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五区同建” 强化“五大保障”
全力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重要功能区
中国共产党襄汾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十四五”时期,是襄汾县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干事创业的发展黄金期、不进则退的转型攻坚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大环境大背景,面对发展中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襄汾县积极抢抓我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这一机遇,以百折不挠的决心和勇气,坚定不移地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3月27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襄汾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大会高度评价了中共襄汾县第十三届委员会五年来的工作。一致认为,过去的五年,全县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新提升、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成效、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
大会一致同意报告提出的今后一个时期及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牢记领袖“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殷殷嘱托,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市委“一三四三”工作思路,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打造临汾省域副中心城市重要功能区为牵引,实施工业转型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文化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优质教育先行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五区同建”,强化安全生产、生态环境、改革创新、社会治理、党的建设“五大保障”,统筹抓好“六稳”“六保”和“六新”工作,努力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确保“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好局。
大会指出,“155”发展思路是县委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全面掌握襄汾县情特点和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深入分析全县目前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抉择。这一思路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在襄汾全面贯彻落实的具体实践,是一条符合上级要求、具有襄汾特色的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新路子。必须始终坚持“155”发展思路,着眼全面小康向全面现代化迈进这一时代要求,推动全县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大会要求,全县上下要聚焦目标任务,夯实基础设施,抓好项目建设,高标准推进开发区建设,打造县域经济发展主引擎。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做好传统产业优化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篇大文章。要优化经济结构、提升装备和环保治理水平、加快引进新技术、延伸产业链条。围绕省委提出的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挥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特种金属材料、中药材等方面的基础优势,培育壮大新的产业支柱。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进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大力支持农副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拓展农业服务功能,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文化文物保护利用,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把改革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改革创新持续深入。大力度推进县城建设,打造高品质生活。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和改善民生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大会强调,党员是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要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坚强保证。要坚定攻坚克难、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自觉融入全省全市发展大局,找准坐标、超前谋划,抢抓机遇、创新实干,在闯关夺隘中跨越前进,在激烈竞争中实现突围。要拿出一种从头做起、艰苦创业的劲头来,拿出一种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精神来,拿出一种用我必胜、所向披靡的斗志来,推动经济社会大跨度前进。要保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对确定下来的目标任务,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标不罢休;对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扭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大会号召,以此次大会为标志,襄汾的改革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大会确定的打造临汾省域副中心城市重要功能区的奋斗目标,既是对全县人民的郑重承诺,也是奋斗新征程、再铸新辉煌的动员令。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奋力谱写襄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十三五”成绩单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2.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4.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5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65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89元。
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
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创设,累计开工建设项目46个,投产达效36个,开发区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传统产业加快提升,新金山265平方烧结机、龙智化工6万吨合成氨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光大公司成为全国首家焦化行业工业旅游3A级景区。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新上华基新型建材、华天基纸业等一批调产项目,转型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粮食总产保持在4.6亿公斤以上,建成10个高标准设施蔬菜示范园和6000亩标准化苹果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1个,销售收入达到13.7亿元。打造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建成研学旅行营地14个,龙澍峪被确定为4A级景区,丁村荣获“全省首批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称号。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以建设宜居宜业城市为目标,实施了尧风街、丁陶风情街、北大街改造等一批市政道路工程,城市形象得到提升。完成污水处理厂提标、垃圾处理厂改造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新建了清华园、圣尧新城等一批商住小区,实施了765套棚户区改造工程,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扎实开展靓城提质专项行动,坚持不懈治脏、治乱、治差、治堵,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建成619公里高标准“四好农村路”,往日的泥泞路变成了群众的致富路。
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新提升
面对重污染天气,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累计投入30多亿元,实施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开展了企业提标升级创A行动,建成了星原、中升、新金山等10家一体化智能平台监测装置,打造了光大焦化、大地华基、星原钢铁等一批环保标杆企业。累计投入20亿元,实施了近10万户农村居民和183个农村地区行政事业单位清洁取暖改造。汾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退出劣V类,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2015年的8.26下降到2020年的5.78。襄汾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加清新。
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
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脱贫攻坚决战完胜,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56户3595人全部脱贫。投入4亿多元,改善教育基础设施,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验收,中考成绩连续5年稳居全市前列,普通高考二本B类以上达线人数连续5年突破2000人,“襄汾教育”成为全县人民引以为荣的名片。新(改)建3个卫生院、60个村级卫生室,中医院门诊住院楼和医技综合楼建成投用,成功创建“省级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累计送戏900余场,送电影2万余场,送图书9万余册。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3.1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近3万人,“襄汾烧饼”被列为国家级劳务品牌连锁经营试点。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征缴率达100%,城乡弱势群体得到有效救助,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成效
县委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支持人大依法监督、政府依法行政、政协民主监督,团结凝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智慧和力量,支持工会、妇联、科协、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纽带作用,支持“两代表、一委员”充分履职。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建设显著增强。坚持党管武装原则,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深入推进“三零”单位创建,扎实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积极化解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引深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力打击黑恶势力,群众的安全感明显提升。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干部群众法治观念显著增强,全面依法治县工作向纵深推进。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
县委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选拔任用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优化班子结构,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整治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170个,累计选派79名农村第一书记、104名乡镇挂职干部、59名县直机关事业干部到村任职,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疫情防控期间,探索建立“三包”机制,成立4个城市临时党委、组建10支企业帮扶组、成立4个学校包联组,下沉社区、进驻企业、入驻学校,让党的旗帜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持之以恒落实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持违规、违纪、违法问题一起查,正风肃纪反腐的决心更加坚定。
“十四五”新蓝图
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牢记领袖“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殷殷嘱托,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市委“一三四三”工作思路,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打造临汾省域副中心城市重要功能区为牵引,实施工业转型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文化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优质教育先行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五区同建”,强化安全生产、生态环境、改革创新、社会治理、党的建设“五大保障”,统筹抓好“六稳”“六保”和“六新”工作,努力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确保“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好局。
六大目标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抢抓临汾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机遇,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转型提质出雏型
新型城镇化效应显现
生态环境得到根本好转
创新生态体系基本形成
民生福祉充分体现
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155”发展思路
一个牵引
以打造临汾省域副中心城市重要功能区为牵引,主动融入全省全市发展大局
五区同建
●工业转型示范区
●乡村振兴示范区
●文化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优质教育先行区
●高品质生活示范区
五大保障
●强化安全生产
●强化生态环境
●强化改革创新
●强化社会治理
●强化党的建设
聚焦九大任务
高标准推进开发区建设
◆夯实基础设施
◆抓好项目建设
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做好传统产业优化提升大文章
◆做好新兴产业培育大文章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拓展农业服务功能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加强文化文物保护利用
◆加强文物修缮保护
◆推进文物开发利用
◆抓好全域旅游创建
推动改革创新持续深入
◆用改革拆壁垒破坚冰
◆用改革激活力增动力
◆用改革提效能增动能
大力度推进县城建设
◆实施城市提标行动
◆实施城区提质行动
◆实施治理提档行动
◆实施产业提效行动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
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抓好大气污染防治
◆抓好水土污染治理
◆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加强和改善民生事业
◆打造优质教育
◆提升健康服务水平
◆促进就业创业
◆完善社保体系
文图由襄汾新闻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