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纪实

2020-12-31 10:14:2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最美的风景是“文明”

——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纪实

吉县县委书记崔绍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工作

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仪式

祖师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体活动中心 记者 刘 静 摄

小苹果志愿岗 记者 刘 静 摄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

  

  临汾新闻网讯 行走在吉县,你可能会为黄河岸畔奔腾的壶口瀑布而震撼,可能会为28万亩果园的壮观景象而赞叹,也可能会为满山苍翠的山城锦绣而感慨,而文明也是这里最温暖的底色,最美丽的“风景”。

  城市的靓丽名片

  一大早,吉县新城“城外城”超市的老板娘毋荣霞早早来到店里,她一边麻利地把门前的桌椅、地面清洁干净,一边笑着说:“门脸干净了,人才愿意进来买东西嘛。”

  刚过9时,毋荣霞的超市逐渐热闹起来,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结账处的几箱纯净水却不对外销售。“这是咱给环卫工人准备的水,现在天冷,大家进来也有热水提供。”超市的玻璃窗上,“小苹果志愿岗”的标牌,除了免费开水、临时休息、手机充电等志愿服务项目外,“城外城”超市的特色服务还有环卫工人免费领取矿泉水、免费电话、蔬菜免费送货上门等服务。

  “听说县里要成立志愿岗,我第一个报名参加。”毋荣霞说,“看上去我给大家服务了,却收获了许多好‘口碑’,就冲着这‘热情’的口碑,这一年多来,店里的顾客越来越多,一传十、十传百,做志愿服务让自己快乐,又让别人开心,心里是真舒坦!”

  12月4日,一场大雪过后,吉县的气温直逼零下。

  与室外的寒冷天气截然不同,走进吉县税务局办税服务大厅,“温暖”气息迎面扑来。导税台前,党办工作人员樊亚婷为办税人员做完导税服务后,向大家介绍了导税台后的“小苹果志愿岗”,“针线、药箱、雨伞、饮水机和纸杯……我们这里为大家提供便民服务,就算不办税也能来,来了还能听我们给大家讲讲税法知识,欢迎大家常来!”

  去年8月,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以来,在吉县县城内,像“城外城”超市、吉县税务局办税服务大厅这样的“小苹果志愿岗”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成为这座城市闪亮的名片。这些志愿岗主要设在政府部门窗口单位、企业、药店、超市等,每个志愿岗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倾力为他人提供服务。

  “作为全市首批试点县之一,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活动之所以能够强力推进,首先跟领导重视有关,在中心成立后不久,县委书记崔绍民就前来调研,他指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着眼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强改进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并提出要求,希望将志愿服务常态化,让老百姓真正感觉到志愿服务带来的温暖。”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爱琴感慨地说,“还与吉县人骨子里那种纯朴善良、热情好客的好品质分不开!正是有了以上这些好的基础条件,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才在‘12359’的工作模式下全力推进。”

  李爱琴所说的“12359”模式就是围绕培养文明新人、涵养文明新风一个核心,构建政府驱动、社会推动两条路径,采取宣传教育和实践参与相结合、理论宣讲与技能传授相统一、群众点单与志愿者接单相衔接的三个实践方法,搭建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普服务、健康体育等五大平台,实施爱心守望、文明交通、健康生活等九项主题公益项目。

  为了保障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效推进,吉县还确立了县、乡(镇)、村三级书记负责制的政府驱动和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社会推动;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主任的实践中心,以乡镇党委书记任所长的实践所,行政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站长的实践站,各文明单位、公共场所成立实践点,窗口单位、沿街门店成立实践岗,中心、所、站、点、岗五级联动,合力推进;对村德村史馆、理论讲学所、乡村文化中心等资源进行整合,制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建设运行标准,确定管理队伍,重点激活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岗。

  群众的幸福驿站

  有目标、有路子,文明实践工作如何快速转化为具体行动?

  因地制宜,吉县探索出新方法、好方法。

  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LOGO整体形象以“吉”字为设计主题,颜色图案彰显红色苹果、绿色生态、黄色瀑布“三色”品牌。苹果、山、黄河等吉县元素在显示吉县地域文化、产业特色的同时,也强化了全县旅游、生态、农业的统筹整合、功能融合。

  如同LOGO的表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道路上,吉县因地制宜,在“12359”的工作模式中,探索出文明实践+“叠加态”的活动方式,加快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步伐。

  2019年11月,吉县县委组织和宣传部门联合出文,率先提出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该月党日活动的主题,以党日活动引领开展文明实践;今年3月,疫情防控“织网行动”为主题的党日活动顺利开展,广大党员志愿者深入防控一线,宣传值守、募捐物资、小区服务;全民阅读、绿色清明、环境卫生等相继被列为活动主题。

  “文明实践+党日活动”,以党日活动形式推动文明实践破题,以文明实践主题拓展党日活动空间,每场活动也因文明实践的注入使党日活动更加接地气、暖人心、有生机,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双赢效果。

