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县委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召开

2020-08-28 08:48:4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大宁县委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召开

  8月20日下午,大宁县委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召开,传达省、市深改委会议精神,对下一步的改革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县委书记王金龙,县委副书记、县长樊宇等县四套班子领导出席会议,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了省、市深改委会议精神,听取并研究2020年改革工作重点;听取国资国企、文旅融合发展改革工作汇报。

  王金龙在会上讲话指出,全县各级各部门要高点站位,进一步强化认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中央、省委、市委改革部署要求,结合大宁实际,完成好今年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任务,在改革的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上下功夫,尤其是在创建“七彩大宁”、深化农村改革、经济转型升级、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上发挥改革“关键一招”作用,以更大力度改革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改革探索新路子、贡献新经验。

  会议要求,要把握重点,落实改革任务。要盯住目标任务,完善改革举措,加快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成果,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在先行先试、敢闯敢试上下功夫、求突破,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范例,构建具有大宁特色、大宁样板、大宁经验的改革体系,彰显山区县改革创先的新风采。

  会议强调,要压实责任,强化组织保障。各牵头单位要始终把改革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切实发挥好主体作用;各责任单位要按照分工要求,积极配合牵头单位推进改革事项,自觉承担对应的工作任务,协同推进改革,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对今年列出来的重点任务,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按时完成;改革办、纪检部门和组织部门要加大督导力度,强化检查考核,推动各项改革工作落到实处。(李明珠)


让留守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

——大宁县幸福学校见闻

  走进大宁县昕水镇城东移民新区的幸福学校,迎面的墙壁上“关爱留守儿童、创建幸福校园”的育人标语映入眼帘,漫步在风景如画的校园里,让人如沐春风。宽敞明亮的教室,书声琅琅;温馨舒适的宿舍,干净整洁;主题鲜明的版面,新颖别致;谈吐文雅的教师,意气风发。这是大宁县委、县政府专门为全县留守儿童创建的一所寄宿制学校,也是一项落地有声的惠民工程。为此,县委书记王金龙,县委副书记、县长樊宇等领导多次来检查指导工作,关心留守儿童成长。幸福学校成立短短一年时间里,校领导克服重重困难,创设和谐育人环境,开设特色课程,激发学生兴趣,创新教学模式,关爱学生成长,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赞誉。

  当好“全职保姆” 滴滴雨露滋润花朵

  幸福学校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建有一幢三层教学楼、一幢四层宿舍楼、一幢三层幼儿综合教学楼和一幢标准化餐厅。现有教师37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29人,学历达标率100%。学校计算机、音乐、美术、图书室、科学实验室等基础设施齐全,育人设备完善。现有在校生300人,其中小学班232人,幼儿班68人。这里的学生全部属于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全靠年迈体弱的爷爷奶奶抚养,孩子们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抚慰,得不到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受了委屈没有地方倾诉,有了好消息无法和父母分享,久而久之,在情感孤独中变得沉默寡言、贪玩厌学,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教育扶贫的相关政策规定,凡是在幸福学校就读的学生一律免学费、课本费、校服费,并为学生免费供餐,享受国家营养餐改善计划,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还能享受每学期500元的寄宿生生活补助。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执行按月放假制度,老师们全天值班,除了给孩子们按时上课以外,还得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对这些留守儿童给予父母般的关怀和温暖。

  每天早上6点半左右老师就督促孩子们起床,教他们叠被子、穿衣服、系鞋带、打扫卫生等,培养他们自己动手习惯。就这样,一日三餐老师们总是提前到餐厅照顾孩子们轮流吃饭,最后自己才匆匆吃几口又走上讲台,中午从来没有午休时间,晚上8点左右哄着孩子们一个个进入梦乡,直到10点多才能备完课,俨然成为留守儿童的“全职保姆”。

  幸福学校的老师们用真诚的爱心滋润着留守儿童孤独的心灵,像父母一样关心着他们,帮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兴趣,唤醒了他们对生活的激情。

  开设“特色课程” 丝丝真情培育花朵

  在幸福学校,我们看到下午的体育活动是教师们自己编排的折扇舞《中国字 中国人》,当夕阳的余晖洒遍温馨的校园时,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形,穿着统一的校服,伴着节奏明快富有动感的背景音乐,时而舞动折扇,时而变换队形,舞步欢快,花样频出,学生青春亮丽,阳光十足,场面气势恢宏,蔚为壮观,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里的学生来自全县各个农村,学习成绩不理想,学校就根据当地实际确立了“开启幸福人生教育”的教学理念和“知识改变命运,习惯成就人生”的校训,为留守儿童建立个人成长档案,根据每个留守儿童面临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每天下午开设一节写字课,让孩子们书写规范字;开设阳光体育健美操、扇子舞等课程,强健学生体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学生心理疏导,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更好融入集体生活;开设国学经典,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开设美术手工课、音乐兴趣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升创造力、陶冶情操;开设舞蹈课,提高学生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每到周末,组织课外大型拓展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的热情。

