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吉县苹果插上“飞翔”的翅膀
吉县县委书记崔绍民在吉县苹果艺术节上致辞
吉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赵松强在全国邮政吉县苹果推介会上致辞
吉县苹果文化艺术节开幕现场
果农在果园里分装苹果
“俗话说,饭后一苹果,老头赛小伙。那您可得尝尝好看、好吃、好存的吉县苹果,它曾获得首届全国农博会苹果类唯一金奖、北京果品鉴评会头名金奖和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10月15日,在全国邮政吉县苹果推介会上,这番“自卖自夸”吸引了来自多个省市的客商和游客。
好吃不好吃,尝了才知道!现场分食吉县苹果,大家立马一窝蜂地涌了过来,三口两口就下了肚,不过瘾怎么办?“切苹果组”赶忙加派人手,争取让“切”的速度赶上“吃”的速度,让众人尝个明白——吉县苹果究竟好在哪儿?
“原来,吉县不仅有壶口瀑布,还有同样出名的苹果。吉县苹果就是好吃,皮薄质脆、香甜爽口,不愧为‘中华名果’。”来自河南的游客王先生吃得停不下来,连连竖起大拇指称赞,“初次来到苹果种植园,对于吉县丰富的苹果资源和旅游资源感到特别震惊,也印证了吉县苹果享誉全国的事实。不仅如此,这里得天独厚的空气质量和气候条件,也是旅游、度假、避暑的绝佳胜地。”
苹果为媒,邮政搭桥,客商云集。吉县苹果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和青睐。只见,推荐会现场供销两旺。这边,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电商分销局和邮乐农品电商平台组织的网上直播异常火爆,随着主播们的卖力“叫卖”,一波波粉丝蜂拥而入,订单量急剧上升;那边,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临汾市分公司设立的“苹果邮局”线下销售展台聚集着大量游客,他们吃得好还要“兜”着走,将一箱箱苹果寄往全国各地。
更令人振奋的是,推介会屡传佳音。吉县壶口果业公司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临汾市分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山西省邮政公司不仅与安徽省邮政公司渠道平台部签订了采购意向协议,还在吉县设立了农产品基地,将通过提供农资农技、仓配物流、品牌赋能、农品销售、金融寄递服务,形成端到端、全流程、全要素的供应链体系,更好地服务果农和消费者。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电商分销局副总经理张宇表示:“中国邮政将充分发挥邮政‘田间地头’源头组货和落地推广优势,探索全国集中联网运作,助力农产品进城,将全力支持吉县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打造‘政府主导、合作社主产、邮政主销’的新局面,提高生产、销售各环节的效率和效益。”
“举办此次活动,就是要立足吉县产业特色,携手邮政平台优势,畅通线上线下渠道,推动实现苹果一站式销售,进一步扩大吉县苹果的销售市场和品牌知名度,帮助果农增收,助力产业升级,巩固脱贫成效,发展县域经济。通过共同努力,让吉县苹果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吉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赵松强对“苹果前景”充满期待。
记者 李静 闫璟
吉县“苹果王”新鲜出炉
图为“苹果王”评选现场
啥,苹果也能参加比赛?没错儿,10月16日,由吉县县委、县政府主办,县委宣传部、县果业服务中心、柏山寺乡政府承办的吉县苹果文化艺术节“苹果王”大赛在柏山寺乡西岭村精彩上演。
比赛现场,一盘盘又红又大的苹果吸引了评委和观众的眼球。称、观、切、品,经过一系列规定程序,大赛从参赛果品的单果重量、果形指数、硬度、含糖量、光洁度、着色度、口感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比,最终评选出了“苹果王”1名、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
从24份果品中脱颖而出,摘得此次“苹果王”桂冠的苹果为柏山寺乡苹果种植大户李继宗所种,他高兴地表示:“种植的苹果能获得‘苹果王’称号,确实很激动,这不仅是对果品的认可,更是对我种植技术的肯定。今后要更加精心管理、用心培育,把苹果的产量和质量再提升。”
苹果和果农永远是“苹果王”大赛的主角,借力此次大赛,各个乡镇的果农代表们得以相互交流学习、探讨管理技术。该县果业中心负责人介绍,通过举办“苹果王”大赛,旨在为广大果农搭建一个共谋产业发展、开展协作交流、推动优势资源互补共享的平台,把吉县苹果产业的精品赛出来、特色亮出来、成绩展出来、潜力挖出来,把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树起来、士气鼓起来、品牌建起来,更好地宣传推介“吉县苹果”区域公用品牌,着力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有效推动全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李静 闫璟)
问诊把脉人祖山
——访我国实战旅游专家、“焦作现象”策划者和执行者许长仁
图片由人祖山景区提供
