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县召开庆祝第38个教师节表彰大会

2022-09-09 09:56:4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奋力续写“留在蒲县·学在蒲县·成在蒲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蒲县召开庆祝第38个教师节表彰大会

表彰大会现场 冯挺

  年年春华秋实,岁岁桃李芬芳。9月6日,蒲县召开庆祝第38个教师节表彰大会,对全县教育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激励广大教职工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奋力续写“留在蒲县·学在蒲县·成在蒲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蒲县县委书记杨晓舟主持会议并讲话,县委副书记、代县长薛向阳提出要求。县领导邱波、卫靖、宋蒲刚、刘俊绒、席菊玲、李中暄、贺振英出席会议。

  近年来,蒲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投入、人才优先引进、困难优先解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教学质量突破提升、教育资源供给有力有效、教师队伍建设焕发活力、教育教学改革提质增效、教育惠民协调优化发展,各项教育工作稳中有进,呈现良好态势。

  大会对优质学校、优秀班级团队、优秀学科教研团队、优秀校(园)长、优秀班主任、“尧师杯”赛讲学科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思政课获得者、师德标兵、模范教师、从教35年教师进行表彰。

  杨晓舟要求,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发挥好辅导员、思政教师作用,引导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抓实硬件软件两个提升。在校园建设上下功夫,聚焦校园治安管理、疫情防控、隐患整治、食品卫生、校园霸凌等重点,加强部门、师生、家庭“三方联动”,全力打造校园净土。加快锦绣幼儿园前期手续办理;加快东关幼儿园后期工程建设,确保明年春季开学投用;高质量、高水准建设蒲县一中新校区,构建从幼儿园到高中全过程、全方位的良好教育环境。在教学质量上下功夫,校长和老师要勇担使命、心系大局,围绕争创全省教育强县目标,向一流学校看齐,向一流名师看齐,强素质、强管理、强教学,不断用好环境、好老师、好成绩,留住优质生源、吸引优质生源。建强“一支德能双馨的班主任队伍、一支精于教学的教师队伍、一支善于管理的校长队伍”三支队伍,共同打造山区名校,为蒲县教育振兴贡献力量。

  杨晓舟强调,一年当中,教师节只有一天,但尊师重教是365天。蒲县县委、县政府将始终如一地把教育事业作为加快蒲县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工程来抓,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坚持全部工作精力向教育全面倾斜,坚持全部项目支持向教育全面倾斜,坚持全部经费投入向教育全面倾斜。重视教育、重视校长、重视教师,关心子女、关爱孩子、关注未来,再创蒲县教育新辉煌。

  薛向阳在讲话中说,过去的一年,是蒲县经济社会大发展的一年,也是全县教育工作收获精彩的一年。高考连续十年居全市山区县第二,成绩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要深刻认识到抓教育就是谋发展、抓教育就是聚人气、抓教育就是赢未来,再创蒲县教育发展新优势。要聚焦教学秩序提升这一基准线发力。提升均衡优质秩序、学校管理秩序、竞相从教秩序。要聚焦教学质量提优这一生命线发力。教科局要狠抓学习氛围、改革氛围、竞争氛围。校长要狠抓教育理念、教育机制、教育管理创新。师长要狠抓师德高尚的“人师”、教艺精湛的“名师”、学生爱戴的“恩师”、肩负责任的“大师”。要聚焦教育产业加强这一发展线发力。以更高标准谋划教育蓝图,更大格局优化资源配置,更实举措推动人才兴县。要凝聚各方力量。教科局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切实加强教育工作的规划、部署、协调和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真正让教师将时间和精力回归主业,静下来专心教书育人。要凝聚浓厚氛围。大力宣传蒲县教育改革发展成效和教育战线的优秀典型,不断形成正向引导和激励。要建立教师荣誉制度。设立蒲县“名教师”“名校长”和“教育世家”荣誉奖,切实提高教师从教幸福感。深入开展各类助教助学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助学兴教的浓厚氛围,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助力全县经济社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前,与会领导集体参观了教育成果展板。(贺文斌 朱宇翔)


蒲县开展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活动现场 冯 挺

全体师生集体宣誓并在宣传条幅上签名 冯 挺

  为大力开展网络安全进校园活动,增强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普及网络安全知识,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9月5日,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蒲县活动启动仪式暨网络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在东关小学举行。

  活动现场通过放置展板,张贴宣传挂图,为学生发放书籍、文具等形式,积极向学生普及网络安全相关知识,引导师生守法自律,弘扬正气,拒绝侵害,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共建清朗网络空间。全体师生集体宣誓并郑重签名,表示将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维护网络秩序,践行网络文明,文明上网、理性用网。通过此次网络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进一步为全体师生树立了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普及了网络安全知识,也为青少年营造了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构建了安全、绿色、健康的校园网络空间。(李振邦)


