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誓师 授旗出征 下苦功夫 用笨办法
襄汾县248支工作队下沉村企抓安全
★1000余人集中誓师,248支工作队授旗,700余名机关干部下沉,织密“县、乡、村、企”四级安全监管网络
★排查全县所有行业领域,重点突出城乡建设、冶金工贸、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森林防火、消防、电力、学校、医院、 人员密集场所、地质灾害、城镇燃气等行业领域
★不漏一户、不漏一企、不漏一工地、不漏一经营门店、不漏一聚集场所、不漏一条公路干线,不漏一个安全隐患
★一般性隐患就地或限时解决,较大隐患乡镇、部门解决,需多部门协调或专业技术力量支持解决的,上报县领导组研究解决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针对安全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现实,12月1日,襄汾县选派700余名机关干部组成248支工作队,驻村入企,牵头支持协调帮助各村、各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用一个月时间,全面开展一场安全生产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安全生产集中整治。
“襄汾县急需回归正常发展轨道,加快追赶脚步,把落下的步子赶上来。我们要动员全县上下,集中精锐力量,苦干实干30天,彻底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全力创造安全发展环境,加快推进襄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振襄汾雄风,再铸新的辉煌。”在当天召开的全县安全生产千人誓师大会上,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春林对整治行动做了具体部署安排。
此次安全生产集中整治活动为期一月,襄汾县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工作总指挥部,下设六个分指挥部,各乡镇成立乡级指挥部,各村成立村级指挥部,驻村工作队队长任指挥长,织密“县、乡、村、企”四级安全监管网络。集中整治范围包括全县所有行业领域,重点突出城乡建设、冶金工贸、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森林防火、消防、电力、学校、医院、人员密集场所、地质灾害、城镇燃气等行业领域。坚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空白,确保“全领域、全方位、全覆盖”。要求排查隐患做到“七个不漏”,即:不漏一户、不漏一企、不漏一工地、不漏一经营门店、不漏一聚集场所、不漏一条公路干线,不漏一个安全隐患。
对排查出的不同隐患,将认真汇总、分析、研判,按照程度不同,分级分类解决。村级指挥部对所在村开展全面细致的隐患排查整治,边查边改、立查立改,每天将排查出的隐患情况上报乡级指挥部。乡级指挥部每天上报县指挥部办公室,总指挥部按行业领域明确隐患整治责任部门和乡镇。县直相关部门和乡镇对总指挥部移交的隐患进行分类处置。一般隐患按照“五落实”要求完成整改,重大隐患或重点问题想方设法予以解决,确实难以整改的提交总指挥部会议协调解决,确保各类隐患及时整改到位。隐患排查整治过程中,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开展联合执法,该罚的罚、该停的停、该关的关,同时,大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县委、县政府还派出专项督查组进行督查巡查,对于工作不认真、隐患排查整治不到位、工作作风不实、不遵守纪律的人员将严肃追责问责。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这次排查整治不同以往、意义重大,足见襄汾县委、县政府的坚定决心。县委书记刘浩要求全县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共克时艰,清醒认识当前安全工作的艰巨性、严峻性,增强抓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把官帽子别在裤腰带上”,抱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切实把安全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把安全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抓紧抓好,筑牢安全工作的大堤,彻底扭转安全生产工作被动局面。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明确职责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压实工作责任,强化担当作为,创新方式方法,细化工作措施,改进工作作风,严明工作纪律,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实行限期整改、闭环管理,多杀几次“回马枪”,多来几次“回头看”,埋头苦干、大干苦干,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管安全”的浓厚氛围,不负组织重托,不负群众期望,努力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在全县召开安全生产千人誓师大会并向248支派驻工作队分别授旗后,派驻工作队立即奔赴各驻地村企,工作、吃住在一线,一场史无前例的全县安全状况“大体检”全面展开。
记者 卫博
筑牢安全生产最严防线
安全就是效益、安全才能发展。
襄汾县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县总动员,全民齐参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打通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这是县委、县政府经过深思熟虑、充分研究,采取的一个重大而坚决的决策和部署,充分表明全县干部群众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也展现了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加快追赶脚步,把落下的步子赶上来的信心和决心。
筑牢安全生产最严防线,队伍是关键。抽调的700余名机关干部,都是各单位精兵强将,觉悟高、素质好、业务精、作风正,是本次排查整治工作的中坚力量,工作队长担任各村工作小组组长,全面负责所包村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包村干部和村两委主干是成员,镇村干部、村两委主干服从领导,听从安排,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能动作用,全力支持工作队开展工作,确保了各区域安全工作能抓好、抓实。
筑牢安全生产最严防线,方法是抓手。下苦功夫,用笨办法,排查既明确全域又划出重点,强调“七个不漏”。只要在本村辖区内,不管涉及什么企业、什么监管对象,都要排查到位,真正做到全覆盖、全领域、全过程排查,不留空当。
