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育林数十载 勠力同心再扬帆
——北京林业大学吉县实习实训学生见面会侧记
高校大学生实习实训临汾市吉县基地揭牌仪式
实习实训基地负责人向各级领导介绍基地发展情况
各级领导与实习实训大学生合影留念
盛夏,伏热难耐。然而,在草木葱茏、漫山碧翠的吉县,“绿色生态”却回馈给这方土地丝丝惬意。
7月12日,石山湾北林科研基地,北京林业大学实习实训学生见面会及大学生实习实训揭牌仪式在此举行,新一批40余名博士生、硕士生将循着前辈的足迹,在这里继续践行林业人“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铮铮誓言,积极投身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北京林业大学水保学院党委书记刘金霞、副院长张守红,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韩瑞勇、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郑磊等出席见面会。吉县县委书记崔绍民,县委副书记、县长赵松强等县领导到会并分别致辞、讲话。会议由吉县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长庞大懿主持。
绿色生态是吉县着力打造的“三色品牌”之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凝心聚力,艰苦奋斗,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咬定林业生态建设不放松,不断编织美丽吉县、幸福家园的生态锦绣图,目前全县有林业用地194.88万亩,林木覆盖率52.9%,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被评为全国 “造林绿化百佳县”。
作为我国林业和生态环境教育最高学府的北京林业大学(以下简称“北林大”),与地处黄河岸畔的吉县已有近半个世纪的渊源。多年来,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持续加强交流合作,吉县已成为北林大学生实践、实习、科技推广的一个重要基地。
赵松强在致辞中首先对北林大以及省、市相关部门领导表示欢迎。他说,这次北林大、北师大学生到吉县开展实习实训,是吉县在全省率先落实省校合作工作的实际举措,我们将积极发挥吉县地理位置、资源、产业、环境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用心、用情、用功做好各项保障工作,扎实落实六大基地建设任务,促进省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奋力打造深化省校合作的“吉县样板”。
蔡家川流域,位于吉县屯里镇,距县城37公里,总面积40平方公里。早在1976年,北林大就与吉县林业局合作建设课题实验示范点,并将其定为试验基地。2005年被正式定名为“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为目前北林大唯一的国家站网的生态站。县林业局局长张增谦介绍,2014年以来,在吉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林业部门深化与北林大的合作,2015年6月与水土保持学院签订合作协议书,先后投资35万余元对基地院落、房屋进行维修,并配备了管护人员和厨师等。目前,站内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现有试验流域、气象观测站、量水堰、植被固定样地、水量平衡场、径流观测场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定位观测研究系统。2019年5月,这里成为北林大学博士生、硕士生实习基地。
县校合作,实为双赢之举。资料显示,北林大以蔡家川生态站为依托,先后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等科技项目7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260余篇,基地平均每年接待实习实践的本科生100余人次,研究生80余人次,支撑研究课题十余项。与此同时,北林大各项科研成果率先在吉县推广普及,并与相关部门及广大群众积极开展交流、培训活动,提高科研成果应用转化,为当地林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特别是他们研究推广的山地果园集雨储水、节水补灌的雨水利用技术,促进了山地果园的优质稳产,推动了吉县苹果产业的发展。”张增谦介绍。
如今,蔡家川流域经过“三北”防护林二、三、四期工程建设,共营建以油松、侧柏、刺槐等树种为主的生态林45000余亩,以苹果、梨、核桃等为主的经济林2250亩。目前,流域内森林覆盖率为84%,活立木蓄积量达6万余立方米,经济林年产值200万元左右,发挥出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时下,石山湾科研基地,林木掩映,鸟语花香,是另一处吉县与北林大合作共赢的见证。
基地所在的红旗国有林场,成立于1959年11月1日。62年间,一代代林场人扎根荒山,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建成了如今的21万亩“绿色屏障”。场长张彦勤坦言,这离不开北林大一直以来的学术指导和科技支撑。
作为北林大的教学和科研基地,石山湾科研基地正式成立于1986年。35年来,每年都有该校的教授、学生以及国外专家来基地进行重点科研课题研究,而各项科研成果的适时运用促进了红旗林场的科学营林和转型发展。
张彦勤介绍,在吉县县委、县政府和北林大的共同建设下,35年来,石山湾科研基地的规模越来越大,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科研成就越来越突出。目前,基地建筑面积1380平方米,院内草坪绿地3660平方米,有会议室2间、实验室1间、标本室1间、仓库5间、专家公寓5间、学生宿舍12间,水、电、网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可满足70余人的实习实训、工作、生活需求,达到了食宿有保障、科研有阵地的基本要求。2005年,基地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山西省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站”,2009年被科技部评为国家先进站。
