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召开“四个方面走在前作表率”动员部署大会
会议现场
临汾新闻网讯 7月5日,古县召开“四个方面走在前作表率”动员部署大会。古县县委书记庞明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要求,要明确目标,科学谋划,专班推进,狠抓落实,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实现“四个方面走在前作表率”贡献古县力量。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泳主持会议,阴和平、李荣强、杨晋栋等县领导参加会议。
会议重温了省委书记蓝佛安在临汾调研和座谈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宣读了《关于成立古县“四个方面走在前作表率”领导组的通知》,并对“四个方面走在前作表率”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
会议指出,省委书记蓝佛安在临汾调研时提出的“四个方面走在前作表率”希望和要求,赋予了临汾新的时代命题,是临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抓手。全县上下要认真落实蓝佛安书记要求,既要圆满完成“四个方面走在前作表率”的目标任务,又要全力以赴把各方面工作都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做好、做扎实,为全市“四个方面走在前作表率”落地落实贡献古县力量。
会议要求,要找准目标定位,把握关键环节。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方面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争当太岳板块转型发展“排头兵”。汾河谷地环境综合治理方面要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优化生态环境。“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实施见效方面要全力推进涧河流域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不断提升水污染防治整体水平。文旅融合发展方面要将文化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力打造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要明确工作任务,突出工作重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方面要持续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延伸做优焦化产业,大力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完善“煤─焦─气─化─氢”全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汾河谷地环境综合治理方面要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污染物协同控制,坚决完成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同时坚持依法铁腕治污,形成有力震慑。“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实施见效方面要注重整体协同、长效治理,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大力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项目,严格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切实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文旅融合发展方面要以发展全域旅游为重点,以市场化为导向,持续擦亮“天下第一牡丹”名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盘活旅游资源,提升景区品质,丰富拓展旅游业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效。强化组织领导、专班推进、督导检查、执纪问责,用好周调度、周例会、周报告等制度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按序时进度高质量、高标准推进。要坚持统筹兼顾,做好各项工作。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抓牢抓实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撑”,从严从实做好底线性工作,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整改,不断开创古县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新局面。
会议要求,要科学研判、精准推进。紧密结合古县实际和任务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扬长补短,充分发挥四个专班作用,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落实各项工作部署。要抓主抓重、重在务实。坚持攻项目、抓指标,强力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紧盯经济指标排名,强化科学研判、深入挖潜、应统尽统。主动争资金、抢机遇,积极与上级部门汇报对接,多渠道筹措、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推动工作走在前列。全力优环境、惠民生,坚持不懈、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想方设法推动政府工作报告任务、“18+16”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要统筹推动、争先创优。各乡镇、各部门要上下一心、凝聚合力、统筹兼顾,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安全生产、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经济运行、营商环境优化等各项工作,用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以实干实绩、实招实功奋力交出满意答卷。
古县召开巩固衔接问题整改现场推进会暨7月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月例会
古县县委书记庞明明,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泳带队现场观摩
7月5日,古县召开巩固衔接问题整改现场推进会暨7月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月例会,古县县委书记庞明明出席并讲话,他要求,要对标对表国考、省考反馈问题,全面梳理检视,认真举一反三,细化工作措施,补齐短板弱项,不折不扣抓好问题整改和巩固衔接各项工作,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提升乡村振兴实效。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泳主持。郭砚宾、张亚丁、杜琦、刘红亮、张秋香等县领导参加。
会议以“现场观摩+会议推进”的形式召开。与会人员先后前往古阳镇古阳村、热留村、凌云村,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进行观摩交流;在随后召开的推进会上,与会人员集中观看了“千万工程”20年纪录片《绿水青山的回响》和《“千万工程”实施二十年 描绘村美人和共富新画卷》。
