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纪实

2021-09-10 09:06:1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一座城的美丽“蝶变”

——霍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纪实

▲城市地标古典美

▲精致典雅古韵美

▲提质增效齐整美

▲绿水青山自然美

▲大街小巷风景美

▲市政设施和谐美

  ●霍州,一座亘古悠长的人文城市,早在殷商卜辞中,就有“贞霍,其霍”的记载。“霍”即指今霍州市一带,素有“中州重镇、河东屏障、三晋明珠”之美誉。

  ●霍州,一座通达四方的枢纽城市,依托大运高速90分钟可达太原武宿机场,30分钟可达临汾机场;依托高铁4小时可达北京,2小时可达西安,1小时到达太原,是临汾市的“北大门”。

  ●霍州,一座美丽迷人的旅游城市,霍山腹地七里峪景区,春如桃花仙境,夏享中镇清凉,秋赏五彩缤纷,冬访陶唐冰瀑。

  ●霍州,一座朝气蓬勃的奋进城市,这里是山西重要的资源型城市,也是山西省电力大市,西气东输专线接入,工业发展动力充足。

  ●霍州,一座风光旖旎的宜居城市,这里四季分明、风物宜人、政通人和,在新的征程中蹄疾步稳、勇毅笃行。

  如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座充满生机的活力之城,一场创卫攻坚之战声势浩大,一次革故鼎新之举方兴未艾,大美霍州又增一袭魅力,更添一抹亮色。


  国家卫生城市是一座现代城市的“金”字招牌,是一个城市综合功能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霍州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全力以赴,严格对照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标准,精心部署、多措并举,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与日俱增。

  顶层设计

  吹响创卫“集结号”

  霍州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四周群山环绕,汾河从西北穿境而过,曾是我省能源重化工基地。近年来,面对煤炭资源日渐枯竭的困局,霍州市委、市政府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率先转型,打破“一煤独大”的传统产业格局,致力各产业协调发展、绿色发展转型,优化产业,构筑多元发展格局。从2009年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以来,霍州市已连续三届11年荣获“省级卫生城市”殊荣,宜居霍州更加靓丽。

  2020年2月27日,霍州市召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动员会,2月28日,在撤县建市三十周年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又将这项工作确定为举全市之力办好的三件大事之一,决定从2020年开始,用4年时间全面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一场“创国卫”整治热潮澎湃而起。

  “我们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这是全国城市环境卫生方面的最高荣誉,也是评价、反映一个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和市民文明程度的综合性标志。”霍州市委书记李强在动员会上强调,新常态下,城市的竞争就是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要把卫生做好,把环境做美,把城市做靓,把功能配齐,让群众感受到这个城市宜居、宜商、宜游,擦亮城市的名片。

  霍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青雁要求:“坚持上下一盘棋、全民齐参战,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组织和发动群众,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创卫’‘支持创卫’‘参与创卫’的浓厚氛围,力争形成四套班子带动、三级干部联动、部门乡村互动、全体党员先动、全市群众齐动的大联动格局,齐心协力打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攻坚战,全力确保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如期实现。”

  霍州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为常务副组长,市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为副组长,四套班子领导为成员的“创国卫”高规格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创卫办公室、督查办公室和考核办公室。制定下发《霍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施方案》《关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任务分解的通知》《关于建成区“九大战区”范围职责人员的通知》《关于大力整治城区市容环境卫生的通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倡议书》《城市整治通告》等一系列“创国卫”文件。霍州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创卫工作,对任务进行了分解,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办和辖区各单位也设立了“创国卫”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创建责任,确定专人负责,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齐抓共创的组织领导体系。

  霍州市委书记李强,霍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青雁把“创国卫”工作牢牢抓在手里、紧紧放在心上,坚持每月高规格的调度会,亲自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形成了空前高涨的创卫热潮。

  霍州市将《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中的8大类40小项进一步细化为126条具体指标,并明确了责任单位和时间节点,坚持每月召开例会。霍州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长晋红峰,霍州市副市长靳阳阳不论工作多忙,每次都主持并参加工作例会,通报创卫工作进展,研究解决创卫难题,有力推动创卫往深处走、往实处走。

