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区域联动紧抓项目 加快推进集聚发展

2020-05-22 10:40:1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图为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云峰带领观摩第二组在大宁县隆泰现代农林双创示范园区观摩。 记者 魏华

  5月15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云峰带领市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第二组,深入大宁县就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机构设立、机制运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内容进行现场观摩。市领导陈纲、张翔,市直部门、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一同观摩。

  大宁县一次性防护手套产业扶贫项目是2017年引进的重点扶贫产业项目和经济转型发展项目。该项目由世界最大的一次性手套供应商、河北省外贸出口十强企业石家庄鸿锐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7.1亿元,一期投资4亿元,建设PVC一次性防护手套生产线24条,于2017年4月11日签约,5月18日开工,11月28日投产,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出口创汇,2019年产值1.8亿元,出口创汇2780万美元。二期投资3.1亿元,建设双模丁腈手套生产线8条,县政府投资建设的标准化厂房已交付使用,目前正在进行生产线安装调试,公司将于7月1日投入两条生产线,将达到日产180万只,成品率98%,销售额4725万元,实现创汇675万美元的目标,二期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增加45亿元,年出口创汇可达5000万美元。项目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全部建成后,可提供2300个就业岗位,目前已吸纳600余人就业,人均月收入3100元左右;一期二期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85亿元。

  大宁现代农业花卉双创示范园项目立足于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花卉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生产经营主体、建设一个物流交易市场、新建一座产学研中心、开发一条休闲观光走廊,实现年生产盆花3000万盆以上,年销售收入3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以上。

  近年来,大宁县委出台了《大宁县创建省级花卉产业园区实施意见》,筹措资金1.3亿元,由山西农业大学专业团队制定《大宁县花卉产业集群发展总体规划》,同时,依托山西大宁隆泰双创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以商招商,2020年4月至5月通过外出招商,共与14家花卉企业进行了协商洽谈,目前已有河北、广州、长治等3家企业基本确定了投资意向,将于近日洽谈具体投资事宜。2019年建设的隆泰花卉1.23万平方米连栋温室已完工并投产,今年新建的32万平方米连栋温室正在建设中,目前土建已完成。

  李云峰带领观摩团一行边走边看、边听边问,详细了解了大宁县在产业集聚区建设方面的相关情况汇报及项目建设、运行情况。他强调,大宁县要认真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市委“一三四三”工作思路,千方百计抓好项目建设,真正做到对照目标任务抓项目、区域联动抓项目、主动对接抓项目、强化招商抓项目。要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全县的战略工程、头号工程、引领工程,加快推进集聚发展,下大力气集聚资源、集成要素、集中推进,全力打造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李明珠)


巾帼不让须眉 致富不忘乡亲

——记众翔农牧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小琴

  从务工农民到当地小有名气的创业“女汉子”,今年34岁的大宁县曲峨镇杜木村的李小琴,凭借自己的勤劳,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发展果树的创业致富路。多年来,她还带领村里的乡亲们栽植“玉露香”梨树和“阳光玫瑰”葡萄,将家乡的绿色产业和农民增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用心、用情追逐人生梦想。同时,她组织成立众翔农牧业合作社,发展主导产业,在周边村的群众中赢得了极好的口碑。

  李小琴出身普通农民家庭,小时候,由于兄弟姐妹多,家庭贫困,她只上了高中就辍学在家帮助大人干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苦难的经历却锻炼出她吃苦耐劳的性格和坚忍顽强的意志,为以后的独立创业打下了基础。

  2008年,李小琴和同村的王海龙步入了婚姻殿堂,从此就和这个贫穷的小山村结下了不解之缘。第二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到隰县办事,听说当地的“玉露香”梨被北京奥运会指定为供应水果,便萌生了栽植“玉露香”梨树的想法。由于刚结婚,家底薄,缺资金,再加上老一辈人把仅有的几十亩土地作为种粮糊口的“命根子”,都认为“栽树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吃饭才是头等大事,没有一个人支持,便不了了之。于是,她和丈夫前往太原打工,每月拿着4000多元的工资。“工作清闲,经济宽裕,生活稳定”,李小琴用12字形容太原的打工经历,一脸满足和幸福的笑容。

  2013年,隰县玉露香梨在第十一届中华名梨·全国梨王擂台赛中获“中国梨王”称号。同年,李小琴在隰县参观了“玉露香”梨园,通过与他们交谈了解到发展梨树有良好市场发展前景,便义无反顾辞去了在太原的工作。在隰县购回树苗,找来旋耕机深翻土地,开始挖坑栽树。

  2014年,玉露香梨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果树发展主导品种,李小琴的众翔农牧业合作社也成立了,其中,吸收的5户社员全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家一致决定跟着李小琴栽植梨树,风险共担,抱团致富。

  万事开头难,要发展梨树,资金成了“拦路虎”。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干部及时宣传国家对精准扶贫户创业的小额免息贷款政策,并给镇政府进行汇报,得到了领导们的大力支持。于是,李小琴成功以合作社的名义贷款15万元,再加上自己多年打工的积蓄,解决了资金问题。

