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上午,山西·永和招商引资推介暨区域公共品牌“永和乾坤湾”发布会在天津市成功举办。推介会吸引了近100家商会和协会的企业代表参与。现场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达35.3亿元,涵盖现代农业、天然气产业、文旅融合、现代物流等多个领域。
这次推介会上,“永和乾坤湾”区域公共品牌正式启用。首批授牌的5家企业为:永和县华龙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永和县芝泉酿酒有限公司、永和县四季鲜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永和县顺康醋业有限责任公司、永和县昱博食品有限公司。
聚焦产业集聚区建设 推进永和高质量发展
——永和县坚持工业强县、建设全省新型能源工业“领跑县”
山西丰百能源有限公司LNG液化调峰站项目
山西迅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石油压裂支撑项目研发中心
永和县美能新能源有限公司30MW光伏部分发电板
园区内高速公路
中石油煤层气十八井煤层气站
建设全省新型能源工业“领跑县”——这是永和县高质量发展蓝图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刚刚脱贫摘帽,经济体量小,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永和县急需后发赶超、争先进位。
“一开始就必须跑起来。”永和县委书记高永贤在2021年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要在保证高质量的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快、能快则快,通过高速度发展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以工业领跑经济高速度发展的道路该怎么走?永和县将“突破口”放在了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上,集全县之力、全民之智,在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倾斜支持,对标对表开发区的建设标准,全面推动集聚区建设提质增速。
“永和县的产业集聚区规划了‘一区三园’空间格局,其中的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示范园,主要包括天然气储输配片区、工业用能片区、新能源片区等,是永和建设全省新型能源工业‘领跑县’的主战场。”永和县产业集聚区主任郭维勇向记者介绍。
产业集聚区建设,项目是牵引。永和县始终坚定不移抓好项目建设,不断扩大集聚效应,推动集聚区快速发展。科学谋划储备项目,牢牢把握国家投资方向和重点,依托丰富天然气资源,加快谋划对接天然气、新能源、工业制造等方面项目,深入对接新能源、新材料等项目,确保项目顺利签约。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了《永和县招商引资优惠奖励政策》,从财税、土地、人才及用水、用气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政策;在服务保障方面,项目审批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凡定为永和县招商引资项目企业所需办理的各种手续,提供领办代办服务,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落实,实行无审批管理模式;设立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工作专班,多部门联合办公,建立重大项目报建绿色通道,全程跟踪服务。
成立6支招商小分队,坚持全线作战、全员招商的工作格局,持续用好以商招商、以链招商等方式,加强与深圳永和商会、太原永和商会沟通协调,筹备召开招商引资推介会,正在签约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同时,强化各级招商主体责任,探索建立奖惩措施,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
产业集聚区建设,要素是保障。永和县进一步加大对集聚区的投入力度,提升起步区“七通一平”建设水平,全力推进标准厂房、污水处理设施、集中供水、垃圾中转站、5G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要建成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等项目资金支持,谋划包装“PPP”项目,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增强集聚区基础设施要素保障。
产业集聚区建设,服务是关键。永和县进一步完善集聚区考核考评制度,针对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示范园细化设置针对性、导向性的考核指标,激发园区发展活力,提升工作效能。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和服务体系,制定了联席会议、周例会、月调度、企业评议部门、年度目标考核、企业(项目)入驻流程等6项制度,组织“一对一”服务团队,全程参与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到投产达效的各环节,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领办式、代办式、全生命周期式服务。全面建立“标准地+承诺制”工作制度,确保企业只需“一纸承诺”即可“拎包入住”。
同时,建立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企业等制度机制,积极主动支持、服务企业发展,打造“亲”“清”政商关系;对照“三对”“六最”要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网通办”,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永和县非常规天然气储量占全省1/3,年产气量占全省1/5,天然气税收占到全县财政总收入的2/3以上,能源工业已经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
