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波深入永安镇农村调研

2022-06-25 17:21:3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用情用力做好民生保障

王林波深入永安镇农村调研

  6月17日,汾西县委书记王林波深入包联村永安镇后加楼村、铁金村进村入户开展帮扶调研工作。

  王林波先后来到后加楼村陈年明、李汾生、陈新平,铁金村石艮良、孟根生包联户家中,详细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身体状况、家庭经济收入以及帮扶措施落实情况。王林波与大家一起拉家常、出主意、解难题、谋发展,他叮嘱相关部门要多关心、多帮助困难群众,通过精准帮扶和产业帮扶,增加群众的收入,赋能乡村振兴。

  王林波强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通过实地走访,进一步加深对群众生产、生活等实际情况的了解,用情用力做好民生保障,对困难群众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扶,想方设法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切实做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应助尽助,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王林波要求,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就是要着眼发现和解决当前基层治理最需要、最现实、最迫切解决的问题,进而把治理能力提升与服务基层群众结合起来一体贯穿。各级各部门要把用心用情用力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村两委班子要发挥好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围绕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农业产业项目发展,强化工作举措,加快盘活现有集体资产,整合村内资源,全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强基利远,不断促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稳扎稳打迈出发展步伐

霍俊波深入团柏乡农村调研

  6月21日,汾西县委副书记、县长霍俊波来到下团柏村委会,与乡村干部、农民群众围绕推进乡村振兴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霍俊波要求,乡村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要统筹协调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农村生态宜居的必要条件,依托下团柏庞家大院古建筑群,充分挖掘古村文化元素,高标准规划建设锣鼓广场,修缮打造文化院落,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村民宜居宜业高品质生活空间。要扎实推进污水处理站和以工代赈项目,稳步推进“煤改电”工程,以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统筹协调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人增收创业的关系。乡村两级党员干部要立足长远、着眼未来,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引导凝聚干部群众和社会各方力量,以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为契机,深入推动“清化收”工作,统筹利用宅基地、耕地等资源要素,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探索出一条“乡、村、户都出力,各方都受益”的发展之路,实现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与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互利共赢。要统筹协调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的关系。乡村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而建,要利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内生发展动力。在乡村治理方面,要扎实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段村越来越有奔头

李倩倩

  蓝天白云,炊烟袅袅。6月盛夏,吕梁山深处的汾西县僧念镇段村,处处生机盎然。红白相间的砖瓦房错落有致,笔直的水泥路平整洁净,村广场的威风锣鼓队敲得声声如雷,不时有村民开着拖拉机奔赴一场农忙……

  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专程冒雪来到段村,考察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基层党建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衔接好,使农村生活奔向现代化,越走越有奔头。

  如今,这个小山村把殷殷嘱托转化为奋进动力,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老蔡的新羊群

  “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绣红旗,一针针一线线,绣出一片新天地,新天地。”临近中午,老蔡放羊归来的歌声又在村口响起。

  老蔡名叫蔡文明,曾是村里的贫困户,下过煤矿、卖过糖葫芦,但都很难维持家用。从2014年起,老蔡开始养殖绒山羊,成了村里的养羊专业户,在2016年彻底脱了贫。这几年,在政府贴息贷款扶持下,老蔡的羊圈里已有100多只绒山羊。2021年,仅养羊一项,老蔡家里就收入4万多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年,老蔡的羊群里多了26只活蹦乱跳的健壮小羊羔,还有两只优质绒山羊即将加入羊群。“养羊挣钱就是靠春天剪羊绒、冬天卖羊肉,最近我琢磨着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提升一下羊绒的产量和质量。”老蔡有了想法后,就请来了村干部和县畜牧兽医中心的养殖专家,专家建议更换种羊,引进优质绒山羊进行品种改良,下代羊产绒量就能提高。

  如今,老蔡已经和养殖基地联系好,大约半年后,两只优质绒山羊就能加入老蔡的羊群。

  关于养羊这件事,老蔡还有更大的期待。“听说村里要建养殖厂,到时候我就可以不用自己出去放羊了,就有时间做其他的事情。都说我养羊的水平高,其实我唱歌和打乒乓球也不差的。”老蔡期待着,村里开始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后,自己就可以把空闲时间用来唱歌和打球,释放一把自己的文艺热情。