  班主任老师崔夏夏说:“我得知班里47名学生里面有13个是离异或单亲家庭的孩子,还有18个属于贫困家庭的孩子,他们性格孤僻,极度厌学。就在网上购买了一些特殊的玩具和小零食奖励进步快的学生,并利用休息时间给其他学生吃偏饭,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们一个个都像换了个人似的,变得活泼可爱,聪明懂事了,全班学生考试成绩名列前茅,我也体会到了满满的成就感。”

  校长张风霞说:“在疫情防控期间,老师们都在钉钉群里进行直播授课,制作电子版课件,网上批改作业,一刻也不敢停歇。过了一个月,孩子们对网课产生了厌倦心理,老师们心急如焚,通过集体研究讨论,决定采用趣味教学方法与择优奖励、家长督促相结合的办法,最终完成了线上教学任务。”

  传承“爱心接力” 缕缕阳光温暖花朵

  去年9月份,“中慈爱心图书室”、南钢集团为幸福学校捐赠了大量图书,“开心虎”爱心助学平台为全体学生捐赠过冬保暖衣物,“馒头公益”为孩子们捐赠了体育活动器材;县政府、县教科局、县民政局、县卫体局、县红十字会及昕水镇为学校捐赠了一部分书包文具、小型体育活动器材等,使这些留守儿童们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温暖。

  去年10月31日,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教授们带领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社会支持能力建设项目团队风尘仆仆走进这所山区学校,一行人亲切地和校领导、优秀教师代表交流座谈,了解学校的办学情况和遇到的种种困难,走进课堂询问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看到学校的良好育人环境、优秀的教师队伍和一群好学上进、活泼可爱的孩子,当即与幸福学校签订了长期交流合作意向书。

  一滴水微不足道,但汇成一股清泉就足以滋润干涸的土地。自从建校以来,幸福学校多次接到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他们为留守儿童献爱心、送温暖,为孩子们传递爱的力量。他们是小人物,却树立了大形象,他们有小故事,却带来了大感动,他们用实际行动传承“爱心接力”,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帮助,更重要的是带给他们克服困难、勇敢面对生活压力的精神动力,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爱的力量,心灵中将会点起一盏明亮的灯,种下一颗爱的种子,在幸福学校这片暖意融融的小天地里,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像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蕊,尽情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和晶莹的雨露,即将灿烂绽放!(侯耀强 高远丽)


有机“聚宝盆”农民喜增收

  大宁县三多乡楼底村自2019年开始发展有机农业产业以来,带动村民60余人就近在村里有机产业园打工,年人均增收3万余元。村民们高兴地说:“咱村这个有机产业园,就是我们的聚宝盆。”图为楼底村村民正在香菇大棚里劳作。

  王锦洁


幸福餐厅

托起最美的“夕阳红”

  “人常说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可我们吃上了免费的午餐,你说如今的政策好不好?”大宁县徐家垛乡赵家村88岁的冯明亮大爷高兴地说。这两天下雨,他拿着饭盒给86岁的老伴带饭。

  据了解,移民小区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坐落于大宁县向阳社区移民新区,主街道一排五间大房子,宽敞明亮,令人耳目一新,依次是康复室、活动室、餐厅、厨房,每走进一间房子,就感受到一道门不一样的风景。

  康复室分为休息室、心理督导室、阅览室和理发室,可以为老年人量血压、测体重等;读书区书柜上摆放整齐的图书,以历史和医学养生类居多;活动室是老年人悠闲的空间,室内摆放桌凳,可以下象棋、打扑克,墙上张贴着“做健康老人、享幸福人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标语。

  两间餐厅,门头醒目的“幸福餐厅”四个大字和“人生最美夕阳红,敬老爱老树新风”对联映入眼帘,窗明几净、干净利落,可容纳80人同时就餐。

  11点半左右,三三两两的老人们结伴而行,陆陆续续来到这里,有的到康复室量血压,有的在活动室摆一局,有的进入餐厅聊天,不一会儿餐厅已经有20多位满头白发却精神抖擞的老大爷和步履蹒跚的老大妈们聚在一起。

  开饭前的空闲时间,贺月翠大妈说:“我今年88岁,去年10月份入住移民小区,今年7月份开始在这里吃中午饭。中午饭有面条、大米、馒头和包子,花样还不少哩。”

