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 锐意进取 率先蹚出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路
中共尧都区第九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
大会现场
市委常委、尧都区委书记陈纲代表中共临汾市尧都区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尧都区委副书记、区长吴勇主持会议并致闭幕词
8月27日,中国共产党临汾市尧都区第九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
本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贯彻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动员全区上下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率先蹚出尧都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主席团常务委员陈纲、吴勇、郭云平、杨午生、鲁立波、李青彦、乔永生、郭忠义、薛向阳、晋红峰、任丽岗、周勇军、任伟民、贺婧、卢燕飞、杨珽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大会由区委副书记、区长吴勇主持。
大会应到代表379名,实到代表342名,符合规定人数。
9时许,吴勇宣布大会开幕。
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陈纲代表中国共产党临汾市尧都区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牢记领袖嘱托 率先蹚出新路 乘势而上推进尧都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报告。
陈纲在报告中指出,今年5月11日至12日,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山西改革发展把脉定向,勉励我们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充分体现了党的领袖对山西人民的最大关心,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山西工作的最大支持。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高屋建瓴、深刻精辟,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前瞻性、指导性,是我们做好当前和明年工作、谋划“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总纲领。
陈纲指出,区委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中心组学习等方式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出安排,确保在尧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陈纲在报告中强调,一是沿着指引,阔步前行。当前,全面小康决胜在即,“五个尧都”重任在肩,率先引领时不我待。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转型的双重挑战,全区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提高贯彻落实的坚定性、精准性和实效性,矢志不渝、脚踏实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金光大道阔步前行。
二是抚今追昔,果敢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视察山西时强调,要“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这既是对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提出的重大要求,也是在新时代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的历史节点上,向全党、全国发出的新的进军号角。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要求,“坚持把转型发展作为山西经济工作和各项事业的纲,勇于先行先试,推动全面转型”。市委四届八次全会围绕转型,聚焦“六新”,着眼先进生产力变革趋势,聚焦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具体部署,为我们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必须进一步提升转型发展的科学性、预见性、创造性;要聚焦开发区建设,打造发展驱动引擎,聚焦项目建设,助推经济转型发展,聚焦装备制造,助推产业发展升级,聚焦靓城提质,提升城市竞争优势,聚焦提档升级,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坚定不移书写尧都蹚出一条新路的壮丽篇章。
三是聚力“六新”,创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期间要求我们要“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这是关于创新驱动、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新理论成果。省委书记楼阳生在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上用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来阐述“六新”,足见其极端重要性,市委书记董一兵在市委四届八次全会上明确指出,临汾必须要以抢滩占先、换道领跑的竞争姿态,聚焦“六新”重点突破。面对独特的区位和竞相发展的态势,尧都要想实现率先引领,必须把“六新”要求作为方向目标、路径要求和战略举措,矢志不渝、久久为功,举全区之力打一场“六新”攻坚战,在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上抢占先机、赢得机遇。
四是绘制蓝图,蹚出新路。“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也是我省“转型出雏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我们必须胸怀两个大局、把握战略机遇,统筹研究谋划,编制出符合尧都转型发展的高质量规划。要敢为人先绘好发展蓝图,必须坚持核心引领,必须把握大局大势,必须注重超前谋划。要率先引领书写崭新篇章,聚焦实力尧都,着力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聚焦创新尧都,着力加快高质量转型综改领跑区建设,聚焦魅力尧都,着力加快全区域文旅融合先行区建设,聚焦幸福尧都,着力加快高品质城乡生活示范区建设,聚焦清风尧都,着力加快高水平基层党建样板区建设。
五是勇挑难事,锤炼铁军。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对全区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作风状态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这场大考中,尧都铁军要坚定信念对党忠诚,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攻坚克难真抓实干,转变作风优化环境,夯基固本正风肃纪,拿出逢山开路的拼劲,拿出抓铁有痕的实劲,拿出久久为功的韧劲,牢记嘱托、不负韶华、奋勇争先,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中勇挑重担。
陈纲在报告中强调,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举,收官之役必有决战之势。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发扬铁军精神,不断砥砺奋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金光大道勇往直前、奋力前行。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临汾市尧都区第九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区委工作报告的决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临汾市尧都区第九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区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讨论了《中共尧都区委落实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实施方案〉的任务分解方案》(草案)。区委常委、组织部长任丽岗报告了本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
