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正劲

2020-11-05 09:05:1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现代化的养猪场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山西新大象生态循环种养基地项目协调会

省动物保健品协会代表大会

众赢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1000多万元,投建了年存栏蛋鸡11万羽、出售鲜鸡蛋3010万枚的养殖合作社

新大象兴盛农牧有限公司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建设理念,可达到年产18万头猪崽的规模

襄汾县农绿园农业有限公司有机肥厂

总投资8000万,占地109亩,计划年出栏360万只鸡的绿农养殖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

农绿园有机肥厂年处理粪污18万吨以上、秸秆6万吨


  临汾新闻网讯 深秋的丁陶大地,处处涌动着丰收的喜悦。金色的玉米堆满农家小院,而秸秆或直接还田,或被畜牧养殖企业收购用作饲料。

  襄汾县南贾镇,史耀龙这些天正忙着收购玉米和秸秆,他创办的农绿园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兼具养猪和有机肥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养殖企业,目前已累计投资5400万元,采用养殖、沼气、有机肥一体化循环联通模式,养猪场年消耗饲料10000吨,就近转化玉米6500吨、麸皮1000吨;有机肥厂年处理粪污18万吨以上、秸秆6万吨,实现了畜牧业高效集约发展。

  史耀龙创办的农绿园是襄汾县发展畜牧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襄汾县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持续推动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全县畜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规模化、标准化,全流程提升产业装备水平

  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襄汾县大力优化调整畜牧业结构,推进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位于汾城镇北中黄村的众赢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一家规模化蛋鸡生产企业。合作社负责人梁正辉有着10多年的肉鸡养殖经验。近年来,他带着群众筹资1000多万元,投建了年存栏蛋鸡11万羽、出售鲜鸡蛋3010万枚的养殖合作社。投产之日起就采用标准化管理模式,在饮水、喂料、清粪、通风等过程中,采用自动化模式,减少人工参与,降低疫病传播风险,提升生物安全水平。项目建设之初,沼气池、硬化、绿化等工程配套设施就完成了建设,实现了粪污还田,环境优美。

  梁正辉说:“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走规模化的路子,抗风险能力和管理水平才能跟得上。”目前,合作社又在筹备建设30万羽白羽肉鸡项目,预计年销售5800万元,带动从业人员40余人。

  截至目前,襄汾县累计建成各类养殖示范场区30个,各类规模养殖场饲养量占到了全县饲养总量的70%,提供的畜禽商品总量占到全县总量的80%以上。同时以发展肉牛、肉羊产业为抓手,积极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大力推动玉米等农作物秸秆“过腹还田”技术。“十三五”期间,新建青贮池4.6万立方米,玉米秸秆饲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160家规模养殖场(户)已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并通过环保、畜牧部门联合验收,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利用设施配套率达94%,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畜牧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

  新理念、新技术,推进畜牧产业上档升级

  上规模,提标准,需要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是新理念的“落地生根”和新技术的“无缝对接”。

  以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升级;以环保整治,推动生态发展;以防疫检疫,保障行业安全。近年来,襄汾县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在县畜牧中心的扶持指导下,企业、养殖户不断在本地优良品种的保护利用上,引进国外优良品种,防疫、监管、标准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单纯的喂和养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市场更需要高品质的猪肉,更需要高质量的饲料。”作为山西碧云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闫军对市场有着自己的判断。

  碧云天是一家从事饲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生猪的养殖、功能性预混合饲料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013年企业运营以来,积极致力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科技研发推广应用,组建了以集团创始人闫军为核心,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博士、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教授等专家为骨干的科研开发团队,成为国内首批提出无血浆养殖和最早拥有无抗教槽料专利的企业之一。

  目前,该企业已拥有无抗生素、无血浆蛋白粉等多项乳猪料发明专利。今年10月20日,碧云天选送的“克菲酸3.9”创新项目,获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三晋新农人”创业创新大赛创新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闫军的技术创新是襄汾县畜牧业应用新技术的典型案例,在襄汾的广阔土地上,这样的企业不胜枚举。农绿园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组建实验团队,向着更高标准、更广平台迈进;新大象兴盛农牧有限公司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建设理念,新建3000头种猪项目,配备了“公猪站”,实现取精配种企业内部完成,加上已经运营的6000头种猪生产基地,可实现年产18万头猪崽的规模。

