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县“135”工作法蹚出基层善治新路径
今年以来,蒲县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突出党建引领,聚合城乡两大板块、党员群众两支力量,推行“135”工作法,即以打造“党群同行·善治蒲邑”基层治理这“一个品牌”为牵引,以统筹重点工作、常规工作、创新工作“三类工作”为路径,以健全销号管理、实地督导、闭环整改、平时考核、定期通报“五项机制”为保障,着力构建党委领导、党群同行、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打造“一个品牌”强引领。蒲县将党员群众、基层事物全部纳入积分管理,打造“党群同行·善治蒲邑”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品牌,实现基层治理党群同步积分、同行(道德银行)管理、同向激励。用一贯到底的组织体系引领队伍,构建起“县委—乡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村片区党小组(社区网格党支部)—党员联系户”五级组织体系,发动县直单位党组织到帮扶村和社区报到、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村(社区)本地党员和在职党员联户,实现管理服务沉下去、治理效能提上来。用全面覆盖的积分事项引领工作,推动县直单位党组织常态化响应乡镇“吹哨”、党员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群众常态化参与城乡社区公共事务“三个常态”,用积分管理“一根针”穿起基层事物“千条线”。用奖惩分明的结果导向引领考核,对积分排名较高的县直单位党组织通报表扬,定期遴选“星级户”,让干得好的“有光彩”,干得差的“丢面子”。
统筹“三类工作”强推动。蒲县将基层治理细分为重点工作、常规工作和创新工作三类统筹推进。重点工作专班推动,目前共组建强化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精准开展乡村治理主题培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14个工作专班,整合多部门资源力量集中攻坚;常规工作常态推动,梳理出10类26项常规工作,细化具体措施,常态化推动落实;创新工作试点推动,为乡镇“量身定制”先行先试任务,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工作提质增效。
健全“五项机制”强落实。蒲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实用管用好用”为原则,以“减轻基层负担”为重点,构建“促专项行动落实落地”的制度执行体系,确保各项任务见真见实、见底见效。建立销号管理机制,将14个重点工作项目和城乡两个领域10类26项常规工作建立工作台账,逐项明确工作任务、具体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完成一件、销号一件;建立实地督导机制,成立6个专项行动督导组每半月一轮督导、每月一次交叉督导;建立闭环整改机制,全面梳理上级反馈、群众反映、督导发现的问题,汇总编号后向有关责任单位反馈并监督整改,直至销号;建立平时考核机制,综合督导组评价和县乡互评成绩,按照“优秀、良好、一般、差”四个等次确定各乡镇、各参加单位当月考核等次;建立定期通报机制,挖掘先进典型、提炼特色做法、发现突出问题,在全县通报、“亮晒”,让各乡镇、各参加单位比有目标、学有榜样、干有方向,营造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的良好工作氛围,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本报记者)
“民星”服务队 处处暖人心
理发师梁润红正在给老人理发
给公共浴室打扫卫生,帮助老人洗头发、吹头发,替村民网上购物、代卖农产品,组织村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在蒲县黑龙关镇中垛村,一支暖心志愿服务队投身公共服务,倾情服务乡亲,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民星”服务队。
5月24日,中垛村的村委会大院里一派热闹景象:公共浴室前,村民们自发排起队伍,有序进入浴室洗浴;洗衣间内,一台全自动洗衣机持续运转,老人们大包小包拿来脏衣服;理发室里,村民们按先来后到的顺序,依次享受免费理发服务;电子“驿站”里,村民盯着电脑,在网上选购心仪的产品……
热闹的场景中,最为醒目的是一群“红马甲”——中垛村暖心志愿服务队。他们往来穿梭,忙完这事儿忙那事儿,悉心服务村民。