蒲县多措并举助企纾困解难

  今年以来,蒲县不断加大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中小微企业发展。

  出台《蒲县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规模以上并纳入统计部门联网直报的小型微型工业企业,县财政在省、市奖励基础上,再给予10万元奖励;对首次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县财政在省、市奖励基础上,再给予10万元奖励;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县级财政在省、市奖励基础上,再给予20万元奖励;对首次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市级奖励基础上,再给予10万元奖励。已为首次入规12家企业申请县级奖励资金120万元。

  落实《蒲县中小微企业资金链应急周转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受疫情影响,蒲县绿色农产品有限公司、山西实美功能食品有限公司因投产较大,流动资金不足,无法正常归还贷款,如出现逾期情况,将会给企业后期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相关部门在详细了解情况后,积极为2家企业申请企业资金链应急周转保障资金1485万元,帮助企业实现续贷“过桥”。截至目前,累计办理企业资金链应急周转保障资金10笔10172万元。

  贯彻各项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确保政策红利落地生效。2022年上半年,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9876万元,减免各项税费528万元,惠及856户纳税人;办理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税费232万元,为前期已缴纳入库的缓缴税费办理退税费53万元;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免申即享”政策,稳岗返还发放资金380余万元,惠及企业39家。(朴轩)


青山勿须言 大地自流芳

——蒲县山中乡白家庄村老支书王明茹的故事

  蒲县山中乡白家庄村党支部原书记,全国林业劳动模范王明茹离世已近20年了。为了挖掘、搜集、整理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清正廉洁的人生故事,初秋时节,笔者再次驱车山中垣,走进白家庄,踏上了王明茹用心血汗水浇灌的这方热土,徜徉在田间地头,穿梭于沟畔梁卯,仿佛置身于绿色的世界,成块成片的核桃树、苹果树连绵不断、生机盎然,满山遍野的刺槐林、榆松林,一望无际,满目青翠。虽然对王明茹赤心为民的事迹早有耳闻,但听着当地干部群众以及王明茹亲属的真切讲述,这位老劳模、老党员的高尚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依然给了笔者太多的感动,心潮起伏、思绪万千,脑海里再也抹不去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战天斗地的年代……

  绿 满 山

  1931年10月,王明茹出生在原隰县(今交口县)一个偏僻山村的贫苦农民家庭,自幼性格泼辣、敢说敢干,当地解放后,便参加了革命工作,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成为一名基层妇联干部。1962年积极响应中央精兵简政的号召,停薪离职回到丈夫任职的蒲县山中乡白家庄村,再次成为一名农民。1964年刚刚三十出头的她,勇敢地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面对村里一穷二白,特别是连置补农具的木料都严重匮乏的现实,王明茹暗下决心,一定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次年春天,通过召开支部会、党员会,做出了向荒山荒坡宣战的决定。说干就干,王明茹带着几名青壮劳力,一头扎进茶叶沟,打响了全村植树造林的揭幕战——育苗突击战。此后她马不停蹄,率领群众打通沟里路,修建土窑洞,成立专业队,聘请技术员,稳扎稳打,为全面实施山村绿化奠定了坚实基础。造林过程中,她坚持四荒绿化和四旁植树同步推进、专业队和全村人相互结合,荒山以栽植刺槐为主,垣面以栽植杨树为主,辅之以其他适宜成活生长的树种等方法模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寒来暑往,春华秋实。十年过去了,茶叶沟、腰子沟、屯子沟、雨子沟、青草梁等荒山秃岭上栽植的刺槐、榆树、松柏郁郁葱葱,煞是诱人。村里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栽植的杨树、柳树枝繁叶茂,蓬勃参天。全村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也更加坚定了王明茹大干一场的造林信念。为了巩固绿化成果,她顶住各方压力,毅然决然在白家庄村率先实施了“封山禁牧”。持之以恒,功不唐捐,又十年过去了,1985年底,全村2.3万亩宜林荒山全部实现了绿化。之后的日子里,王明茹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发展垣面经济林上,先后栽植、更新、发展核桃、苹果、梨树、仁用杏等经济林3000余亩,成了全村脱贫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在其影响带动下,山中乡林业建设也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蒲县更是跨入了“全国绿化模范县”的先进行列。

  威 满 村

  万事开头难,创业伊始,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和问题发生。只有时刻盯着工地,坚守工地,王明茹心里才踏实。为此,她用一把锁,把幼小的儿子锁在家里,常常一锁就是一天;家居外地的二女儿得病,她抽不出时间前往看上一眼;大儿媳坐月子,她也没有照料一日。儿女们时常伤心地抱怨她,为了工作啥也不顾,爱树胜过爱家人。