  小蔡的按摩店

  今年5月底,汾西县城凤凰广场东侧,小蔡的推拿店“段村蔡氏推拿”正式开门营业。

  小蔡是蔡文明的儿子蔡金,今年30岁,以前在浙江打工,学习了10多年的按摩推拿手艺。“因为我母亲身体不太好,我和妻子也有了女儿,就从浙江回来了。”2020年底,蔡金从浙江回到汾西,打了一段时间的零工之后,计划靠技术创业,在汾西县城开一家推拿按摩店。

  虽然有着10多年的推拿手艺,但在家门口开店营业,还是头一次。“按摩手艺我没问题,按摩床也找了同村的木匠帮忙制作,但是对开店的流程和装修不太熟悉。”让蔡金欣喜的是,今年5月,县行政审批大厅的工作人员上门指导,从网上申报办理到拿上营业执照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不仅如此,县里相关部门还帮蔡金在装修上出谋划策——店里以原木色为基调,墙上挂有古色古香的插画,错落摆放着绿萝等绿植花卉,三张按摩床整齐排列,暖黄色的灯光让店里更文雅温馨。

  这间不大的店面,承载着蔡金返乡创业的新希望。“家乡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好,人们都开始注重健康,现在按摩店开起来了,生意也很不错,我整个人都是动力十足。” 蔡金相信,归来就是热土,未来还会有更多像自己一样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在家门口拼出一番新天地。

  段村的新未来

  公共浴室里,热水器和淋浴头一应俱全;两台全自动洗衣机,已经摆放进公共洗衣房;农家乐的大厨忙得不可开交;基础设施建设工地机器轰鸣;花卉基地、双孢菇种植大棚,现代化养殖产业正在加紧落地……现在的段村,处处都是一派热火朝天。

  几年前的段村,却还并非这番模样。汾西县是山西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属于原吕梁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段村有1627人,在2014年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5户。近几年通过种植、养殖、林果、光伏产业等多元发展,在2019年底实现了整村脱贫,2021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万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脱贫摘帽后,我们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点早发现、早帮扶,通过医疗救助、产业发展、务工就业等一系列针对性帮扶措施,逐步稳妥予以风险解除,并长期跟踪监测。” 段村党支部书记李佳莉介绍,将继续完善防止返贫监测体系,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以赴备战乡村振兴。

  脱贫后的新希望,早已在段村生根发芽。“今年我们段村要力争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所突破,让老百姓的日子更上一层楼。”李佳莉深知,衔接乡村振兴靠的还是产业和就业,段村今年要发展以花卉、蔬菜、水果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依托本地益生菌产业园进行双孢菇养殖,还要发展壮大养牛基地。“依托这三大产业,再加上通过强化技能培训、引导村民外出务工,以就业增加群众收入。我们段村的日子肯定是越来越有奔头。”关于段村的未来,李佳莉信心满满。

  乡村振兴,步履铿锵。除了村集体收入增加,钱袋子鼓起来之外,段村的老百姓能实实在在感知到的,还有村里越来越完善的基础设施——公共浴室、公共理发室、洗衣房、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村污水管网改造……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已经在路上。

旗帜鲜明 紧扣主题

汾西县部署新闻宣传工作

  6月22日,汾西县召开新闻舆论工作会议,对党的二十大前后全县新闻宣传和网信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再要求。

  会议要求, 全县新闻战线要坚持讲政治,旗帜鲜明坚持党管新闻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要弘扬正能量,紧扣迎接宣传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紧贴县委、县政府工作重心,精心策划一批重大宣传战役,围绕疫情防控、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生态环保等中心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多声部、立体式地开展主题宣传,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汇聚起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正能量。要管网治网,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不断净化舆论环境,严防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做到万无一失,切实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网络安全的强大合力。要在全面创新上下足功夫,在开放合作上主动作为,加强创新实践,突出创新效果,紧跟时代步伐,深入火热生活,挖掘新闻素材,汲取新鲜营养,以导向正确、及时准确的权威报道,宣传党的政策,传播党的声音,推进全县新闻舆论工作整体水平实现新的突破。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凝聚合力,以饱满的热情和姿态,努力把新闻舆论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引进先进教学理念 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汾西县教科局与山西师大外国语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6月15日,汾西县教育科技局与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就战略合作具体项目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对接,并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近年来,县教科局始终遵循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发展观,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次签约不仅是促进汾西县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实现院地合作的一种新模式、新举措,也是全县基础教育对外战略高品质合作的里程碑。