今年以来,中垛村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专项行动为契机,盯紧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实际问题,积极发展公益服务事业,先后建成了公共浴室、理发室、洗衣室、电子“驿站”和文化娱乐中心,为村民提供各项公共服务。
“浴室人来人往脏了怎么办?全自动洗衣机老人不会操作怎么办?要理发的人多,理发师顾不上怎么办……”中垛村“第一书记”马冬冬说,“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充分发挥‘星级文明户’的引领示范作用,建立了一支暖心志愿服务队,下设5个小队,在‘五位一体’公共服务中为村民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
每周二是理发室和洗衣室的“开放日”。记者看到,理发师梁润红正在给一位老人理发,她目光专注、手法娴熟,长椅上坐满了等待理发的村民,一“红马甲”正给另一位老人洗头发。党支部书记刘东升介绍:“理发师岗位是村里开发的一个公益性岗位,梁润红以前开过理发店,现在每周二回来专门给村民理发,已经连续6周了,享受免费理发的村民累计190余人。”
“以前,村民理发要么去县城,要么去镇上,每次理发都得十几二十元。”村民刘建平说,“现在好了,不光在家门口就能剪头发,而且还省了钱。”
与理发室相邻的是洗衣室,一台全自动洗衣机正在运转。老人们只需要把脏衣物拿来,投放衣物、操作洗衣机、洗完取出衣物全由“红马甲”代劳。志愿者田蒲英说:“村里65岁以上老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都能免费洗衣服,服务队对残疾人还提供了上门取衣的跑腿儿服务。”
在电子“驿站”,志愿者正为一名年长的村民在手机上安装软件。中垛村组织了有一定网络知识的志愿者,帮助村民在网上代买商品、代卖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代缴养老和医疗保险,解决群众购销不方便的问题,让村民享受到便捷的网络服务。
与此同时,村委会大院的文化娱乐中心也开放了。驻村工作队员邱鹏说:“文化娱乐中心提供了乒乓球、羽毛球、毽子、象棋等文娱设施,村民们可以利用等待洗衣、洗浴、理发的时间来活动。这里专门有一个志愿服务小队,带领大家一起唱革命歌曲,跳广场舞等文娱活动。”
“目前,我们的老年人康乐中心正在建设,将在两个月内建成运行。中心设有餐厅、休息室、娱乐室等,能够解决空巢老人的日间照料问题。”马冬冬说,届时还将成立一支志愿服务小队,为老年人日间照料提供各项服务。
“现在的幸福生活看得见,摸得到。”这是中垛村一位老人的感慨。如今,“暖心中垛”的志愿服务新品牌正在蒲伊大地愈发响亮。
记者 柴云祥 文/图
党员“小积分”社区“大治理”
在社区各项工作中,处处都有党员的身影
群众的大事小事,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疫情防控缺人手,一个信息发出,一支队伍报到;各类政策要求一经发布,145个微信群里第一时间全部转发,直达每家每户……
这里是蒲县五鹿社区,该社区推行的“党员积分制”,构建起党员联户面对面、包联到户全覆盖的党员志愿服务网络体系。5月22日,记者在五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看到,在该社区的核酸检测、疫情防控、隐患排查等工作中,处处有党员的身影。
“自县委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以来,我们以‘党群同行·善治蒲邑’积分管理特色品牌为切口和抓手,全面做实做优‘党建融共建,一网党群行’各项工作。”五鹿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乔瑞说,“我们聚焦党员积分管理体系建设,以正向分‘赋能’,借负向分‘纠偏’,真正把积分管理用起来、抓实在、不放空。”
五鹿社区是蒲县县城最大的社区,有住户2754户,辖区单位多、学校多、流动人口多。在职党员在社区报到后,五鹿社区组织382名党员入网入格,开展红色包联党员联户服务,围绕疫情防控、政策宣传、民情收集、纠纷调解等方面当好社情民意调研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民主管理监督员和矛盾纠纷调解员。
“积极响应社区党组织‘吹哨报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党员,按时长1.5小时、3小时及3小时以上分别登记核分。”乔瑞说,党员志愿服务有效解决了社区治理工作中“力量不足”的问题。
五鹿社区将辖区内所有院落、楼宇进行统一数字编号,依托红色包联积极开展了党员进小区、进楼院、进家庭,听民意、听困难、听需求的活动,建立起党员包联微信群145个,组织“我为群众办实事”大型活动10余次。
记者随手翻阅几本《五鹿社区党员进社区服务积分卡》看到,党员乔晓莉清理淤泥得到服务积分30分,党员杨永刚防汛排查得到服务积分30分,党员徐志英防汛捐款得到服务积分30分、疫情防控宣传得到服务积分2分,党员王增昌防汛救灾心理辅导及义诊得到服务积分10分……
