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盛隆泰达新能源有限公司焦化技改项目鸟瞰图
山西盛隆泰达新能源有限公司焦化技改项目施工现场
山西鸿古防护科技有限公司在建的标准化厂房
山西宏源新能源有限公司216万吨焦化技改项目工地
热火朝天的项目施工工地
古县新源盛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特种微纤维生产中控室
古县新源盛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特种微纤维成品
临汾新闻网讯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山野草木尚未返绿。
在太岳山南麓的古县,随着重点项目工程“集合号”的全面吹响,却早已是处处春潮涌动。
一个个在建项目抢抓工期、赶超进度,呈现千帆竞发之势;一条条生产线高效运转、马力十足,企业复工复产有条不紊……人勤春来早,实干正当时。人们正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奋进姿态,铆足干劲,大干快上,提速争先,全力冲刺县域经济发展“首季开门红”。
此刻,一幅以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宏阔画面,正在古县方圆12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铺展开来。
聚焦“主战场”
冲刺“开门红”
多沟,地处古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涧河工业园,是一条紧邻341国道的深沟。山西盛隆泰达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192万吨焦化技改项目就坐落于此。
彩旗飘扬,塔吊林立,挖掘机、打桩机等大型机械隆隆作响,10支施工队伍布排在两公里长的“战线”上。
“施工人员大年初六进场,初七开的工,目前有1100多人轮班作业。”公司分管综合协调的安全总监李建兵介绍,目前场地平整已进入收尾阶段,2号焦炉开始沏筑,预计8月份完成。护坡、防洪设施、污水处理及化产基建等工程正在同步进行。
盛隆泰达公司是一家现代化混合所有制煤化工企业。年产192万吨焦化技改项目总投资32亿元,设计年产优质焦炭192万吨、焦油10万吨、轻苯3.4万吨、硫铵3万吨,配套10万吨甲醇、6万吨合成氨装置,另有2.4亿立方焦炉煤气用于生产天然气和氢气。
“我们的焦炉本体技术选用了目前世界最先进工艺。预计今年10月底第一座焦炉投产,项目建成达效后年产值约55亿元,可安置400余人就业,带动周边2000余人就业。”李建兵不无自豪地介绍,盛隆泰达公司这一项目的建成投产被写进了今年临汾市政府工作报告。
同样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还有山西宏源新能源有限公司216万吨/年炭化室高度6.25米捣固焦化技术升级改造项目。
项目经理王永强介绍,该项目是宏源公司积极响应我省“上大关小”和“退城入园、退川入谷”的产业政策要求,按照省、市推进焦化行业转型升级安排部署,通过产能减量置换落户古县的。项目主要建设216万吨/年炭化室高度6.25米3×65孔JL6253D型捣固焦炉,并配套备煤装置、干熄焦装置、化产回收装置、烟气脱硫脱硝、污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等公辅工程及环保设施。
空阔的场地上,时下30名施工人员操作着25台各类机械正在紧张地作业。“2月7日,我们就组织土方队伍进了场,目前已平整场地680多亩,场区主干道和施工用水、电均已开通。接下来,我们将组织土建队伍进场,对所有工艺装置进行施工。”王永强说,按照工程进展计划,今年年底将完成70%的主体工程建设,3座焦炉达到烘炉条件,2023年2月具备试生产条件,“我们这是用12个月干18个月的活儿,在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坚决做好保工期、保质量、保进度。”
开发区是项目建设的主战场,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主引擎。古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20年2月17日经省政府批准设立,当年7月22日揭牌,采用“一区两园”模式,包括涧河和华宝两个工业园,主导发展产业为氢能源和新材料,现有规上企业12家。2021年完成工业投资8.32亿元,同比增长409.53%,占全县工业投资的78.97%。2021年实现税收4.45亿元,占全县15.7亿元的28.34%。
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晋栋介绍,古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资源优势、产业特色,以“六新”产业、转型项目为主攻方向,围绕全县打造“煤─焦─气─化─氢能源”产业链条和循环经济模式,深入推进“三个一批”,全面开展项目建设“四比四看”,即比谋划储备、看项目质量,比招商引资、看签约落地,比开工建设、看工程进度,比服务水平、看满意指数,认真谋划2022年全年的重点项目大盘子,全年共谋划推进项目15个,总投资1113.62亿元,当年计划投资20.55亿元。其中,包括盛隆泰达年产192万吨焦化技改项目、宏源年产216万吨焦化技改项目等在内的续建项目8个,新建项目2个,谋划了鸿泰新材料公司丁腈乳胶项目等5个项目。总投资9.98亿元晖阳(贵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石墨烯改性负极材料项目,目前也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项目建设是开发区的主责主业之一,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四梁八柱”。在古县三级干部大会上,县委书记庞明明指出,要加快项目建设,撑起“台柱子”。继续高质量开展“三个一批”活动,积极布局优势传统产业,努力培育全市焦化行业“链主”企业,加速闯过古县煤焦产业“上大关小”的过渡期。加大10家煤矿改造力度,加快推动智能绿色安全开采。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持续打造“煤─焦─气─化─氢能源”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循环经济体系。
做优“软环境”
筑牢“硬支撑”
341国道古县白素村段,一座拔地而起的淡灰色钢构房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愈显宏伟高大。
这是山西鸿古防护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年产90亿只一次性健康防护丁腈手套项目在建的标准化厂房。
“整个项目总投资16亿元,总占地面积362亩,一期主要建设丁腈医疗级健康防疫防护手套生产线8条;二期建设24条丁腈医疗级健康防疫防护手套生产线。”公司副总经理齐一丁介绍,目前一期8条生产线的1.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主体已建成,污水处理厂、配电室、配料车间、热力车间等配套附属设施均已于春节后陆续开工。
