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县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实效

2021-11-27 10:18:1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学史力行践初心 心系群众办实事

——襄汾县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实效

襄汾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实时监测

汾城卫生院搬迁工程

文明实践点开展志愿服务

公安局关注民生破小案

新建幼儿园

南贾镇实行巷长制

山西鸿锐达健康防护科技有限公司手套生产车间

塔儿山(崇山)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襄汾县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县党员干部想民所想、急民所急、办民所需,紧盯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坚持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建章立制 完善体制机制

  为确保“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向明、举措实、聚焦准,襄汾立足长远,不断完善为群众办实事的体制机制。

  2021年3月,襄汾县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出台《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案》,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深入群众走访调研、全县上下开门征求意见,多渠道了解群众期盼。全县围绕转型发展蹚新路,坚定不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开展“用党史、践初心、强老区”行动、抓好“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工作、创造高品质生活,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让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全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深化“三零”单位创建、进一步为基层减负赋能、形成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等十个方面建立活动台账,征集实事400余件,形成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并持续跟踪进展成效。

  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落实“四个一批”,各乡镇党委班子成员主动落实“三个牵头”。全县强化督导考核,13个巡回指导组开展全过程检查、常态化督导。截至目前,全县立行立改229条突出问题,总结推广42条好经验做法。

  服务群众 聚焦发展大局

  聚焦转型升级,助推企业实现绿色发展。

  在山西鸿锐达健康防护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一次性防护手套生产线上忙碌着。这家公司一期计划建设10条双模丁腈生产线,目前已有3条建成投产,生产线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2亿元,出口创汇1.8亿美元。

  仅半年时间,该项目就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达效,惊人的“襄汾速度”支撑着项目顺利推进,这是襄汾县聚焦“六新”突破、推动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和具体实践。

  更为重要的是,这家公司是在宏源煤焦化工有限公司旧址上建设的,是襄汾县努力创建绿色企业,全力打造老百姓需要的“青山绿水”的生动写照。

  发挥资源优势,谋定新的发展思路。

  襄汾是全省发展粮、果、菜和中药材最适宜的区域之一,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市前列。破解农业丰产却增收难的问题,襄汾着力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上谋真招、用实招,打造临汾市的“主食厨房”“优质食用菌基地”“肉蛋供应基地”。位于南辛店乡的家和面业有限公司,2019年在县乡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被选为市级应急加工企业,开始承担市级应急储备任务。这家公司发挥襄汾资源优势,年处理面粉20万吨,营业收入近2亿元。在襄汾,像家和这样的面粉企业还有很多,基础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的有效转化,让群众鼓起了钱袋子、富起了腰包子。

  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襄汾县晋兴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大棚里,绿油油的香菜、菠菜、小油菜长势喜人。这家合作社是赵康镇重点打造的产业扶贫项目,共有20座蔬菜大棚,除1户贫困户在大棚里上班外,合作社每年都会拿出收益资金为10户贫困户分红,切实保障了贫困户稳定增收。

  环境改善没有拉下步子。襄汾着眼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建设,以交通沿线、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等为重点整治区域,全面掀起一场彻底治理农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的“六乱”专项行动,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垃圾不落地制度在全县13个乡镇161个村全面推行,厕所革命扎实推进,污水治理有效实施,塔儿山(崇山)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全面启动,造林15259亩,栽植白皮松、油松、连翘等苗木约160余万株。一幅路域整洁、村容美观、生态宜居、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的美丽画卷被精心描绘。

  应对挑战,在大战大考中践行初心使命。

  在持续强降雨引发的灾情面前,快速运转、周密部署的指挥系统,闻令而动、冲在一线的救援队伍,撤离群众、日夜坚守的党员干部,自发提供救灾物资、参与抢收抢种的单位和社会各界志愿者……全县上下干群携手、勠力同心、战洪魔、保粮安,一块块农田玉米归仓、小麦播种;被大水冲毁的水利设施、田间道路逐渐恢复;一个个村庄,受损房屋得以修缮、重建,倒灌区内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大力实施,续写着襄汾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篇章。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党史学习教育取得了扎实成效。

  用心用情 破解急难愁盼

  就业是民生之本。

  襄汾把“人人持证、技能就业、技能増收、技能成才”列入实事项目清单,构建起了“培训+取证招聘+就业”的全流程、全链条劳动就业帮扶机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掌握一技之长。截至目前,襄汾已累计开展各类技能培训86期,涉及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叉车工)、焊工、中式烹调师、保健按摩师、特色手工编织(太平绣球、串珠编织)等工种,转移农村劳动力8139人。

