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效见闻

2021-06-05 10:00:5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坚守初心办实事 为民服务解难题

——襄汾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效见闻

法院执行干警与当事人座谈

公安局入户宣传

政法委法治副校长深入三小宣讲法律知识

  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自3月初启动以来,襄汾县政法系统迅速行动,把教育整顿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突出“我为群众办实事”,聚焦“急难愁盼”、破解民生难题,力推教育整顿走深走实。

  政法委

  全方位法治宣传 大力提升防范意识

  3月9日,在襄汾县第三小学校的报告厅里,六年级的学生们细心聆听、认真记录,儿童防性侵和儿童防校园暴力两方面的法律知识、什么样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当遇到违法行为的侵害时该如何保护自己等法律常识。襄汾县委政法委的法治副校长和专程邀请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用生动、详实的案例,让孩子们学到了不少知识。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县委政法委以“三提升、三下降”为目标,即:广大人民群众对非法集资和电信网络诈骗知晓率明显提升、识骗水平明显提升、防范能力明显提升、全县非法集资和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明显下降、人民群众财产损失明显下降、社会危害程度明显下降,整合各类宣传资源,积极组织广大机关干部、基层干部、政法干警、群防群治队伍进单位、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立体化、全方位集中开展了防范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大力宣传,广大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明显增强。5月份,襄汾县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环比下降30.88%,群众损失金额环比下降20.83%。

  公安局

  守护群众钱袋子 关注民生破“小案”

  5月14日,襄汾县丁陶大卖场广场前,摩托车、电动车、电动三轮车等财物相继被返还给受害群众。

  “我是三月初三在汾阳岭看戏,(电动车)放在房子后边就被小偷给偷走了,感谢刑警大队的全体人员追回我的新车。”段水香的话代表了众多受害群众的心声。

  这些财物是襄汾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干警凝心聚力破获32起“盗抢骗”案件后为群众追回的。

  “我们将以这次赃物返还大会为契机,瞄准保民生、破小案,紧盯住当前高发的盗窃电动车、入室盗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不放松,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公安局副局长刘彤话语铿锵。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襄汾县公安局制定出台了《襄汾县公安局便民利民二十项措施》,从群众最关心的地方做起,集中警力开展守护群众钱袋子、关注民生破小案等行动,切实维护群众财产安全。

  ——开展“一村一警、一企一警大走访”。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进行防范非法集资、消防安全、安全防范宣传。

  ——开通办户办证绿色通道。各派出所户籍窗口为学生开辟绿色通道办理身份证,开通电话预约、微信预约、错时延时等服务,做到随到随办、只跑一趟,目前已服务中高考学生办理身份证3791张。

  ——针对电诈高发情况,实行全覆盖逐户走访宣传,引导群众增强防骗意识,面对面宣传教育群众15.15万余人,面对面精准劝阻群众24人,紧急止付21.1万元。

  ——维护群众出行安全。联合企业向小学生发放头盔2000个,在农村交通要道设立交通信号灯3处、测速4处……

  一件件民生实事在办理、一个个群众难题在解决,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得到了有效提升。

检察院依法履行监督职责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检察院拟不起诉伤害案公开听证会

公安局赃物归还仪式

  法院

  入驻信访中心 化解信访矛盾

  5月19日,襄汾县信访中心,李高建等20多名大车司机反映景毛乡申村某村民利用运输合同拖欠他们运费20多万元。因公安机关认为不构成诈骗,20多人一时不知道该如何维权。

  接到求助后,入驻信访中心的法院工作人员立即介入、详细了解,在认真分析案情后,引导20多人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纠纷。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及时向院机关反馈,第一时间与院相关领导、庭长对接,给解决这一“急难愁盼”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案。

  入驻信访中心、化解信访矛盾是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襄汾县法院推出的一项便民服务措施。1名党组成员带队、3名业务骨干组成的工作人员常驻县信访中心接访,全天8小时在岗,在重大接待日,4人全员上岗,同时,将个人电话公开,实行24小时全天候电话接访。此外,常驻信访中心的法律工作人员还探索建立了与法院机关的及时联络机制,保障信访问题可以及时化解,为全县“三零”单位创建和“平安襄汾”创建大局提供法治保障。

