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三零”单位创建全县总动员

2020-12-26 10:01:5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积极探索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 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利益问题

永和:“三零”单位创建全县总动员

  12月18日,永和县对“三零”单位创建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县委平安永和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暨全县“三零”单位创建推进会召开。县委书记高永贤,县委副书记、县长范洋平,县四套班子领导,法检两长,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政法委员,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县委副书记、县长范洋平主持。

  会上,县委平安永和建设领导小组社会矛盾化解专项组组长、县法院院长李小云汇报全县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开展情况。永和县“零上访”单位创建工作牵头专项组组长、信访局局长白阳红汇报全县“零上访”工作开展情况。副县长、公安局局长段波通报点评全县治安状况。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桑壁镇、芝河镇杜家庄村委、山西丰百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作典型发言。县委常委、副县长马健传达全市“三零”单位创建工作推进会会议精神。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元福安排全县“三零”单位创建工作。

  在全面分析研判全县“三零”单位创建工作后,高永贤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平安永和建设和“三零”单位创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始终把平安永和建设、“三零”单位创建与坚持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起来,推进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从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抓起,从制约平安建设的瓶颈问题改起,实现“零距离”为民排忧解难,不断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要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要立足基层,着眼大局,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抓住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加以解决。

  要全力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政治风险防范工作,加大对重点人口的教育管控力度,全力打好政策攻心、挤压限制、法律威慑、亲情感化、困难帮扶等组合拳。要深入推进反恐怖反分裂斗争。坚持凡“恐”必打、露头就打,强化常态化严打整治机制,强化对涉恐重点人的动态管控,强化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范,坚决铲除暴恐活动滋生土壤。要全力遏制境外宗教渗透和邪教活动。严格落实属地责任,把遏制非法宗教传播和反邪教工作与基层政权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脱贫扶困等结合起来,齐抓共管形成合围之势,大幅提升整体工作成效。

  要做好邻里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各部门必须把握关键环节,强化部门衔接,建立邻里家庭领域调解室,探索“妇联主导+专家指导”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模式和婚姻登记场所设立调解室,并结合“枫桥式派出所”建设和“万名民警进万家”等活动,推动各项工作持续深入开展。要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加大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力度,扩大宣传面、增强影响力,提升宣传防范的效果。

  要做好信访案件的排查化解工作。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司法所、各行业调解中心的作用,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坚决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切实做到排查到位,化解到位,研判到位,稳控到位。

  要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结合“零案件”创建工作,持续开展打击“两抢一盗”、电信诈骗、传销、破案追逃、毒品犯罪等专项行动;加大对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信息共享、联动处置等机制;密切关注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假冒侵权等新型犯罪,做到主动发现、主动打击,切实做到线索要清零,监管要实效,机制要健全,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之战。

  要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要强化安全隐患大排查,消防安全监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扎实开展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要从严查处消防违法行为,全面排查和整改火灾隐患,坚决防止发生恶性火灾事故。要从严打击非法违法突击生产行为,严格督促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责任,从销售、运输、贮存、使用各个环节落实管理措施,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要做好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对容易肇事肇祸的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问题青少年、吸毒人员等重点人群,建立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关怀帮扶体系,进一步做好社区矫正工作;要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做好特殊人群的心理辅导等工作。

  高永贤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保障,确保平安建设和“三零”单位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要摆上重要位置。各乡镇、各部门、企业要把开展“三零”单位创建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严格落实永和县《关于深入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村(社区)、企业、单位创建工作三年规划》目标任务,将“三零”单位创建纳入各级各部门“十四五”总体工作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本单位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切实把做好“三零”单位创建工作的过程变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疏导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变成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

  要压实工作责任。全面落实党委领导责任、主管部门监管责任、牵头部门指导责任、创建单位主体责任和相关部门的配合责任,形成县委统领、部门联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三零”单位创建工作组织领导体系。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信访问题包案化解责任,超前谋划、靠前指挥,勇于担当、善于斗争,及时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公安、信访、应急三个专项组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细化措施、加强指导,定期开展调度,实行“挂图作战”,推动创建工作深入有效开展。行业部门要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加强事前、事中监管,严查重罚各类风险隐患,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红线。县“三零”办要担负起牵头抓总责任,全力抓好情况通报、清单管理、跟踪督办等工作,强化统筹协调,定期研究推动。对各类创建主体,根据破零情况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强化整改,跟踪问效。

