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积极打造智慧型国际旅游目的地
临汾市委副书记、洪洞县委书记黄巍陪同省文旅集团领导调研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作为山西人文名县、旅游强县,洪洞县致力于打造文旅战略性支柱产业,在做示范上抢先机,创成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树品牌上下功夫,成功打造晋南地区首家5A景区,在建标杆上做文章,支持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承担“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文旅融合迈出坚实步伐,全县文化旅游发展迈上了文旅共进、量质齐进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该县将在用活资源、深度融合、景区提质、文物保护上谋实效,出实招,以A级景区为龙头,以智慧旅游平台为主攻方向,以提升全域旅游品质为目标,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积极建设智慧型国际旅游目的地。
用活历史文化资源。实施优秀传统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充分利用大槐树根祖文化资源,继续打造一批舞台剧目和影视作品。实施乡土文化振兴工程,加强戏剧、民舞、民乐、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结合“三月三”走亲习俗、广胜寺文化旅游节等民俗文化活动,打造一批知名槐乡品牌。深入挖掘德孝文化,组织举办大槐树文化节、世界赵氏宗亲寻根祭祖等主题活动,阐释德孝文化精神内涵,打响洪洞特色文化品牌。
积极做好融合文章。整合全县人文名胜及自然景观,推进“旅游+体育”“+康养”“+农业”“+研学”等复合型、多元化文化旅游业态,推动文化旅游业融合化、品牌化发展。全力承办好“飞虹塔杯”山西省第二届金牌导游大赛。实施《赵城金藏》等珍贵历史文化典籍的活化工程,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进展馆,传承、开发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节庆、会展活动。
实施景区提升工程。积极推进大槐树、广胜寺、白石红军八路军纪念馆等景区提档升级,推动有条件的景区创A,落实“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文化宣传、配套服务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旅游交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景区档次和接待能力水平。
加大文物保护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文物保护利用改革行动方案》,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重点,切实做好全县古建筑、传统村落、红色及抗战文化遗存、可移动文物等各级各类文物的保护工作。深入推进“文明守望工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特别是加大重要遗迹遗存、重大濒危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力度。(李安安 樊婷)
洪洞县文化文物旅游建筑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会议要求
全面细致摸排 严防事故发生
8月31日,洪洞县召开文化文物旅游建筑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会议。
会议传达了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并对全县文旅行业建筑领域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汲取教训,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主动适应安全生产新常态,树立底线思维,狠抓工作落实,做到隐患排查到位,监管措施得力;要坚持举一反三,关口前移、超前防范,全面细致摸排,确保隐患排查整改全覆盖,认真查找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各种漏洞,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隐患、不留情面,把边查边改边验收贯穿始终,推动问题真正解决、验收销号,严防类似事故发生;要营造浓厚氛围,狠抓责任落实,坚决守好安全工作底线,大力宣传开展专项排查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支持、参与到专项整治工作中,要层层细化责任、强化部门联动,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为“抓好党建、守好底线、树好形象、谋好发展、惠好民生”营造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王华 齐瑞珍)
洪洞县举办第五届“好基地讲好故事”首场展演
一个凡人的壮举,一个普通但又可敬的民兵队长与敌人斗智斗勇的真实故事。 ———季风《护枪记》 (洪洞县人社局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选送)