党员苗春兰在医疗系统工作,包联的住户有一位独居老人,苗春兰每周上门给老人量血压、测血糖,讲解健康知识;党校路有一户居民将木料、废品放在门前堵了路,包联党员上门做工作,并组织党员志愿者们进行了清理。
在职党员们经常利用“八小时以外”的时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疫情防控政策宣传、汛期劝离群众、居家隔离监督……
五鹿社区辖区的一中路丁字路口每到上下学高峰期人员密集,但此处没有交通警示牌,党员张军庆和孔令妍发现这一隐患后,自费做了三面警示牌并安装好。
今年4月份,党员李成军在排查自建房安全隐患时发现,群众冯建平家距离山体较近,山体土块掉落砸坏了房顶,李成军拍照后向社区报告,经社区协调,为冯建平争取部分资金,在半个月内完成修缮。
“党员对包联户们做到了信息清、困难清、诉求清。”乔瑞说,通过党员包联入户,群众的所思所盼、民生民意全部形成了民生清单,并建立了安全隐患台账、矛盾纠纷排查台账。
通过党员积分管理体系建设,如今的五鹿社区,资源汇聚在一线、信息应用在一线、服务强化在一线,乔瑞说:“我们将巩固成果、持续深化,通过‘党建融共建,一网党群行’,倾力打造共建共治共融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记者 柴云祥 文/图
文明“步步深” 新风入村来
好义村邀请医务人员为村民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
全村常住户500余人,志愿服务者就有216人。
集体有啥事儿,只需“大喇叭”一喊,热心群众马上到位。
村里的街头巷尾,“红马甲”“红袖标”处处可见,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夏日的午后,蒲县古县乡好义村的小广场里,村民围坐,聊天休闲。在大家的言谈中,谁做了哪些好事,谁有多少“道德银行”积分,谁有希望被评为“十星农户”……诸如此类的话题为村民所热议。
好义村下辖好义、沟畔、土地角三个自然村,居民270户。曾经的好义村,“两委”班子不健全,支部书记长期缺位,2017年,经组织选派,蒲县县委宣传部干部张红杰到好义村驻村帮扶,2019年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针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功能室不全,服务群众能力不足的问题,他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资金73.5万余元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了改扩建,健全了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等组织活动场所,提升了好义村服务群众的能力。
2021年,张红杰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积极发挥宣传部门单位优势,及时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十星农户”评选等活动,同时以村组织活动中心为起点,辐射周边巷道、农户,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长廊、文化墙等建设,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随着文明创建活动的持续开展,好义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曾经“脏乱差”的村容环境如今旧貌换新颜,大街小巷干干净净,房前屋后整整齐齐;曾经“无人问津”的集体活动如今热情如火,村民踊跃参与;曾经不上进、不努力的部分村民转变了心态,把日子经营得红红火火……
村民赵会平以前爱喝酒,经常是天天喝、顿顿喝,耽误了庄稼,影响了生活,家里时常传出激烈的吵架声。张红杰和村干部们一次次找赵会平谈心,引导他积极向上,还发动他的妻子孩子和亲朋好友一起劝,让赵会平下定决心戒了酒。如今,赵会平开起了小饭店,闲暇之余练习毛笔字修身养性,不仅把小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还加入了村里的志愿服务队,在村里打扫卫生,参与疫情防控、参加森林防火等公共服务非常积极。
“要不是好政策,我也住不上好房子。”村民张海锁说。以前的张海锁不好好种地,大事小事都去上访,去年秋汛时,他家的房屋因灾受损,后来在灾后重建政策帮助下盖起了新房子。看着村干部们忙前忙后,张海锁转变了态度,现在不仅搞电焊,跑运输,好好种地把日子过顺了,还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
如今,志愿服务在好义村开展得如火如荼。张红杰介绍:“就拿这周为例,周一组织打扫大街小巷,周二组织清理房前屋后,周三排查安全隐患……几乎天天有活动。”
