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宜居美丽襄汾
2019年广场消夏月活动文艺演出。
临汾新闻网讯 时光一往无前,而我们总是恋恋不舍。翻开2019的日历——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风险防控,打赢三大攻坚战,襄汾,奔跑在追梦的路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襄汾,奔跑在追梦的路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医疗服务“双签约”,建设群众期盼的“四好农村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襄汾,奔跑在追梦的路上。
这一年,为梦想打拼的时刻,最让我们难忘;这一年,不知疲倦的奋斗者,最让我们感动。
县委书记刘浩在景毛乡调研
县委副书记、县长白建成在古城镇、南辛店乡调研
古城镇旅游开发项目签约仪式
追梦“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这一年,襄汾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三精准”和“三率一度”,焦点不变,靶心不散,紧盯问题、狠抓落实、立行立改——
扶贫周例会,开在田间地头,开在产业扶贫项目一线,开在贫困户家中,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把每一次周例会开成 “问题歼灭会”;
“三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干部下乡进村入户帮扶,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加强贫困户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危房77户,安装分质供水健康水站32台,保障了住房和饮水安全;
不断加大产业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健康扶贫,严把贫困户“退出关”,建立健全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
开对“药方子”,拔掉“穷根子”。全县1601户370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追梦“在蓝天白云下”
瞄准污染防治“硬骨头”,坚持不懈抓下去。
这一年,全县清洁取暖的版图从111个村扩大到224个村;
这一年,187家工业企业,162家完成治理或退出市场;
这一年,全面推行“河长制”,边保护、边治理,投资145万余元,清理涉河垃圾7.97余万方,拆除违建房屋,打通了“肠梗阻”,还河道“一身轻松”。
经过几年的硬核操作,星原、光大、万鑫达、中升等工业企业自我净化,告别“黑老粗”,跻身“白富美”,实现了超低排放,山西光大焦化更是走上了一条既追求内涵,又追求颜值的巨变,不仅完成深度治理,景区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被授予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截至12月27日,全县二级以上天数190天,空气综合指数6.44,同比下降6%;PM2.5平均浓度57ug/m3,同比下降6.6%。完成汾河出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排水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五类排放标准。
咬紧牙关,爬坡过坎。在蓝天白云之下,襄汾正在为建设美丽家园而努力。
二青会火炬传递在襄汾
中科院无人机研发基地在襄汾进行飞行表演
枣农喜获丰收
追梦“高质量发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经济规律和发展大势使然。坚定不移转型,势在必行。
这一年,襄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新旧动能转换的步伐行稳致远。
不论是绿色循环农业产业园建设,还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落脚点,都是为了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这一年,山西尧京酒庄的加气桃红葡萄酒获得2019IWGC国际葡萄酒金奖;林乡四季田园综合体项目荣获“山西省农业农村创业大赛”一等奖;襄汾邓庄万喜乐枣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300亩冬枣,产量高达35万公斤,农产品成功申请商标名称“圆明滋”,获得出口基地认证;老关家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老关家肘子”,荣获“第四届中国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金奖”;农哈哈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为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区,产品远销北京等多个大中市场。
这一年,万之源食用菌棒出口韩国,开启了农产品走出国门的先河;刚刚挂牌成立的全省首家三产融合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将农业“三产”紧密“抱团”、协同发展,抗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都将进一步增强。全县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0.11亿元。
