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县:学精神学经验 变“心动”为“行动”

2020-06-25 10:05:4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学精神学经验 变“心动”为“行动”

——赴浙江、陕西两省五市考察学习归来话发展

蒲县县委书记 薛凤奎

  这次“两省五市”开放之旅、取经之行,是对我市“一三四三”工作思路的一次跨时空展示,一路听、一路看、一路赞,让人惊讶、惊叹、惊服。活力温州、生态丽水、数字杭州、开放宁波、创新西安,就是我们的明天;他们敢想敢试、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就是我们要走的路。连日来,我们审时度势谋发展,重整行装再出发,组织了全县重点工程、重点工作观摩“摸家底”,到安泽实地考察“学精神”“学经验”,变“震撼”为“振奋”、变“心动”为“行动”,全力将浙江、陕西考察成果转化为生动实践。

  一学“两省五市”的“干劲”,“筑巢引凤”干出新天地。“两省五市”的成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踏踏实实、大干快干干出来的。对当前急需破局的蒲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来说,更需“敢为人先,敢闯新路”精神,大格局谋,大手笔干,大气魄成。以“愚公移山”精神向山沟要空间,将纳入集聚区规划范围内的散村、小村搬迁重建,将废旧厂房和企业用地盘活收储,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由5.36平方公里扩大到16.1平方公里。目前,我们已启动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高标准编制“一区两园”总规、专项规划;刘家庄7个村362户居民整体搬迁,力争用3个月激战鏖战、不胜不休,啃下这块“硬骨头”。用“拎包入住”的标准搭台筑巢,今年将完善前期,争取资金、多方融资2.2亿元,建成1500亩“标准地”和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搭建“双创”示范基地和科技孵化器,“七通一平”全部到位,确保企业“拿地即可开工”,以最快的速度将手中的资金、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靠“真金白银”政策引进金凤凰,出台税费减免、财政扶持、基础配套、企业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制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重点跟进京津冀铸造产业转移,引进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好项目,形成铸锻产业集群,提升投入、产出、税收“三个强度”,推动高质量转型。

  二学“两省五市”的“诚劲”,“厚德蒲县”集聚新高地。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最大限度释放了体制机制活力。立足于打好重塑营商环境攻坚战,要把“一枚印章管审批”落到实处, 所有行政审批许可事项全部划转到审批局,其中赋予产业集聚区50项行政审批职权,推行“一张清单、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章审批、一键联动”模式,让“客商”在蒲县“没有不能办,只有如何办”,让群众“最多跑一次”,推开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要把“保姆式”服务落到实处,建立“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个路线图、一个微信群”工作机制,设立“项目管家”,实行“帮办手续、代办事项、督办落实”,让企业一门心思抓发展、促生产。要把“刀刃向内”举措落到实处,设立“行政效能直通车”投诉专线电话,及时受理破坏营商环境的问题线索,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零容忍”。

  三学“两省五市”的“心劲”,“无中生有”蹚出新路径。“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买全国、卖全国”的浙商精神告诉我们,只有转型才有出路,才能摆脱煤炭依赖。“新基建”上,着眼服务城市未来新生活,年内建成4座5G基站、30座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慧城乡”项目完成大数据服务中心和智慧平台建设;“新技术”上,积极推进“公转铁”,加快肖家沟煤炭集运站项目,启动“空中输煤管廊”,建成2座智能化矿井;“新材料”上,推动卫蓝煤炭固废再利用项目投产,打造辐射周边的“环保倒逼转型”示范项目;“新装备”上,优先布局清洁取暖设备关联产业,引进江西电建集团,建成集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煤改电”装备基地,开工建设上海阳地钢装配式建筑项目;“新产品”上,加快“李德发院士工作站”“无抗”饲料研发推广,让成果变产品、产品变产业;“新业态”上,对标我市5“+”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直播带货,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干部成为新主播,撬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四学“两省五市”的“闯劲”,“对标一流”打造新标杆。把蒲县置于沿黄板块、置于全市第一梯队、置于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走出一条资源型县份、生态脆弱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去年我县人工湿地净水模式被央视报道,今年1—5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跻身全省前十。我们今年还要建成昕水河水质提升工程,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同时率先完成乡镇集中供热改造、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农村垃圾集中转运工程,在治山、治水、治气、治城环保“四治”上创造经验。全力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围绕有机旱作农业,立足做特做优,试点打造种养一体、有机循环“6个生态方”,示范建设“5个特色农业园”,建成“3个有机旱作封闭示范片”。全力打造“三零”创建示范县,深化拓展“道德银行”应用,开展最小网格创建、信访问题大起底、星级农户讲台“三项活动”,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保障。