筑牢安全生产最严防线,作风是保障。“命运共同体”,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此次行动与“讲政治、明职责、敢担当”纪律作风大整治有机结合又共同推进,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成立专门督查组,对督查发现的苗头性、潜在性问题,查找根源,及时纠正;对工作进度滞后、措施不力的,要重点督办、限期整改;对履职不到位、工作不作为等失职渎职行为的人和事,依法依规严肃问责当事人,并严肃追究所在单位“一把手”责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增强纪律观念、转变工作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牢牢守住这条红线,筑牢最严防线,只要从思想、灵魂深处警醒起来、振作起来,同舟共济、担当作为,人人都操心、个个都出力,就一定能够爬过这道坡、迈过这道坎,顺利走出安全事故阴霾,彻底扭转安全被动局面,重回安全发展轨道,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重振襄汾雄风,再铸新的辉煌。(卫博)
项目为王 干事为先 襄汾发展再添新动力
三个中试基地项目签约落地襄汾县
只争朝夕,未来可期。
2020年11月23日,上海大学·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临汾市中试基地“富氢低碳冶炼模拟科学中心”“能源梯度利用中试基地”和“特种金属材料中试基地”三个项目签约落地襄汾县,为襄汾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个中试基地,聚焦绿色低碳、节能高效、循环经济等领域,加快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力钢铁、铸造和焦化等传统产业技术创新改造和优化升级,亮点频现——
院士论证,县校合作,产业升级新标杆
上海大学围绕高品质特殊钢行业以及地方特色和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瞄准国际前沿,在钢铁、铸造等领域的绿色氢冶金与制造关键技术新理论和新工艺方面有着雄厚的积累和知名的行业影响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说,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开发绿色洁净新工艺、改造升级是从本质上解决钢铁、铸造、焦化等传统行业重污染困境的唯一出路。依托临汾市区域业已发展形成的焦化-钢铁-铸造-建材工业体系,利用上海大学科技、装备、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共建“富氢低碳冶炼模拟科学中心”“能源梯度利用中试基地”和“特种金属材料中试基地”,发挥双方优势,助力钢铁、铸造和焦化等传统产业技术创断改造和优化升级,既为临汾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实现“政产学研”共赢,又为上海大学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提供经验。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葛昌纯说,上海大学和山西中升钢铁公司合作,在钢铁厂共同建造半工业化试验系统——“富氢低碳冶炼模拟科学中心”科学装置,为零碎的单体关键技术走向实际应用、集成产生新工艺的开发和系统研究搭建创新试验平台。
我国首台高炉炼铁领域
“富氢低碳冶炼模拟科学中心”科学装置,是我国高炉炼铁领域首台半工业化的热模拟科学实验装置,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该装置建成后将成为全世界冶金工作者的研究利器,将在高炉科学、低碳冶金、氢能利用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项目以建造10m3的富氢低碳冶炼热模拟试验系统为核心,搭建低碳炼铁关键技术创新试验平台,建设国家冶金学科大科学装置,尽快推进高炉富氢低碳冶炼技术从实验室基础研究到工业化应用,引领世界氢冶金低碳冶炼基础研究和工程化相关领域的前沿性研究。建成后,将面向全世界开放,开展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为世界氢冶金技术的装备化和产业化奠定基础,助力构建制氢-氢储运-氢冶金的完整产业链,引领全球能源革命。
2020年1月,上海大学与襄汾县就该项目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近一年来,双方克服疫情影响,加快项目对接,目前,企业已完成了总金额1986万元投资预算编制,用于该科学中心的工程建设和项目研究。设计院已完成了工程勘察设计,各项建设准备工作均已完成。拟于近期开工,建设周期8个月。
提高核心关键材料的自主研发生产能力
特种金属材料是钢铁产品中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质量要求高、制造工艺特殊的一类产品,也是高端装备和国防现代化装备制造业必需的关键和基础材料,代表一个国家钢铁工业的制造水平,是钢铁强国的重要标志。
“特种金属材料中试基地”建成后,将抓住我国钢铁工业产业升级的契机与红利,坚持“特钢更特”发展战略,研发“小而精”的特种金属材料品种,推进国产材料替代进口,提高核心关键材料的自主研发生产能力,把该基地建成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高端特种金属材料研发基地之一。
2020年8月,上海大学与恒源高岭土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目前,恒源高岭土有限公司已完成2.3亿元的投资预算编制,完成了建设资金、用地和公辅配套设施准备。
为煤炭清洁高效、高附加值利用蹚出新路
“能源梯度利用中试基地”聚焦山西碳材料发展战略,定位于研发多功能吸附炭的新型技术装备和工艺路线,为山西乃至全国危废炭质固体废弃物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为我国煤炭的清洁高效、高附加值利用蹚出一条新路。
2020年8月,上海大学与山西恒源高岭土有限公司签订了项目合作的框架协议。将聚焦以煤炭为基本原料,开发制备多功能炭质吸附材料,实现挥发分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研究,同时开展碳质固体废弃物、抗生素药渣等危险废弃物的消纳处理研究,实现能源流的梯度利用。
目前,山西恒源高岭土有限公司已完成了3350万元的投资预算编制,项目拟于近期开工建设,建设周期6个月。
三个中试基地项目签约落地襄汾县,为襄汾发展再添新动力。这是近年来,襄汾县坚决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重大思路和要求、市委“一三四三”工作思路,坚持“创新为上”,聚焦项目,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努力开创科技创新发展新局面的结果,是他们通过培育了一批科技企业、建立了一批研发机构、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搭建了一条产学研创新平台、营造了一个创新发展氛围等多项举措,为全县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的新成就。
不负韶华,以梦为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节点上,50万襄汾人民,众志成城,干群一心,以科学之未来、创新之未来、发展之未来,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贡献襄汾力量。(陈晓璐)
图片由襄汾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