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县召开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

2021-06-05 10:13:0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永和县召开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

会议现场

  日前,永和县召开了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县委书记高永贤主持会议。

  会上宣读了《山西省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方案》,并对永和县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进行了安排部署。

  据了解,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从5月20日至8月10日,整治重点是聚焦交通沿线、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等重点区域,通过“拆、清、整、绿、建”五措并举,彻底治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等突出问题,着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农村人居环境。

  会上各乡镇党委书记汇报了目前各乡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

  高永贤强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十四五”时期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的头号任务,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行动,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工作,也是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盼的重要举措。5月14日,省委召开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为全县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工作提供了遵循、划出了重点、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永和县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全面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持续投入,全县农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善,乡风文明持续向好。但是,可以看到,农村随意乱搭乱建、乱倒乱排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全县农村“六乱”仍然较为普遍。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六乱”整治工作,要站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安排部署上来,抓紧制定永和县“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方案,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坚决遏制农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倒乱排行为,把这场攻坚战打胜利、打漂亮。同时,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确保农村人居环境长久、持续、稳定得到提升。

  高永贤要求,工作中要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示范带动、坚持标本兼治、坚持全民参与、坚持统筹各方。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县上将成立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必须认真履行职责,主动作为,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县级包乡、包村领导要严格落实包联责任,深入包联乡镇、包联村对农村“六乱”整治工作进行全面督导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推动各项工作按时序节点落实。农业农村、扶贫部门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促落实的作用,其他部门要立足各自职能,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各乡镇要切实肩负起主体责任,认真抓好责任落实,逐级分解工作目标任务,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担责任。


永和县召开产业项目专题会

  5月24日下午,永和县召开产业项目专题会。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景宁主持会议。

  会议听取了县扶贫办、农业农村局、水利局、畜牧中心、人社局、交通局和各乡镇关于产业项目推进、涉农资金拨付使用、产业发展现状和亮点等相关情况汇报,认真分析当前产业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具体推进举措。

  会议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老百姓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

  会议强调,一要强化产业链思维,全面梳理辖区范围、行业领域产业发展要素,打通各环节堵点,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走出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县域经济内外“双循环”新路子。二要整体性谋划项目,牢固树立“一盘棋”观念,围绕产业链各环节要素,紧跟政策谋划项目,通过项目补链、延链、强链。三要前瞻性谋篇布局,研究制定出台产业发展指导性意见,统筹谋划、整体衔接,因地制宜指导产业发展、布局产业项目,坚决避免同质化、同类化竞争。

  会议对重点工作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进行了安排部署。


产业兴 兴索驼

县职中教师李芳萍现场教学

  “同学们,你们知道‘索驼’是什么意思吗?……”5月26日,永和县职业中学教师李芳萍带领该校8名旅游与管理专业学生,来到该县坡头乡索驼村进行实操培训。

  索驼村自古是进出永和的要道,来往商客均在此寻找或更换骆驼、马等驮运和骑乘的役畜和驮具,故得名“索驼”,目前村中仍留有古驿站遗存。李芳萍继而解释,“这里是我们学校的实践基地。我以‘索驼驿站’12个故事为主线,给学生们串讲索驼故事,目的就是使他们了解家乡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增强宣介永和的能力和本领。”

  对于索驼这个明星村来说,眼前的场景时下已不鲜见。游客慕名而来,不仅与村庄固有独特魅力有关,更与产业兴村所展现的活力关系密切。

  今年75岁的慕铬玉和身有残疾的老伴冯福生,曾因缺劳力致贫。2017年,两位老人响应号召在自家窑顶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2020年,老两口仅光伏发电一项就收益了5400多元。

  慕铬玉老两口的故事只是索驼产业兴村富民的一个缩影。

  时下,行进在村中,村民房顶上的光伏发电板、省道旁的哈密瓜大棚……这些都赋予了这个千年古村现代气息。

  县教科局驻村工作队长穆宝锋介绍,近年来,索驼村以兴产业、带就业为主,以促创业为辅,“三业”齐抓、富民强村,带动全村由产业单一变为多元发展,村集体经济连年大幅增加,村民特别是贫困户持续增收,让百姓“家里有粮心里不慌”,不断增添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大动力。

  2019年末,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索驼村“两委”邀请中国地质大学专家义务编制《索驼村村庄规划(2020—2035年)》,成为永和县乃至我市首个村级中长期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凝聚了全村人的智慧和共识,是索驼村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交汇的特殊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舆论分析认为。

  索驼村不断完善产业格局,着力做大做强光伏发电、肉牛养殖、牧草加工等产业。据介绍,目前光伏扶贫受益实现全覆盖,200千瓦村集体光伏发电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通过设立保洁员、护路员、光伏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以及实施救助、奖补政策,带动全村贫困户年增收1500元—3000元。30万兆企业光伏租赁占地300余亩,每亩土地每年可收租金760元,5千瓦屋顶个户光伏电站为18户贫困户年增收5000元左右。

