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通才工贸有限公司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1-11-27 10:20:1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绿”见“森林钢厂” “碳”寻低碳之道

——曲沃通才工贸有限公司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通才工贸有限公司智能环保管控中心

  “其实,企业实现绿色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是我们自己:干部职工在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空气清新的环境里工作,身心健康、精神愉悦,工作向心力更强了、积极性也更高了,企业效率和效益也因此大大提升。”8月27日,山西通才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锐介绍了该公司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多年来,通才工贸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安全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之路,稳步推进“森林中的钢铁企业”建设步伐,成效显著。

  走进厂区,但见林木葱郁,杂花生树,鸟飞蝶舞,清泉吐珠。该集团下属铸造公司被首批认定为铸造行业环保绩效评级A类企业,下属通才公司已经实现超低排放并进行环保A类企业申报工作。

  ▶▶“硬件”投入——没有捷径可走

  近年来,中国钢铁行业的环保标准不断提高,达标排放——特别排放限值——超低排放——环保绩效A类企业,往往前一个标准还没落实到位,下一个标准又来了,对企业的环保投入和改造形成了巨大的考验。

  对此,张锐认为“进行环境治理,硬件投入必须到位,没有捷径可走。”根据环保要求变化,通才工贸先后经过提标改造、深度治理、超低排放改造、环保创A等一系列环境治理工作,厂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才工贸先后投资35亿元于2016年——2017年开展提标改造、2018年进行深度治理改造、2019年实施超低排放改造、2020年开展环保创A工作,平均吨钢环保投资高达700元。”张锐介绍。

  有组织排放治理,通才工贸“比‘超低’更超低”。

  近年来,通才工贸先后完成了“GGH+中温SCR”工艺360平方米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超低排放改造,球团竖炉烟气脱硫除尘超低排放改造,烧结机选择性废烟气再循环系统改造,高炉矿槽、出铁场除尘超净排放滤筒改造,炼钢转炉二次、三次烟气除尘系统升级改造等几十项环保技改工程。

  “硬件提升改造后,我们的烧结、球团、炼铁、炼钢以及其他工序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均大幅低于超低排放限值,多项指标处于全国同类型企业一流水平。”该公司生态环境处处长闫根秀告诉记者。

  通过实时显示排放数据的智能管控平台,记者看到,烧结烟气脱硫脱硝装置出口颗粒物排放浓度为0.8mg/m3(超低排放标准为10mg/m3)、二氧化硫排放浓度3.5mg/m3(超低排放标准为35mg/m3)、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为35mg/m3(超低排放标准为50mg/m3),远低于超低排限值。

  “我们的所有在线排放监测数据都接入市、县生态环境部门,实时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安环部负责人介绍。

  众所周知,无组织排放治理是钢铁企业超低排放的共性难题,主要存在于物料存储、物料输送、厂区道路环境中,具有源头分散、数量众多、随机排放等特点,导致难以实现有效的系统治理和管控。

  “在无组织排放治理方面,通才工贸逐一对所有环节、生产线、皮带通廊建立清单,采取管、控、治一体化措施,不外排外泄一丝一毫一厘。”张锐介绍。

  通才工贸对综合料场、焦炭料厂、钢渣料场等7个料场实施全封闭,封闭面积达30万平方米。其中,该公司建成的15万平方米综合智能封闭料场,在料场入口加装雾帘、料场内安装鹰眼和高效射雾器。

  “鹰眼用于监控料场。一旦料场内的颗粒物超过设定值,我们的30微米粒径高效射雾器就会自动启动,进行360度无死角射雾抑尘,绝对无超标。”该公司料场工作人员介绍。

  据介绍,在封闭料场,共有五道关口确保无尘外溢:(1)车辆进与出全部清洗,确保不带入和带走物料;(2)料场入口有雾帘,用水雾阻挡颗粒物飞出;(3)鹰眼监控24小时无死角,及时发现起尘点;(4)料场内雾炮随时启动抑尘;(5)全封闭料场。

  同时,该公司建设物料输送全密闭通廊,进行负压收尘和高效干雾抑尘治理;对出铁场和出铁口进行全封闭改造;对炼钢车间进行全封闭改造,并加装屋顶罩,采用高效覆膜袋式工艺除尘,三次除尘处理;对烧结机机尾、转炉、轧机等高温产尘点进行“全密闭+负压收尘+滤筒及高效覆膜袋式除尘”技术升级改造。