  今年8月,吉县科协联合县教科局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了暑期科技知识普及及现场科普体验活动。全县部分中小学校50余名学生及10余名科技志愿者参加活动。“活动当天气氛很热烈,孩子们心中有十万个为什么,我们的任务就是就大家的问题一一解答。”吉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李彦龙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兴奋不已,“此次志愿服务是我们的第一次活动,下一步我们将进行海模、机器人、航模、建模等组装及制作培训,力争让更多的青少年体验科技魅力。”

  志愿服务是文明实践的核心内容,吉县以志愿服务联合会为主体,实行13支服务队“双队长”模式,按照“1+5+N”(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总队+“五大平台”+专业志愿服务队)的模式推进志愿服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使社会力量与机关志愿服务力量有效衔接。

  此后,文明实践+阵地载体、文明实践+“五大创建”、文明实践+好人培育、文明实践+专项项目的“叠加态”活动模式也相继开展。

  一年多来,吉县坚持高点定位、高效落实,结合县域实际,用“文明实践+”的合力推进文明实践体系化建设,推动文明实践与其他工作平台链接融合。一系列极具时代特征,既相互支撑,又相得益彰的活动在吉县遍地开花,文明育化也更实在、更有效、更高效。

  有些志愿者表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奉献自己的爱心,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善行让他人获益,在温暖他人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尊敬,心中充满幸福感!

  百姓的精神家园

  12月23日,吉县城镇社区工委祖师庙社区活动室里,合唱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气势磅礴。一曲唱罢,城关镇柏凡头村村民赵军忠意犹未尽,“唱一唱还真带劲,唱完身上还冒汗。”

  吸引赵军忠来祖师庙社区参加活动、参与志愿服务等工作的可并不仅仅是唱歌,“就像刘老师前几天给我讲的‘五中全会暖人心’一样,在这儿能感受到生活的好滋味。”

  赵军忠说的“刘老师”是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队员刘成立。回想起当天的宣讲,刘成立直言自己是发挥余热,“用全会精神结合我们老百姓的生活编了一段‘顺口溜’,咱的宣讲就是要老百姓能听懂,愿意听,‘顺口溜’好听又好记。”

  “乡亲们,大家好,今天来人真不少。别说话,别乱转,听我自编来一段。吉县人,是好汉,敢说敢想又敢干。苹果种出新局面,亩数达到几十万。果园多,苹果甜,果农人人有了钱。有了钱,生活好,不能忘记党领导。是党带咱种果园,是党让咱有了钱。咱们生活致了富,就要关心国家事……”说起“顺口溜”,刘成立张口就来,丝毫不用回想,“这些话都是咱的真实生活,哪还用脑子记,早记在心里啦。”

  近期,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组建了20人的师资库,形成了理论宣讲、乡土文化、书画培训、传统国学文化、法律知识和管理知识等多类型的特色宣讲队伍。召开了宣讲安排会、理论骨干宣讲报告会,打通了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促进了新思想在全县干部群众中落地生根。

  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平台志愿者深入到企业、农村、校园、社区,与基层群众开展面对面、互动式的宣讲,把党的理论融入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之中,拉进了与群众的距离,增强了宣讲效果。目前已开展宣讲80余场,直接受众达8500余人,令全县干部群众更加坚定了发展信心,夯实了思想堡垒,、凝聚了磅礴的精神动力。

  2020年,吉县继续全面推进全县文明实践实体阵地网格布局,建起了吉县文明实践网上平台,引进大数据管理,建立文明实践快捷移动指挥联动反馈系统,提升了文明实践效率和质量。

  扫描吉县文明实践二维码,有关文明实践工程的名片、简介、动态尽收眼底。其中“点单”板块让人眼前一亮。点击进去,只需填写点单需求、联系方式等信息,就可以在网上“下单”需求,等待中心“派单”。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要注重‘传’和‘践’两个方面,创新‘讲、评、帮、乐、庆’五种方式。”吉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晓军表示,“我们将按照实施方案,做实、做细、做好中心建设工作,用文明这个最好的生长剂,切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用奋斗记录新时代,用奉献书写新时代,用榜样讴歌新时代,全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群众的幸福驿站、城市的靓丽名片。”

  盛放的花朵源于期盼的种子,丰硕果实来自辛勤的耕耘,吉县正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姿态播种文明的种子,未来,这里的文明之花定会竞相绽放,馨香满园!

记者 刘静

日子就像苹果一样红


  前不久,一场大雪过后,一条横穿永固村的乡道披上了冬被,没等雪停歇,村民三五成群,迅速清理了路面上的积雪,漆黑的沥青路和道路两旁白色的积雪形成鲜明的对比。

  “永固村,好样的,以前大路上没人扫雪的,现在没有积雪。”吉县中垛乡永固村村“两委”微信工作群里,一张扫雪照和一句话点燃了永固人的热情,接下来的留言就皆是竖起的大拇指。

  回想起前些年,村里召集人员开会,村党支部书记郑永峰说:“不是人不齐,就是谈不成事。”再想到现如今的情况,村里有大事小事时,大家纷纷到村委员抢活干,“支书,咱要干啥?”“有啥活咱能干?”每每想到这里,郑永峰都会情不自禁地笑出来。

