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县:奋力蹚出一条转型发展新路

2020-08-28 08:41:4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只争朝夕 笃定前行

蒲县 奋力蹚出一条转型发展新路

图为会议现场 李云

  时序进入2020年下半程,“乘势而上的蒲县”再奋进!

  8月20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蒲县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进行全面部署,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强化思想武装、凝聚共识合力,牢记使命、笃定前行,奋力蹚出一条转型发展新路。

  坚持转型为纲

  明确方法路径

  奋力推动蒲县高质量转型发展

  蒲县县委“463”思路目标和转型发展的一系列举措,符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要求,符合省、市转型发展大趋势,符合蒲县发展实际。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463”思路目标新内涵,紧紧围绕转型发展来谋篇布局,构建“一切为了转型、一切服务转型”的工作格局,在新的起点上开创蒲县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

  推动观念变革,坚定转型决心。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省委提出的“三个不要三个要”重要阐释,坚定不移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转型发展全过程、各环节、各方面。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证,抓好各类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造就一批引领转型的创新型、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坚持市场化理念,善于运用市场化手段抓经济、谋发展,顺应规律调结构,激发活力转动能,努力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商机、赢得主动。

  加快园区建设,打造转型引擎。加快申报升级,按照“一步规划到位、分步滚动实施”的原则,加紧完善方案,逐项查缺补漏,尽快上报市级、省级开展评审,早日把产业集聚区升级建成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基础建设。加快园区“七通一平”和标准地、标准化厂房建设,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全面提升承载力、吸引力,做到熟地等企业、厂房等项目,真正实现“拎包入住”。加快体制创新。坚持专班推进机制,依法授权行政审批事项,探索实行市场化方式运营管理产业集聚区,确保一般工业项目“全承诺、零审批、拿地即开工”,把园区打造成政务服务最好、创新生态最优、营商环境最佳的投资洼地、发展高地。

  坚持项目为王,夯实转型支撑。滚动推进“三个一批”,为转型发展按下“快进键”。早谋划。着眼“十四五”,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谋划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财税贡献大的重点项目,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以好项目促进快转型。抢抓中央、省、市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围绕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储备一批打基础、补短板、惠民生、利长远的新项目。多引进。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深入京津冀、环渤海、珠三角、黄河金三角等重点区域,采取小分队招商、全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等方式,精心组织招商推介活动。加强“签约-落地-投产-达效”全程跟踪服务,建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激励机制,形成“人人都是招商主体、个个都为招商服务”的良好氛围。快建设。已投产项目,全要素保障达效;已开工项目,全周期服务建设;未开工项目,全方位破解难题。实施建账、理账、对账、交账、算账“五账法”,把抓项目的成效作为衡量干部能力、水平、作风的重要标尺。各项目包联领导、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研究谋划、亲自协调推进,以一个个项目的落地投产为转型发展夯基垒台、架梁立柱。

  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动能。促传统产业“提档”,深化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广绿色开采技术、安全保障技术,年内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矿井达到9座,先进产能占比达到72%以上。加强与新能源企业合作,推进煤层气开发,加快煤矸石等煤炭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争取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洗煤、建材等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努力由中低端跃向中高端,全面焕发新活力。促新兴产业“壮大”,坚持龙头引领、园区承载、集群发展,强力推动入驻产业集聚区的浙江振兴铸造、空气源热泵等10个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年底远天风电并网运行、垚鑫生物质发电投产运行;加快推进中南铁路煤炭集运站项目,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农业产业“特优”,高标准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推动茂洲肉牛养殖、中科宏发生猪养殖、乔家湾富顺源生猪养殖3个标准化养殖示范项目,高标准栽植玉露香梨,积极打造蒲县“药茶”品牌,着力构建起核桃、连翘主导种植业,生猪、肉牛引领养殖业,苹果、玉露香梨、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为补充,种养加一体化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促文旅产业“融合”,加速融入临汾市沿黄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带综合开发,培育打造东岳庙4A核心景区和“一日乐游”精品线路。做好各类文物保护和开发,推进文旅融合化、品牌化发展。积极对接全市第二届大河文明论坛,办好文旅活动,把“心灵圣境·厚德蒲县”旅游品牌叫得更响。