第一产业转型的“成绩单”,多了几道靓丽的色彩。
这一年,碧云天生物科技、辉瑞制药等7家企业挂牌企业创新板,开启了襄汾企业进军资本市场的新征程。中科院无人机综合验证基地项目落地襄汾,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点、引爆点。恒源20万吨高岭土项目顺利竣工,博利士纳米、大地华基固废利用、华天基纸业等项目加快推进,为经济结构调整注入了新动力。
第二产业转型的“新答卷”,有了不俗的表现。
这一年,丁村入选全省首批3A级旅游示范村,东岭山庄、林乡四季、荷花小院、丁村欢乐农家、东牛村唐人居入选山西省首批“黄河人家”;中惠旅集团签约汾城古镇旅游开发项目;龙澍峪提质项目、荷花园4A景区建设有序推进。
这一年,打造“最早中国”研学旅行第一县的步履更加坚实。十大研学营地开设了包括丁村人类起源考古、汾城国学经典、赵康忠义文化、林乡四季农耕、唐人居非遗等在内的100项课程,试图为每个学段的学生提供一番“知与行”深度结合的完美体验。从2018年5月启动以来,十大营地已经陆续接待了捷克、德国、匈牙利、奥地利等8个国家11批次的600余名海外学子和来自上海、北京、太原等地的国内研学团队708批次10万余人。
第三产业转型的“新账单”,多了几分厚重感。
这一年,襄汾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签约项目5个、开工建设4个,投资额5.89亿元,完成率117.8%,固投到位资金4.87亿元,完成率243%,综合指标位居全市开发区第一;依托十方泽科技创新产业园,培育了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基地,吸引了纳米材料、研学旅行、商贸物流、文创产业等40余家新业态新企业入驻,成为区域招商引资的主平台、改革开放的主窗口、转型发展的新高地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这一年,54个重点工程项目,复工开工43个,开复工率达到79.6%。与湖南泰富重装集团、上海浩博国际教育集团、韩国NARA SAMYANG减速机公司签约合作,与上海大学成立联合创新中心、与山西大学合作……
项目为王的“行进曲”正在演奏出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
追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向着幸福,追梦在路上。
这一年,全县公立幼儿园达到120所,普惠性学前教育让更多幼儿有了更好的选择。县城所有公办初中实行集团化办学,让每一名学生,平等享受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公办小学校内托管服务,让身为上班一族的家长们摆脱了“接娃”还是“上班”的两难选择。
这一年,县医院河西新院和中医院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主体工程和内外部装饰完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的“双签约”服务全面完成。
这一年,新增城镇就业6128人,创业就业95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641人;发放城市低保902万元,农村低保2236万元,临时救助2184人次。
这一年,257条总里程572公里的“四好农村路”,穿过绿浪田畴,飞跃村庄窝铺,承载着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连接着一个个农业园区、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龙头企业,汇聚起乡村振兴的新动力。路通之处,产业崛起;道路两旁,乡村振兴。
学有所教、病有所依、劳有所得、老有所养更加具体实在;民生“清单”与“实事”,给群众带来获得感和幸福感。
机械化收割快捷方便
汾河两岸美景如画
追梦“自信之魂”
尧迹舜踪,最初中国;晋风唐韵,明清商帮。襄汾,是攥一把泥土就能挤出文明汁液的圣地。
这一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二青会”举办之年,为发展“铸魂”,文化自信,在这块土地上基础更牢。
为二青会加油喝彩。襄汾站火炬传递在“国宝”丁村举行,圣火所至,群众载歌载舞,拿出最饱满的热情为青春而歌,为拼搏喝彩。
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大型合唱、书画展、摄影展,18场活动有序展开;录制快闪,广袤田野、朗朗课堂、火热车间……处处荡漾着《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
这一年, 追梦路上,有这样一群“好人”相伴。
生愿一片丹心育桃李,遗志倾其所有助学子的张临生;
以诚信为基,筑梦绿色的企业家潘陈宁;
拾金不昧,传递美德的初中生高源博和马翊博;
透析生命之肾,守护大地之肺的闫志峰;
给贫困户播种致富产业的“第一书记”王斌;
传承仁心、苦钻医术,执着于守护他人康健的赵庆海……
他们如午夜灯塔,为我们在追梦的路上引航,如冬日暖阳,为我们不断注入前行的精神食粮。记住,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襄汾踏上新的跑道,奔跑,向着梦想出发;奔跑,向着幸福加油!(张建华 王丽婷)
图片由襄汾县新闻网络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