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县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专题培训班浙大培训侧记

2021-06-05 10:09:3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乡村振兴从“浙”里再出发

——永和县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专题培训班浙大培训侧记

赴“两山”理论发源地浙江省安吉县考察

实地观摩走访

课堂集中学习

考察茶叶产业

编者按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意味着“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5月24日至5月28日,临汾市委组织部与永和县联合举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专题培训班,永和县部分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副职,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农村党支部书记、驻村干部、选派干部代表等60名学员参与学习,通过本次学习,党员干部表示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最美杭州五月天,杨柳堤岸翠含烟。5月24日至5月28日,由临汾市委组织部与永和县联合举办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专题培训班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永和县部分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副职,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农村党支部书记、驻村干部、选派干部代表等60名学员,带着组织对党员干部能力提升的期望,带着全县群众对乡村振兴的渴望,远赴浙江,走进浙大,通过近距离感受先进、对标先进、学习先进,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培训。

  开班动员明方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更是实现永和县委“1243”发展思路的一项重要支撑。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迫切需要通过外出参加高端培训增长知识才干,迫切需要充分运用先进地区的典型经验推动永和事业的发展。着眼“再补知识空白、再填经验盲区、再提能力素质”,60名学员齐聚浙大这所百年名校,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做法和理念,思考探寻打开永和创新发展瓶颈的新钥匙。

  “我们要带着担当和使命来,在‘边学边悟’中把握大局大势;要带着任务和问题学,在‘边学边谈’中补齐短板弱项;要带着思路和方法走,在‘边学边想’中共谋振兴大计”。 永和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田伟在开班动员讲话中对全体学员提出的希望和要求,语重心长、发人深省,既为此次培训指明了方向,又为搞好这次培训提供了方法路径。

  精心安排提素能

  为确保培训取得实效,永和县委组织部就培训的内容、时间、形式、师资等方面多次与浙大老师进行沟通联系,确保学员在浙江期间学习安心,生活舒心。培训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这个主题,师资上,聘请了知名的专家学者,邀请了“智囊团”的优秀代表,安排了高等学府的资深教授,使大家得以目睹大师风范,聆听名师教诲。老师们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以深厚的理论知识传授和经典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点燃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课程上,为培训学员量身定制了营养均衡的“理论套餐”和“精神食粮”。翻看培训课程表,《党的十九大报告之乡村振兴战略解读》《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路径》《打造“互联网+农业”生态圈,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一系列紧贴乡村振兴的课程为学员们释疑解惑、“加油充电”。这些颇具实操性的经验和案例介绍,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路径,大家理念发生了转变,知识得到了更新。特别是围绕当前党史学习教育,邀请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施红光老师为大家就百年党史进行专题辅导,不仅让大家饱尝了“理论盛宴”,而且得到了“精神洗礼”。每一堂课都发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实地观摩学经验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让学员们更加深入、直观地体会“两山”理念的浙江实践、美丽乡村的浙江样板、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浙江经验,培训班带领学员们走出课堂,先后赴杭州市桐庐县的环溪村、狄浦村、安吉县的余村、黄社村、余杭小古城遗址等地,广大学员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江南农村大地的现实模样。在参观考察时,学员们不时互动,与观摩点干部群众进行现场交流,共同探讨乡村治理与发展的经验。短暂的考察观摩,不仅使广大学员进一步认识到永和发展的差距和不足,更提振了做好今后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特别是深入嘉兴南湖,身临其境感受“红船精神”,让学员们更加深刻理解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的内涵。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乡镇书记实地参观杭州市党群服务中心,详细了解中心通过设置“两厅两区两馆”让党员群众“要活动到中心、有困难找中心、作奉献来中心”的一体化党建工作综合体建设和运行情况,为永和县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前期规划谋好篇、布好局、开好头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严管理树形象

  学习期间,挑选讲政治、责任心强、工作积极的同志担任班委,配合做好学员管理工作。组织学员统一签订《遵守纪律承诺书》,坚持跟班管理制度,全程跟班服务管理,及时了解学员培训需求和意见建议,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全体学员都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坐得住,听得进,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组织领导,充分体现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良好的学习态度、刻苦的学习精神。每名同志身体力行,从严要求,不仅维护了永和形象,更展现了全县干部的良好作风。