  与此同时,村“两委”支持“一村一品一主体”发展,完善“党支部+企业+党小组+合作社”模式,召开首次产业发展大会,成立索驼驿站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设立五大中心,重点发展文旅商贸、休闲观光、有机旱作和中药材种植等现代农业。并采取股份制经营管理方式,吸纳27户村民成为第一批股民,让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建成45亩有机旱作种植示范园,种植了两万平方米网纹甜瓜和水果番茄,配备先进水肥一体化设备,让村民土地流转有租金、管护务工有工资、入股年底有分红。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各方大力支持下,村里开发出索驼百年古驿站景区,打造成具有黄土文化、黄河风情、晋陕特色的教育实践基地,被省教育学会授予“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同时,村里配套建设2000余平方米停车场,完善公共卫生间、8孔“索驼山居”特色民宿酒店、餐厅等设施,以此提升旅游接待和服务能力。注册“索驼驿站”“黄河索驼药谷”商标,开发骆驼剪纸、泥塑、明信片等衍生文创产品和五谷饼、健康粥、蜂蜜等近十种有机绿色农副产品,统一包装设计,开展消费扶贫。正是通过旅农融合、以旅促农,有力地促进了全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集种植养殖业、民俗体验、休闲观光、文化创意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格局。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如今,有众多产业加持的索驼村展现着欣欣向荣的景象,吸引着络绎不绝的研学、考察人群。慕铬玉老两口早早把家里的3孔窑洞收拾出来,除一孔留作自住外,其余两孔供社会接待用。“接待暑期实习大学生住宿,也是一笔收入。”慕铬玉说。对于李芳萍和她的旅游专业学生而言,索驼也许正是他们展示讲解功力的地方。

  记者 孙宗林 文/图


“苹果大王”的产业兴农梦

分选苹果

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时近仲夏,永和县的梁峁沟壑间郁郁葱葱。

  攀上乾坤湾乡境内的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观景平台,举目远眺,“果业兴农”四个红色大字在漫山遍野的绿色中格外显眼。

  苹果产业,帮助面前这片瘠薄土地上的人们摆脱了贫穷,乃至助力永和这个国定贫困县打赢了脱贫攻坚之役。

  眼下,苹果产业振兴已然成为该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身为远近闻名的“苹果大王”,李永红和他的“华龙果业”愈加踌躇满志。

  艰辛创业成就“苹果大王”

  沿248省道南出永和县城约5公里,在芝河镇红花沟村路段会遇到一个厂区,这就是我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永和县华龙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走进偌大的厂房,工人们正在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颗颗色泽红润、果形端正的苹果按照大小、品相,经过分选、套网袋、装箱等工序,在“隆隆”声中被一辆往来反复的叉车整齐地码放在冷库里。

  “这段时间,我们每天都会往广东市场发一车苹果。”公司总经理李永红说。

  “永和苹果”如何能声名鹊起、走俏国内市场?答案与李永红和他的“华龙果业”不无关系。

  今年43岁的李永红出生在桑壁镇堡则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是土生土长的山里娃。1998年,高中毕业的他在父亲鼓励下应征入伍。4年时间里,他刻苦训练,样样争先,入伍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02年末,由于家庭原因,李永红递交申请,离开了曾经战斗、生活的军营,毅然挑起了照顾父母弟妹的家庭重担。

  退伍后的那两年,他开过火锅店,因遭遇“非典”被迫关门;搞过养殖,又因市场形势突变血本无归。两次创业失败没有击垮这个生性要强的汉子。2004年,李永红获知邻村有80亩核桃园和15亩苹果园对外承包。他没有急于投标,而是请专业人士对果园的地理位置、土质、水源,以及果树的品质、树龄等进行详细考察分析,在对果园投入产出效益进行评估后,才下定决心承包经营。

  从那时候起,李永红便从村里搬到了山上的果园,过着“野人”一般的生活。他潜心钻研果树管理技术,适时施肥、修剪,并在果园内养鸡、种菜,增加收入。

  “永和县属于北纬36.8度黄土高原地带,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山清水秀,无工业污染,具备优质苹果生产的7项全部生态指标,是国家农业部规划的苹果优势产业区和我省规划的无公害水果高效经济产业区。”如今已是行家的李永红介绍,优越的地理环境、良好的自然条件,使得永和苹果果实硬度、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花青素和果糖均属上等。

  在外闯荡多年的李永红深知好品质还需好营销。于是,他利用经营果园的空闲,北上太原,南下成都,依靠战友多方联系、广结人脉,不遗余力地把永和农特产品特别是苹果推销到更广阔的市场。渐渐地,“永和苹果”赢得了市场口碑,而李永红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苹果大王”。

  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大发展

  夏阳炙热而奔放。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里,一张张防雹网泛着银光。网下,乒乓球大小的青果正在悄然生长。

  小满节气刚过,52岁的果农刘金富就和儿子、儿媳开始了忙碌。给处于幼果期的苹果套袋是一项细致活,他这个“大老粗”不敢有丝毫马虎。

  原来,早年刘金富在乡政府的政策支持下,种了10亩苹果树,但因没管理技术,迟迟不挂果。2018年,在华龙果业公司的技术指导下,他的果树陆续进入挂果期,去年收入达到6万多元,俨然是“致富果”。于是,今年他又扩种了6亩。

