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
2019年,汾西县委、县政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紧紧围绕省、市战略部署,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成效显著,项目建设稳步实施,转型发展步伐加快,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环境保护持续向好,民生事业公平普惠,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且看,2019年汾西县发展变化。
1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汾西县多种形式
推动主题教育开展
2019年,汾西县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庆祝活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增强爱国主义意识,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不断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
全县上下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开展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书画摄影展、健步走、同诵经典、群众消夏文艺晚会、全民阅读、道德讲堂、红色教育、赏月节暨汾西民歌大联唱等系列活动,引导基层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推动主题教育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凝聚起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磅礴力量。
2 一条民心路 也是致富路
省道桃临公路
汾西北段改建项目通车
省道桃临线汾西境内木瓜沟至府底村段改建工程于2017年11月开工建设,2019年11月22日竣工通车。
起点位于汾西与吕梁交口界木瓜沟村,途经汾西县罗殿、康和、桑原、店头,终点位于汾西县府底村,全长34.5公里,实际建设里程29.333公里,完全利用里程5.167公里。技术标准为二级公路,总投资2.71亿元。该项目的竣工通车,不仅解决了沿线广大群众的出行难问题,而且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3 小核桃牵动大市场
举办中国·汾西第二届核桃节暨消费扶贫农产品展销会
2019年9月6日,中国·汾西第二届核桃节暨消费扶贫农产品展销会在汾西举行,当日签订农产品合作意向金额7000余万元。
近年来,汾西县大力发展肉鸡养殖、核桃经济林、文化旅游三大产业,全县核桃经济林面积达到19.6万亩,挂果面积8万亩,总产量达到500万公斤,年产值达6000万元,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格局。
该县通过“政府搭台、电商服务、媒体宣传、企业唱戏、农民增收”的模式,全力推介“绿塬汾西”这一特色品牌,做大做强核桃、林果等绿色产业,助推农业观光、生态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4 青春接力 时代领跑
二青会实体火炬在汾西传递
2019年5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山西燃气杯”实体火炬传递汾西站起跑仪式在汾西县师家沟景区举行。活动现场,彩旗飘扬,锣鼓铿锵,师家沟景区层楼叠院、错落有致的清代民居古朴典雅。
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20名火炬手聚集这里,与现场群众共同见证了二青会火炬传递盛典,亲身感受二青会圣火薪火相传、青春不息的时代力量。圣火所至,载歌载舞,欢声笑语,为火炬传递加油助威。许多群众纷纷拿起手机拍照留影,记录下这一激情时刻。
团柏威风锣鼓、师家沟狮子滚绣球、舞蹈“青春律动”,展示着汾西人民的热情,洋溢着欢乐祥和的喜庆气氛。
5 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
“天下第一村”奉上文旅大餐
2019年“五一”期间,汾西县清代民居师家沟村内锣鼓声声,欢歌阵阵,热闹非凡。以“天下第一村、古韵师家沟”为主题的“五一”传统文化展演活动在这里举行,精彩的文化节目表演赢得游客阵阵掌声。
近年来,汾西县把文旅融合发展放在主导地位,狠抓生态产业,擦亮旅游名片,大创文化品牌,努力使文化扶贫、旅游扶贫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金字招牌”,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6 住上新房子 过上好日子
移民搬迁迎来新生活
汾西县府底垣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项目总占地125.5亩,总投资约2.3亿元,规划建设6层砖混结构楼房39栋,总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规划设计50平方米、70平方米、90平方米三种户型,共计1680套。安置4个乡镇54个自然村的2156户6430人,其中贫困人口1430户4557人,同步户726户1873人,贫困人口占比70.8%。小区内同步配套建设3300平方米党建服务大楼,建设2000平方米幼儿园一所,满足小区学前儿童就近入园,基本满足了搬迁群众就医、就学、出行等公共服务需求,让搬迁群众有了满满的幸福感。
7 发展新兴产业 普惠贫困群众
长晟科贸熟食生产线投入运营
汾西县长晟科贸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9600万元,以禽肉深加工为主,设计年生产1.86万吨,总建筑面积11389平方米,产品涵盖肉鸡调理系列﹑油炸系列﹑蒸煮系列﹑烧烤系列﹑肠系列等;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将出口欧盟、日本、韩国等地。全部投入运营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65亿元,利税4300万元,出口创汇1800万美元;直接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00余人及社会劳动力500余人就业,间接带动当地2800余人增收。
目前,熟食油炸生产车间已投入生产。
8 扶贫先扶志 扶贫必扶智
扶志驿站建设扶起群众精气神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汾西县在120个行政村开展了扶志驿站建设工作,建立了“县级主导、乡级主管、村级主抓”工作机制,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讲道德、讲文明、讲法纪、讲卫生、讲技能“五讲”意识,并通过孝老敬亲、知政守法、团结互助等10星评比存储积分,兑换物品,引导贫困群众存入精神财富,享受道德红利,激发内生动力,不仅让群众口袋鼓起来,更让百姓脑袋富起来。
9 周周都有扶贫日 帮扶干部进万家
干群合力奋斗在脱贫第一线
汾西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确定每周六为全县扶贫日,全县上下,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县四套班子和120支驻村工作队,164名“第一书记”、第一副书记,385名帮扶队员,3759名帮扶责任人全部深入下去,冲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严格按照“反思剖析找原因、以上率下抓整改、严抓实管真帮扶、动真碰硬严问责、七个责任压担子、六业并举保成色”的要求,沉下身子,深入一线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形成了各级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营造了干群同心、上下同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人民战争的良好氛围。
“5+13+14”项贫困退出指标全部高质量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基本实现,顺利通过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验收和脱贫攻坚省际交叉考核,全县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
10 公路通 百业兴
“四好农村路”实现全覆盖
近年来,汾西县按照“建好、管好、养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要求,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强力实施“四好农村路”交通扶贫建设工程,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县共完成“四好农村路”工程建设项目135项,建设里程611.421公里,完成投资49574万元,实现了全县120个行政村通村公路硬化全覆盖,全县120个行政村通客运班车全覆盖,极大促进了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建设,把农村公路打造成群众出行便捷的幸福路和发展产业经济的致富路。
相信,未来,汾西的路更宽、更畅、更顺,人民群众更幸福。
撰稿:侯建兵 谢文浩
摄影:要凯朝 侯建兵 谢文浩 李玮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