  为保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任务按期落实落地,圆满完成,霍州市划分建成区为“九大战区”,分别由霍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政协主席、市委常委担任战区组长,所属部门副职担任副组长,定人员、定部门,定进度、定责任,确保“创国卫”工作上下联动、推进有序。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霍州市在“创国卫”中全面提升干部的执行力和政府的公信力,从一次次实打实的督查、评比中,让干部们从逼着干到自愿干,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干部深入基层,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进入常态化,一批批卫生死角、一个个城市老大难问题在干部、群众的真抓实干中得以消除和突破,干部们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显著增强。

  挂图作战

  干群齐心“打硬仗”

  “九大战区”组长坚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坚持现场办公、统筹调度;各乡镇(街道)严格落实属地责任,主动对接目标任务,挂图推进创卫工作,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推动创卫工作扎实有力推进。

  “以前,这条路上到处坑坑洼洼,一到雨天,路面积水成涝,晴天的时候,遍地垃圾,苍蝇满天飞。”说起改造前的小巷,社区居民李爱莲不禁摇头。

  市区南通路属繁华地段,但长期以来,临街搭建、自行改造严重,既影响群众出行,又影响市容环境,是老大难问题,群众反映强烈。霍州市把小街小巷道路改造作为改善市区民生问题“最后一公里”的大事来抓,大刀阔斧实施提质改造,选派政法、住建、办事处等部门协调,经过他们的努力,1个月就完成了拆除。改造后的南通路变宽敞了,路面整洁了,还配备了垃圾桶。

  “学习红色精神”“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一面面色彩艳丽的文化墙,成了南通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以前我们房屋外墙上,要么贴的是小广告,要么是光秃秃的。如今,文化墙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成了宣传文明的‘活课堂’。”李爱莲高兴地说,居民们走出家门就能感受到催人奋进的正能量,大家无形中就成了文明的守护者、践行者。

  “创国卫”是一项关系广大群众福祉的系统工程,关系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了提升城市品质,霍州市加大投入力度,对北环路、东大街、开元街等12条主要街道和人行道凹凸不平、路面破损等进行了集中整治修补,共维修100余处、3500余平方米。还有30余处、1200余平方米正在加紧维修中。粉刷路缘石60余公里,新增滨河北路、退沙至许村,两处共计长约8公里的绿化带,城区绿化带全部进行了补植补栽,共栽植女贞、红叶李等树种植物6万余株,铺设草坪4000余平方米,种植草坪2300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进一步增大。对滨河南北游园、西张南北游园进行整修改造;取缔规范开元街、东大街、南外环、滨河路、高速口弱电管线、高压管线230条、26156余米;弱电捆扎312条,长度6450余米,拆除、改造油烟管道29处,城区主街、小巷全面美化、靓化。

  为了缓解霍州市区停车难问题,新建了文化局楼后停车场,拆除后的河畔丽景售楼部、市教科局、旧招待所、旧检察院建成了停车场,方便市民停车,获得了一致好评。

  针对违法违章建筑、破旧院落、有碍观瞻的围挡、围墙,霍州市城市管理局及相关乡镇街道协调联动,重拳出击,依法拆除。对影响市容市貌的广告牌匾、空中线路、乱贴乱画进行集中整治,共取缔广告牌2430余块,铲除墙上、电线杆上“牛皮癣”2万余处,城市品位持续提升。

  霍州市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队重拳治理广告牌,对大众路南口广告牌全部拆除,还原墙体本色,结束了长达十几年广告挡墙的历史,获得了广大市民点赞;依法对鼓楼街道西街居委会桥西新区三处私搭乱建违法建筑进行拆除,有力打击了私搭乱建违法行为;对霍东大道阳光首府顶层违法搭建的130余平方米的玻璃房依法进行了拆除;对位于岗楼南和开元街中段的两处楼房顶部临时违建进行依法拆除。大张镇大张村村委南有三处违章建筑,多年来历任村“两委”多次劝说未能说服,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借“创卫”东风,对该违章建筑依法拆除;白龙镇陈村东北角一处300余平方米的土地,脏乱差现象严重,此处为十多户村民共同所有,30年来纠纷不断,白龙镇政府、陈村“两委”班子果断出手,多方协调,联合执法局,拆除残垣断壁,清理垃圾固废,砍伐枯死树木,受到广大村民的拥护。鼓楼街道主动出击,依法对辖区内一处50余平方米违法建筑进行强制拆除,进一步美化、亮化辖区人居环境。