在各类活动的带动下,村民加入志愿服务队的积极性非常高,讲文明树新风已蔚然成风。目前,好义村志愿服务队已经有216人,围绕疫情防控、环境整治、护林防火等重点工作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
眼下,“红马甲”“红袖标”活跃在好义村的村头巷口,志愿服务队成为真正服务群众一个响亮的品牌。
好义村的变化,张红杰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说:“我们要持续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正向引领作用,让好义村人心更齐、产业更强、生活更好。”
本报记者
服务“点单式” 党群“零距离”
志愿者在小区检查岗轮流值守
一个二维码,扫一扫就能进入“(翠屏社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群众线上点单直通车”界面,反馈类型有两项:一是居民问题,包括环境卫生、政策咨询、矛盾纠纷、治安问题、意见建议、安全隐患等;二是群众点单,包括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扶贫帮困、科学普法、卫生环保等。
这就是蒲县翠屏社区创新开设的“群众点单”服务。5月23日,记者走进毗邻蒲县文化宫的翠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了解这项“外卖模式”的社区服务。
“这是我们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开设的社区服务。”翠屏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白雪梅说,“我们形成了群众‘点单’、社区‘派单’、服务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工作模式,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服务群众的‘零’距离。”
翠屏社区于5月11日推出“点单”二维码,仅11天时间就收到群众“点单”50单。白雪梅说,除了重复单以外,其余问题有36单,大多涉及公共利益,包括安装电梯、维修保温层、街巷改造、疏通下水道等问题。
社区收到“订单”后,将信息梳理分类,向社区“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等服务人员进行“派单”,服务人员“接单”后会及时开启“外卖”服务模式,解决群众难题。
白雪梅介绍:“已办结的订单将在‘翠屏社区’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回复;未解决的问题将汇总为台账,上报上级部门处理。”
翠屏社区辖区的原工行小区是一个老小区,只有十几户居民,小区位置偏僻,一直使用的井水。小区居民通过二维码“点单”,反映了这一问题。社区协调翠屏山景区管理处,共同与县供水公司进行沟通,敲定了供水方案,供水管线即将动工开建。
公路局小区有一堵墙出现倾斜现象,小区居民“点单”后,包联党员与网格员立即去现场查看,发现墙体存在安全隐患。社区与公路段进行协调,10天内,这堵墙就被拆除,换成了坚固美观的铁栅栏。小区居民专门致电包联党员说:“这个二维码真好,坐在家里扫一扫,社区就上门解决问题。”
“群众点单”服务的推广,离不开社区的包联党员、网格员和志愿服务者。白雪梅说:“党员和居民志愿者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每季度根据党员和居民志愿者的现实表现,评选出‘五星’道德模范,以点带面带动他人崇德向善,互帮互助。”
在疫情防控期间,果品小区的群众梁小云自发组织了志愿者队伍,在小区门前设立检查岗,几名志愿者轮流值班,一连坚守了两个多月;党员游永平热衷社区公益,每次降雨量较大时,都要排查社区的下水道口并进行疏通。
“有这样一支党员和居民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服务,我们的‘点单服务’事事有人接,有人管,‘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理念在我们社区落地生花。”白雪梅说。
小小二维码,服务“零距离”。翠屏社区开设的“群众点单”社区服务,实现了服务群众智能化、精准化、便捷化,打造了群众受益、群众满意的工作模式。
党员曹小伟得知社区开通“点单”服务后,主动找到社区要求参与到社区服务中。他说:“只要社区‘派单’,我一定马上‘接单’,为社区群众服务,用自己的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
记者 柴云祥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蒲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