  “经过一系列改造,我们真正实现了‘用矿不见矿、用煤不见煤、运料不见料、出铁不见铁’,全厂看不见一丝灰尘。”张锐说。

  在清洁运输方面,该公司自2019年开始陆续投资2亿余元用于置换内部非道路移动机械、运输车辆,全部置换后通过临汾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检测,并完成了全部车辆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编码登记工作。在外部车辆管控方面,该公司严格按照超低排放要求,严禁不达标排放车辆进厂,并于2020年7月份安装门禁系统,在每个物料出入口安装高清视频监控和车辆识别系统,并安装洗车机用于清洗车辆。

  “下一步,我们计划建立直通综合料场内部铁路,实现厂区内部用料全部实现铁路运输;购买50台电动车,用于150公里内辅料运输。”该公司副总经理张玺成说。

  “现在的通才工贸,不但花草树木上看不见灰,而且环保部门的人来了戴着白手套摸,无论是扶手还是厂房外立面,手套仍然还是白的。”张锐介绍。

  ▶▶“软件”提升——一切为环保让路

  一个企业,环保硬件是实现超低排放的基础,但是环保意识和环保管理水平的提升,才是灵魂,才是长久之计、百年之计。

  “‘硬件’跟上了,‘软件’跟不上,环境治理工作一样做不好。”张锐表示。为此,通才工贸设立了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

  在环保管理方面,通才工贸实行了多种管理办法,制订了多项措施,确保环保管理无漏点。增强员工的环保意识,树立准确的环保管理观念,设立完善的环保管理制度和体系,从而实现降低和治理企业污染;推行清洁生产,实现企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企业的环保宣传工作,强化企业员工的环保意识;规范企业的环保管理工作,强化企业的污染源治理等,是所有企业努力达到的目标。

  “环保设施管理和主体设施管理同样重要。在一定程度上,环保设施管理要高于主体设施。”张锐强调,“一切为环保让路。宁肯停主体生产设施,也要保证环保设施正常运转。”

  一是领导层重视,成立了以总经理任主任的环境保护委员会。通才工贸地处汾渭平原,环保标准要求更高。为此,通才工贸环境保护委员会每年根据国家政策和临汾市要求动态调整环保管理制度,并发布环境治理“23条”措施,要求各部门严格执行。

  “环境保护委员会是权力部门,拥有处罚权和免职权,有权对环保执行不力人员进行考核、处罚和免职。”闫根秀介绍。

  二是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该公司总经理带队先后多次到德国巴登钢铁厂等先进钢铁企业学习其先进管理理念,并请德国专家到建邦驻厂指导工作、培训员工,将其先进的经营理念植入建邦的发展之中。

  该公司多次组织干部员工到超低排放改造第一家公示单位——首钢迁钢参观学习、对标挖潜,认真落实首钢迁钢技术专家提出的整改措施。

  “通过对标找差、对标挖潜,通才工贸的环保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张锐说。

  三是实行环保管理挂牌制。该公司完善环保组织架构、人员配置,实行环保管理挂牌制,将环保责任分解到人、分解到岗,并将环保维保、点检等工序纳入全系统管理,每1——2个小时进行环保点检考核,实现全流程全系统的监督。

  在闫根秀的办公室,“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书法条幅挂在正对门口墙面最显眼位置。“这是我干安全环保每天的工作状态。一进办公室门,首先看到这几个字,对大家都是一个提醒。”闫根秀介绍。

  四是将环保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该公司将环保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让收入与环保指标挂钩,形成“人人肩上都有环保指标,个个都是环境提升责任人”的氛围。

  “有一个月,炼铁厂的厂长抱怨,手下留情吧,这个月的工资不够罚了。其实当时该厂正在进行设备升级改造,虽然情有可原,但是制度还是刚性执行。”闫根秀笑道。

  五是建立智慧环保管理系统。以智慧系统提升环保管理水平,是通才工贸一大特色。

  2019年,通才工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签订集团公司无组织排放管、控、治一体化智能平台工程建设合作协议。工程覆盖全公司无组织排放管、控、治一体化环境治理设施以及智能管控平台全系统(生产流程全覆盖,过程全监控,环境全治理)。主要具备GIS地图可视化、数据详情、历史查询、报警统计、监测数据分析、热力图分析、视频监控、棚内管控治联动、机扫车GPS定位管控治联动、后台管理、有组织排放监测接入、人工智能治理分析十二个功能。