  “今年以来,我们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中心,加强城市街道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整治,深入推进‘三下三拆三进三出’目标任务,进一步查处违法建筑、整顿建筑市场,有效遏制私搭乱建和违法建设。截至目前,共拆除违建、临建162处,拆除面积近22507平方米。”霍州市城市管理局局长刘亚明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城市违建、临建的拆除力度,重拳出击,坚决清理各类违规违章行为,为打造宜居宜业新城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纵深推进

  水碧天蓝“家园美”

  城市车水马龙秩序井然,乡村环境卫生整洁花香满街……初秋时节,走进荣获“中国绿色名市”“全国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全省蓝天碧水先进市”“省级文明和谐城市”等称号的霍州市,无论是城市或乡村,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变化。霍州市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举全市之力将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向纵深推进。如今的霍州,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城市更宜居了。

  精心美化亮化城市是提质城市品位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霍州市建立了街道清洗长效机制,实现了街道环卫作业由清扫到清洗的跨越,由“突击式”向“常态化”的转变,城市生活垃圾做到了容器化收集、密闭化运输、无害化处理,统管统运,日产日清。

  每天清晨,家住月亮湾小区的王建国和老伴都会一起到离家不远的河边散步、锻炼身体,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望着沿岸茂盛的树木和花草,王建国的心情格外舒畅:“以前这里卫生很差,现在到处都是树木和花草,地面干干净净,在这里散步、锻炼身体越来越舒适了。”

  “现在的厕所比以前强多了,有专人清洁卫生,我们如厕都很方便。”市区赵家庄建筑公司公厕附近,居民李素萍说。

  走进装修一新的赵家庄建筑公司公厕,门窗整洁美观,通风良好,内外立面优质瓷砖,让其颜值大增,灯具、便器、管道等设备设施应有尽有。

  厕所虽小,却是生活必需设施。李素萍深有体会,以前公共厕所臭味熏天,布满蚊蝇,饱受如厕之苦。

  “现在的公厕不仅干净卫生,还免费开放,保证全天候整洁。”在赵家庄建筑公司公厕做保洁的程芳华说,方便之处更方便,市民游客乐呵呵。

  以创卫为契机,霍州市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对38座公共卫生间进行了彻底维修,完成了公共卫生间二类标准升级改造工程,并且24小时对外开放,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

  “以前这里根本就不像个市场。”家住南环路的刘爱国,一直在康源农贸市场买菜,以前脏乱差的环境,让他吐槽不已。

  康源农贸市场以前经营环境脏乱差、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一直为市民所诟病。

  为了响应霍州市委、市政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号召,从去年开始,康源农贸市场先后翻新大棚2座,改造全封闭水冲厕所3处,新修垃圾池5处,购进移动垃圾桶30个,统一店铺门牌26块300余平方米,铺设路面200余平方米,设立隔离栏、场地划线、粉刷墙面、改造下水道等。今年以来,按照“创国卫”要求,又对市场内所有门店卷闸统一粉刷,进一步规范门头牌匾,设立公告栏一块,垒花池一处,改造升级垃圾池,张贴公厕标识牌,制作分区域指示牌,硬化修复地面,如今,市场内环境整洁如新。

  “农贸市场改造以后,环境干净、宽敞、明亮,做生意时心情也好了,服务顾客的积极性自然而然被调动了起来。”在康源农贸市场做了6年多蔬菜生意的荀耀说,更让他欣喜的是,市场改造后,来买菜的顾客明显增多了。

  农贸市场虽小,却蕴含着民生大文章。作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能否成功的重点和难点,农贸市场成为焦点。有标准化的菜市场设置和规范化的服务,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中市容环境卫生项目中的一项硬指标。

  农贸市场环境卫生、场内外秩序一直都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难题。如何攻破?对照“创国卫”标准,霍州市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确定农贸市场改造时间表,对市区主要街道、城中村、交通交叉口流动摊贩予以全面取缔,霍东大道自桥西、南外环、北环路、市内东西南北大街的店外经营全面清理,沿街橱窗小广告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对康源农贸市场进行彻底整治,改造了北环路建材路口、赵家庄、新建世纪北路等临时便民市场,采取划行归市,规劝沿街摊贩菜农进入便民市场。市场改造后,科学的市场分区、整洁的环境、人性化的设置和管理者的热情服务,让市民啧啧称赞,实现了市容环境优化和食品安全卫生双赢。