2018年6月,临汾市(尧都)招商引资推介会上,永和县引入山西万盛源天然气有限公司,在永和注册成立山西丰百能源有限公司,实施LNG液化调峰站项目。为充分释放“一县一策”政策红利,永和县开辟“绿色通道”,对项目给予了“边建设边报批”“承诺制审批”“专班专人跟踪服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2019年3月1日,LNG液化调峰站开工,1个月内完成项目选址、征地,8个月建成试运营,创造了LNG项目建设全国“速度之最”“品质之最”,全省“储藏能力之最”,该项目被评为2020年度化学工业优质工程。
山西丰百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华感慨道:“多年来,在我手里建了20多个企业,这个项目是有史以来建得最快的,永和县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
到底有多好,张晓华细细梳理:“项目建设期间,电供不上,县长和分管副县长负责协调,仅用10天时间就通了电,使项目投产运营缩短了50天;气源保障不了,他们又专程对接中石油煤层气公司10余次。”
同样推进的项目,还有永和县引进的投资2.7亿元、年产30万吨石油压裂支撑剂项目,2019年7月份开工建设,2020年5月份建成投产。
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永和县坚持资源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依托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优势,持续不断“扩投资、增产能、延链条、惠民生”,陆续入驻15个企业和项目,其中天然气勘探开发企业2个、长输管网企业5个、转化利用企业4个,天然气全产业链初步形成,这个产业真正成了永和强县富民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2021年,永和县科学谋划储备项目,谋划了7大类31个项目,总投资127.84亿元;签约推进地下储气库、天然气制氢等项目,总投资25亿元;开工建设年产15万吨HSR干粉脱硝项目和年产80万吨石英砂提纯及硅质耐火材料科技园项目两个项目,总投资4.5亿元。
攻坚克难谋发展,凝心聚力开新篇。在奋进“十四五”的新征程中,永和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能源产业集聚区建设,狠抓项目招引落地,让“牵引力”更强,提档升级基础设施,让“硬环境”更硬,完善机制优化服务,让“软环境”更优,永和人目标笃定,砥砺前行,正在奋力开创新时代永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记者 乔卫东 李卫红
布鞋专家的底色是奉献
——记永和农业产业高级专家薛新平
薛新平在田间地头给老百姓讲解果树知识
在永和乾坤湾乡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记者见到一位沾满泥土的布鞋专家在田间地头给老百姓讲解果树知识。我向他握手问好,他谦和地笑了笑,“果业兴农”四个红色大字映照着他灿烂的笑容。这位干练刚毅的布鞋专家就是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研究员、永和农业产业高级专家薛新平。
1986年7月,薛新平从山西农大园艺系果树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一干就是21年。2007年调入农科院园艺研究所,一干又是10多年。这30多年的时光里,他一直投身于果树科学试验与研究,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和对果树事业的执着追求,荣获科技成果奖16项,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但他渴求的不是这些,而是把科研成果转化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利益。
2012年8月,薛新平以果树专家的身份来到国家级贫困县永和,在这里扑下身子一干就是9年。
让科技扶贫结出“幸福果”
永和淳朴的风土人情、粗犷与秀美兼具的山川地貌深深吸引着薛新平。但山川俊美与老百姓的生活现状形成鲜明对比。作为省农业系统的扶贫科技专家,他深感责任重大,暗下决心,要让科技扶贫结出“幸福果”。
结“幸福果”谈何容易?需要坚守,需要韧劲。薛新平和他的团队不分昼夜与农民们泡在一起,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化服务体系项目”实施中,希望通过自己和同事们的努力,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将知识运用到为老百姓服务中,通过科技富民、科技兴民、科技强民,让老百姓尽快掌握果树业的科学原理和内涵。但老百姓分散在永和大大小小的沟壑间,这一家遇到的问题刚解决了,那一家又在叫,这儿还没说完,那儿的电话又来了。2016年5月的一天下午6点多,薛新平刚从乾坤湾乡指导完果农回到县城,就接到了望海寺乡河浍里村枣农贾成春的电话,说是枣叶出现大面积卷曲现象,他放下电话,带领团队成员,沿着崎岖的山路,驱车直奔43公里之外的黄河岸边。经诊断是枣瘿蚊惹的祸,仔细讲解治疗方法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县城,当时已是半夜时分。加班加点已是家常便饭,常常累得腰酸背痛,可一想到老百姓信任的目光和亲人般的问候,那些苦和累又不算什么了。果树丛中的一幕幕回到记忆里化成了甘甜和愉悦。“我们处在脱贫攻坚一线,唯有心中带着感情、肩上扛着责任,行动才有力量,才能无愧初心使命,带领乡亲们科技种植一路向前。”薛新平说。
“山是秃脑脑,地是窄条条,沟是深壕壕,出门就上坡。”就是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他向农民手把手传授枣树、苹果树、核桃树种植技术及管理知识,解决了无数枣农、果农在经营中出现的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成功案例,农民脑海里和田地里多了不少新科技。尤其是实施了老枣树更新复壮、中幼树高接换优、新品种密植栽培、防裂果等示范推广项目,加速推进了永和县红枣、核桃丰产技术的转型升级,为永和县经济林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每当看到一家家一户户在他和团队的帮助下,逐渐脱贫致富,心中油然升起喜悦和自豪。