  统筹城乡融合,拓展转型空间。建“大”县城,持续加力旧城改造,加快昌平东街保障性住房、昕水湾保障性住房、翠屏阁棚户区改造、书香名苑棚户区改造、昌平大街综合管廊等工程建设,完成北桃湾棚户区拆迁,建成投用蒲伊小学、蒲子华苑幼儿园,增强县城人口承载力。引深环境综合治理“六个专项行动”,推动“三拆三下三进”向城乡接合部延伸,着力解决“脏乱差堵”等突出问题。建“强”基础,全面补齐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短板,主动配合实施洪大高速蒲县段建设,大力推动省道251佃坪至罗泉洼升级改造工程、临延线(G520)蒲县绕城公路改建工程,贯通霍永高速连接线,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统筹推进刁口水库、化乐水库、固沟保垣、小农水重点县、淤地坝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水资源保障发展和抵御旱灾能力。建“靓”乡村,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实现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扎实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争创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创建一批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和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让乡村更美更宜居。

  深化改革创新,激发转型活力。“改”出动力,持续深化能源革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放管服效”、行政事业单位、国资国企、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真正依靠改革解开捆绑发展的“扣”、放开资源流动的“闸”,让转型之路畅通无阻。“创”出成果,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持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鼓励奖励企业创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小升规”企业。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努力在煤炭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方面推陈出新、精益求精,推动蒲县在新一轮竞争中变道超车、走在前列。

  聚焦“六新”突破

  抢占发展先机

  为高质量转型发展赋能加力

  围绕“六新”上项目、聚要素、建机制,在换道领跑中赢得主动。

  抢先布局新基建。积极争取新基建项目资金,紧盯布局、建设、应用三大环节,全面加强5G网络建设,年内建成并开通基站37座,确保县城区全覆盖;到2022年,建成5G基站411座,实现县域全覆盖。把5G广泛应用于高端制造、交通物流、井下作业、安全安保、智慧党建等领域,年内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30座,完成“智慧城乡”大数据服务中心和智慧平台建设;到2022年,全县年产120万吨以上煤矿全面推广应用智能化。目前,建成5G基站4座,已全部开通;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座;昊兴塬煤业完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建设,北峪煤业初步建成智能化矿井。

  积极突破新技术。努力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鼓励大型企业自主设立研发机构、小型企业开展科研联盟,引导专家、技术、研发资金向企业集聚,年内42家规上企业全部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瞄准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在生猪肉牛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煤炭深加工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加快成果转化,不断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和竞争力。目前,全县有效发明专利10件,“专精特新”企业7家,在无抗生物饲料研发等个别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加快发展新材料。走深度加工、转化增值、循环绿色发展道路。科学谋划、积极推进刁口煤化工产业链项目、煤矸石生产轻骨料项目、碳基新材料项目,加快卫蓝煤炭固废再利用项目投产达效,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转化,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要素优势、产业优势,在新材料领域抢占一席之地。

  巩固拓展新装备。奥鑫博体育器材、煜盛机电装备等企业相继落地实施,发展新装备产业有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要与天津铸锻协会深度对接、延伸招商,继续引进一批综合技术含量高、处于价值链高端的项目,推动装备制造业扩容倍增、提质增效,把黑龙关装备制造产业园打造成集“煤改电”装备、新型建筑装备、高端精密机电装备和市政装备等于一体的综合装备制造基地,让新装备产业成长为蒲县新的支柱产业。加快“机器换人”,推广使用智能化煤机装备、农机装备,以新装备的介入助力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着力培育新产品。农业产品在精深加工上做文章,在有机绿色健康上求突破,打造蒲县牌的好牛肉、好核桃、好苹果、好药茶。争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业产品立足市场需求,加快体育器材、医护用品、精密装备系列产品生产,不断迭代更新,叫响蒲县制造。文化产品在传承中创新,开发培育剪纸、根雕、麦秆画等文创产品,做大做优杞柳编织,带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催生壮大新业态。鼓励、支持和规范各类新业态创新发展,推动无接触配送、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直播带货、远程办公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新业态,积极推动天津荣达物流配运项目,支持传统物流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和互联互通,着力打造临汾西山物流信息平台。支持发展跨界融合新业态,依托蒲园生态园、农业示范园、中垛牧场、养老服务中心,促进文化、旅游、农业、康养等产业跨界融通,进一步丰富业态、促进消费、繁荣经济。

  精心编制规划

  科学描绘蓝图

  确保“十四五”时期蒲县“转型出雏形”

  “十四五”是实现“转型出雏形”目标的关键五年,编制好规划至关重要。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找准战略方向,努力编制出一个贯彻中央部署、落实省市要求、符合蒲县实际、体现人民期盼、引领五年发展的高质量规划。

  把牢规划编制方向。编制“十四五”规划,蒲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三篇光辉文献”,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规划编制工作的根和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市委“一三四三”工作思路、县委“463”思路目标进行编制,确保各项工作始终在正确轨道上推进。坚持胸怀“两个大局”这一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研判趋势、顺应大势,保持定力、把准方向,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坚持把握未来5—10年转型发展的窗口期、关键期,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取得实质成效。坚持科学的编制方法,主动对接国家、省级、市级层面,同步编制《纲要》和专项规划,确保《纲要》为专项规划提供思路方向,专项规划为《纲要》提供依据支撑。