“我们提出建百年企业,在保证安全施工的前提下,不仅要建高品质建筑,还要打造国内领先的自动化生产线。”齐一丁自信满满地说,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900万箱一次性健康防护丁腈手套,可提供当地2000人的就业岗位,实现年产值53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8.2亿美元,年纳税额4亿元人民币。
鸿古公司所属石家庄鸿锐集团是全球最大的一次性手套生产企业,先前在我市大宁、襄汾等地已设有生产基地,主要生产PVC手套、丁腈手套、无尘手套、丁腈胶乳、增塑剂、PE制品等,产品全部出口北美、欧洲、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是国内同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这样一家知名企业,因何选择落户临汾、古县?面对此问,齐一丁坦承:“这两年,临汾市的招商引资力度很大,对我们集团的支持力度也很大。在营商环境方面,古县县委、县政府和古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可以说是有求必应,第一时间帮我们解决了诸如用地、环保指标等方面的困难。”他还颇为风趣地举了一个例证,“我们这个项目所在的位置可以说是开发区里最好的地段。”
齐一丁和鸿古公司的经历,是古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一个缩影。
环境优则商聚,环境劣则商散。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产业项目引进、落地的重要抓手。古县全力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领办+代办+专办+一网通办”,努力做到地等项目、企业拎包入住,实现拿地即开工。以2021年为例,当年全县实施重点工程项目66个,当年投资50亿元,产业投资完成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7.2%,项目的牵引、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积了强劲动能。
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古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招商引资引智方面的工作尤其亮眼。杨晋栋介绍,开发区坚持以精准招商引资为“源头活水”,用好自身比较优势和要素资源,注重产业链招商,不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实行土地成本价出让、电价气价优惠供应等政策,有效节约了企业成本,提高了开发区吸引力、竞争力。同时,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坚持做企业“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协调各方力量全力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让来古县投资发展的企业和企业家越来越多。目前,开发区承接了省级赋权36项、市级赋权236项、县级赋权99项,真正做到了“区内事、区内办”。
谋划“大盘子”
激发新活力
项目是产业的支撑、投资的载体,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市委把今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意在以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
今年,古县县委、县政府围绕城镇提质、产业发展、交通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共谋划实施重点项目66个,总投资155亿元,年度投资达63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37个、基础设施类18个、社会民生类11个。县委副书记、县长赵晨伟说,这个项目盘子体量大、成熟度高,是近年来总投资最大的一次。
项目盘子已定,抓落实、求实效,推动项目建设量质齐升就成了关键。对此,古县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该县首先要在“谋”上下功夫。紧扣国家重大战略,围绕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发挥沿太岳板块产业、区位优势,聚焦“六新”突破、“两新一重”、产业转型、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领域,重点谋划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碳基新材料等产业。同时,积极与上对接,加大中央专项债券争取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多渠道筹措项目资本金。
其次是在“招”上做文章。抓好招商引资关键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谁来招?及时兑现对招商信息、中介人和招商企业的奖励。党政领导带头招商,各乡镇、各部门、在古企业人人招商、全员招商、主动招商,把招商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营造浓厚的招商氛围。二是去哪招?一方面,立足区位、产业优势,遵循产业就近转移规律,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在提升精准度、落地率上下功夫,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另一方面,积极挖掘本土企业发展潜力,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三是如何招?要根据资源禀赋、空间区位和产业基础谋划招商,完善项目库和招商图谱,用好长板招商、研究型招商、链主企业招商、专业招商、情感招商等方式,引进上下游配套产业,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项目落地古县。
再次是在“推”上见实效。项目工作要实行方案化、清单化、项目化、常态化、精准化管理。方案化就是要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责任人。清单化就是列出任务清单、问题清单、标准清单、责任清单。项目化就是要形成闭环管理,对项目的设计、质量、施工、资金等要守好安全底线。常态化就是定期召开重点项目调度会、现场会协调解决问题,形成项目推进的常态化管理机制。精准化就是靶向精准、过程精细、数字精确、成果精品。
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负春光无限好。眼下,在广袤的古岳大地上,一项项重点项目工程正在全力推进,处处呈现着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记者 孙宗林
图片由古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