  2014年,李小琴一共栽植了15亩“玉露香”梨树,2015年她又栽植了10亩“阳光玫瑰”葡萄,2019年,又引进栽植了5亩新的葡萄品种“蓝宝石”。目前,她家共有20亩玉露香梨,8亩葡萄,其他5户社员在她的带动和帮助下,也不同程度的发展梨树和葡萄5亩,逐步形成了以葡萄和梨树为主的绿色水果产业规模。进入秋后销售季节,通过大宁县电商平台和微店,她种植的梨和葡萄味道鲜美、包装精美、质量可靠,远销太原和北京。李小琴介绍,在大宁36元/公斤的“阳光玫瑰”葡萄,在外地可以卖到批发价每公斤60元左右,2019年总收入达到了24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梨树和葡萄的管理阶段,李小琴每年都要雇佣附近的村民拉枝、剪枝,促进了他们就近打工增收。“以前种植粮食作物比较省事,收入也低,现在村里闲散的妇女都要从4月份务工到中秋节,妇女顶起了‘半边天’,不用整天围着锅台转了,经济收入提高了,在家里也有了话语权。”如今,合作社的成员都摆脱了贫困,有的装修房子、有的购买农业机械,日子越过越好。去年,附近的赤奴村村民在李小琴家果园参观学习后,也栽植了100亩“阳光玫瑰”葡萄,产业发展初具雏形。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对于从在大城市里工作“逆袭”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转变,李小琴说:“也纠结过,怀疑自己能不能吃了苦,能不能承受这些从未有过的心理压力。”而这几年的种植经历也验证了她当初的顾虑。在过去的6年里,李小琴也曾面临资金、技术、自然灾害等方面的重重困难,承受了巨大心理压力。

  首先是在技术上的问题,从2014年开始,每年她都要前往玉露香梨的产地隰县和“阳光玫瑰”葡萄的种植地侯马向相关的技术人员请教学习,或者把专家请过来教授如何剪枝、拉枝等,她学会之后再教给合作社成员。

  相比玉露香梨,葡萄更娇弱,受天气影响大,管理难度很高。在2019年夏天,她和雇佣的村民一起给葡萄套袋,上午套完,下午到地里一看,葡萄全部被高温炙烤打蔫,心急如焚的她前往侯马请教,才知道套袋之后还需要用报纸遮住阳光,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这一年,仅雇人打药、套袋等费用就花费了23000元左右。

  自然灾害也是种植果树道路上的一道坎。提起2017年的冻害,李小琴记忆犹新。那一年4月7日,1000多株葡萄全部冻坏,损失了10多万元,2018年再次遇到倒春寒,三分之二的葡萄冻坏。那时候丈夫不在家,“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在采访前的几天,气温低至-2℃,把李小琴吓得晚上都睡不踏实。“我连夜将家里不用的衣服被罩拿出去盖住,但依然冻坏了十分之一。”

  下雨对葡萄的生长也有很大影响。据李小琴介绍,被雨打湿的葡萄容易得霜霉病,处理不及时还会蔓延,导致果实裂口、叶子腐烂。为此,她今年打算为15亩的葡萄搭建电动防雨棚,预计花费6万元。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从一个农家女成长为巾帼致富带头人,李小琴有创业的艰辛,也有成功的喜悦。提起自己的35亩梨园和葡萄园,脸上满满的都是自豪感和成就感。目前她报名参加了本科函授班,刻苦学习果树管理知识。“今年,大宁县在各乡镇推广栽植玉露香梨,这是好的机遇,我将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吸收更多村民加入合作社,抓住有利时机,带领周边老百姓走上富裕路。”李小琴说。(侯耀强 王丽)

花卉种植富农家

  5月15日,大宁县隆泰集团现代农业花卉双创示范园区里职工正在劳作。该园区通过流转土地、务工就业、资产收益等形式,带动2000余户贫困人口增收,被认定为省级扶贫企业。目前,园区已经建成5万平方米的物联网智能化温室,主要生产凤梨、红掌等高端品种,产品销往西安、郑州、沈阳、北京、广东等大型花卉市场,被省花卉协会命名为省级花卉示范基地。

  记者 赵俊堂

内蒙古考察团到大宁县考察学习

  内蒙古准格尔旗考察团于5月17日到大宁县就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购买式造林等进行考察学习。

  考察团一行先后来到昕水镇当支村2019年购买式造林工程现场、曲峨镇白村2017年购买式造林工程现场、年产40亿一次性防护手套产业扶贫项目区、道教村现代农业花卉双创示范园区、党员教育实践基地、三多乡楼底村有机示范园,大宁乡村振兴研究院等地,深入了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购买式造林等工作开展情况。

  考察团一行对大宁县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方面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表示,要以此次考察交流为契机,认真借鉴成功经验和做法,取长补短,推动当地工作再上新台阶。(王紫全

太德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揭牌

  5月12日,太德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揭牌,标志着大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又结硕果。