尧都区委副书记、区长吴勇在致闭幕词时说,这次大会开得非常成功,是一次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动员大会,是一次鼓舞干劲、共谋发展、在转型发展上勇蹚新路的部署大会,也是一次不忘初心、扬帆起航、奋力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誓师大会。会议的成功召开,对全区上下凝聚共识、争先进位、开拓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成为尧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必将进一步动员和激励全区人民向着新的更高的目标阔步迈进,必将推进“五个尧都”建设在转型新路上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吴勇要求, 一要坚定贯彻党代会各项部署。要抓好这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确保党代会精神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要聚焦高质量转型勇蹚新路。各位代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指导工作,引领各项事业砥砺前行,在转型发展中蹚出尧都新路,奋力推动“五个尧都”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三要全力营造干事创业新氛围。各位代表要坚持党对全区各项事业的绝对领导,持续推进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设,使尧都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严肃,政治文化更加健康,政治规矩更加严明,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成效营造干事创业的新氛围,保障尧都高质量转型发展走得又快又稳。
吴勇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承载着全区人民的殷切期盼,践行着尧都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历史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在中央、省委、市委、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领袖嘱托、担当使命奋进,为实现尧都高质量转型发展而努力奋斗,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章琳/文 刘凯杰/图)
让贫困户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尧都区枕头乡全力推进产业扶贫掠影
苹果成为枕头村的“致富果”
“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在枕头乡,我们看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产业扶贫实现“自我造血”、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和长远发展,堪称贫困群众依靠特色产业实现脱贫的“样本”。
枕头村是全区有名的苹果专业村,近年来,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建水库、送技术、送农资,充分调动全村村民靠产业增收的积极性,做大做强了3000亩优质苹果产业,促进村民增收1000余万元,也带动了全村39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8月21日,在枕头新村田杰喜干净明亮的家里,记者聆听了他家发展苹果产业、实现稳定脱贫的故事。52岁的田杰喜为聋哑人,他的妻子李保平也是残疾人。不甘命运摆布的田杰喜,2011年,与村里其他村民一起种植苹果,从2014年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积极响应脱贫攻坚产业帮扶政策,把自家果园面积扩大到7亩。
李保平说:“区、乡、村三级对贫困户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村里让我们去参加培训,给化肥,给喷雾机、旋耕机等,都是免费的。每年到卖苹果的时候,让我们这些贫困户优先。”2019年,田杰喜家的苹果卖了2万余元,还被评为全村“苹果种植示范户”,成了其他村民学习的榜样。
然而,全乡具备发展优质苹果产业的村只有枕头村,枕头乡其他村子的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的出路在哪里?围绕这个问题,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立足全乡资源和生产条件,确立了发展苹果、核桃、花椒种植和猪、牛、羊养殖等项目。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发挥他们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全力组织实施特色农业产业扶贫项目。
在产业扶贫上,枕头乡的产业扶贫之路走得也不尽顺利。雨露计划、健康“双签约”、送寒问暖等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虽然让大多数贫困户渡过了难关,催生了脱贫的希望。但在个别贫困户中也出现了“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怪现象,“占便宜”“等、靠、要”依赖思想有所抬头。
面对此情况,枕头乡对照“两不愁三保障”,严格按照全区脱贫攻坚总体部署,举全乡之力,聚全乡之智,在“扶智、扶志”上下功夫,在做好建章立制、结对帮扶、政策兜底等帮扶措施的基础上,把脱贫攻坚的重点放在产业扶贫上,动员和扶持广大贫困户发展新产业,从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入手,搞调研、拿思路、动脑筋、想办法,实行“一户一策”,精准帮扶。
豁口村贫困户曲合心,因在煤矿务工受伤致下肢残疾,被确定为贫困户后,从2016年开始,各级帮扶队伍多次登门慰问、看望,并结合实际情况给他确定了猪养殖产业,2017年实现脱贫。2018年,他自己除了养好上级帮扶的2头幼猪,自己又购买了2头幼猪,实现年纯收入6000余元。2019年,政府为他提供了5头幼猪,实现收入10000余元。曲合心说:“多亏了党和政府,我才能过上现在的日子。今后要积极努力增收,尽量不给政府添麻烦”。
王斗村贫困户田建中和两个有着智障的弟弟一起生活,自己患有肺气肿,通过乡里的特色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在自家院子里养殖黄牛,三年多时间,生下的小牛犊已经卖了近30000元。
几年来,枕头乡交出了这样一组答卷:2017年,下拨专项扶贫资金9.84万元;2018年,为6个行政村下拨专项扶贫资金5.95万元;2019年,为15个行政村下拨专项扶贫资金16.54万元;2020年,为13个行政村下拨专项扶贫资金33.78万元。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枕头乡党委书记梁奎明表示,将进一步抓实产业扶贫,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主要抓手,实施“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切实增强“造血功能”,继续实施特色农业种植和养殖,支撑贫困户持续脱贫、稳定脱贫。
李森/文 张旦/图
产业扶贫送来“源头活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提高贫困户的造血功能,贫困户稳定脱贫的关键是产业。目前,脱贫进入“倒计时”,啃下“硬骨头”,既要冲刺跑,更要全力拼。这其中,用好产业扶贫这条根本之道,是实现“摘帽”和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一招。
产业扶贫要找准路子。从现实来看,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实际情况,产业要符合实际对路子,是关键。就拿枕头乡来看,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产业基础,选准苹果这个产业路子,建水库、送技术、送农资,充分调动全村村民靠产业增收的积极性,做大做强了3000亩优质苹果产业,促进村民增收1000余万元,也带动了全村39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由此可见,选准路径、选好项目是产业扶贫的关键。
产业扶贫要突出特色。特色就是优势,优势可以转换为生产力。因此,各地要在摸清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在一个“特”字上精准发力,尤其是要突出本土的特色优势,精准选择贫困人口能广泛参与的产业作为扶贫主导特色产业,真正让特色产业立得住、有成效。比如,枕头乡具备发展优质苹果产业的村只有枕头村,那么,其他村子的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的出路在哪里?枕头乡党委、政府立足全乡资源和生产条件,又确立了发展苹果、核桃、花椒种植和猪、牛、羊养殖等项目。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发挥他们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全力组织实施特色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同时,在“扶智、扶志”上下功夫,变输血为造血,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通过提供市场信息、政策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都掌握技术,脱贫后仍不脱技术支持,确保每年都有稳定的收入,从此走上富裕之路。
产业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多元发展,还要在深度融合上“做文章”,要创新思维,紧跟时代,运用好互联网这个现代化信息手段,推进产业扶贫与科技扶贫、网络扶贫的深度融合,通过数字经济的产业通道带动电商发展、农产品出村进城,让扶贫产业真正做大、做精、做强,从而成为广大贫困地区奔小康的“源头活水”。(李晓琳)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