  转型攻坚、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将以此次考察为新的起点,吸收、引进、消化“他山之石”,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勇闯勇试、大干快干,为实现临汾高质量发展贡献蒲县智慧、作出蒲县贡献。

蒲县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 张鹏

已投入使用的产业集聚区双创示范基地 张鹏


“四个着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

  今年以来,蒲县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手硬,着力解决“三难一慢”问题,为坚决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着力解决扶贫农产品滞销难题。在临汾兴荣物流联盟综合创业园区,创新直播带货模式,助农增收,助企发展,悦民惠民。副市长闫建国莅临现场指导,县委书记薛凤奎及县四套班子有关领导出席活动,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晓舟携9名乡镇长组成“1+9”带货天团,倾情宣传推介“心灵圣境 厚德蒲县”及各类名优产品和土特产品,并查看摊位上的农副产品,为全县农产品销售助力。充分发挥电商平台和扶贫超市作用,通过“电商企业+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和“以购代帮”消费扶贫模式拓展销售渠道。

  着力解决贫困人口务工就业难题。通过“双帮双扶双带”模式积极帮助贫困群众稳就业促增收。县人社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帮贫困群众找岗位、帮企业找用工,做好“点对点”对接,打通返岗复工“最后一公里”。通过推动各类经营主体、合作社、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和推进电商扶贫,带动贫困群众增收。针对少数放弃务工贫困人口,发挥产业扶贫奖补杠杆作用,发展特色种养业、加工业增收,跟进做好技术服务保障,优化扶贫小额信贷办理手续,开展送贷上门。

  着力解决扶贫项目开工复工难问题。坚持做到投入保障、流程优化、协调服务、调度管理“四个加强”,有序有力推进扶贫项目实施。重点用于支持贫困人口就业、开发公益岗位和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开通扶贫项目招投标“绿色通道”,实行不见面交易,成立扶贫项目服务专班,进行全流程跟踪包保服务。

  着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重点工作落实。积极克服疫情影响,按照“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脱贫攻坚攻势任务分解表等部署要求,有序有力推进重点工作落实。(张亮亮)


  6月17日上午,全市“安全宣传咨询日”暨煤矿顶板事故应急演练观摩会在蒲县宏源集团凤凰台煤业公司举行。

  任健


“菜单式”培训为下派干部“充电赋能”

  近日,蒲县举办下派干部培训班,为多元化需求量身定制“菜单式”培训,对全县25个下派干部进行全员集中充电。

  突出针对性,精选“课程菜单”。以“落实学习安排、满足干部需求、补齐能力短板”为目的,训前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抽样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下派干部的个性需求、岗位要求、形势发展需要等,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专题。将新思想、党性教育作为教育培训的“必修课”,脱贫攻坚工作作为 “重点课”,如何提升履职能力作为“普及课”,科学设置培训专题,使培训内容“解渴管用”。

  突出实效性,配置“师资菜单”。注重整合培训师资,依托市县大师资库资源,以能力强、经验足、业务精、作风好、会指导为标杆,采取“选拔”和“引进”的方式,邀请1名市级领导、3名党校专家教授、2名科级领导担任培训教师,科学配置“师资菜单”。

  突出灵活性,优化“教学菜单”。综合运用案例式、研讨式、互动式、情景模拟式等教学方式,增强培训的生动性和吸引力,使参训学员听得懂、学得活、想得深。探索开设“三微”课堂,推行“课前微思考、课中微交流、课后微测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员在学习中思考问题、在互动中拓展思维;在交流碰撞中相互启发、学习借鉴;在集思广益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理论测试中自我检视、自我提升。(邢培强)