让产业兴起来 农民富起来
2017年2月6日,薛新平被推荐为永和县挂职科技副县长,助力永和脱贫攻坚工作,协助县长分管科技方面的工作。虽然身份有了转变,但薛新平科技扶贫工作热情丝毫没有松懈。除了处理日常工作,绝大多数时间走在田间地头调研、指导,急民苦、解民忧。挂职三年多来,受到永和县上上下下一致好评。
他把群众当亲人,群众也不把他当外人。进农家院落,与村民促膝长谈;到村组村落,把脉民俗民风;去田间地头,了解农耕生产。他总感觉时间不够用,经常利用节假日为农民在苹果、红枣、核桃种植方面进行科技培训,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在传授技术的同时,不但增进了与群众之间的感情,也提高了农户的内生动力。也正是他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作风,久久为功,增强了了老百姓“会”的本领。如今你走在永和的田间地头,去问老百姓一些技术性的问题,都能给你说出个一二三来,在他的传授下,农民都成了土专家。
永和县于2019年年底实现脱贫摘帽。在这之前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也是山西省十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自然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水资源匮乏,农村经济水平低下,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和规模化推广,因此,科技成为助推山区百姓致富腾飞的主要手段。
对永和来说,农业产业的发展是脱贫致富的关键,以项目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扶贫。2019年永和县组织实施了红枣、核桃提质增效省级项目。一是在桑壁镇兴义村、侯家庄村和坡头乡上刘台村建立精品清香核桃示范园,换头360亩。二是在乾坤湾乡石家湾村红枣采摘园引进嫁接新品种(永济蛤蟆枣、平遥不落酥、山西狗头枣)150株,在望海寺乡后苏家山村建立了鲜食品种示范园,嫁接晋枣、骏枣等265亩。三是在望海寺乡河浍里村建设品种改良示范基地,红枣防裂果基地,实施了红枣枣疯病防治研究示范基地项目。河浍里村贾新记、贾成冲两个示范基地,亩产优质干枣300多斤,亩收入3000多元。
让产业兴起来,农民富起来。目前,永和红枣面积约11万亩,核桃面积16万亩,苹果面积4.6万亩。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大增强。枣农贾根全、核桃种植户李记龙、苹果种植户李金虎提起农业专家薛新平,竖起大拇指一个劲儿夸赞。
让枣树核桃树苹果树变“摇钱树”
薛新平在永和受老百姓尊重,在于他是位实干家。他利用科技项目对全县龙头企业进行了立项培植。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创新扶贫模式,创建“科技+公司(合作社)+项目+贫困户”脱贫模式,在扶持龙头企业的同时,带动农户稳定增收。二是建设“六个一批”科技扶贫机制,为农户搭建起脱贫致富的平台。即:开展一批产业实用技术成果推广;建立一批产业科技示范园;选派一批扶贫专家;培养一批乡土技术专家;建设一批区域特色产业;搭建一批科技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户和企业提供了更便捷、更精准的服务,初步搭建起“六个一批”脱贫致富的平台。
2019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为推动永和县科技扶贫工作,薛新平邀请山西农业大学7个单位专家赴永和县进行科技宣传,深入到科技示范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全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778人次,其中贫困户251人。“三区”人才和科技特派员等专家优势进行室内培训11期,659人次,贫困户213人。其中,红枣栽培的管理技术培训3期137人,核桃栽培的管理技术培训2期51人,苹果栽培管理技术培训3期123人,养殖技术培训2期269人,红薯栽培管理技术培训1期79人;外出培训2期119人。2019年7月26日,组织永和县果农98人赴陕西宜川县苹果出口基地、有机苹果栽培技术培训三天。2019年8月17日,组织21名枣农赴临猗县庙上乡冬枣大棚栽培技术培训;选派4名专业合作社人员参加省科技培训3个月。
永和“苹果大王”李永红是科技扶贫的最大受益者。他的“华龙果业”已成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带动农户2752户,户均年增收3000余元。李永红对记者说,我能有今天,离不开专家薛新平的扶持。我可以自豪地说,苹果树就是我的“摇钱树”。
薛新平恪尽职守,心系永和,舍小家顾大家。2018年1月,爱人因为急性心肌炎凌晨2点住院,家人为了不影响他的工作,安排好以后才告知他。当时正是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他匆匆赶到医院看望后委托家人照顾,又急匆匆返回到工作岗位。脱贫攻坚期间,动员全家一起参与扶贫工作,儿子、儿媳研究畜牧业,一直参与支持永和畜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2019年脱贫攻坚正值考核期间,父亲病危,为了圆满完成考核任务,父亲离开人世之前没有见到儿子最后一面,等他回去的时候,父亲已经入殓,这成为他一生的愧疚和伤痛。
薛新平说在永和忙忙碌碌的日子能让他忘记伤痛,永和是他人生中最难忘、最珍贵、最值得的一段时光。永和,山抱河,河环山,奔腾不息的黄河在永和境内流经68公里,形成形态迥异、大气磅礴的乾坤湾,犹如一条蜿蜒盘旋、凌空腾飞的中华龙。闲暇时薛新平最喜欢站到乾坤湾观景台,在这里,黄河一改穿峡裂岸的咆哮,在群山的怀抱中静静流淌,那种温婉豪迈、庄严大气的姿容不断激励着他。为永和的奉献对他来说是无止境的。
记者 胡丽丽
图片由永和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