  要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强组织、选优班子、整顿软弱,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组织村民委员会积极协助县委、县政府做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等工作。切实加强基层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等基层维稳机构建设,发挥好在平安建设和“三零”单位创建中的骨干作用。要发动群众参与,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提高组织、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本领,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尽心尽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积极探索永和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以乡为单元、信访为切入口的“三零”单位创建工作格局。村委是关键,要充分借鉴兄弟县市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好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科技手段,切实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融合,确保先进经验在永和落地开花结果。同时要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勇于担当的民族精神,全力维护好全县社会稳定发展大局,为打赢收官之战、决胜全面小康作出更大贡献。


“索驼制造”闪耀长沙国博现场

  12月11日—13日,2020一乡一品国际商品博览会暨第五届全国民族地区发展大会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受大会组委会邀请,索驼村组织山西索驼驿站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永和县禾心文旅创意设计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合作社参展。坡头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冯永亮,乡党委副书记、索驼村“第一书记”徐宏,乡纪委书记白江龙带队参加博览会和有关活动。

  此次大会以“一带一路一世界 一乡一品一梦想”为主题,由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和湖南省长沙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通过展览展示、论坛研讨、直播推介、项目对接等方式,打造各方特色产业投资发展、特色产品贸易融通、特色资源协同共享、特色文明交流互鉴的高端平台。展会参展企业1300家,专业采购商和专业观众万余人次。

  索驼村此次共组织健康七日粥、五谷健康饼、百花土蜂蜜、鲜榨番茄汁等农产品,剪纸、泥塑、蛋雕、紫砂便携茶具等文创产品,以及骆驼玩偶、钥匙链、棒球帽、T恤衫等研学衍生产品等47种产品参加展会。活动现场参观人员络绎不绝,不少经销商、参展商、社会人士纷纷驻足、咨询、品尝,对索驼剪纸、茶具、番茄汁等产品赞不绝口,有多家经销商当面洽谈合作事宜。

  博览会还设有直播环节,其中索驼村的健康七日粥、五谷健康饼、百花土蜂蜜、鲜榨番茄汁4款产品走进了直播间,参与了淘宝主播店铺直播、网红直播专场和5G直播之夜专场3场直播,“索驼驿站”扶贫农产品又一次通过直播形式走进观众视野。此外,索驼村农产品还被组委会选中进入嘉宾休息室、媒体采访间等,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

  活动现场汇集全国各地优选农产品同台展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盛况空前。此次会展让索驼产品走出山西、走向全国,让社会各界人士进一步关心支持索驼扶贫产业,对进一步助推索驼村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


12月24日,永和县委书记高永贤在桑壁镇堡则村调研指导农业生产托管试点项目。


永和县社区矫正管理局挂牌成立

  12月17日上午,永和县社区矫正管理局举行揭牌仪式。副县长、公安局局长段波,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薛莉红出席仪式并揭牌。揭牌仪式由薛莉红主持,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基层司法所长参加。

  永和县社区矫正管理局的成立,对推进和规范全县社区矫正工作,提升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能力,预防和减少犯罪,服务全县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社会稳定具有深远意义。

  永和县社区矫正管理局将以揭牌仪式为契机,严格履行《社区矫正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赋予社区矫正机构新的工作职责,加强社区矫正监管、规范社区矫正执法,切实提高矫正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明确职责,强化措施,为“三零”单位创建、平安永和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团结互助 扶危济困

永和举行“送温暖 献爱心”捐款活动

  12月15日,永和县在政府四楼视频会议室举行“送温暖 献爱心”捐款活动。县委书记高永贤,县委副书记、县长范洋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连青,县政协主席宋新亮等县四套班子领导出席仪式,并带头走向捐款箱,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向困难群众送上了一份温暖,传递一份爱心。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以实际行动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及县委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关要求,弘扬团结互助、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着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给困难群众生活带来的影响,让困难群众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永和县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送温暖 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的通知》(〔2020〕-55)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的通知》(〔2020〕-7)文件精神,在全县开展“送温暖 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

  据悉,永和县将把捐助款集中起来,统一使用,根据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对基层组织及困难群众提出申请,认真审查按照一次性救助原则分类救助,统筹安排,做到应急救助、节日救助与日常救助相结合,确保将有限的捐款发放到最困难群众的手中。


“永和融媒”(APP)正式上线 邀您下载体验

  打开手机商城,搜索“永和融媒”,点击下载完成,开启全新体验!

