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论镇山文化 五镇联袂“申遗”
——霍州·中国镇山文化高层论坛综述
签约仪式现场
专家学者在《天下霍姓出霍州》展陈馆聆听讲解
专家学者在霍州署边走边看
专家学者在霍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农特产品展览现场参观
临汾新闻网讯 聚首霍山,纵论镇山文化。
这是一次追溯历史源流、观照现实发展的盛会。
9月6日至7日,“霍州·中国镇山文化高层论坛”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霍山脚下,围绕“镇山文化的历史价值与当代研究”这一主题,共议文化传承,共商发展大计。
这也是一次肩负传承重任、彰显合作精神的壮举。
论坛期间,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与中镇霍山的代表共同签订《中国五镇联合申报自然和文化遗产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开启中国五镇联合申报世界遗产之路。
■追根溯源 五大镇山同根同源
山,本是自然之物,倘若被赋予自然之外的诸多含义,便具有了人文气韵。
五镇,曾与五岳齐名。这个古老词汇,有着无限延伸的外延,直至涵盖整个华夏地貌的文脉,成为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
“茫茫禹迹,划为九州。”大禹治水之后,每一州选一座大山以重镇。“九州”使得泱泱华夏有了岳镇海渎,也有了五镇之源。在古人眼中,“九州皆有镇,所以安地德。”这既显示出古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又反映出九州、九山所蕴涵着的天下国家的内涵。
“就霍山而言,至少在战国时已经被一些学者‘认定’是九州之一的冀州之山镇。中镇霍山曾经历了‘一岳独尊’的辉煌时期。”临汾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临汾市委党校副教授石耀辉认为,中镇霍山历史悠久,初为九州之首,再为五岳之尊,后为五镇之中,号称“太岳”已显其至高至尊。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建文亦称,中镇霍山原来处于中国之“中”!霍山自古便有“尧有四岳,霍山为太岳”之说。
“镇山”取镇守一方和安定一方之意。中镇霍山与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的东镇沂山、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的南镇会稽山、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的西镇吴山、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的北镇医巫闾山,虽分属各地,但五镇所蕴含的“镇山文化”同根同源、联系紧密。数千年来,五大镇山一直被列入国家最高级别的祀典。直至今天,在北京的地坛、先农坛,依然可见五镇之神位。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总是根植于民族生息繁衍和不断发展的历史之中。镇山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灿烂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传承和发展史,是华夏山岳祭祀社稷安邦的主要活动,毫无间断地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其文化遗存与史料积淀是一份独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鉴于此,研究镇山文化,不仅能够更好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对打造当地文化品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1年,由霍州市发起,五大镇山所在地城市启动了“五镇”文化研讨会和“五镇”联袂对接活动。同年9月,在南镇会稽山所在地正式签署了五大镇山合作与发展协议。21年来,“五镇”所在县(市、区)轮流承办了多次镇山文化交流活动,深入挖掘镇山文化的历史渊源,有力促进了五地镇山文化的发展。
■共襄盛举 五镇抱团共谋发展
壮美的河山景致,是自然的馈赠;丰富的人文遗迹,是历史的遗惠。
中镇霍山又名“霍太山”“太岳山”,峰高秀毓,气清势雄,是霍州市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张名片。
“史为文骨,文为山魂,厚重的镇山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库。”霍州市委书记李青雁表示,当前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就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镇山文化为载体和纽带,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携手合作、共谋发展,以期延续五镇所在地发展的历史文脉,持续提升五镇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蹚出霍州产业转型、文旅融合、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路。
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自今年6月起霍州市有关部门就开始酝酿、讨论,并与各镇山所在地城市进行了积极沟通。
金秋九月,来自镇山文化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及五大镇山所在城市的代表,带着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心态齐聚霍山脚下。他们碰撞思想、交流观点、洽谈合作,共同擘画五大镇山共谋发展的美好蓝图。
“自2001年五镇对接,我们走过了21年的联谊历程。我认为这次高层论坛无论是形式,还是在内容上以及会议成果的取得上,都将是五镇联谊新篇章的开启。”山东潍坊市临朐县党史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友动情地说。