  在县法院,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被相继推出。优化了一批司法服务流程,诉讼收费实现了“一变多”、业务办理实现了“多变一”、案件调解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开辟农民工讨薪绿色通道、有效解决执行难等措施,解决了一批难点、痛点问题;设立执行服务中心,实现执前引导、初次接待、执行立案审查、案件线索移送、恢复执行材料转收、信访接待及执行和解七大功能,全面实现“执行法官--执行服务中心——当事人”之间事务工作的双向办理;开展了干警联企服务工作、审判进乡村、进社区活动等一批服务民生和经济发展活动;推出诉讼服务12项便民举措、强制执行10项便民举措、通过网络发出12项服务承诺等一批长效机制。

  一项项便民服务措施的推出,让群众得到了便利与实惠,温暖直抵心间。

  检察院

  用心办“小案” 情系大民生

  3月26日上午,一起针对故意伤害拟不起诉案的听证会在襄汾县检察院召开,案件侦查人员、人大代表、律师、当事人等代表参加了听证。听证会上,承办检察官就案件基本事实、证据及法律适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就拟不起诉理由做了全面陈述。

  犯罪嫌疑人王某甲与被害人王某乙为亲兄弟,二人因琐事发生争执,王某甲将王某乙致伤,经鉴定,王某乙的伤情为轻伤二级。考虑到这是一起典型的因家庭矛盾引发的轻伤害案件,是一起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案”,且犯罪嫌疑人王某甲今年已69岁并对王某乙积极进行赔偿,同时也获得了其谅解。县检察院从法理、人情综合考量,决定拟对王某甲作不起诉处理。案件侦查人员、人大代表、律师、案件当事人均发表了各自的意见,一致认为,对王某甲作不起诉处理,从法理上有法律支持,也符合情理。随后,县检察院对王某甲作出相对不起诉处理,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小案不小,民生为大。教育整顿开展以来,襄汾县检察院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其中,先后出台《便民利民十项举措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全力推进襄汾生态环境保护十条意见》,列出了十项办实事项目清单,突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具体问题、反映强烈顽瘴痼疾,通过办理好每一起小案件、解决好每一件小纠纷,切实把群众实事办好,反映强烈的顽瘴痼疾改好,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执法司法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为群众办实事39件,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化解了社会矛盾。

古城镇司法所调解案件

法院工作人员入驻县信访服务中心

  司法局

  调解民意诉求 切实为民解忧

  4月13日,大邓乡吉柴村村民韩某来到乡司法所,讲述了他与曹某之间的劳务工资纠纷,并申请大邓乡人民调解委员会予以调解。详细了解事情经过后,调解员先是走访了其中一方调查真相,随后又再次联系另一方当事人商定调解时间。通过分别调解的方式,调解员对双方当事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双方达成协议,调解员亲自将现金送到韩某家中,圆满解决了长期未解决的问题。

  4月15日,古城镇东街村村民马某某来到古城镇司法所反映其所在村2019年12月完工的污水处理工程造成其房屋墙体裂缝及赔偿问题,寻求帮助。仔细了解案情后,调解员第一时间到现场开展调查,后又迅速通知另一方当事人前来调解,经过双方同意,邀请专家到现场实地勘察。从法律入手,调解员耐心细致地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提出了合理的调解意见,在双方当事人同意后一次性了结了此案,并当场履行,使纠纷得到彻底解决。

  暖心的调解,让司法为民更有温度。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襄汾县司法局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出了“我为群众办实事”便民利民公证业务绿色服务工程、法律援助触角延伸工程、法治宣传“五进”工程、法律咨询服务全覆盖工程、矛盾纠纷化解质效提升工程和司法所全天候服务工程“六大工程”和10项服务措施,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司法所已调解各类纠纷50件,推进教育整顿取得更大实效。

  忠诚为民服务,锻造政法铁军。经历锤炼和刮骨疗毒的自我革命,襄汾政法干警必将更好地树立起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铁军形象,为推动襄汾高质量转型发展贡献更为强大的政法力量。

  (郭帆

  图片由襄汾新闻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