  “华龙果业提供技术服务,统一回收苹果,价格好,不愁卖。”早已脱贫的刘金富笑呵呵地说。

  刘金富只是众多靠苹果致富的果农之一。

  “我是一名党员,光自己富不算富,理应带动父老乡亲共同发展、共同富裕。”2010年5月,李永红成立了永和县万森苹果专业合作社,把多个村庄的果园承包地集中建设为苹果基地,实行统一管理、规模化经营。4年后,他又成立永和县华龙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培育一个产业,带动一片基地,搞活一地市场,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开始新的发展。

  “没有党建引领,产业走不远;没有产业支撑,党建做不实。”2018年4月,在永和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和县委组织部的支持下,李永红带领华龙果业公司党支部,联合阁底乡(现乾坤湾乡)阁底村、东征村、雨林村等9个党支部成立了全县首个产业联合党委——永和县苹果产业联合党委,牵头开展苹果示范园区建设,搭建政策服务、示范服务、技术服务“三平台”,带动全县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

  这一时期,他在全县适宜苹果生长的乡镇建立示范基地880余亩,利用技术优势,通过科学规划、品种改良、有机旱作、科技管护等措施,摸索总结适宜全县优质苹果生产的规程,辐射带动全县4个乡镇24个行政村2500余户果农发展苹果产业。

  出于提高市场占有率的考虑,2016年11月,华龙果业公司成功注册了“大美乾坤”商标,并先后在北京新发地农贸市场和四川省南充市开设分公司,具备了电子商务、产品展示、果品零售及批发等功能。李永红介绍,目前公司与全国29个果品批发市场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电子商务、农超对接、传统批发等模式扩大永和苹果的知名度。2020年,“大美乾坤”永和苹果成功申请了有机食品认证。

  对于产业基础薄弱的永和县而言,李永红深知解决仓储问题和完善产业链条关系该县苹果产业的做大做强。为此,华龙果业公司自2017年开始累计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集冷链保鲜区、加工包装区、配套服务区等功能为一体的苹果产业服务中心,解决了全县优质果品采收期短、应季销售期较短、农户“卖果难”、丰产不丰收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该中心还采取免费提供果品周转箱、成本价收取贮藏费等方式,为全县果农降低了销售成本。

  历经数载商海淘洗,“华龙果业”已成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7年至2020年,公司通过科技管护、技术培训、农资补助、订单农业、劳务用工、主体带动、收益分红等办法,累计带动农户2752户(其中贫困户1154户)户均年增收3000余元。

  苹果产业振兴孕育新希望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当前,方兴未艾的苹果产业已成为永和县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

  资料显示,近年来该县紧扣林果富民,把苹果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坚持高目标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截至2020年底,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占经济林栽植总面积的36%,户均6.7亩,人均2.2亩,涉及全县5个乡镇42个行政村7576户21970人,其中贫困户3025户8971人。

  据介绍,作为苹果产业发展新产区,全县大部分果园目前处于幼树期,盛果期面积将达1万余亩,年产量1.6万吨,总产值可达7200万元,果农人均果品收入1万元左右。

  3月29日,县委书记高永贤在中国共产党永和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作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该县将坚定不移推动产业振兴。坚持“特”“优”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持续推动优势特色农业提档升级,形成一批龙头引领、链条完善、集约发展的特色产业园区,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要扩大苹果栽植面积,加快建设有机旱作苹果示范基地,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完善生产、管护、仓储、品牌、销售等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打造助农增收新产业。

  与之相呼应,2021年永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该县今年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推进农业“特”“优”发展,打造高粱、畜牧、林果农业产业带,走高效、优质、绿色的现代化农业道路。其中,报告特别提到“投资1976万元,扩大苹果树托管面积1.1万亩,建设旱作节水苹果示范基地2000亩、苹果秸秆覆盖基地1000亩。”

  前景广阔,矢志弥坚。永和苹果产业发展的诸多利好消息,让身为行业“领头雁”的李永红信心倍增。谈及未来愿景,他说,为了使苹果产业真正成为永和县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华龙果业公司将以实现龙头引领、产业富民为目标,继续完善果业发展服务体系。具体而言,就是为全县果农提供技术及农资服务,提供市场信息及品种发展服务,实现公司与全县果农共发展、同进退、“一盘棋”的发展局面。实施“十百千万”培训计划,提高公司现有人员的整体水平,实现现代化农业企业。同时聘请果树管理专家在全县10个重点行政村建设服务站点,依托100个苹果基地培养1000名农民技术工,培训果农1万人次。

  李永红介绍,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品牌化建设,巩固低端传统市场,发展中高端市场,开拓国际市场。通过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特行直供等新的销售渠道,提高永和苹果的市场占有率。同时,还将寻求合作开发果品终端产品,研究调研国内外先进加工技术和设备,聘请专业技术人才与有经验的企业合作,开发果粉、果酱、果汁、果醋、果酒等系列终端产品,积极发展果品加工利用率和附加值。

  记者 孙宗林 文/图

  文图除署名外均由永和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