“霍州发起的这项论坛,联合众研,顺应时势人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张总评价认为,丰富、独特的山岳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宏广的基础与深厚的传统,镇山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古代儒释道宗教信仰与传统祖先崇拜等有着密切联系,但镇山文化自成系统,只有联合起来共同研究、一起发展,唯此才能成大气候。
在霍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可新看来,举办此次霍州·中国镇山文化高层论坛,是延续历史文脉、确立五大镇山战略合作关系、打造“五大镇山”命运共同体、提升“五镇”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重要平台,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合作共赢 五镇联袂申报“双遗”
坐拥灵山秀水的“五大镇山”无不蕴藏着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
五镇联合申遗,是本届霍州·中国镇山文化高层论坛的主旨。
实际上,早在2006年中镇霍山旅游文化节上,五镇就曾共商五大镇山联合申报“世界遗产”事宜,并发布了《五镇宣言》。
经过十多年的反复酝酿讨论、沟通协商,各镇山所在地政府终于达成了联合申遗的共识。
今年9月6日,对于合作多年的五镇城市而言,注定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当天,五镇代表共同签订了《中国五镇联合申报自然和文化遗产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开启中国五镇联合申报“双遗”之路。
申遗本非易事,“双遗”更是如此。然而,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山东省潍坊临朐县副县长张惠玉清醒地认识到,五镇文化作为“能为延续至今或业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符合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要求,但达成申遗意向仅仅是个开始,公众教育、文化传播和传统继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镇共同勾勒镇山文化的宏伟蓝图。我相信,这一刻会被历史记载,这一天将被五镇铭记。”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副市长吴迪认为,五镇是紧密的整体,联合发力,联合发展非常必要。北镇将对于申遗工作积极参与、全力支持。
“在当前实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强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推动五镇联合申遗工作意义重大。南镇一定和其他镇山同心同德、全力以赴做好这项工作。”浙江省绍兴越城区政协副主席周钦淼表示,全力支持申遗工作,配合解决各项困难和问题,保证申遗顺利进行。
“本次通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必将为镇山文化传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陕西省宝鸡陈仓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宏刚表示,“联合申遗”是一项强大的系统工程。当地有信心,更有责任,以这次论坛活动为契机,构建西镇吴山联合申遗工作机制,切实将申遗工程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目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挖掘吴山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为推动五镇联合申遗成功作出贡献。
根据合作协议,“五镇”所在县(市、区)将建立联合申报“双遗”工作联络组,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加快各自镇山的遗产价值研究、保护规划制定、遗产点确定等,为“申遗”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五镇联合申遗,叠加影响力一定是大于五的。”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院长侯慧明认为,此次论坛意义非凡,不仅将通过地缘形成的五镇历史体系更完整地连接起来,让五镇辉煌的历史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也是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举,将服务于当代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联合申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深入挖掘、有效保护、大力弘扬‘中镇霍山’这一文化瑰宝,同时与其他镇山联手联盟,加强民间交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打造宜居宜游宜养的新霍州。”这是李青雁对打造“中镇霍山”中国品牌和世界品牌的考量,也是处在转型发展期的霍州市培育打造经济增长新动力、新引擎的必然选择。
记者 侯秀娟 闫晏宏
中国“五大镇山”
“五大镇山”是山东东镇沂山、陕西西镇吴山、浙江南镇会稽山、辽宁北镇医巫闾山、山西中镇霍山的总称。
坐拥灵山秀水的“五大镇山”,历史上与“五岳”齐名,一起被誉为中华十大名山。作为中华重要的传统文化,为历代统治者所尊崇,数千年来历朝历代帝王在五镇立祠建庙,封禅祭祀,几乎贯穿了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形成了独特而悠久的文化体系。
东镇沂山
沂山古称“海岳”,有“东泰山”之称, 位于山东省泰鲁沂山地东端临朐、沂水、沂源交界,居中国五大镇山之首。主峰玉皇顶海拔1032米,被誉为“鲁中仙山”。