  在赵家庄便民市场,正在买菜的市民刘林珍对眼前秩序井然的市场环境赞不绝口:“这样的农贸市场让人待着舒服,当买菜成了一种享受,开心的不只是顾客,卖家也大受裨益。”

  全民参与

  处处盛开“文明花”

  交通是城市的命脉,它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一座城市的质量和形象。霍州市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及乱象,从根本上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原来各类车辆乱停乱放现象随处可见,现如今汽车和电动车、摩托车分别统一朝向有序停放在规划好的停车位,各种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明显减少,道路都显得整洁宽敞通畅了许多,满足了老百姓对美好出行生活的需求。”市民王小建谈起如今的道路变化难掩喜悦之情。

  霍州市公安交警大队全面开展城市交通秩序精细化整治行动,采取“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定路段”勤务模式,全天备勤、全员上岗、严格执法,全面加大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力度,批评教育闯红灯群众300余人次,张贴机动车违规停放警示单430余张,警示训诫非机动车违规停放980余人次。同时,还对城区主干道的交通标识进行了重新划线,涉及面积4.3万平方米,更换警示牌500余块,各种车辆的行驶、停放进一步规范,城市交通秩序井然有序。

  “这位女士,您现在正在逆行,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您遵守交通规则,顺向行驶。”在市区鼓楼北街,执勤交警和志愿服务者正在开展违法整治和文明劝导。

  自开展“创国卫”以来,霍州市开展文明劝导工作,向群众宣传文明城市创建,纠正不文明行为,引导市民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过马路,对机非混行、非机动车不遵守信号灯等不文明行为予以制止和劝导,为广大群众的出行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的同时,加快提升城市形象品位。

  为营造全民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创建氛围,全力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自觉主动投身创卫工作,霍州市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狠抓舆论宣传,充分利用融媒体、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新闻媒体开设创卫专栏,宣传创卫事迹,用先进的人和事,激励干劲、鼓舞人心、推动工作;充分利用党员干部、志愿者、普通群众拍摄的小视频、抖音,制作的美篇,表演的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创国卫”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进展;充分利用大型景观雕塑、主题文字景观、宣传条幅、发放传单等多种形式,深入党政机关、厂矿企业、农村社区广泛宣传动员;充分利用退役军人组建的专业队伍,深入城市的犄角旮旯、背街小巷,曝光推进缓慢的工作,督促各项工作落实,形成了全民齐动手、共同“创国卫”的强大合力。截至目前,共在城市主要街道悬挂创卫宣传标语100余条,发放倡议书3万余份,张贴各类通告1万余份,形成了“人人知晓创卫、人人支持创卫”的浓厚氛围。霍州“创国卫”改变了市民的思想和意识,提升了市民的文明整体素质,处处绽放文明之花。

  各大战区、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深入一线、亲自部署、带头排查,掀起了整治乱堆乱放的热潮。目前,鼓楼办采取“十个要”“六个一”工作法,进社区、入小巷,找“四堆”、清垃圾。开元办党员带头、全员参与,对卫生死角和盲区积存的陈旧垃圾、乱堆杂物彻底清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过去因养猪、养鸡,垃圾乱堆乱放,蚊虫多,环境脏乱差,创卫办要求拆除乱建乱搭的猪棚,清除乱挖乱种的菜地,村民当时就是想不通,时有抵触情绪。”南环街道办事处红崖堡村老党员邢眉珠告诉记者,现在,通过改造,村里干净得像花园,生活舒心多了,村民人人讲卫生,个个爱干净,争做文明新市民。

  在中心城区,每天上午8时到下午5时,一批批戴着创卫执法和文明劝导袖章的人行走在大街小巷,他们有离退休老人、社区创卫志愿者和普通市民等。目前中心城区已有上千名志愿者,纷纷走上街头,宣传创卫知识,劝阻市民不文明行为。

  “创国卫”改变了霍州广大市民多年养成的不良习惯,街道干净了,乱扔垃圾的人少了,基础设施完善了,市民把“创国卫”当成自己的义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爱护环境卫生、遵守社会公德、崇尚高雅文明,越来越多的市民向着卫生整洁、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生活大步迈进。

  霍州,这座铺展绿色的城市,将以满腔热忱谱写天蓝、地净、水碧、人美的锦绣华章,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勇往直前的干劲、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断开创大美霍州建设的新局面。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生态之城、幸福之城、卫生之城,将迸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记者 范韶华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