  学习的时光是美好而短暂的,带着不舍与留恋,全体学员踏上了返程之路。大家纷纷表示,回去以后,要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贯彻落实县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聚焦奋发有为推进“四县”建设,将所学所获消化吸收、融会贯通,把在浙大养成的勤学善思的习惯带回去,把在安吉、余杭学习借鉴的成果带回去,把在嘉兴南湖体验感悟的精神带回去,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凝聚思想、推动工作的强劲动力,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为不断开创永和转型发展新局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这次乡村振兴集中培训,不仅是一次及时的充电蓄能,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更是一次难忘的收获之旅。这次培训必将对永和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记者 安月琦


浙江归来话发展

  永和县芝河镇党委书记张新平:

  初心融进灵魂 使命扛在肩上

  一周的学习,我一路看、一路学、一路想,浙江人思想之解放、理念之先进,浙江经济之活力、产业之多元,是十足的“示范生”“优等生”“弄潮儿”。体悟浙江、思考芝河,去年我们刚刚甩掉了穷帽子,这次学习紧盯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我收获良多。

  实现乡村振兴,要聚焦人才选育,建强战斗堡垒。我看见了浙江的人,英才辈出。我们要把村“两委”换届作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的基础和关键,立足实际、充分酝酿,选配培强队伍,提升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深入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引进一批能人、培育一批模范。

  实现乡村振兴,要聚焦基层治理,创优发展环境。我看见浙江的治,井然有序。我们要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融合法治、德治、自治,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同时,成立矛盾调解、信访化解队伍,健全说事议事机制,处置矛盾、化解纠纷,遏制歪风、树立新风,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实现乡村振兴,要聚焦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我看见了浙江的业,生机勃勃。我们要通过产业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优化提升苹果、核桃等传统产业,做优做强旱作水稻、设施养殖等特色产业,走规模化、品牌化、多元化发展之路,壮大集体经济、提高群众收入。

  实现乡村振兴,要聚焦人居环境,做到生态宜居。我看见了浙江的景,风景秀丽。我们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改善人居环境一体谋划、统筹推进,开发与保护并行,建“美”与治“乱”并重,乡镇统筹协调、村级常态治理、群众全员参与,紧盯交通沿线、村庄街巷等重点区域,彻底整治“六乱”等突出问题,建设“山清、水秀、村美、人和”新芝河。


  永和县坡头乡党委书记曹晓卉:

  做大做强产业 带动农民致富

  有幸参加为期一周的浙大乡村振兴培训,让我开阔了视野,理清了思路,增长了知识,提振了信心,受益匪浅。

  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是根本。永和的乡村振兴同样离不开坚强有力的好班子。要结合村“两委”换届,坚持优中选优、强中选强,推动其成为乡村振兴的引领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基础。要结合当前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聚集交通沿线、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重点区域,以“道德银行”和美丽庭院、文明家庭评选活动为抓手,培育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乡风,营造干净整洁宜居的人居环境。

  乡村振兴,人才引进是核心。乡村振兴需要的是有信念、有思想、有致富带头能力的带头人。要学习借鉴浙江资金进乡村、科技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两进两回”的经验做法,打通人才、科技、资金等下乡通道,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职业化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将产业培育当做首要任务来抓。我们的优势就是走“特色农业富民”的路子。要在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上下功夫,在延深产业链上做文章,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乡村振兴,宣传营销是保障。我们要借鉴“潘苹果”“褚橙子”“丁家猪”的成功经验,讲好品牌后面的故事,依托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不断扩宽销售渠道。同时丰富“旅游+农业”的内涵,将农副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做好做大“后备箱”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永和县产业集聚区发展服务中心促进投资部部长段小刚:

  践行“两山”理论 推进乡村振兴

  学习期间,通过近距离感受先进、对标先进、学习先进,使我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启迪。

  解放思想是破除障碍、引领发展的制胜法宝,必须始终坚持。这次学习有一个突出感受,浙江发展之好之快,很重要一点在于干部群众思想解放,主动创新求变,勇于打破常规。永和作为传统山区农业县,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经济发展还较落后。要在欠发达基础上推动富民强县、跨越追赶,必须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摆在首位,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打破墨守成规的传统路径依赖,在一些领域主动扛起“率先推进”的政治担当,变“事事按惯例”为“敢闯敢试敢创新”。

  “两山”理念是与时俱进的发展观、政绩观、财富观、价值观,必须牢牢把握。通过对“两山”理念诞生地安吉县实地考察,深切感悟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理力量。绿色是永和的底色和招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永和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建设生态永和作为立县之本、发展之基,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样板县”。

  浙江经验启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注重规划引领、注重生态治理、注重产业支撑、注重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加快从“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结合永和实际,必须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精准施策,按照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有机旱作,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充分挖掘农耕文化资源,扎实开展“六乱”整治等专项行动,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局面。