  去年以来,大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志愿服务为抓手、以资源整合为重点,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构建了1个县级实践中心,6个乡级实践所,60个村级实践站的三级文明实践体系,明确了“五个一”的建设标准,打造了“1+6+16”的志愿服务网络,积极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揭牌仪式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将文明实践所打造成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综合平台,牢牢占领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充分发挥向上对接、向下传导作用,切实发挥好理论宣讲、学习教育、文化惠民、志愿服务等重要功能,让群众有认同、愿参与、真受益,凝聚起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志愿者代表在发言中说,各级志愿者将紧扣“七彩大宁”创建目标和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围绕群众所需所盼,进一步创新志愿服务方式,真正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努力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先锋队和主力军。(记者 郑红卫

筑牢环境治理堤坝 共建绿色生态家园

  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大宁分局严格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有力抓手,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按照“科技引领、无缝覆盖、注重防控、强化预警”的思路,建立群防群治网络和快速反应机制, 切实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使全县人民群众尽享生态红利。

  该局严格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管控,持续开展锅炉整治改造。向市生态环境局争取锅炉改造资金107万元,对山西宁扬能源有限公司、山西鸿晋塑胶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德昇建设有限公司等5个企业的10台锅炉进行了改造。大宁县众合热力供应管理有限公司26台锅炉预计9月底前完成改造。同时,开展了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工作。非道路移动机械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已通过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平台登记70余辆。

  他们充分发挥执法监督和自动在线监控作用,不断完善河长制等水环境监管治理机制,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通过对葛口村5个排污口进行排查整治工作,污水均已纳入收集管网,建设葛口村沿河管网,外漏管道做保温处理,共铺设管网2800米,昕水河下游段排污口整治工程项目已进入勘测阶段,预计7月底污水纳入收集管网,实现了水环境日常监管全覆盖。

  在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工作中,该局严格管控土壤环境风险,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和供地管理,强化工业污染源监管,严肃查处污染物随意倾倒、填埋,受污染土壤随意处置以及其他破坏土壤环境的行为,使全县农村监测点土壤监测结果均能达标、土壤环境质量良好,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侯耀强

黄河仙子的传说

黄河仙子祠

  大宁,沟壑纵横,山峦逶迤,梁峁层叠,垣坡连绵。南北高山对峙,中部昕水横贯,东高西凸,形如盆地,有“三川十塬沟四千”之佳话。

  大宁县城西37.5公里,有黄河自北向南流入,控扼回环,井然有序,横绕若襟带之佩。黄河东岸陡峭山崖上一个硕大的天然石龛中,建有黄河流域唯一的黄河仙子祠,祠不大,却精致。祠内有黄河仙子及其侄女的塑像,并有元碑一通。此碑立于元代,据《大宁县志》记载:元大德之年,岁次丁酉之夏,郝季隆奉高唐王命出使西秦,路过大宁县马头关司舍住一宿。关吏孙贵讲述黄河仙子(当地人称曹娘娘或曹仙媪)神话故事,郝季隆遂撰写碑文,立碑于石龛中。祠外有清时建造的插廊,周侧为百仞悬崖峭壁,壁上经年久风化自然形成高高低低长长短短曲折多姿的点、线、面,观之若一巨幅浮雕长卷岩画,状似天然画屏。上方山顶有一巨石,临崖巍然耸立,方人称之为飞来石或望乡石,石缝间有翠柏丛生。祠南北奇峰耸立,山泉溪流迂回其间。南有赑屃望海,北有嶙峋石峰若驼、若鹰。更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从崖前滚滚流过,河面宽阔,波涛汹涌,气势非凡。有时天空乌云骤起,狂风大作驰骋河谷,惊涛骇浪拍击两岸,犹如黄龙腾飞碧空,怒马拼斗之势。若此之时,登临黄河仙子祠畔,抬头望天,轻云舒卷,极目远眺,万般深峻气象,“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的话越过崇山峻岭从遥远的云端传来。时间,空间,大自然,真让人感慨万千,胸中仿佛翻动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和文明,觉得无限充实,也觉得无限幸福。心中的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

  黄河仙子祠敬供黄河之主黄河仙子。黄河仙子的传说故事曲折离奇,传说她两次下凡,经历和体验了人间苦难,回归神坛后,惩恶扬善,为民间做了不少好事,使黄河流域一片清静安宁,物阜民丰,孕育了华夏文明。黄河仙子的传说故事曲折生动、优美动人,是大宁县唯一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河仙子祠位于马头关黄河大峡谷,周围还有天心处、狼神山、石云寨、仙来石、朝天洞、清心泉等自然景观及其传说。苍山如海,黄河流长,传说神奇,风景独特。

  特别是2007年马头关黄河大桥建成通车后,大宁、延长两县围绕黄河文化资源做文章,都将黄河仙子文化当作旅游重点提上议事日程,以黄河仙子为中心的马头关黄河大峡谷,将成为晋陕文化旅游胜地。(李玉山)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