  “靠人管理和监督总会有盲点,而智慧系统不存在盲点,也不需要休息,确保全天候无死角地进行环保监控和管理。”张锐指出。

  ▶▶资源利用——形成闭环生态链

  钢铁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会有“三废”(水、气、渣)产生,比如一吨钢会有120公斤的钢渣产生。近年来,通才工贸在做强钢铁主业的同时,不断延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三废”全部得到转化,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了清洁生产。

  “对于‘三废’回收,通才工贸做到了应收尽收,能收全收。煤气、水和渣全部回收利用零排放,颗粒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全部超低、甚至‘近零’排放。”张锐说。

  截至目前,通才工贸已逐步形成了“控资源、进出口、大物流、洁生产、气发电、电炼铁、铁铸件、钢轧材、材深延、渣产建材”的循环发展闭环生态链。在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该公司铁、钢、材各工序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经过加工处理回用于生产环节,大大降低生产成本;高炉渣经过处理用于制作水泥;转炉渣经过处理制作微粉和建材。据了解,通才工贸持股的水泥厂就建在公司旁边。

  “水渣是高炉炼铁的渣子,里面基本上没有铁的成分,是硅酸二钙和硅酸三钙的混合物,含有部分游离氧化钙,是制造水泥的好原料,直接磨碎就是425号水泥。炼钢的钢渣由于转炉喷溅和泡沫渣的机理,含有大量的钢珠,还有氧化铁等含铁物料,经过加压热焖工艺后,通过磨碎磁选可以回收8%左右的含铁物料,其余作为水泥微粉和铺路建材。”张玺成介绍。

  在废水排放方面,该公司在烧结、炼铁、炼钢、轧材、发电各区域分别设置有雨污分流系统,生产废水经沉淀、过滤后送生产系统回用,不能自行处理的废水送福瑞鑫污水处理厂处理,处理完成后再回到生产利用,实现废水“零外排”。

  “吨钢耗新水由2015年的3.8吨降低到2020年的1.8吨,对于长流程企业来说,通才工贸的水资源循环及综合利用能力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能源处处长韩小平介绍。

  此外,该公司利用高炉冲渣水换热处理,向周边村镇及城市居民供暖,解决采暖问题,供暖面积达150万平方米。

  “冬天供暖,夏天怎么办?我们用来供冷。”韩小平拿出一份设计方案,冲渣水换热处理后,为高炉冷却系统提供冷能。

  在废气回收方面,该公司通过对铁、钢、轧等系统进行改造,使煤气消耗大幅降低,回收率明显提高。目前,高炉煤气实现“近零”放散,煤气放散率降至0.02%以下,吨钢转炉煤气回收量达135立方米,炼钢余热蒸汽吨钢回收量达95千克。

  显然,一切“三废”资源在通才工贸全部实现厂内闭环。

  “你要说目标,那么到‘十四五’末,我们将建设成为区域内最清洁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区域内最具竞争优势的优特钢企业。”张锐指出。

  如今,“森林钢厂”已成为通才工贸最显眼的标贴。

  “2020年国家提出的‘双碳’(碳达峰减排、碳中和)目标使我国钢铁行业由受碳排放强度的‘相对约束’,转向受碳排放总量的‘绝对约束’。然而,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仍以碳排放强度高的长流程为主,面临严峻挑战。其实‘节能就是低碳’,而且可以马上见效。”张锐说。

  2013年,通才工贸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2.1吨;2017年,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1.8吨;2018年,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1.7吨;2019年,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1.67吨;2020年,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1.65吨……这是通才工贸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组数据,比行业长流程企业平均数据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2.0吨低17.5%,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能源结构优化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效益是长远的,意义重大。”张锐认为。

  ▶▶低碳生产——建成节能标杆

  “综合考量成本、技术成熟度和资源可用性,我们认为需求减少、能效提升,以及废钢再利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氢气直接还原炼钢(H2-DRI-EAF)等技术的加速推动是中国钢铁行业碳中和的重要抓手。”张锐认为。