  三多乡南岭村的冯还叶老人说:“党的政策好,对我们照顾得好,现在不愁吃不愁穿,负担轻,心情好,精神头更足了。”

  饭桌上坐着一位戴着墨镜的“年轻人”贺宏平,他已经54岁了,是五保户,因意外事故造成失明。旁边坐着的贺大妈,82岁了,他们是邻居,都是后坡村的。老太太手抖,行动不便,54岁的“年轻人”眼睛看不见,他们便互相搀扶,相互照顾。

  不知不觉间,餐厅已经坐满了。12点多,工作人员开始往桌子上端饭菜,今天中午的菜有拌黄瓜丝和炒葱头,主食是炸油饼,还有紫菜蛋花汤。不限量,管饱吃。部分行动不便的老人,家属也可以带饭回去,有时候工作人员也亲自上门送餐。

  心中有个问号,偌大的新区,什么样的人可以享受日间照料?县民政局局长赵彦萍说:“大宁县移民小区照料中心,居民以易地搬迁农村居民为主,为了解决易地搬迁老年人因年老体弱、生活自理能力差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在移民新区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移民新区日常需要照料的老年人提供膳食、个人照顾、休闲娱乐等日托服务,重点服务高龄空巢、残疾和特困老年人。政府为解决脱贫户老年人孤寡残疾失独问题,为老年人提供娱乐休闲活动的场所,恪守‘廉洁、敬业、热情、耐心’的职业道德,弘扬‘奉献、尊老、敬老、爱老’的高尚情操。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构建完善全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农村老年人实际困难的民生工程。”

  目前该中心登记在册68人,“夏末秋初部分人回村,现在每天基本有40多人在幸福餐厅吃午饭。”厨房张师傅说,“给老年人做饭,既要干净卫生,又要清淡可口。”

  这些移民贫困户子女就业在社区和附近工业园区,有了日间照料中心,他们能够放心工作,解决了后顾之忧。

  民政局工作人员任红平说:“幸福餐厅也是幸福工程。”目前大宁县共建成16个日间照料中心,涉及全县6个乡镇15个村,包括向阳社区1个,农村15个。2013年至2016年共修建5个,2018年修建6个,2019年修建4个。其中提供就餐和文化活动服务的有11个,包含徐家垛乡徐家垛村、割麦村、南桑峨村;曲峨镇曲风村、道教村;三多乡南堡村、三多村、岭头村;昕水镇麦留村;太德乡扶义村和太古乡太古村。提供文化活动服务的有4个,太古乡坦达村、太德乡太德村、太德乡龙吉村和昕水镇葛口村。 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月1日才开始运营。

  为规范运营,大宁县民政局还制定了《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规范运行管理办法》,明确了建设标准、建设方式、服务内容、运营管理和考核等内容,每个日间照料中心严格按照《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规范运行管理办法》运营。同时制定了准入制度、管理制度、安全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娱乐活动室管理制度、休息室管理制度、图书室管理制度、餐厅管理制度等。在移民小区日间照料中心餐厅墙上还张贴有服务管理制度,对服务人员和被服务人员均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加强了四本台账管理,对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老年人基本信息、入灶申请、出入登记进行严格核实,对就餐台账、活动台账、资金使用台账、疫情防控台账,规范操作规范运营。

  幸福餐厅的建档名单,详细地登记了每位老人所属的乡镇村委、性别、年龄、现住址、联系方式、身体状况、居住情况、子女电话、是否建档立卡户等信息。每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都和老人们的子女签订了服务协议,有效地保障了中心的正常运营,也更好地服务老年人。(尉秀萍)


大宁县纪委监委

举办干部廉政教育培训班

  8月18日,大宁县纪委、监委第三期新任职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培训班开班,对近期新提拔调整的32名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为期两天的廉政教育培训。

  培训班通过集中宣誓、廉政学习、警示教育、传统文化和公务礼仪学习、民法典学习、党性和爱国主义教育、赠送廉政书籍、手写廉政承诺、家庭助廉、举办廉政考试等形式对新任职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十廉”教育,提升新任职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个人修养,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的岗位上履职尽责、奋发有为,为决战脱贫攻坚、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通过培训,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强化对全县新提任、调任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培养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雷杰)


  大宁县妇联成立的“锦香”巾帼创业手工编织公司,聘请专业人员对52名妇女进行专门的培训、指导,日前该公司签订了一笔2000个手工车挂饰的订单合同,预计总收入达13余万元,人均收入可达3000元,真正实现了工作、种地两不误。

  冯娟


黄河仙子传奇(二)

李玉山

  第二章 兄妹成婚 人类繁衍

  只说龙王怕玉帝惩处,便急忙命令下雨。大雨一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大地上的洪水把所有的山峰几乎全淹没在水里了,唯独留下两个南北隔水相望的山头还凸露在水面上,这便是冀州北屈地界的人祖山的两个峰巅。地球上的人全给淹死了,可说来也奇,这时却有两个幸运的人没有遭此劫难,他们两个是谁呢?