  2020年12月,永和县融媒体中心正式成立。在原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基础上,永和县融媒体中心整合宣传部新闻网络中心新闻职能,归并永和县人民政府网、“今日永和”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永和发布矩阵、“大美永和”官方抖音号等,同时重磅推出一款功能强大的手机客户端(APP)——“永和融媒”。

  “永和融媒”作为永和县融媒体中心精心打造的移动智慧民生服务平台,也是智慧永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讲好永和故事、传播永和声音的重要窗口。它是集永和时政、便民服务、文明实践、永和党建等为一体多功能手机客户端。


农旅融合“主阵地” 转型升级“新引擎”

永和县致力打造北方梯田农耕文化风景区

  昔日农耕火种土里淘金,今朝农旅相融梯田富民。12月10日,记者了解到,永和县积极打造北方农耕梯田“示范区”,建设农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示范县”,为百姓开拓了一条农业观光加休闲旅游的致富新路子。

  永和县原为国定贫困县,为了改变土地贫瘠、广种薄收,遇到大旱颗粒无收的状况,2010年起,永和县历届县委、县政府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县”,着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样板县”,在309平方公里的芝河源头,陆续投入1.8亿余元,依山就势,因地制宜,机修梯田6万7千余亩,营林造林10万8千亩,封禁治理11万8千亩,坝滩联治5千亩,贯通道路约65公里,硬是在残塬沟壑之中营建了一片绿色生态园,将荒山变成“花果山”,让黄土由黄变绿,由绿变美。

  梯田区域覆盖两个乡镇、12个村委、44个自然村,占永和县国土面积的1/4,全县农业人口的1/5。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林木覆盖率提高了30%,泥沙流失率减少了49%,蓄水能力、机械化程度、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单位亩产由原来的不到150公斤提升到500公斤左右,人均年增收1300元以上;梯田地处北纬36度黄金纬度带,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盛产的红枣、核桃、苹果、小杂粮、野生中药材等农特产品,绿色无公害,品质优良,可为百姓带来更多经济收入。综合治理后的永和梯田高低分明、大小不同、形态各异,大田上亩,小田如盆,一坡成片,层层叠叠,田埂蜿蜒,风光优美,四季景象各不相同,保存了最完整的北方梯田农耕文化,成为一大景观。

  永和县深度挖掘资源禀赋,将农旅融合发展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科学规划,转型升级,全力推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规划形成“龙带、星城、绿环”的旅游布局体系,其中,“绿环”为万亩梯田山林风情体验绿环,将农业文明与休闲旅游观光有效结合,在示范区内积极打造北方梯田农耕景区,并将此作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阵地”“新引擎”。(记者 韩晓芳)


黄河泥塑黄河魂

泥塑创作中的余振民 记者 景文婷

  泥塑,永和的一项传统工艺。

  余振民,永和县一名中学语文老师。

  作为一位泥塑“资深”爱好者和传承人,余振民用1000余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泥塑人物情境再现了一幅黄河历史民俗民风画卷。与此同时,他也成为永和县的文化名人,黄河边的文化“牛人”。就在前不久,以余振民为传承人的“永和泥塑”顺利通过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核。

  余振民是土生土长的永和人,生在黄河边,喝着黄河水长大,这里的一草一木对他来说再熟悉不过。而当地民俗民风和风土人情,更是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里,如同一帧帧挥之不去的特写镜头。

  余振民家算得上是泥塑世家。小时候的他经常看到爷爷、爸爸如同魔术师一般“化腐朽为神奇”的“指尖”神功。一团团平淡无奇的泥巴,被捏合重塑为一个个惟妙惟肖特征鲜明的泥塑人物。在泥塑匠人的手上,泥塑作品被赋予全新的艺术生命,让人爱不释手。他自此开始接触泥塑,并与这项传统技艺结下不解之缘。后来由于学业紧张,余振民不得已将业余爱好暂时搁置。谁曾想,等他再想重拾这项传统民间技艺时,已经是时隔三十多年后。

  那是一次他应邀给一座民俗馆布展,其中有用泥人表现的题材。由于时间紧迫,余振民只好去买了两个放上,但怎么看也不理想。他便自己按儿时记忆DIY做了两个,没想到反而博得了观众的一致夸赞,这也让他有了“重拾旧业”的信心。

  “我想用泥塑这项古老的工艺,表现自己心中的黄河人文画卷,用黄河泥书写古老的黄河文明与人文情怀,用黄河泥塑黄河魂。”余振民说。

  于是,在他的作品里,更多的都是表现儿时的记忆、童趣与天真,孩子和老人形象是他的创作最爱,也是黄河文化带给他心底最深的那份记忆。

  记者 王小庚

  文图除署名外由永和新闻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