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农民心上事 万都来帮忙

2020-01-17 09:16:2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5年前,当襄汾县新城镇柴村的李鹏意识到土地收入不能覆盖家庭支出时,他决定养猪。最多时他养了500头猪。

  李鹏是个勤快的小伙子,发展养殖,他没少付出,但回报却有限的很。问题出在哪儿?“缺少资金呗!500头猪一天光吃饲料就得一万多块钱。”这句话,他经常念叨,却没有解决办法。“手头的钱有限,不能扩大养殖,赚得起赔不起。”

  6年前,山西碧云天饲料有限公司在襄汾县注册成立。畜以料为先,一袋饲料,要根据畜类不同品种、不同生产阶段的营养需要合理配制,该公司深耕饲料行业,从原料引进到生产工艺都严格把控。

  如何让自己价格实惠、绿色安全的优质饲料产品打出品牌,赢得口碑?办猪场,自己的猪吃自家的饲料,用效果服人,该公司想出了应对之策。“养猪最怕资金链断了,我们不敢下手。”该公司负责人杨银升道出了当年企业发展的困境。

  如今,山西碧云天饲料有限公司已经升级为碧云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且有了下游企业——碧云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集种猪饲养和猪肉生产于一体。6年前成立单一饲料厂时“从饲料到餐桌”的发展理念即将得以实现。李鹏也在该公司承包了两个养殖大棚,一共饲养了800头猪。

  短短几年,资金有限的农村小伙儿成了养殖大户,同样受困于资金问题的企业也实现了规模的扩大。而化解他们燃眉之急的就是襄汾县万都村镇银行为他们量身定制的“养殖贷”。

  “‘养殖贷’采用的是‘银行+公司+农户’的集约化养殖贷款模式,农户缴纳20%自有资金,银行提供80%配套贷款,饲料厂向银行缴纳20%的保证金为农户担保,整个养殖过程在饲料厂的专业养殖基地组合实施。通过‘抱团取暖’养殖,达到了农民收入增加、企业销售额提高、银行信贷风险可控的效果。”襄汾县万都村镇银行监事王华峰道出了互惠共赢的解决之策。在此基础上,万都村镇银行还推出了猪宝、猪料、养猪、收猪、“加工贷”等系列产品。目前,“养殖贷”系列产品累放贷款3812余万元。

  万都村镇银行所在的襄汾县是农业大县,“养殖贷”是其立足“支农支小”市场定位,解决农民在发展生产中的“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的创新之举。不仅如此,该银行还进一步细分市场,不断完善丰富产品体系,研发出一系列贴合农民、小微需求的“土”产品。

  粮食是国家的根本。围绕粮食产业,万都村镇银行推出了“种肥贷”“收储贷”“加工贷”等。特别是针对粮食收购户普遍没有有效抵押担保物这一难题推出的“粮食仓单贷”在本地粮食行业收效显著。

  孟仙平是襄汾当地的一名粮食收购商,多年来因流动资金有限,使她在粮食收购行业束手束脚。在一筹莫展之际,她抱着试试的心态找到了万都村镇银行。在经过前期调研后,银行即时推出了“粮食仓单贷”业务,银行与孟仙平、县粮食局签订三方协议,收购的粮食存放在粮食局仓库监管,形成仓单作为抵押担保物,给予孟仙平授信1000万元,随用随借随时还,收购资金难题迎刃而解。“仓单贷”的推出放大了粮贸产业的资金流,一时间,售粮户、经销商、编织袋厂都活跃起来,原粮库的下岗职工也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粮食收购与销售量的增加还促使襄汾火车站台开通了定时运输玉米的专列,拉动了粮食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发展,一举多赢。截至目前,万都村镇银行为襄汾县62户粮食收购商发放“粮贸贷”产品贷款4750余万元,累放额达到6820余万元。

  “还有围绕果苗、果肥、果储、果脯等推出的‘种植贷’,针对大车运输推出的购车、保险、油料等运输贷款产品。围绕‘一县一品’‘一村一业’,按‘区域不同,产品不同’思路研发的米醋、辣椒、生地、红枣、菊花茶饮等特色贷款产品,有力促进了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在王华峰看来,“通过灵活施策,把资金需求做活,把信贷质量做好,助力农民增收致富,这些就是万都创新贷款业务的初衷和落脚点。”

  记者 李卫红 荀丹薇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