来到娇娇身边,用温暖的双手紧紧握住娇娇发抖的双手,柔声细语地说道:“来,跟着我,深呼吸,慢慢地放松下来……”

  渐渐地,娇娇手抖的频率和时长减少了,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出院时,娇娇妈妈特意向曹丽道歉,坦陈自己把对孩子的担心、愧疚等情绪一股脑地发泄在她的身上。曹丽从没放在心上,反过来安慰对方:“人们在自己生病或家属生病时,难免会心情不好、脾气变大。这是人之常情,我非常理解。”

  正是曹丽的这份“用心”,真正打通了患者的“心路”。有一位门诊患者没有食欲、吃不下饭,总怀疑自己生了大病,一年要做五六次胃镜。每次检查结果都显示“正常”,他却坚称自己有病,因此和家人闹了很大的矛盾。

  躯体化障碍是精神科经常遇到的一类病例,如何扭转他们的错误观念,对医生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面对这位患者的执拗,曹丽选择以柔克刚,经过心理干预、药物辅助,治好了患者的“心病”。患者胃口大开,一个月内胖了2公斤,兴奋地向曹丽送来感谢的锦旗,这也是曹丽收到的第一面锦旗。

  曹丽感叹道:“让患者感受到你的真诚,你在认真倾听他,他才会相信你有能力帮助他。‘同理心’和‘设身处地’是构建信任关系的前提,缺一不可。”

  ♥关爱 医治心灵的良方

  “为什么要救我,你们让我去死……”一位中年妇女被送来时,浑身都是自残的痕迹。她抱着必死的信念,整日不吃不喝,将所有人拒之门外。

  到这里就医的患者大多有心理创伤,这就要求医生不仅要具有精湛的医术,还要富有爱心、耐心和关心。曹丽将这位陌生的患者视作自己的亲人,一天多次来访,从家属口中获取更多关键信息,从中找到了突破口,循序渐进地打开了患者的心扉。

  在曹丽的“温柔攻势”下,患者愿意吃饭了,也愿意按时服药了。经过20多天的治疗,患者抑郁情绪缓解,并后悔不迭地说:“我为什么不想活了,还下手那么狠。幸好曹大夫对我不离不弃,才将我救出深渊。”

  还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突然丧失意识,一头栽进了水沟,苏醒之后大小便失禁、无法自理,经过多次检查排除了躯体疾病。送来时,老人情绪失控,一直撕扯着纸尿裤,觉得自己活得没有尊严。

  曹丽为老人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并对家属进行了相应的健康宣教,重建了家庭支持系统。随着治疗的深入,老人在一周之后恢复了自主排便意识,但依然不会下地走路。曹丽坚持鼓励老人,用心理疗法暗示老人“你可以的”,老人终于打破了心理枷锁,勇敢地迈出了脚步。

  “你不是救了一个人,而是救了我们全家啊!”出院时,家属特意送来锦旗,感谢曹丽用心用爱的治疗。这也是曹丽最愿意看到的,不论患者来时病情有多严重,都能带着满意、带着希望而归。

  在曹丽看来,家人的陪伴,社会的接纳,是对患者最好的抚慰。希望大众对患者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关爱,使他们的“回归之路”更加平坦、顺畅。

  “身为医生,要攻破的堡垒还有很多,要走的路还很漫长。要始终保持一颗初心、一颗爱心、一颗进取心,竭尽全力为患者解除心灵病痛。”曹丽说。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