许长仁 河南省焦作市旅游局原局长,“焦作现象”的策划者和执行者,经手打造了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华山、尧山等国家5A级景区,是国家旅游干部培训学院等七所大学兼职教授,江西宜春市、萍乡市和陕西武功县等多地政府旅游顾问,曾任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是全国旅游系统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河南省十大创新英才,2009年获陕西省十大杰出文化名人。2006年获世界旅游联合会“中国实战旅游专家”奖。著有《实战旅游》等七本旅游专著。现为吉县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顾问。
人祖山,全国唯一一座以“人祖”命名的大山。随处可见的故迹遗存、广为流传的创世传说,赋予了她神奇、神秘、神圣的特质;重峦叠嶂的雄伟气势、四时各异的自然风光,给予了她适宜休闲养怡的品质。
风雨五载,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以人文资源为支撑,以人祖文化为灵魂,以旅游资源为主导的人祖山景区,从鲜有人问津,到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并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走过的是一条非凡之路。但也不可否认的是,景区发展现状与其“重光中华人祖文明第一山,构建全球华人祭祖朝圣地”的终极目标尚有不小差距,因而如何打破发展瓶颈、夯实核心竞争力成为当务之急。数月前,我国实战旅游专家、一手缔造业界“焦作现象”的许长仁先生受聘担任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顾问,其在对景区进行问诊把脉后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
“人祖山景区在发展中存在着种种主观和客观问题,但这问题、那问题,信心不足是最大的问题。”许长仁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他看来,要让员工树立信心,就必须把各种形势讲清吃透,看到存在的优势,从而产生内生动力。他说,旅游业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朝阳产业,也是低碳环保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有着最大的消费群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必然会有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就山西省、临汾市来说,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打造。单就人祖山景区所在的吉县来说,当地经济发展的重点是林果业和旅游业,而旅游业发展对林果业发展有促进作用,所以理所应当地成为重点发展产业和优先发展产业。实际上,除了宏观政策的利好、市县两级的重视和扶持,人祖山景区未来可期还有其自身发展潜力的支撑。人祖山资源禀赋高,文化内涵丰富而独特,天生就具备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经过数年的努力,人祖山景区已经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具备了景区发展基础和运营经验,目前亟需走向成熟,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综合各种因素考量,人祖山景区具备成为一流景区的潜质。我对景区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年近古稀的许长仁语气坚定地说。
“人祖山体量大,植被好,内涵丰富,但游客较少。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亮点,在市场上吸引力不强,尤其是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亮点基本没有。”深谙市场之道的许长仁直言不讳。对于曾经打造过云台山、尧山等多个国家5A级景区的他来说,人祖山文化独特而丰富,但有讲头,没看头,更没有参与性,游客兴趣不大,“没有亮点,是人祖山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的软肋。”他就此研判认为,景区亟待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倒逼机制,尽快补齐短板。因此,自今年5月份履职景区总顾问以来,他就把工作重点放在了亮点项目的招商引资上。10月15日,在吉县文化旅游节上,人祖山景区与河南老家规划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签订了项目招商协议,预计投资1.2亿元,将引进3公里景区旅游小火车、造化坪大瀑布、风味小吃一条街、室内滑雪场等6个亮点项目。这些项目将于近期开工,明年“五一”前对外开放营业。此外,目前景区还在筹划包括滚磨沟、合烟崖、穿针梁等项目在内的人祖文化参与项目。
许长仁认为,员工有信心、景区有亮点、营销有方法,是一个景区发展的系统工程,而制定一个振奋人心、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十分重要。他说,中国旅游业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由追求速度转向追求质量效益阶段,由重点突破转向全面提升阶段,由重景区发展转向景区和全域共同发展阶段,“我认为,目前这个阶段只追求门票的增长是没有意义的增长,只注重景区的发展是没有作为的发展。只有抓好景区的发展,拉动全域旅游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才是我们发展旅游业的初衷和目的。‘既为一域增光,更为全局添彩’,这句话用于人祖山景区相对于吉县的关系十分贴切。”基于这样的认识,身为总顾问的许长仁为人祖山景区研究制定了近五年的发展目标。具体而言,就是“全省一流、全国亮点”的定性目标,“游客量逐年大幅递增,力争2025年达到350万人次,实现5A级景区创建目标”的定量目标,以及“打造成为吉县县域经济的火车头、周边百姓的摇钱树、旅游行业的排头兵”的社会目标。