  县畜牧中心依托“龙头企业”的展示示范和引领作用,提高养殖户应对和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力开展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不断拓宽畜产品销售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广环保养殖技术,通过提高养殖行业准入门槛,逐步调整完善养殖布局。

  目前,襄汾县通过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基本形成“原种场—扩繁场—商品代场”特色明显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成了年存栏6000头种猪场和相匹配的扩繁场,逐步构建起一套较完整的梯级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用萨福克羊、杜泊羊作为父本对本地羊群进行改良杂交,实现本地羊的改良换代。全县办理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场2个,其中种猪场1个,种羊场1个,猪、牛、羊、家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达95%、96%、80%、97%以上。

  “十三五”期间,共扶持养殖场户25余户,带动社会投资4亿元。在项目落实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极大地调动了从业者和社会各界投资畜牧业的积极性。

  2019年以来,先后建设2个有机肥生产企业,建设各类规模养殖企业13个。2020年山西新大象兴盛农牧有限公司通过招商引资投资与县政府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涉及6个养殖项目预计总投入5亿元。

  强防疫、严执法,确保畜牧产品安全优质

  贯彻落实“两省五市”学习考察精神,襄汾用实干跑出项目落地加速度。

  今年6月10日,襄汾县与山西大象农牧集团正式签约总投资5亿元的6大养殖项目,6月12日,县委书记刘浩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到景毛乡北李村,就大象农牧集团肉鸡自养场项目选址情况进行调研,实地察看了项目选址区域的地形地貌,听取了项目规划汇报,详细了解选址项目区位优势、交通运输、土地利用现状及周边环境等情况,全力推动项目落地。

  刘浩要求,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妥善处理各方利益,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法规保障被征地的群众利益。要充分发挥项目效应。要着眼长远发展,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性和示范性,推进项目早日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运营、早见效。

  防疫永远是畜牧业最重要的内容,当非洲猪瘟袭来的时候,襄汾县全面落实防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县乡两级实行行政、技术人员双承包责任制,村级防疫员包村包场户责任制,畜牧中心每年都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作为年度重点工作,组织开展强制免疫、抗体监测、流行病调查和消毒灭源等工作,构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

  疫情防控保障着养殖户的利益,畜产品执法则守护着“餐桌上”的食品安全。在畜产品执法上,襄汾县按照省市畜产品安全工作要求,大力实行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切实抓好动物、动物产品、兽药、饲料、添加剂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修订完善了《襄汾县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分则细化表》,做到“组织健全、条块分明、责任明确、相互协作、社会监督、信息畅通”。同时与有关部门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到人,切实保障畜产品安全监管全面覆盖;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坚持“源头治理与全程监控、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专项检查与例行监测”同举并重。

  近年来,襄汾县对企业各环节进行全面排查,每年排查养殖3900余户、屠宰场2个、饲料加工经营企业30个、兽药经营门店26个,发放告知书5000余份、签订质量承诺书4000余份,同时与宣传部门联合开展了畜牧投入品的宣传活动,先后在全县13个乡镇开展集市宣传20次,印发宣传材料3万余份,接受咨询2000余次,提高了养殖户质量意识和维权能力,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截至目前,全县各类规模养殖场(户)467个,其中进入省农业农村厅系统平台的169个,散养户3400余户。全县各类畜禽饲养量分别为:猪47万头、牛1万头、羊18万只、禽类80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2.8万吨,蛋产量4万吨,基本形成以生猪、蛋鸡、肉鸡饲养为主,羊、牛等其他牲畜协调发展的畜牧养殖新格局。

  以农为本,坚守初心;以绿色为本,壮大产业发展。绿色田野,金色梦想,襄汾,这片古老而肥沃的土地,必将在畜牧业新的征程中,释放出更大的活力,书写新的传奇。

  邓文斌 沈宗珍 文/图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