携手数十载,吉县为北林大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北林大则助推了吉县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北林大水保学院党委书记刘金霞在讲话中说,近年来,北林大发挥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专业和学科优势,持续深化省校合作,积极开展学生实习实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未来,北林大将继续发挥专业和学科优势,组织学生到山西开展实习实践、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建设美丽山西、生态山西,推进山西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北林力量。
立足新起点,吉县县校合作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北师大亦加入合作的行列。其实,这缘于山西近期刚刚出台的“人才新政”——《关于深化省校合作的实施方案》。前不久,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围绕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以厚植人才根基,积蓄发展动能为目标,强势推出山西与全国高校全方位合作共建“12大基地”的重大举措,向全国高校和优秀人才抛出“橄榄枝”,欢迎到丰饶厚重的三晋大地共创新业绩。
7月12日北林大、北师大实习实训学生见面会的举行,以及高校大学生实习实训蔡家川、石山湾两个基地的揭牌,标志着吉县成为我省深化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工作开展以来,在全省率先承办省委工作专班交办的大学生实习实训任务的县(市、区),同时也是我市首个建立重点院校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的县(市、区)。
县委书记崔绍民表示,高校大学生实习实训临汾市吉县基地揭牌,是吉县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省校合作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吉县和北林大交流合作的进一步延伸和提升,对于吉县林业、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全力支持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保障措施,为北林大、北师大学生实习实训搭建一个更好的平台,助力师生们取得更多科研成果。希望各位同学专心学习工作,强化实践锻炼,争取把创新成果和科研项目就地转化,帮助吉县在生态文明建设和苹果产业提质升级方面取得更大发展。
红旗国有林场,一片长势旺盛的刺槐、油松林下,布设着各式各样的仪器设备…… 简单的见面会和揭牌仪式后,来自北林大水土保持学院的博士生王宁就带领着学弟学妹们来到这里,开始投入紧张地工作……
扎根山林,奋斗青春,这已是王宁在吉县实训的第4个年头。4年时间里,他与团队主要针对吉县的水土流失现状以及低效林改造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吉县的水土流失问题,以及农村地区发展问题献计献策,在转变自己就业观念的同时,积极投身在当地的创业就业,为吉县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将自己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中。”王宁如是说。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宁和来自北林大及北师大的40余名博士生、硕士生将在两个基地开展野外观测、课题研究、仪器实验、数据分析等实习实训活动。
生态吉州披锦绣
记者 孙宗林
以合作筑优势 以创新促发展 以人才赢未来
吉县聚焦“321”基地建设全力深化省校合作
实习实训大学生在吉县开展实验
7月12日,北京林业大学实习实训学生见面会在吉县石山湾科研基地举行。作为临汾市首家承办省工作专班交办的大学生实习实训任务的县,该县已挂牌成立“高校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并接收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博士生45名。据悉,自山西省深化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工作开展以来,该县高度重视、带头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重点围绕“6大基地”建设,着力探索与高校共商共建、共赢共享的发展大局,奋力打造省校合作“吉县样板”。
聚焦“省校合作”,建好“3”基地,架起人才培养“新桥梁”。以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基地、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高校干部人才培养基地为平台,借助该县壶口瀑布景区、克难坡抗战遗址、人祖山抗日革命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深入挖掘旅游文化资源,主动向重点高校宣传推介,吸引师生来吉开展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研学活动;全面摸排在全国63所重点高校就读的吉县籍学生,积极宣传推介人才政策和岗位需求,吸引更多优秀大学生来吉发展;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亟需人才实际情况,拿出10个岗位,与高校深度对接,充分展示该县独特的黄河精神、非遗文化、特色产业,为高校干部人才搭建挂职锻炼平台。