  同样产量下,能源消耗少,就是降碳。为此,通才工贸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让全流程处于低碳生产模式。

  “首先是从源头上解决。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上马更高效率的设备,从根源上以解决企业高能耗、高污染的问题。”张玺成介绍。

  一是淘汰落后设备、优化硬件设施。通才工贸全面排查高耗低效设备、解决系统不匹配的问题、强制淘汰落后的机电设备,优化设备、系统运行方式;广泛倡导合理用能、经济用能,在保证生产正常运转的前提下,统筹安排好节能降耗工作,做到产品能耗持续下降。

  “近年来,通才工贸先后淘汰了2座工艺陈旧的石灰窑(竖炉),拆除了450m3、550m3高炉;关停拆除了0.6兆瓦、18兆瓦煤气发电,先后建设了1280m3高炉、2座100吨转炉及电炉及更高效的煤气利用发电系统。”韩小平介绍。

  二是重点实施了一系列节能改造项目。通才工贸实施了包括93MW分布式超高温亚临界煤气高效综合利用清洁发电,80MW高温超高压煤气发电、电机变频改造,水泵节能、氧压机和氮压机节能改造,加热炉黑体改造等在内的一系列项目,有力地支撑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三是加强技术升级。通才工贸在炼铁产线上采取提高喷煤比的措施,有效地节约了能源、提高煤气回收自发电比例。

  在棒材方面,改进轧制工艺,细化晶粒,大幅度降低了合金用量,在节能降耗的同时,达到较高的能源利用水平。

  “吨铁喷煤在195千克,属于1860m3高炉中水平最高的。可以大幅度降低焦炭用量,实现低碳生产。同样,通过轧制工艺创新,少用合金并且还提高强度,从合金生产降低碳排放,从用户少用钢材降低碳排放,这也是建邦的低碳贡献。”张玺成介绍。

  四是引入先进生产线,改进公司技术格局。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倡导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在无头连铸连轧棒材生产线上创新采用了“直送”工艺,钢水经连铸机铸造成型后直接进入轧机轧制,达到了简化工艺流程、机械化与自动化目标的同时,大幅降低了煤气能源的消耗,吨钢节约230立方米煤气——250立方米煤气,节能减排效果突出。

  据张玺成介绍,“直送”工艺还能够减少固废排放,简化加热炉、产线的清理任务,降低劳动强度,吨钢能耗与环保排放均处于全行业最低水平。

  经过装备升级和技术创新,通才工贸自发电率从2015年的20%提升至目前的75%以上。同时,该公司生产用水闭路循环率达95%以上,清洁发电总装机容量218兆瓦,吨钢转炉煤气回收量达135立方米,炼钢余热蒸汽吨钢回收量达95千克,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9.2822.76万吨。

  “这些主要源于硬件设施提升和设备效率提升。”韩小平认为,“如果整个钢铁行业都能将高耗能设备淘汰,那么每年将至少节约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世界煤矿年产量的7%!”

  ▶▶能源管理——每一卡得到高效利用

  “自发电率的高低,代表着一个公司能源管理水平的高低。75%自发电率,在没有焦化环节的长流程钢铁企业里就是最高的。”张锐介绍。

  2019年中国钢铁企业自发电量总计2403亿千瓦时,平均自发电率53%。

  一是践行全系统节能降耗理念。张锐认为:“能源管理最能体现一个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他进一步解释,一个企业能源利用率越高,效率就会越高,从而利润率越高。

  经过淘汰落后设备,目前通才工贸生产主系统单个设备耗电量并不大,但是各个主体设备衔接、辅助主体设备运行的能源转化系统耗电量较高,如附加系统的鼓风机等设备,存在大量的余能亟待转化增效。因此,该公司于今年初将重点耗能设备单列出来,单独考核并制订降能措施;将风机系统、电机系统、水泵系统等系统按照设备特点进行不同参数的调试匹配,达到最优状态,在全系统上实现高水平降耗。这一系列措施执行后,该公司能源转换的节电比例达30%以上。

  二是深化全流程能源管理。“能源管理不直接创效,而是推动产线创效。”张玺成说。

  首先,通才工贸制订完善了节能降耗相关制度。该公司出台了能耗定额管理制度、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制度、能源节约管理制度、能源填报报送能源表流程等各项制度,使各项工作开展有据可依、有条不紊。

