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吹响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号角

2020-03-26 10:15:0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吹响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号角

强朝晖 王彦章

  核心阅读

  ■ 吉县先后获得“最值得向世界推荐的旅游县”“国际著名山水文化旅游县”“国际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

  ■ 探索智慧旅游大数据建设,通过丰富业态,打通了一二三产壁垒,拉长旅游上下游“产业链”,实现旅游产业“价值链”的整体提升

  ■ 坚持以全域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充分开展产业扶贫、景区扶贫、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等多项举措,把旅游打造成吉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 推进沿黄文旅项目建设,彰显吉县景区的独特魅力,把吉县打造成为山西旅游的新高地、黄河旅游的新标杆、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吉县县委书记崔绍民,县委副书记、代县长赵松强指导旅游发展规划。

县四套班子领导深入乡村旅游景点义务植树。

  春回大地,暖意盎然。作为黄河旅游板块的龙头,吉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和文旅融合项目开发正紧锣密鼓、快速推进。特别是临汾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后,吉县县委、县政府再次吹响了冲锋的集结号角。壶口、人祖山景点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开门迎客;吉县文旅企业和广大从业者精准布局,秣马厉兵,积极响应和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

  吉县是旅游大县,也是我市旅游的重要支撑点。县委、县政府依托得天独厚的人文、历史、生态资源禀赋,始终把旅游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吉县先后获得“最值得向世界推荐的旅游县”“国际著名山水文化旅游县”“国际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红色苹果、绿色生态、黄色瀑布“三色品牌”战略。特别是自2016年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吉县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和壶口5A级景区的创建为抓手,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发展模式,完善设施配套,强化部门协作,提升品牌影响,全力推进旅游体制改革和壶口景区改制,全县旅游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成功探索出了“品牌先行,龙头带动,文化为核,农旅互动”的全域旅游“吉县样本”。

  加强统筹 高标规划

  吉县率先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全域旅游创建指挥部,建立了吉县旅游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创建工作形成合力。全县各相关部门聚焦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关键任务,高标准完成了创建各项具体工作,推动全县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山西省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的基础上,按照县委、县政府“发展大旅游、畅通大循环、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思路,宏观布局,科学规划,逐步形成以壶口瀑布为龙头,以人祖山景区为重点,以全县大循环圈、壶口、人祖山小循环圈为主线,重点打造壶口、屯里两个旅游名镇,桑峨、社堤等8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的“11328”的旅游发展格局,并且抓住三大板块沿黄7县开发的机会,吸引旅游项目投资27.1846亿元,破解了旅游发展基金筹措、运营管理等难题。同时,配套《吉县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专项规划》《东城乡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发展规划》等系列专项规划,为全域旅游创建提供多方保障。

  文旅融合 数据支撑

  文旅融合是旅游目的地实现全域旅游的重要途径。文化是旅游最好的资源,旅游是文化最大的市场。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吉县以“旅游+”“+旅游”为突破路径,不断推进文化、农业、康养、体育等产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通过引进宏源集团沿黄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完成景区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景区活力,坚持“文化为核”,通过“飞越黄河”、《美丽中国唱起来》节目、“歌唱黄河”合唱艺术周、黄河民俗文化演艺等活动,不断挖掘和展现黄河文化,吉县品牌独树一帜,“旅游+文化+水利”完美融合。发展重点景区人祖山,弘扬人祖文化,开展人祖山人胜节祭祀民俗活动,建设人祖山旅游康养基地,融合旅游和康养产业。连续举办三届音乐帐篷节,大众跆拳道邀请赛,“人祖山杯”晋陕蒙三省民歌大赛等,“旅游+体育”“旅游+音乐”模式多样,丰富的活动引爆旅游市场。

  吉县探索智慧旅游大数据建设,通过丰富业态,打通了一二三产壁垒,拉长旅游上下游“产业链”,促进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工业、教育、体育、互联网等各产业的融合联动,实现旅游产业“价值链”的整体提升;以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康养旅游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新产品极大丰富;吉县正成为产业升级示范区和深度休闲旅游的实践先锋。为提升全域旅游服务质量,打造以游客为中心的旅游环境,吉县完善了旅游服务智能体系建设,开通了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系统平台;各景点景区均实现免费WIFI、视频监控全覆盖;壶口景区旅游咨询、导览、导游、导购、导航和分享评价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也已建成。

  产业为基 助力脱贫

  吉县坚持以全域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充分开展产业扶贫、景区扶贫、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等多项举措,创新“公司+集体+基地+农户”“公司+旅游项目+贫困户”等模式,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振兴乡村经济,扶贫富民成效显著。吉县于2018年8月退出国定贫困县序列,其中通过旅游相关产业就业的脱贫人数占到全县脱贫人口总数的17.8%。

  脱贫摘帽后,吉县的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进入了新的阶段。在当前发展的形势中,吉县主动转型、深度转型、创新转型,并且把旅游打造成吉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778.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2.98亿元。2019年底,全县接待游客955.4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7.14亿元,连续三年游客接待量增速达25%以上。文旅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老百姓收入持续增长。吉县旅游正朝着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幸福产业大步迈进。