聚焦“作用发挥”,建优“2”基地,擘画产业升级“新蓝图”。以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智库合作基地为纽带,主动对接厦门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重点高校,建立以苹果为主的“吉祥吉县·吉地吉品”农产品直供直销点;对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及时更新完善智库“供需清单”,聘请重点高校人才帮助开展决策咨询、规划设计等活动,全力支持县域内各单位、企业与高校智库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展课题研究,以合作共赢推动吉县高质量发展。目前,已与厦门大学等高校达成“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初步合作意向。
聚焦“成果转化”,建强“1”基地,阔步创新发展“新征程”。以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为载体,依托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该县建成的“两站一基地”(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苹果试验示范站和硕士、博士生培养基地),以及西岭党员教育培训、苹果小镇等,接收高校学生来吉开展实习实训,给予1500元/月的生活补贴、报销往返交通费、提供免费食宿、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他们提供安心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全力支持其在水土保持、土壤监测等方面寻求突破,借智借势推动苹果产业创新发展。此外,该县从“引育留服”4个方面健全完善服务人才工作体系,建立人才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机制,建设100套人才公寓以及集餐饮、休闲、活动于一体的人才服务中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吉发展。(窦晨丹)
将奋斗之青春书写在吉州大地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在读博士 王宁
再一次踏上吉州大地,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就连空气中都是弥漫着亲切和熟悉的味道。
一转眼,已经是我在吉县开展实验的第四个年头。四年时光中,我感受了吉县的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感受到吉县的纯朴民风和秀美风光;感受到吉县的产业发展和乡村巨变。岁月匆匆,时光飞逝,这里俨然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我爱这里,爱这里的山水草木,爱这里的风土人情。在这里,我清晰记得师姐外业实验失败时的落寞,记得师兄数据收获时的喜悦,记得师弟雨夜滑倒时的窘态,也记得师妹意外受伤时的眼泪。我在这里不仅学习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更收获了心中的一份经历、一份感受、一份回忆。
在这里,我感受到吉县县委、县政府尊重人才、关注人才、服务人才的从政理念;我目睹了一代代林业工作者的默默奉献与执着坚守;我体会到北林大水土保持学院的老师们扎根深山潜心科研的治学态度和勤勉笃行的育人精神,也深深地被他们所感染和折服!
今年,是北林与吉县深入合作之年。吉县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百忙之中参加学生见面会,相关部门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为我们全体在站学生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费支持,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使我们一心能专注于科研工作,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新中国首任林垦部(林业部)部长梁希曾说过,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这不仅是对祖国绿化事业的美好希冀,更是对新中国林业工作者寄予的殷切厚望。作为新时代的林业人,年轻一代的林业工作者,我们会继承和发扬前辈们不畏艰辛,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紧紧围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综合治理中的关键技术,充分发挥水土保持专业优势,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替山河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在未来漫长的科研之路上不忘初心,坚守梦想,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林草之笔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饮水思源,方能心怀感恩;立足当下,才能展望未来。过去,吉县为我们尽心竭力,当下,我们为吉县不遗余力。我们将充分担负起当代青年的责任感,使命感,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在为吉县当地的水土流失治理和农村经济发展献计献策的同时,立足吉县的社会发展现状,做好吉县的宣传员,情系吉县,推介吉县,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在吉县开展创业就业,为美丽吉县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将奋斗之青春书写在美丽的吉州大地!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