牢记领袖嘱托,传承红色基因。8月25日,洪洞县第五届“好基地讲好故事”优秀作品展演节目开演。该县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以及各乡镇党委书记、分管宣传工作的副职,县直各单位负责人共计150余人观看本次红色故事展演,共同感悟红色经典、沐浴红色洗礼。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讲好洪洞故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洪洞县委宣传部在以往四届比赛中甄选出6个精品故事,又精心打造了3个新时代故事,组成了本次展演的豪华阵容。
此次展演以“牢记领袖嘱托、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由洪洞县委宣传部、组织部和人武部主办,洪洞县委党史研究中心、融媒体中心协办,作为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讲、评、帮、乐、庆”中“讲”的主要内容,旨在为全县党员群众奉上一道高质量、高水平、高规格的红色盛宴。
今后,该县将继续推动红色故事“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重点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讲”这篇文章,切实增强文明实践的时效性和感染力。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好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市委四届八次全会和县委十四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抓好党建、守好底线、树好形象、谋好发展、惠好民生”工作思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奋力蹚出一条转型发展新路!(冯晓庆 张肖璇)
游山西 读历史 体验非遗文化魅力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举办庚子年中元节祭祖大典
畅游槐乡大地,品读移民文化。9月2日,以“寻根·祭先祖 回家·悦生活”为主题的洪洞大槐树庚子年中元节祭祖大典在景区祭祖广场举行。
① 洪洞大槐树庚子年中元节祭祖大典
② 鞠躬辞神
③ 敬献五谷
9月2日,以“寻根·祭先祖 回家·悦生活”为主题的洪洞大槐树庚子年中元节祭祖大典在景区祭祖广场举行。
本次祭祖大典的举办,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开展的“游山西·读历史”活动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全市“回家·悦生活”服务品牌创建活动的集中展示。今年,严格按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槐树祭祖习俗九项传统仪程进行的中元节祭祖大典,与往年相比呈现三大亮点。
亮点一:同根同祖同源同聚力
本次祭祖大典特邀北京顺义区红铜营村、江苏丰县、山东滕州等全国18个省市的移民后裔代表及河北大城、河南郑州等地的移民文化研究专家,还有“重走移民路、万里大寻亲”活动路线上的县市文化学者齐聚大槐树,共同祭拜移民先祖,研讨移民文化,进一步擦亮大槐树移民文化名片,彰显大槐树移民风采,坚定大槐树根祖文化自信。
亮点二:同心同德同力同祭祖
作为“根祖圣地 华人老家”,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为更好地满足广大移民后裔寄托哀思、缅怀先祖的需求,今年中元节祭祖大典首次开通“网上祭祖平台”,供不能到现场祭祖的广大移民后裔通过网络实现虚拟祭扫、远程代理祭扫。同时来自河南、河北等地的移民后裔网红主播参与到祭祖大典中,他们通过快手、抖音等平台实时直播,与粉丝零距离互动,让更多的移民后裔通过直播参与到祭祖大典九项仪程中,增加广大移民后裔对大槐树老家根祖文化的认同感、非遗文化的参与感。
亮点三:同向同为同行同目标
洪洞大槐树见证了明朝洪武永乐年间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大移民,600多年来,数以亿计的移民后裔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寻根问祖、共话亲情。大槐树下,承载了丰富的移民传说和寻根故事,形成了悠久的祭祖传统习俗。本次中元节祭祖大典注重讲好大槐树故事,体现根祖文化的时代价值。来自全国的多家媒体及自媒体运营大咖、网络直播达人等通过现场报道或直播,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槐树祭祖习俗的魅力广泛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祭祖文化,弘扬“寻根祭祖”“家国情怀”“感恩孝德”等优秀传统,为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此次祭祖大典,既是慎终追远、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传统盛事,也是进一步挖掘根祖文化底蕴、提升洪洞大槐树“根祖圣地 华人老家”品牌影响力的有力举措,更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重要指示的务实行动。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将不忘初心,继续传承,让中华传统根祖文化在新时代文旅深度融合进程中发扬光大。