  6月22日,蒲县妇联“端午香包”专场直播在县妇联抖音直播平台开播,本场直播长达三个小时,各类香包产品受到网友追捧。共销售200余单,获利2000余元。

  于华


军地村与汉赵开国皇帝刘渊

  蒲县山中塬上有个村庄叫“军地”,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原来,这里还有一段与汉王刘渊有关的故事。

  刘渊是西汉冒顿(du)单于的后代,本姓挛鞮,由于匈奴人自西汉年间起,就一直分散居住在北方的边远郡县。公元前52年,到汉宣帝时,匈奴各部族归汉,成为大汉族的臣民。到东汉时期,匈奴部落逐渐发展到塞内,与汉族军民相处久了,也就接受了汉族文化。加之汉高祖刘邦嫁公主给冒顿单于和亲,挛鞮氏匈奴后人就与汉刘邦的后人成为姑表弟兄,受汉文化影响,为与大汉民族搞好关系,一些匈奴贵族就主张改随姥娘家的刘姓。刘渊的曾祖父就叫刘宣。曹操统一北方后,把匈奴三万个部落分为左、右、南、北、中五部,每个部都设有部帅,匈奴贵族刘豹便是其中一部的部帅,刘渊就是刘豹的儿子。刘豹死后,刘渊便接替其父做了部帅。刘渊做了部帅后,推诚接士,轻财好施,很会笼络人心。后又升为五部大都督。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暴发后,成都王司马颖执政镇邺,又让刘渊执掌五部军事。

  公元304年,由于中原战乱,并州境内的汉族居民大部流徙江南,在并、胡、汉势力的分布与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匈奴刘氏贵族见有机可乘,开始策划“兴邦复业”,起兵反晋。他们认为刘渊就是最理想的首领人物,并派呼延攸前往邺城与刘渊联系,刘渊本人也正有此意。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刘渊还给自己编造了一个故事,说他母亲跟他说,怀他之前,曾到龙门去求子,刚在那里烧上香,磕罢头,就看见从外面进来一条大鱼,鱼头上竟顶着两个角,浑身的鳞片耀眼闪光,半晌才从龙门祭所离去。当晩回去后,他母亲就梦见有鱼变人。随后就怀上了他,十三个月后,生下他,取名叫元海。“刘渊”是他读书后改的名。少年时期的刘渊就酷爱读书,在上党拜崔游为师,遍习《诗经》《周易》《尚书》,又博览《史记》《汉书》等,稍长,又精熟射艺,臂力过人,且生的体貌伟岸,姿仪不凡,备受他人推崇。

  而当并州刺史司马腾与安北将军王浚联合进攻司马颖时,司马颖自感兵力不足,想以匈奴为外授,遂拜刘渊为北单于、参与丞相议事。刘渊托称愿回并州招募五部匈奴前来援战,司马颖自然也就答应了。刘渊离开邺城,于是便回到左国城离石。二十多天后,刘渊麾下便拥兵五万。并州刺史司马腾闻讯,派兵镇压,反被打得落花流水。很快,从现在的晋中地区、晋东南地区到晋南地区统统都被刘渊拿下。公元308年,刘渊攻克了平阳郡治所平阳,随即在蒲子初建汉国,于当年十月即位称帝。在光绪六年版《蒲县志》中都有“永嘉末,为刘渊所据,邑入于汉”这样的记载。建都蒲子以后,刘渊便在现在的山中塬上布防重军把守,这里居高临下,南面可防大宁方向的敌人,西面可防午城方面的敌人。“军地”这个村名也就随之产生了。随着势力的增强,刘渊统领的地盘也在日渐扩张,都城蒲子闭塞,指挥多有不便,部将也上奏“蒲子非可久安”,又言平阳乃“陶唐旧都,气象万昌”,建议迁都于此。尽管公元309年正月,就迁都古平阳,即现在的金殿,并在那里建起了金銮殿,这里的留守部队已经不多了,以致到后来,这里再没有军队驻防了,“军地”这个村名却一直保留着。

  蒲县地方志研究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