  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该局将通过多维度引进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育理念、方法和经验,进一步拓展战略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全县人文教育环境,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引领作用,实现汾西教育质量及师资队伍跨越式发展,助力全县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再上新台阶。 (党婷雁 文/图)

部门联动 高效服务

汾西“智慧收银”助力市场主体倍增

  为进一步深化政银企合作交流,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助推县域市场主体倍增工作迈上新台阶,6月20日,汾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人和巷后期运营管理工作推进会,邮储银行汾西支行相关负责人就此次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和优惠政策向与会企业和商户进行讲解,并听取了商户所提意见建议。

  据悉,邮储银行汾西县支行为人和巷商圈40余家商户提供安全便捷时尚的创新支付收银系统,优化解决了商户商品出入库、盘点、下单、收银、记账、对账销售管理等全流程问题,实现了高效下单、快速收银、智能记账,用科技金融全面助推县域市场主体倍增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增强应急处突能力 营造安全社会环境

汾西县开展防汛抢险及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演练

  全国“安全生产月”期间,为进一步提高全县防汛抢险救灾实战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汛期全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6月17日,汾西县组织开展了防汛抢险及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演练。

  此次演练模拟了县气象监测部门监测到汾西县持续降水造成北掌水库可能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风险,发现险情后,气象监测组及时报告县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抢险救援组、技术监察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等小组立即就位,迅速组织人员赶往现场开展交通管制、人员安全转移安置、伤员救治、险情跟踪监测等系列抢险救援工作。整个演练分工明确、井然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

  本次演练不仅有效检验了汾西县防汛、地质灾害应急抢险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让应急救援队员们直观、真实体验了应急事件处置流程,提升了救援队伍应急处突能力。(辛远成 文/图)

内容更有“深度” 办事更有“温度”

汾西县“千名医生进万家”活动启动

  6月21日,汾西县举行第三届“千名医生进万家”活动启动仪式。县卫体局,县医疗集团班子成员,临汾市职业技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疗服务队,县医疗集团服务队参加启动仪式。

  据悉,此次“千名医生进万家”活动组建市县两级医疗小分队,通过健康义诊活动,进行常见病、慢性病、肿瘤、儿童疾病、地方病等疾病的咨询、初步筛查、诊断和一般治疗,讲授传播健康知识,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医疗队员政治站位,发扬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白衣战士风格,做到视患者为亲人,想患者所想,忧患者所忧,不落下每一个重点人群,不放弃每一次健康教育,不遗漏每一处保健环节,努力让活动内容更有“深度”、为民办事更有“温度”,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提升城乡建设品质 增进山城民生福祉

汾西县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今年以来,汾西县人和巷城建工程等一大批城市基础建设项目纷纷落地,优化了县域营商环境,实现了县域产业提档升级,全县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据了解,近年来,汾西县坚持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城乡一体、区域融合,全面提升城乡建设品质,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先后完成海棠公园、人和巷等城市建设项目工程。同时,按照“三区两轴一园”布局,狠抓大县城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启动引黄配套水厂工程、县城老旧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马沟村城中村改造项目,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创新城市管理模式,以网格化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持续整治城市道路、环境卫生、空中线路,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真正让城市建设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付燕保 文/图)

田间地头夏收忙

  近日,汾西县夏收已依序展开,为全力打好粮食收获第一仗,县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提早动手,开展了收获机械检验、检修和组织调度工作,建立了接待站,成立了服务队,及时解决夏收中出现的机械故障和生产生活问题,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安全教育,确保夏粮能收尽收。图为汾西县永安镇古郡村夏收现场。

  陈 雪

稿件除署名外由汾西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