  永和县发改局副局长冯青虎:

  对标对表先进 奋力追赶典型

  这次培训使我开阔了思路,拓宽了视野,增加了见识,感受良多,受益匪浅。

  通过培训,让我领悟到浙江乡村建设的几个特点。一是产业带动强。每个村都有不同的产业,茶叶、旅游、丝绸等产业,带动乡村发展持续稳定。二是立地条件优势明显。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造就了所有的特色小镇按3A级景区以上标准建设,旅游类特色小镇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三是新农村功能齐全。特色小镇都有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的聚拢。四大功能都紧贴产业定位融合进展。四是机制灵活多样。小镇采取“宽进严定”的“创建制”,不搞“审批制”,小镇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创建模式。

  学思结合、学以致用,作为发改部门,要根据全县的实际情况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全县“1243”发展思路,谋定发展目标。一是坚持高点谋划,突出产业定位。根据全县“一村一品”规划,根据各村的情况,积极谋划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二是坚持整体布局,突出产业融合。积极构建健康特色农村布局,着力做好一产、二产、三产项目的组合,生产、生活、生态项目的组合。三是坚持市场运作,突出产业招商。依托天然气、黄河旅游、生态环保等主导产业优势,包装一批项目整体打包、整体招商、整体规划设计、整体开发建设。不断引进外来企业到永和投资建设,来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村持续稳定发展。


  永和县脱贫办副科级干部冯越:

  转变发展思路 创新发展举措

  在浙大的培训中,我领略到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见识到了别具一格的乡村振兴工作思路,开阔了新视野,转变了新思路。

  感悟到规划引领振兴方向至关重要。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前所未有的全局性和长远性,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对各村的资源禀赋和特点的透彻了解,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提,我们必须科学规划各村产业方向和产业重点,以上层产业规划引领条块产业发展,防止同质化倾向;要突出产业支撑,善于把全县历史文化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不是简单“拼盘”。通过对余村、黄社村等地现场观摩教学,我认为融合发展是各行业在同一个产业链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而非简单地拼凑在一起,这对全县“四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在建设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品牌县”中,应以浙江的“西湖龙井”品牌管理为标杆,对县区域品牌“永和乾坤湾”进行高标准管理,严格授权,保障产品品质和品牌生命力,提高产品集聚度,打响知名度,届时,不仅可助销永和产品,更可通过产品知名度,促进永和旅游业发展,多渠道助农增收。

  精神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中举足轻重。在对环溪村、狄浦村等先进村观摩时,每个村在乡风文明中都有亮点,环溪村弘扬的“清莲文化”、荻浦村倡导的“孝义文化”已发扬光大,这为全县的发展提供了思考,创建文明乡村应以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优良民风为突破口,开展“道德讲堂”陶冶人,设立“善行义举榜”褒扬人,使村民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为乡村治理、乡村和谐提供精神动力和凝聚力,构建乡村振兴之魂。


  市委组织部驻乾坤湾乡奇奇里村驻村队员武睿:

  以看齐的姿态 开启新的征程

  一周学习,所获良多,作为新任驻村干部,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如山,必须以看齐的姿态面对新的挑战,开启新的征程。

  信念要向先烈看齐,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党建是工作方向的指南针。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建强奇奇里村党组织作为首要任务。当前,最重要的就是了解掌握一批优秀年轻党员群众,为村“两委”换届打下坚实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理念要向江浙看齐,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江浙地区的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主要得益于江浙人“敢为人先”“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创新精神。推进乡村振兴,要在理念上同江浙看齐,摒弃城市工业发展的思考角度,坚持用理解乡土的思路理解乡村产业。奇奇里作为有名的红枣村、旅游村、摄影村,拥有独具特色的生产要素。必须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在红枣生态采摘、黄河景区游览、红色拓展培训等方面持续用力;同时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特别是准确把握奇奇里村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产业支撑。

  观念要向榜样看齐,始终坚持艰苦奋斗,榜样是灯塔照亮前进的路。我们没有如江浙地区那样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丰富的人才资源,甚至面临着人力资源短缺的重大发展瓶颈,但只要我们带着为民的诚心、苦干的决心、前进的雄心,就必然会在不断解决难题的过程中有所作为。驻村工作必然会面对很多困难和挑战,我们将把职责当使命、把责任当己任,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奇奇里这片土地上,努力创造无愧于组织、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群众的工作业绩。

  文图除署名外由永和县委组织部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