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我们一家三口都不是下樊人,原先租住的地方也不属于下樊片区,租住条件差、取暖方式也不环保。没想到来到这儿后,竟然能享受到下樊社区亲人般的关爱和照顾,短短4天时间就帮我们找到了一个温暖舒适的新家。感谢社区一次次的热心帮扶。”近日,在位于临汾经济开发区滨河街道下樊社区的一处院落,黄加奎紧紧握着前来了解其生活情况的下樊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王建的手再三感谢。
户外寒气袭人,而黄加奎家却暖意融融。在干净整洁的屋内,一米余长的崭新电暖器摆在床旁甚是醒目,屋顶乳白色的新灯罩发出明亮的光芒。看到焕然一新的居室,又从谈话中得知黄加奎一家住得很舒心时,王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并着手进行持续帮扶。
这是一个社区为群众办实事的感人故事。原来,今年1月3日,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发现:临近临汾经济开发区滨河街道下樊社区边界处有住户烧柴做饭取暖的情况。虽然这里并不属于下樊社区管辖范围,这户人家也不是下樊社区居民,但该社区主动担当,认领了问题。
王建和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火速赶赴现场,通过了解情况后得知:该房屋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建设的平房,现由黄加奎一家三口租住。由于建设年代久远,房屋没有接通大暖,加之电线线路严重老化,无法负担用电取暖,他们便采用生柴烧炕的方式做饭取暖。
“必须赶紧另寻合适住处。”了解情况后,王建便提出了解决办法。然而,黄加奎一家的困难处境却让这一解决方案陷入了僵局。65岁的户主黄加奎是浮山人,膝下无子女,通过从事环卫工作担负着赚钱养家的重任。74岁的妻子荀麦华是尧都区枕头乡人,身患疾病且行动不便,基本丧失了劳动力。黄加奎上有91岁高龄的老母亲,因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导致生活无法自理。一家三口年老多病且没有子女赡养,生活十分困难。
看着身处窘境的一家人,王建斩钉截铁地表态:“群众生命安全高于一切!不是下樊社区的也要帮,我们不能只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不能只算局部账,不算全局账;不能只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安全环保工作事关全局,我们要算大账、顾大局,全力以赴进行帮扶,让黄加奎全家有一处安全的栖身之所温暖过冬。”
在临汾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滨河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王建和下樊社区“两委”班子立即行动,通过挨家挨户筛选、耐心与房东砍价,终于在辖区为黄加奎一家选定一处两室一厨一卫的平房,不仅房屋宽敞、设施齐全,而且居住环境好、租金低。为了让他们早日住上新家,王建和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及社区志愿者一起动手,将新租住的房屋清扫干净,给床头墙壁贴上了漂亮的新油布,并根据房屋的照明、取暖等需求重新进行了用电布线,帮助黄加奎把家具及生活用品搬至新租房。
由于新租房没有通大暖,也没有采暖设备。为了解决黄加奎一家的取暖及做饭问题,下樊社区居委会出资为他们购置了电暖器、煤气灶、液化气罐等生活必需品,并细心地进行了调试,确保使用安全。考虑到两台电暖器取暖产生的电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王建又多方奔走,联系市城管局为黄加奎家解决了电费问题,确保其能够温暖过冬。
仅仅用了4天时间,王建及社区工作人员就神速地收拾好了屋子、配备了一应生活必需品,从方方面面妥善安顿好了生活所需的一切。1月7日,黄加奎一家三口正式住进了温暖舒适的新家。现在,黄加奎逢人便说:“在下樊社区,我感受到党的关怀,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和关爱,有了社区的帮助,家里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这只是下樊社区新任“两委”班子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自2021年10月社区党支部换届以来,王建带领社区“两委”班子“上任就奔跑,上任就实干”,帮扶困难群众、平整出行道路、修建上樊下樊连接道路,从最困难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实干指数”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记者 高洁 王德政 文/图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