会议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全县上下要提高认识,全力以赴抓好“三农”工作。把“三农”工作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农业“特”“优”发展战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要保持定力,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做法,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两强三美”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要高度重视,不折不扣抓好问题整改。认真对照国考、省考反馈的突出问题,深入排查短板弱项,以务实管用的举措,统筹抓好各类问题整改,确保所有问题按时整改到位、取得实效。要加强组织领导,从严从实压紧各方责任。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好统筹调度,对照工作清单、问题清单,深入分析研判,严格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管理,加强督导检查,严肃追责问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实在在抓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会议要求,要澄清底子。摸清家底、找准优势,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要开动脑子。多思考、多谋划,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三农”工作高品质发展。要迈开步子。统筹做好“走出去”与“引进来”,结合实际吸收探索形成适宜自身发展的路子。要结好对子。强化社会力量与企业间的合作对接,多措并举促进增收。要理顺路子。科学研判农业产业发展趋势,拿出实招硬招,有力推进工作成效。要压实担子。各部门、各乡镇、各驻村帮扶队员要将工作责任和政策措施再压实、再细化。要扑下身子。深入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全力推进巩固衔接工作。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坚持调查研究,进一步学习、总结、改进工作方法。要踩稳步子。如履薄冰做好粮食安全、耕地安全和各项安全重点工作,筑牢乡村振兴廉洁防线。要收获果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全心全意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会议传达了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调度会议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等内容,并就问题整改、考核评估、干部驻村帮扶、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等当前重点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
小酸枣种出好“钱”景
千年酸枣王
酸枣开花挂果
除草作业
吴家岭村酸枣种植试验示范基地
临汾新闻网讯 时下,在古县南垣乡的一处塬面上,一排排酸枣树正值开花挂果期:在翠绿的新叶掩映中,一簇簇淡黄色的小花随风摇曳,一颗颗娇小可人的青果缀满了枝头……
这里是吴家岭村酸枣种植试验示范基地,南垣乡酸枣产业版图里的重要一极。
早在2021年,当地在此栽植300亩4.5万株酸枣树,育苗基地7亩53万株,并通过育苗嫁接、多品种试验,选育13个适宜鲜食和药用的优良品种进行推广,由此拉开了全乡酸枣品种化、规模化、标准化栽培的序幕。
小小的酸枣,能够成为关乎一域发展的大产业并非偶然。原来,位于古县南部的南垣乡属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土层深厚,适宜酸枣生长,全境现有野生酸枣树近万株,是道地药用酸枣核心产区之一,具有采摘加工酸枣的传统。以吴家岭村为例,近半农户常年进行野生酸枣捡拾,这已成为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尤为让人惊叹的是,乡政府所在地店上村的一棵千年古酸枣树,树高16米、胸径1米,主干足有三人张臂尚能抱住,被当地人称为“酸枣王”,时至今天仍枝繁叶茂、每年结果,亦足见当地与酸枣的渊源。正是诸多因素的叠加,促使南垣乡党委、政府在充分考察市场、倾听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确立了依托乡村地域特色发展酸枣产业的思路,为此专门制作了可行性报告、制定了酸枣种植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来确保全乡万亩酸枣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的落地实施。
“酸枣树适应性极强,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而且易种易管,两年生苗开始结果,四至五年进入盛果期,可连续结果七八十年,后期风险小,适合干旱贫瘠地区发展种植。再者,酸枣作为保健和药用果品的优质原料,食疗价值和药用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因此是荒山、荒地开发种植的好品种,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效益都十分明显。”谈及产业发展初衷,古县县委常委、南垣乡党委书记张亚丁介绍,“我们乡有可利用的荒山荒坡、退耕还林地3.8万余亩,流转费用低,便于酸枣树大面积推广种植。尤其是酸枣价格逐年攀升,群众认可程度高,对于发展这一产业非常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三年来,南垣乡聚焦古县乡村振兴“两强三美”目标,依托“千年酸枣王”古树和14个行政村丰富的荒山荒坡资源,坚定全乡村集体发展万亩酸枣种植规模这一目标,建好试验示范基地、选优育种基地两大基地,发挥适宜种植、便于推广、群众认可三大优势,创优资金拉动、品牌带动、村村联动、科研推动“四动模式”,探索出酸枣产业发展的“1234”发展模式,蹚出了一条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的新路子。
南垣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杨晓云解释,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效益为核心、市场为导向,该乡按照“一次种植、长期收益”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荒山荒坡等闲置资源,挖掘“酸枣王”品牌优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一方面发动乡贤捐赠100万元,村级自筹46.5万元,申请150万元乡村振兴专项整合资金,为酸枣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一方面与河北农业大学开展深度合作,聘请行业专家毛永民教授及其团队,定期开展酸枣种植、管理、营销等全过程技术指导。继2021年在吴家岭村西南部建成占地300余亩的连片酸枣基地,全乡14个行政村在示范带动下广泛参与酸枣种植,截至目前种植规模达到8000亩,可以为当地群众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加之国新晋药中药材加工企业引进一套酸枣仁加工设备,积极配合产业发展,全乡酸枣产业“一盘棋”格局已初步形成。
小酸枣种出了好“钱”景。作为发展这一产业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南垣乡人大主席刘金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21年种植300亩优品优质酸枣,栽植后当年可结果。如果按鲜酸枣12元/公斤计算,第三年亩产100公斤(鲜重),亩收入1200元,2023年可收入36万元;第四年亩产200公斤(鲜重),亩收入2400元,2024年可收入72万元;第四年之后逐步进入盛果期,盛果期亩产可达500公斤以上,亩收入可达6000元,年均可收入180万元。2022年,全乡在荒山荒坡上种植5000亩酸枣,2023年继续种植达到1万亩,2025年可收入100万元,2026年可收入400万元,2027年可收入800万元。酸枣作为保健和药用果品,近年来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价格也随着中药材市场整体价格上涨而水涨船高,显然刘金红这样的估算还比较保守。他说,通过大力发展酸枣产业,在壮大提质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项目收益可以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发展和基础建设,真正让全体村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为了进一步推进万亩酸枣种植基地项目高质量发展,南垣乡今年在继续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同步推进地理标志申请工作、加大野生酸枣资源保护力度,着力实现酸枣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为夯实乡村振兴根基提供了坚实保障。
“通过深入分析酸枣市场行情,我们将加大酸枣品种研发力度,延伸酸枣肉、酸枣核、酸枣仁产业链条,不断发展壮大酸枣产业。”谈及未来发展,张亚丁表示,将利用五年时间聚力打造酸枣产业特色专业乡镇,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培养一批示范带头人,带动一批农户致富,努力开创酸枣品牌全产业链发展、全价值提升的良好局面。
记者 孙宗林
文图除署名外由古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