  永固村“心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的团结局面得益于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一试点,永固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传思想、习理论;传政策、习富路;传道德、习品性等“六传六习”,有学习场所、有学习计划、有宣讲队伍等“六有标准”,室内讲座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理论宣讲和业务学习相结合等“四种结合”为工作方法,打造永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我认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是一项工程,还是一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郑永峰拿出实例说,“比如我们建设的爱心超市,村民用行动换积分,用积分领实物,让大家直观地看到做好事、当好人是对的,是光荣的。同时,这项工程对我们村‘两委’干部也是一种激励和监督。”

  永固村村委会门口的宣传板上,“民呼我应”工作区域一张张“诉求单”“接单”“晒单”印证着郑永峰说的“激励和监督”。

  点单——“村民景伟锁、陈富森等反映需要举办冬季果树管理技术培训,提高苹果质量。”

  接单——“由村“两委”张建设等负责安排本次果实培训。”

  晒单——村民与果树培训专家在果园里学习培训的照片、接单内容、接单主体的详细信息公示出来。

  前后不到一周的时间,村民的需求变为现实,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像是群众的幸福驿站,作为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和村民文化素质的新路径,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年一评的“永固好人”是永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传道德、习品性”的体现。“永固好人”设立了“十星文明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民代表”“脱贫先进典型户”荣誉称号,其中既是“优秀共产党员”也是“脱贫先进典型户”的邓长立是村民公认的榜样。

  走进邓长立家,窗明几净的小院让人倍感舒适。跟记者前后脚进来的还有几个村民,刚一进门,就“直奔主题”。

  “老邓,我觉得还是得留长枝。”“我觉得,就得留短枝……”几个人激烈地争论起果树剪枝的问题。

  “别着急,咱一个一个说。”邓长立一句话,大家立即停止了争论。

  邓长立是村民推荐出来的苹果技术员,在积极带动村民研究果树种植的同时,他还带领大家积极参加村里的各类活动。

  电视机旁,今年10月全县“苹果王”大赛优秀奖的奖牌尤为显眼,“参加了比赛,才知道咱的苹果虽然好,但是天外有天,咱就是要跟人家学习,明年我一定拿个‘特等奖’。”邓长立说,近年来,村里变化很大,村容村貌变美了,大家也更有干劲了,“苹果树就是咱的摇钱树,咱村里团结一致,好好搞产业,生活会越来越好,日子就像苹果一样红!”

  记者 刘静

生活就像花儿一样美

  “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

  “国家宪法日”是哪一天?

  “就是今天,12月4日么,这辈子都忘不了。”12月4日,吉县县城中心广场上,今年76岁的赵大爷观看了普法节目后说,“这节目演得好,不仅让咱记住了今天这个日子,还让咱知道要遵纪守法、懂法用法。”

  当天,“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宣传活动上,发放宣传册、讲解法律知识和一场文艺表演相结合,为当地群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这就是点单和派单相结合的一场志愿服务活动,由县司法局提出需求,我们派出文艺宣传志愿服务队解决需求,让老百姓从喜闻乐见的节目中普法懂法,还做到了精准服务,避免了资源浪费。”吉县文明办工作人员芦占波介绍,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内容中社会推动部分由志愿服务联合会完成。2019年8月6日,吉县志愿服务联合会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同挂牌成立,下设有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健康医疗志愿服务队、文明旅游志愿服务队、文艺宣传志愿服务队、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等13支志愿服务队和1300余名志愿者。

  作为文艺宣传服务队的一分子,王淑娟深感荣幸。在接近零度的气温下,她穿着单薄的演出服,在舞台上跳得起劲。“以前也做公益活动,但时而做时而不做,就是因为咱不知道哪儿需要咱。现在退休了,又有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个平台,咱就跟有了‘组织’一样,干啥心里都有底。”

  “志愿服务是文明实践的核心内容,我们给大家搭建了平台做志愿服务,大家就能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传播开。”吉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爱琴主抓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通过努力,吉县志愿服务事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活动规模、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已成为广大群众倡导、实践和传播文明新风的有效途径。截至目前,全县志愿者总数已突破1万人。”

  年初疫情防控时,志愿者们不畏困难,坚守在防控一线,不分你我,没有怨言,一心只为群众安全;端午节里,志愿者们走进养老院,清洁卫生、包粽子、送水果,为老人送去关爱和慰问;走进军营开展慰问演出,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宣传党的理论政策,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只要有志愿服务的地方,吉县志愿服务联合会的“红马甲”就一定会出现。

  “有困难就找志愿者,有时间就做志愿者,这是我们的初衷,也是我们的行动指南。”谈起志愿者团体的成长,吉县志愿服务联合会副会长刘爱玲满怀感动,“疫情期间,我们为武汉的医护人员捐赠了3万余斤苹果。其中一位捐赠果农来的时候,用竹筐背了满满的一筐,他说,‘这是咱家里最大最好的果子。’”回想起那一幕,刘爱玲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志愿者代表着正能量,代表着社会的温暖与大爱。让群众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丽、幸福,就是我们志愿者的荣光与自豪。”

  记者 刘静

图片除署名外由吉县县委宣传部、吉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