  在那段最艰苦的岁月里,王明茹和大伙,饿了就打上一堆火,把窝窝烤黄了啃;渴了就跑到沟底用手捧着涧水喝。在打通茶叶沟道路的过程中,一天突然遇到塌方,强大的气浪将王明茹推倒在20多米深的沟底,当村民们七手八脚将她从土里刨出来时,她已经昏死过去,大家动情地说,这哪里是栽树啊,分明就是栽命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由于劳累过度,王明茹患上了严重的妇科脱血病,多少次村民们眼睁睁看见那鲜艳的血染红了她的裤腿,染红了她的布鞋,染红了脚下的泥土。但她从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更是不旷一天班。村民和家人反复劝说,让她到县医院看一看,她总是满不在乎地说:“过几天就好了,不用看。”1976年,县委任命王明茹为县林业局副局长,但她再三向领导提出“不下山、不进城、不当官”,始终没有离开白家庄。她的这种忘我精神、坚强意志和淡泊名利的朴素情怀,着实让全村人感动和敬佩。村民们感慨地说,有这样的好干部领着大伙拼命干,谁也没有理由往后缩、当孬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推行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中,王明茹敢为人先,将全村现有林地和剩余荒山一同承包给了农户,明确了责任权利,颁发了林权证。极大地调动了村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们都渐渐享受到了造林的红利,后来经济林也陆续收益,村民的光景也逐渐好了起来,王明茹因势利导,带着大家兴起了新农村建设热,从砖拱房到砖瓦房、现浇顶,档次越来越高,至九十年代中期,全村彻底告别了土窑洞,住上了新砖房。伴着林场的发展壮大和木材林的规模成材,村集体的收入也在逐年增加,一年三五万元不算多,但王明茹总是能精打细算,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修村路、建学校、办医疗,为村里做了许多实事和好事。特别是村民的提留款、农业税,每年都是由村集体统一支付,这在县西垣面山区,可以说是首开先河,绝无仅有。这样的“火车头”,这样的“领头雁”,谁人不拥护,谁人不信赖,王明茹的威信、威望越来越高,在村里可谓德高望重,令人尊敬。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一声令下,一呼百应,白家庄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和谐村、平安村、文明村。

  誉 满 晋

  一路风雨一路歌,一路拼搏一路行。王明茹四十一年如一日艰苦奋斗,矢志绿化荒山的事迹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各级媒体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她多次被市县乡评为劳动模范、林业模范和优秀党员。1977年王明茹当选为山西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连任三届;1983年被全国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1984年蒲县县委、县政府授予其“造林功臣”金匾;1986年12月被林业部评为林业劳动模范,并颁发金质奖章,同年12月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万里、习仲勋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1989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996年3月,白家庄村被全国绿化委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称号。《临汾日报》《山西日报》《人民日报》、“临汾电视台”“山西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此进行过重点报道;林业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莅临白家庄视察、调研、指导,山西省委原书记王谦、霍士廉、李立功、田成平都曾到过白家庄,特别是李立功书记更是先后来过4次,这对王明茹来讲是极大的鼓励、支持和鞭策。

  白家庄的影响广了,王明茹的名气大了,但她始终没有忘记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没有忘记自己应该恪守的清正和廉洁,本色不改,生活依旧,穿的还是土布衣,吃的还是家常饭。直到2005年9月去世,仍一直住在1987年在村里修建的和村民没有什么两样的老砖窑里,不用说在省城市里,就连县城也未有一处房产。

  王明茹育有四个子女,孩子的成长,她操心很少,包括就业、婚姻、进步都是自食其力,从来没有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说过话,帮过忙,如今,一个女儿仍在村里务农,其余三个孩子或招工、或学徒、或考学参加了工作,最后都在普通岗位上退休。

  蒲县是产煤大县,曾一度时期有很多大小煤矿,但传统开采离不开最基本的坑木支撑。知道白家庄村林木旺盛,于是一波又一波的人慕名到此,找到王明茹,或带上厚礼,或许以重金,欲求关照砍伐刺槐、搞点坑木,对此,王明茹不为所动,或好言相劝,或严词拒绝,从不答应。多年来她从未利用职权乱采乱伐过村里一株树木。

  在深化农村改革的进程中,许多村将成百上千亩的荒山、林地、土地租赁、拍卖给了外地人,其间也有人打上了白家庄村的主意,但都未如愿。王明茹有一个质朴的理念,就是在自己任职期间,绝不允许一分林、一亩地流入本村以外的人手中。用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安红平的话说,正是靠着老支书留下的这份“祖业”“家底”,今年全村的集体收入达到了50多万元。

  长期的操劳奔波,1998年春,王明茹不幸被诊断出乳腺癌,在山西肿瘤医院确诊后,医生建议马上进行手术,但她为了不影响工作,坚持不手术、不住院、带药回家保守治疗。之后的7年里,儿女们陪着她往返太原不下20次,无论病情如何她只是检查、开药,不住院。尽管如此,花费仍然高达近20万元。一次病重时,县委书记前来探望,临走嘱其将看病的各项花费条据整理一下,县上给予解决,但她直到去世也从未向县上开过口。

  2005年9月14日,74岁的王明茹带着对父老乡亲的依依不舍,带着对白家庄村的深情眷恋,静静地走了,她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一片片绿荫,更是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王明茹这面旗帜的引领激励下,新时代的白家庄村人,必将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薪火相传,再立新功,再创辉煌!(付记成)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