  其次,通才工贸出台了面向各级员工的节能奖罚规定。在创环保绩效A类企业工作开展期间,该公司每月开展一次创新表彰大会,按照技术创新、产业降本、修旧利废等类别对员工进行标准为30万元/类的奖励,增强了员工的自主创新意识,提升了公司的节能降耗水平。

  “我们把创新的门槛降低,只要你有新想法不用想怎么去实施落实,公司就给奖励!我们的目的是把员工的创新意识激发出来。”张锐说。

  再次,通才工贸打造了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管控中心。为提升能源管理水平,该公司于2019年投运了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集能源计划管控、能源平衡调度、能源EP能效分析、能源设备运行监控、能源数据统计为一体,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企业能源的合理配置,达到高效利用、节能减排的作用。同时,该公司重视工艺精细化、铁前降本降耗工作,在全工艺流程上随时、随处开展降本挖潜工作,为企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推动该公司从能源管理到产能效益最大化的逐步实现。

  “例如,如果高炉冲渣水经过净化降温处理后注入高炉冷却壁水循环系统,就能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热能利用效率最大化,进一步节约能源;如果将其输送到分散的空调系统,传输过程就会产生损耗,就不是最优选择。这就是能源管理的潜力。”韩小平举例说。

  “随着发电机组的升级改造,煤气转换效率进一步提高,各工序使用后剩余的煤气和余热能将全部用于发电。自发电率将进一步提升,理论上,未来钢厂完全可以不用外购电。”韩小平认为。

  高炉煤气放散率降至0.02%以下,年节电80004000万千瓦时……通才工贸总投资4亿元建设余热余能发电及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后,节能指标将再破纪录。行走在绿色发展之路上,通才工贸切实把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作为降低生产成本的一项重要任务,真抓真干。

  ▶▶绿化固碳——全方位无死角植绿

  “既要减少碳排放,还要将排放的碳吸收、固定,双管齐下,是通才工贸的绿色低碳之路的关键。”张锐指出。

  近年来,通才工贸稳步推进“森林中的钢铁企业”建设步伐,坚持数年如一日进行绿化植树、绿化降碳工作,切实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通才工贸秉承‘能绿化决不硬化、能植大树不植小树’的原则,坚持对厂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植绿。”张锐说。

  近年来,通才工贸累计投入15亿元用于厂区绿化。目前,厂区范围内现已种植草坪约30万平方米,各种乔灌类苗木如:国槐、银杏、法桐、柳树、金枝槐、栾树、大叶女贞、白蜡、五角枫、柿子树、山楂树、枣树、皂角、雪松、樱花等共计50余种25万余棵。各种地被类苗木如:欧石竹、南天竹、北海道黄杨、三七景天、八宝景天、佛甲草、鸢尾、红叶小檗、卫矛、金娃娃萱草、金叶女叶、麦冬、月季等30余种约30万余株。此外,还有高秆黄扬球、红叶小檗球、地被黄扬球、龙柏球、金叶女贞球、金边女贞球等10余种球类苗木5万余珠,合计约60万余棵,营造成规模碳汇林900余亩。

  “现在通才工贸四季有绿、三季有花、两季有果,厂在林中,人在景区,清新宜人的生产工作环境,厂区绿化率达48%,创建了AAA级工业旅游景区。”通才工贸办公室主任杜瑞杰介绍。据悉,钢铁行业绿化率平均水平在30%左右。

  “一枝独放不是春。”通才工贸不仅仅让绿色满钢厂,更将绿色之路延展到当地。

  2019年同侯马市政府签订了绿化紫金山4600亩荒山的协议,投巨资做公益,造福子孙后代,累计各项投入已达15亿元,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达77.5万吨。

  “在碳达峰减排、碳中和方面,通才工贸要当好‘引领者’,充分发挥山西碳汇林资源丰富、后劲足、碳源广的优势,争取早达峰值,尽早、尽多、尽快地体现碳中和的综合效益,在区域内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自身碳排放为‘零’的目标。”张锐表示。

  抢占低碳转型先机,以节能降耗减碳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通才工贸已经在路上!

  文图由曲沃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