  找准蒲县发展定位。对接省委提出的“八大定位”、市委提出的全力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围绕“六新”要求,深入分析蒲县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对煤炭工业、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文旅产业等进行再审视、再谋划,确保“十四五”规划既有前瞻性、引领性,又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明确路子、定好调子。

  科学实施发展战略。蒲县结合实际,考虑谋划了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围绕未来产业,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瞄准蒲县有条件、有基础、能突破的方向,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专项规划,集中战略资源,推动率先突破。依托产业集聚区、龙头企业、院士工作站,抓好战略转型项目的落地建设、自主创新技术项目成果转化。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加强双创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创新引领、企业主体、市场推动、全链协同的产业生态。二是围绕能源革命,实施优势转换战略。主动承接市委提出的“加快推动西山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部署,深化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煤炭清洁高效深度利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发展、能源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改革,充分挖掘和发挥煤电资源的杠杆作用,把煤炭优势转换为电力优势,把电力优势转换成电价优势,降低用电成本,吸引先进生产要素,壮大新兴产业集群。三是围绕科技创新,实施换道领跑战略。准确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推动以“无抗”饲料为代表的技术研发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化应用进入领先水平。加快引进培育各类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未来五年大幅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推动企业研发项目立项,以创新赢得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四是围绕智力支撑,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坚持引才与育才并举、用才与留才并重,创新机制用才、打造平台聚才、创优环境引才、深化改革育才。继续用好“蒲子英才卡”等优惠政策,以名师名医名匠“三名工程”为载体,盘活人才资源,激发创新活力,为加快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五是围绕现代农业,实施“特”“优”战略。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生态有机、融合发展为方向,以种养循环“六个生态方”、现代农业“五园”为支撑,实施粮食安全、杂粮振兴、果业提质、中药材崛起、绿色蔬菜“五大工程”,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把农业打造成县域转型发展的新动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新支柱。六是围绕绿色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严格落实县乡村环长、路长、河长、林长“三级四长制”,持续推进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建设,继续开展国土绿化彩化财化行动,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到202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5%。深入落实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家电发展政策,积极倡导绿色生活。建立环保倒逼和正向激励相结合的奖优罚劣、公平有序的绿色转型机制,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彰显高质量转型发展成果。七是围绕供给质量提升,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细化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提升蒲县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消费基础作用,扩大有效投资,支持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重点工程建设,促进“蒲材蒲用”“蒲用蒲材”。八是围绕激发活力,实施改革开放战略。以全面深化改革引领高质量转型发展,紧抓我省申报建设山西自贸区的重大机遇,用足用好国家产业开放政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引进和培育一批优质企业项目,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九是围绕文化自信、文旅融合,实施文化强县战略。充分挖掘和利用蒲伊文化、东岳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抓好精神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媒体融合发展等重点工作,让文化自信深入灵魂、融入血脉。深入推进广电、文艺院团改革,繁荣文化事业,讲好蒲县故事。从核心景区打造、旅游产品开发、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入手,加快文化旅游大融合、大发展。十是围绕民生之本,实施技能富民战略。坚持把抓技能提升作为促进高质量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举措,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素质提升工程,用好公共实训基地,加大培训力度,推进考证持证,重点培训市场需求度高的职业工种和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让更多劳动者长技能、提等级、好就业、能增收。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各类重点群体就业,多措并举援助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坚决稳住就业“基本盘”。

  推动蒲县高质量转型发展,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抢”字为先、“拼”字为本、“干”字为要,在转型征程中勇立新功。弘扬实干精神,强化担当作为,为蹚出转型发展新路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当好解放思想的表率、开拓进取的先锋、勇立潮头的标兵,努力使各项工作都在全市领先、每个局部都为全县添彩。锤炼担当作为“铁肩膀”,练就过硬本领,发挥头雁效应,敢于攻坚克难,在蹚出新路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坚定不移推进转型举措落地见效。栽好营商环境“梧桐树”,转变作风、提高效率、强化监督,用干部辛苦指数换取企业满意指数,全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加强基层治理“创三零”,坚守安全生产底线,强化风险隐患防控,纵深推进扫黑除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蒲县”“法治蒲县”。涵养正气充盈“好生态”,突出政治建设,严格选人用人,坚持挺纪于前,让干部既两袖清风、又事业有成。

  “新路”就在脚下,实干定能抵达。全县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只争朝夕、久久为功,为蹚出一条转型发展新路而不懈奋斗,交出一份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答卷。(张鹏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