为了能够达到这些目标,许长仁还提出把科学营销作为重要支撑,把服务质量作为景区形象,并实行“三个捆在一起”,即把责任和决心捆在一起,用责任支撑决心不动摇;把措施和目标捆在一起,用措施保证目标实现;把总结和创新捆在一起,用不断总结提升创新水平。据其介绍,人祖山景区全年拟举办红叶节、诗歌吟诵文化节、饮食文化节、农民文化旅游节等多个大型活动,真正实现文化和旅游的高度融合、诗和远方的精彩牵手。
“创新是第一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超越;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提升创新质量,加快超越速度。在对人祖山景区发展实践系统梳理、认真分析后,许长仁清醒地认识到,“其实我们不缺实践,缺的是对实践的认真总结。我们需要的也不仅仅是总结出来的经验材料,而是应把这些成功经验变成发展要素和新的行为准则。所以,只有认真总结,才能不断提高;只有深入思考,才能产生思路;只有仔细研究,才能促使创新。”在他看来,人祖山景区的发展历史比较短,从市场角度讲,还只能算是市场的新成员,“要想在周边市场唱主角,就只有一条路:根据顶层设计的理念,按照市、县两级的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和发展趋势,不断总结,勇于创新,学会从适应市场需求到创新市场需求,并努力争取引领市场需求。”
许长仁说,从焦作云台山的例子,到全国旅游发展的实践,可以证明一个道理:资源很重要,但引领发展的是人才,不取决于资源;资金很关键,但决定成败的是智慧,不取决于资金。人祖山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只要以创新为统领,发展速度会越来越快。当然,所谓的创新还要做到“四个符合”,即符合中央精神,符合群众意愿,符合当地实际,符合发展趋势。他特别指出,在工作创新中,加强责任心教育非常重要,“在景区发展中,人是第一要素。只有每一个员工都有责任心,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每一项工作,景区才能健康顺利发展。我们在工作中,注重用科学的方法培训员工,用身边的典型教育员工,用未来的实景激励员工,让每一个员工都明白景区就是我们共同的战场,我们怎么样,景区才会怎么样;我们有信心,景区才有希望;我们有作为,景区才能辉煌。”他同时要求全体员工要具备“五有”,即有热爱景区、建设景区的主人翁情怀,有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有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有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有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并在全体员工中大力提倡“四个一”的人祖山精神:“我有一个欲望:创造奇迹!我有一个目标:天下第一!我有一个野心:翻天覆地!我有一个誓言:绝不放弃!”
“对于人祖山景区来说,困难依然存在,但有良好的资源优势,有领导重视的发展环境优势,再加上有一支高素质、有追求、敢担当的员工队伍,不想当第一都不可能!”采访临近结束时,许长仁自信满满地说。
记者 孙宗林
笔随时代 “墨”见精神
吉县举办“情系乡土 大河奔流”沿黄美术作品展
10月16日,吉县举办“情系乡土 大河奔流”沿黄美术作品展。此次共展出作品100余幅,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了沿黄地区的风土人情。
此次,山西书画院、山西美协在吉县举办美术作品展,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助推了该县乡村文化振兴和文旅融合步伐。艺术家们用手中的妙笔聚焦壶口美景、体悟自然魅力,用艺术展现黄河之壮美、苹果之灵性、生态之秀丽,把书画家们的书画功力与美丽吉县的自然伟力、文化底色相结合,让吉县成为书画院的创作基地、协作舞台和展示平台。
笔随时代、“墨”见精神,传承创新、相得益彰,此次展出的美术作品蕴含了深厚的艺术底蕴、鲜活的时代气息和较高的审美价值,作品立意新颖,得到了现场书画爱好者的高度赞扬。书画爱好者朱军风说:“所展画作无论从内容、形式、意境上都很震撼,墨色的浓淡、干湿,意境的诠释和构图的形式特别新颖,值得大家学习。”
“本次作品展既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系列活动的延伸,也是对黄河精神的由衷致敬。”原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书画院副院长孙海青表示,“展览之后,将去壶口瀑布写生。希望各位艺术家像奔腾的黄河之水一样,尽情释放自己的艺术才情,用手中的画笔赞美黄河、讴歌黄河、描绘黄河,把咱们中国发展的新气象、新精神描绘出来。”
山西书画院是以美术创作、理论研究和举办展览为工作重点的专业机构,是我省书画领域的标杆。一直以来,山西书画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探索地域美术语言,保护传统文化瑰宝,凝聚优秀美术人才,以作品立院,为山西书画从高原向高峰攀登的创作实践提供了不竭动力和多维度服务。(记者 李静 闫璟)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