  教育是国之大计,更是民生之基。

  总投资600万元的襄陵镇河北幼儿园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室内装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不久的将来,这所幼儿园将满足河北、东院、巩固、西院等7个行政村的二百多名幼儿在家门口上学的愿望。这是襄汾县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的有力证明。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襄汾围绕参保群众的“急难愁盼”事项,不断优化医保经办服务事项,简化慢性病申报材料,缩短鉴定周期,提高鉴定频次。恶性肿瘤门诊治疗等特殊病种,由之前的一月一鉴定,优化为现在的随时受理、当日办结。截至目前,襄汾医保局已为782名患有特殊病种的患者办理了慢性病证。医保局还持续拓宽异地就医直报备案平台和备案范围,通过现场办理和网络申报,全力让所有异地就医人员直报备案登记,实现异地就医医药即时结算。

  惠民生、提品质,让群众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受益人。

  襄汾全力以赴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所有人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公安局在县城新增900个停车位,切实解决群众的停车难问题;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动服务,扎实开展“天天维权服务活动”,对各平台投诉举报案件,进行分流、催办、回访,并及时答复消费者咨询;景毛乡北李村高标准打造的文化长街,大力传播传统村落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南庄社区图书馆每月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会,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培养群众主动读书的好习惯。

  解决百姓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襄汾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积极探索新方法,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

  各文明实践所、站、点积极组织志愿者开展防疫志愿服务专项活动,在各接种点协助医护工作者开展疫苗接种宣传、政策解读、接种适龄人群摸排登记等多项工作,助力疫情防控;妇联、教科局等多部门联合组成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事迹宣讲会、音体美教学活动,营造文明风尚,传播红色基因,拓展学生视野;西贾乡全力打造“党员点亮群众微心愿”平台,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全乡所有爱心党员、干部自愿认领,实现群众心愿;大邓乡设立信访调解、社会事务等6大志愿服务岗,做到办事群众“一件事一次办”;南贾镇东牛村对全村18条主街小巷划片包干,建立起涵盖便民服务、邻里纠纷调解等事项的巷长制,形成乡村治理的新模式;卫体局积极开展“千名医生进万家”活动,把贴心的医疗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

  “民心的基础在民生,民生的实质是民心。”襄汾矢志不渝地关注民生、改善民生,重点破解群众的急难愁盼,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深化改革 提升治理能力

  着眼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襄汾多措并举,为群众解绊、为企业松绑。

  广袤的田野上,102名首批获证的联合收割机驾驶员正在地里忙活着。这是襄汾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为群众办的一件实事。

  襄汾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瞄准企业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堵点”,不断深化“一次办好”和“放管服”改革,截至目前,“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划转事项283项,梳理“最多跑一次”“一件事”集成服务事项100余项,同时,落实重点项目“一张清单、一个专班、一对一包联、全程跟进”机制,全县116个重点项目已完成手续办理81个、营业执照审批89个、施工许可证16个。主动、高效的“店小二”式服务,助力市场主体茁壮成长。

  立足便民、利企原则,襄汾依托万都村镇银行14个营业网点、200多个便民服务站遍布城乡的优势,推出派驻“金融村官”制,探索实施政银企合作战略,为广大群众和企业提供帮办代办、上门对接等服务,政务服务+金融服务延伸到了百姓和企业家门口。

  开发区大力实施产业园道路路网建设工程项目,现代服务产业园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的8条道路的道路工程、管线工程、绿化工程、交通设施全部完工,为入驻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税务局组建了6支党员先锋队,精准对标纳税人缴费人需求,深入企业发放税企联系卡26000余张,主动为企业协调解决日常经营中遇到的困难。

  执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月初,襄汾县政法系统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深入开展教育整顿,以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民而改、急民所需。

  襄汾县政法委开展全方位的防范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活动,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显著增强。公安局关注民生破小案,破获“盗抢骗”案件44起,追回涉案电动车、三轮车42辆,为群众追回损失47万余元。人民法院推出12项便民举措、10项优化营商环境措施、12项服务承诺等一系列常态化的长效服务机制。人民检察院出台《便民利民十项举措实施方案》,深入包联企业协调解决工程进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累计为群众办实事39件。司法局在全县13个乡镇、法院、检察院等单位建立27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建立330个法律援助联络点,推动基层“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

  实干担当蹚新路,心系群众办实事。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襄汾的党员干部积极为民办实事、纾民忧、解民困,用一件件暖人心的实事、好事、贴心事,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架起了党群干群的“连心桥”,为建设黄河流域绿色崛起转型样板城市、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注入了新动能。

  (李洁 郭帆 蒋永波

  图片:邓文斌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