游洪洞大槐树 读移民奋斗史
洪洞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基本遵循,以巩固提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牵引,以擦亮大槐树5A “金字招牌”为动力,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为路径,以落实“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为抓手,大力弘扬根祖文化,着力讲好黄河故事,为做大做强山西黄河板块旅游品牌贡献力量。
“游山西就是读历史”。走进洪洞县,寻根大槐树,犹如走进一座移民文化活态传承博物馆,扑面而来的根祖文化、德孝文化、姓氏文化、移民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气息,滋润着你、熏陶着你,让你将这里当作“家”、称作“祖”、看作“根”。
游大槐树,就是在读一部气势恢宏的移民史书,也是在聆听“根祖圣地 华人老家”600年沧桑岁月的故事。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省委书记楼阳生在“游山西·读历史”活动启动仪式上讲道“洪洞大槐树更是见证了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新华社在报道洪洞大槐树寻根热时,引用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在《山西移民史》中序言“黄河长江、中原大地、西域东海、北疆南岛,中国历史上广袤的疆域,又有哪里没有渗入中华民族这棵参天大树发达的根系?”600年前百万民众自大槐树下迁至全国18省市,如今亿万移民后裔遍布全世界,回到大槐树下寻根拜祖者络绎不绝。
“当年含泪走天涯,南采荒茶北培麻,但有一言传后代,大槐树下是吾家。”“捧一瓣心香,圣地今朝同祭祖;看万般春色,大槐何处不生根。”……一封封书信、邮件,一副副题词、楹联,道尽了大槐树移民后裔对老家的牵念。“根祖圣地 华人老家”——洪洞大槐树,作为故乡符号和民族象征,永远镌刻在亿万移民后裔的心中。
游大槐树,就是在读一部内涵厚重的文化典籍,也是在见证“非遗传承 寻根祭祖”文化活态传承的过程。
600年历史积淀、传承中,大槐树移民史催生出了具有典型代表特性的系统根祖文化,集移民、祭祖、姓氏、谱牒、孝德、家训、语言、民俗等特色文化为一体,让移民后裔对大槐树老家有了更多具体化的印象和心灵寄托。
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槐树祭祖习俗”,以及洪洞金鼓乐、道情等非遗项目,都在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得到了活化保护和活态传承:连续举办30届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寻根祭祖大典,每年举办中元节和寒衣节祭祖大典,让游客免费参与《传统祭祀》演出;融合大槐树历史文化特色与非遗项目的《开门迎亲》实景演出、《五虎爬山》《孝感天地》《苏三路过大槐树》;复活大槐树移民史和寻根故事的《大槐树移民》《铁锅记》等实景演出,以及一部部泛着墨香的文化书籍……探索大槐树根祖文化和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年轻化表达与传承,守护家园记忆,绵延文化根脉,是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肩负的使命,也是广大移民后裔赋予大槐树的希冀。
游大槐树,就是在读一部意韵深远的教育文献,也是在感悟“中华孝道 家国情怀”凝聚民族奋进力量的内涵。
“开疆拓土筚路蓝缕启山野,报本溯源铭功昭德兴中华。”移民先祖铸就的可歌可泣的大槐树精神,在亿万后裔身上得到传承与践行,指引着他们在各行各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今天,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通过孝文化节、民俗中国年、研学游课程、文化演艺节目等不同形式,弘扬展现的“根祖孝道”“家国情怀”“乡情乡愁”“民族认同”等人文精神,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象征,为中华儿女树起了精神直根、激起了奋进力量。
2019年,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联合中国晚报摄影学会举办了“全国媒体看槐乡”系列活动,邀请近百家报社媒体记者参与清明、中元、寒衣三大传统节日的祭祖大典。《北京晚报》高级记者、《中国晚报》摄影学会会长司马小萌在参加第二十九届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寻根祭祖大典后,写道“‘根祖文化’来自先人的血脉,流淌着永不消逝的传承。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也是永远要记住的。”
无论是中元节祭祖大典的举办,还是移民后裔代表的“走亲”;无论是“大槐树祭祖习俗”的活态传承,还是根祖文化的活化利用;无论是孝德精神的新时代诠释,还是家国情怀的激扬传承,无不得到广大移民后裔和游客的关注与认同。
游山西,读历史。诞生于黄河流域、汾河岸畔的大槐树根祖文化,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是华夏儿女600年乡愁的共同记忆。讲好大槐树移民故事,让更多的移民后裔和游客在大槐树下“寻根·铸魂·悦生活”。弘扬大槐树根祖文化,将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