沂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史记》载,黄帝曾登封沂山。舜肇封山,定沂山为重镇。汉武帝亲临其下,令礼官祀之。隋、唐、宋、元、明、清历代屡有增封,祀典不废。历代大家名士倾慕沂山,接踵而至。李白、郦道元、欧阳修、范仲淹、苏轼、苏辙,以及明朝状元马愉、赵秉忠,清朝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等均至此揽胜,留下了大量诗章名句和碑碣铭文。
沂山森林覆盖率达98.6%,为山东省之最,植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共有137科,480属,1000余种。以松类、刺槐、栎类为主要树种,还有水榆花楸、三桠乌药等珍贵树种。沂山自然资源丰富,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8.9万个,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氧吧”。春到沂山,山花烂漫,春意盎然;夏到沂山,飞瀑流泉,酷暑无影;秋到沂山,山果遍野,秋高气爽;冬到沂山,银装素裹,疑入仙境。
西镇吴山
吴山自古就是五镇中之西镇,其位于陕西宝鸡市陈仓区新街镇内,属于陇山支脉,系二亿年前岩浆侵入上升而形成。
吴山其山势巍峨,群峰排空,直逼云端。南北长约13公里,东西宽约9公里,最高海拔2096米。吴山虽有峰十七,但以镇西峰、会仙峰、大贤峰、灵应峰、望辇峰最为壮观,留有古人数十处摩崖石刻。其中,清康熙皇帝御题“五峰挺秀,二华同高”,使其名扬天下。吴山兼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峨嵋之秀、青城之幽、黄山之奇,又加上其林海莽莽,面积达334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95.7%,是省级森林公园。
吴山是一座瑰丽的文化艺术宝库,原有古典建筑很多。山东五庙处有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六年的西镇大庙,其呈三进院落,中轴对称格局,雕梁画栋,斗拱飞檐,递次升高,错落有致,巍峨壮观。楼台亭阁近百间,门前铁旗杆三丈有余,铸凤雕龙,腾空欲起,一派帝宫气势。山下有御香亭、钦差大公馆、仰止亭、啸月亭、漱玉亭、望海亭、依云楼、珍珠楼等古建筑50余处,又加上西镇大庙廊房内有历代祭祀咏吴山石碑达130余座,使这里成为陕西最大古建筑之一。
南镇会稽山
位于浙江绍兴城东南,因大禹治水在此会诸侯,计功行赏而得名。为古代中华九大名山之首、华夏五镇之先的南镇,是中国山水诗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中国农业文明的起源地和农耕文化的传承地。
会稽山之美,美在秀丽的山水风光。这里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门户、是中国山水诗的主要发源地,自南朝以来这一带风光旖旎,有口皆碑。众多文人学士轻步会稽山,泛舟若耶溪,有400多位诗人留下了3000多首赞美南镇会稽山的美丽诗篇。
会稽山之美,美在深厚的文化积淀。这里孕育了古老的於越部族:春秋战国时期,会稽山一直是越国军事上的腹地堡垒。秦汉时期,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留下《会稽刻石》的鸿篇巨制。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筑室于会稽山的阳明洞,“阳明”之号由此而来。如今,在连绵起伏的会稽山中,镶嵌着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大禹陵、兰亭、小黄山遗址、宋六陵等10多处,全球遗产古香榧群和桔槔井灌两处,拥有会稽山、兰亭、诸暨香榧国家级森林公园3处,舜江源、东白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两处。
北镇医巫闾山
医巫闾山简称闾山,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境内。医巫闾山是东北三大名山之首,存有大量的文物古迹。历代帝王50余次到闾山巡游驻跸、祭祀朝拜、刻石立碑。其中3位葬在位于医巫闾山的显陵和乾陵,一代名后萧太后的陵寝就静卧这山谷之间。这些历史给北镇留下了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翠黛满云封,遥看北镇城。北镇有全国“五大镇山”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大型镇山神庙-北镇庙;有国内唯一的辽代对峙式大型双塔-崇兴寺双塔;有全世界唯一一尊以侧耳倾听、真诚回应姿态展现的观音化身-“歪脖老母”;有东北亚面积最大、负氧离子含量高于国际标准40多倍的林中氧吧-黑油松林;有全球最大的12万亩梨树园和最长的百华里赏花带;也有青岩寺、观音阁、大朝阳、大芦花等十大4A级景区。北镇以悠久博深的历史文化和秀丽奇特的自然风光而享誉全国,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
中镇霍山
中镇霍山位于山西省霍州市及洪洞、古县、沁源、灵石等县,北接恒岳,南达中条,峰高秀毓,气清势雄。最高峰海拔2540.3米,南北走向约200公里,总面积700余平方公里,有136种野生动物资源,800余种植物资源。1992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面积约90万亩。2002年省政府又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中镇霍山比较著名的有霍州署、尧王夏宫、秦王先祖蜚廉墓、夏王避暑山庄、周厉王墓、宋代瓷窑遗址、霍国遗址、明代鼓楼、娲皇庙壁画、千佛崖石刻、观堆塔、马刨泉、韩信岭、白壁关等,特别是始建于元代现存为元、明、清建造的霍州署,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规模宏大、形制壮丽、结构奇特,被中国古建筑研究专家梁思成先生称为“滑稽绝伦的建筑独例”,在中国绝无仅有。
霍山自然风景景观,名目则更多。例如伏虎岩、桃花谷、洗心泉、葡萄坪、双门峰、红岩谷、灭马峰、马跑泉、仙人石、天竺峰、欢喜岭、盘龙峰、宝冠峰、笔架峰、摩天峰、万年坪、钟鼓峰、扪天岭、探月峰、老龙背、灵龟岩、凤凰岩、连珠峰、朝阳洞、青霞峰、万锦坡和玉柱峰等等。古时霍山山水皆佳,更兼松柏披挂,煞是一派美景,满目仙风。
闫晏宏整理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