  据说,盘古氏开天辟地以后,经过一段漫长的发展时期,人类已经有了一个富裕文明的社会。那时在北屈地界的人祖山下,有一个一百多户人家的村庄,村中有一家姓风的大财主,高门大院,颇有钱财,老两口大半辈子只生得一男一女,聪敏过人,招人喜爱。风财主家的大门口有一对形状酷似狮子的石雕“怪兽”,这“怪兽”身上花纹雕凿得并不精致,一对眼睛却十分有神,蹲在门口,威风凛凛。兄妹俩喜欢和这对“怪兽”玩耍,连吃饭都要蹲在“怪兽”跟前,自己吃上一口就往“怪兽”的嘴里填上一口。

  一天中午,他们俩刚端着饭碗在“怪兽”脚下蹲下来,“怪兽”就急促促地说起话来:“天降洪水,人间马上就要遭受一场大劫难了!”

  兄妹二人十分惊异,往天上看,只见碧蓝碧蓝的天空连一丝云彩也没有。他们以为“怪兽”是在跟他们逗着玩。谁知,不大一会儿工夫,一片黑压压的云团便如万马奔腾般地急速地涌了过来,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得一阵劈劈啦啦的震耳欲聋的雷声过后,铜钱般的雨点子就瓢泼般地落了下来,霎时就见四野涌起了一片茫茫水浪,铺天盖地,十分吓人。兄妹二人急忙分别骑在两个“怪兽”的脊背上,腾云驾雾般地上到了人祖山南北两个最高的峰巅上。

  北边峰巅上是精壮的小伙子,名叫伏羲;南边峰巅上是美丽的女孩,名叫女娲。那“怪兽”把他们分别放在两个山头上以后,就飘然而去了。大雨倾盆般地下,眼看着大地上洪水漫流,村庄淹没了,山野淹没了,最后把除他们所在的两个山头以外,全部都淹没在滔滔的洪水里,整个世界变成了一片汪洋。

  后来洪水终于退去了,但没有了人类。正在这时,空中突然发出“怪兽”的声音:“现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们两个人了,你们结合吧,结合到一起,繁衍人类,拯救这个世界吧!”又见山脚下有两只巨龟驮着两扇碨脑子(磨扇),急急地分别向两个山头爬来,把碨脑子放在他们脚下。他们同时将两个碨脑子向山下推去,碨脑子滚下山沟后紧紧地迭合在一起。夜深时分,碧海一般的天空中高悬着一轮皎洁如玉的明月。月影中走出一位老人来,一身素装,面如满月,头发和胡须银灼灼的白。老人左手拿一根亮晶晶的银针,右手扯一根红灿灿的长线。他先到南边的山头上将银针递给女娲,又到北边的山头上将红线的一头递给伏羲,然后双手一撮合,红线便隔沟穿进了女娲手中的针眉里。老人慈祥地哈哈笑着说:“你们去完成人类的希望吧!”说罢,飘然而去了。

  伏羲和女娲结合以后,有一日,女娲来到一座山下。她坐了下来,洪水刚刚退去,眼前是一片湿润润的黄土,山沟里正哗啦啦地流淌着清凌凌的小溪。她随意便和泥捏起泥人来,她心灵手巧,捏出的泥人惟妙惟肖,就像真人一样。她高兴地找来伏羲,伏羲一看心中自是十分高兴。他们想,这泥人如能变成真人多好。于是,他们便把泥人放在向阳的山坡上,白天让太阳晒,晚上伴着星星月亮,受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七天七夜之后,泥人果然有了生气,一个个从头到脚浑身上下都显出细微的血丝。他们想,有血还得有气,气血俱全,泥人才能活起来。俩人商议着各自向属于自己性别的泥人吹气。一口气吹过,泥人睁开了眼睛;二口气吹过,泥人站了起来;三口气吹过以后,泥人便伸胳膊展腿地满世界乱跑乱跳。接着,女娲教女泥人管家过日子,伏羲便教男泥人到山野里劳作,不久,这片黄土地上便熙熙攘攘地成了一片热热闹闹的世界。

  女娲生活在母系社会时期,她作为一家之主,一族之长,在人类还是蒙昧时期的时候,带领人们与大自然展开各种各样的神奇斗争,成为人们崇拜的杰出的女首领。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