  策马扬鞭 再启新航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2020年,吉县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强化工作措施,加快沿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打造黄河旅游板块,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吉县将以临汾市黄河板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实施为契机,紧紧抓住壶口——克难坡景区被确定为黄河板块旅游发展引擎项目的机遇,积极融入“黄河板块”的开发建设,按照“龙头带动、形成循环,文旅融合、拓展业态,全域发展、创出品牌”的思路,全力加快沿黄文旅项目建设,推动黄河壶口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推进重点项目。围绕全域旅游发展谋划城市建设,在临吉高速口规划打造占地200余亩的游客集散中心。以壶口景区创5A为牵引,新建游客集散中心、五星级酒店、黄河风情小镇,提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黄河文化博物馆酒店、黄河院子、遗址公园、77孔窑洞、配套基础设施等项目,完成南村坡村搬迁。同时,围绕全域旅游,加快推进沿黄旅游公路建设,完成人祖山景区二期开发建设,深度挖掘黄河文化内涵,融合苹果特色产业,发展休闲、观光、体验项目,举办全国“黄河魂”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建立文创产品孵化基地,开发具有“寻根、铸魂、悦生活”浓郁黄河风情的文创产品,努力走出一条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进一步推动任务落实。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今年的沿黄文旅项目,吉县将树立全县“一盘棋”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把各项重点任务分解到人,一周一研究,强力推动工作清单任务得到落实。

  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吉县县委、县政府将以更实的举措、更严的作风,坚决贯彻全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紧扣任务时间节点,推进沿黄文旅项目建设,彰显吉县景区的独特魅力,努力把吉县打造成为山西旅游的新高地、黄河旅游的新标杆、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灼灼桃花迷人眼

  克难坡满山遍野的桃花绚丽绽放,只待踏春赏花人。

  刘贵明


五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下发文件,吉县中垛乡白额村、吉昌镇上东村、东城乡柏东村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

  据了解,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先后公布了两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共认定3947个,吉县屯里镇太度村、桑峨村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评价认定3639个。“国家森林乡村”的认定主要以乡村自然生态风貌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森林绿地建设等6个方面、25项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国家森林乡村”的认定,对于加快乡村绿化美化,促进提升村容村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吉县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林业生态县”等称号20余项,森林覆盖率达52.9%。(刘京健 贺向东)


彩虹飞架水生烟

  黄河壶口瀑布水流湍急,彩虹通天,魅力无穷。

  吕桂明


壶口:读懂黄河的密码

王彦章

  倘若要列出一生必须去的十个旅游景点,壶口瀑布大概会成为你心仪的选择。这不但是旅游界的加持:壶口瀑布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是中国推向国际旅游市场的35张王牌经典之一。壶口瀑布有其独特的气质,更由于其依附于寄托中华民族感情的黄河文脉,造就了壶口景色的异质性和唯一性。这里能感受自然伟力、能感知时间沧桑、能感悟人生哲学,能抒发精神情怀、能疏解心理情绪,她关联自然、蕴含文化、启迪自我,这就是壶口的张力!

  黄河龙行万里,姿态各异,但把宝贵的要素都留到了临汾,献给了晋陕。乾坤湾九曲逶迤,其妙处是柔,曲成万物;壶口瀑布奔涌而下,其至境是刚,勇往直前。这两处胜景都是黄河板块的明珠,是观察黄河的绝佳视角,是解读黄河的阴阳维度。

  我认为观乾坤湾是需要“动”的,这样可以窥全貌;读壶口瀑布是需要“静”的,这样可以抵内心。品读壶口是需要一定条件的,你的内心和学养要能“盛”下她。精神世界越丰富的人越对她情有独钟,正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在壶口你可畅想自然伟力,触摸生生不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水是复回的,流到海的黄河水眷恋她的发源地,挟大气洋流回到青藏高原,经冰雪淬炼成涓涓细流,包容壮大,侵蚀着亿万年风积黄土,变成黄河的模样在壶口经受一次次摔打。

  在壶口你可感知时间沧桑,体悟坚忍顽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对于时间感来说,长江和黄河并无区别。《尚书》中的名篇《禹贡》记载,大禹治水既载壶口,治梁及岐。不知是否巧合,中华最古老的史书所记载的中国最早重大事件发生在壶口。壶口瀑布的位置是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后移的,水流与岩石的相爱相杀,形成了十里龙槽,这是时间的印痕,也是坚韧的负重。黄河水在壶口沸腾咆哮后,在龙槽内整理一下,继续西流。

  在壶口你能心生敬畏,体味民族的黄河情结。毛主席说过,你可以藐视一切,但你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中华民族。黄河在多数河段是平和宁静的,但滔滔黄河水在流经吉县龙王山附近时,由300米乍缩为50米,飞流直下,猛跌深槽,如壶注水然,故曰“壶口”。壶口瀑布两岸苍山夹峙,把黄河水约束在狭窄的黄河峡谷中,河水聚拢,收束蓄势,奔腾呼啸,跃入深潭,溅起浪涛翻滚,形似巨壶内黄水沸腾。这是黄河力量的显现表达,也是民族不屈意志的集中释放。

  在壶口你还可以领略黄河文化,体味由大河而生发的黄土风情。壶口本就是摄影书画家们的最爱。壶口四季不同,四时各异。春瀑清洌、夏水豪迈、秋季咆哮、冬凌峻粼;晨观烟雾、巳时彩虹、午后夕照、暮夜听涛。壶口更多的是人文演绎,而在历史上,壶口也曾经因为黄河而繁荣。明清码头、旱地行船、股份商贾,穿梭不绝。如今壶口岸边的山崖上,那些残存的石碑、寺庙、古窑、城垣,还依稀讲述着往日的繁华。

  壶口是要用心“悟”的,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内涵阐释。静观壶口,沿河漫步,自是最佳状态。若你能为壶口倾心驻足,壶口便会为你开启读懂黄河的法门。

  图片除署名外由吉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