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霍 山 赋

2023-10-27 09:47:41 来源:临汾新闻网  

造父纪念堂

霍 山 赋

  在昔盘古开天,鸿蒙肇辟;于斯娲皇创世,人文始睹。隆巍峨以作地镇,极崇高而为天柱。青袤无垠,一岳雄压冀州;危耸何加,万仞危应参宿。其势砺太行,妃藐姑。瞰平阳,俯泽潞。侣华友嵩,眄泰顾吴。中条衙官,王屋从属。吞五台而怀九箕,纳三嵕而缀八赋。带河兮怀漳潺湲,挹沂兮濯汾沮洳。秀峙中区,雄冠北土。总领千山,化育万物。苍苍茫茫,雍雍穆穆。秉灵明以孕万类,抱朴素而阅众甫。古来吟咏,历代祈祝。大哉,中镇霍山!巍乎,太岳巨麓!

  惟斯霍山,秀毓其南。负阴抱阳,定坤通乾。承无穷之造化,运不测之生繁。春风花馥,夏日荫酽,秋景丹青画卷,冬雪琼岛仙山。日出云海,万顷仙露璀璨;斗接极顶,一步碧霄清寒。寒暑易,品类衍。风雨兴,珠玉产。万木荣秀,百兽息繁。风吹千岭,白云悠悠出岫;日照万峰,飞瀑澹澹生烟。扶桑曦驾,大壑光回;崦嵫日迫,层峦锦联。深林肃肃,五彩炳焕凤舞;大泽粼粼,九天叱咤龙潜。凌空取势,栈道曲入青霭;既霁欲晴,长虹卧饮碧涧。听溪声于琴中,览嶂色乎画间。莽间翔集,雉称褐马;桦林隐灭,豹名金钱。鸟嘤嘤而相呼,蜂喓喓以流连。夭矫藤老,皆欲化龙乘雾;崔嵬石怪,直教射虎引弦。珍药奇材,蕃不可数;异花嘉实,丰同等闲。岩磊磊兮松郁郁,崖青青兮泉涓涓。白桦瑟瑟皮振,孰歌山精?杜梨烈烈香衍,当醉神仙。高低纵横,葳蕤芊绵。鸟巢乔松,虫蛰苔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一气随机而任自然。与时就势,全性顺天。所乐广成赤松,所栖葛洪陈抟。愿向此间居,永摒尘中缘。

  考斯中镇,史记绵长。取象垂卦,迹追伏羲;炼石补天,功忆娲皇。射日后羿雄迈,填海精卫飞扬。四岳诸牧咸服,尧仁如天;暴风雷雨不迷,舜德无疆。许由洗耳,濯濯泉在;大禹刊木,亹亹汾长。经载牛首朏,周封宅皋狼。厉王流墓犹在,造父厥族斯张。山神遣使,原过竹书存赵;武王伐纣,飞廉石棺殉商。卫霍汉将威武,赫连胡马鹰扬。隋文立祠,明纪开皇;唐宗蒙仙,肇建兴唐。浩气凌云,怀英雄宗泽;文华盖世,忆状元王纲。洪武巨碑,敕封河渎海岱;建文片石,孑遗沧桑天壤。闲话周秦汉,残碑晋隋唐。孰记韩魏,谁识霍杨?方看唐虞揭幕,已是宣统散场。陈年事,流水账。白云静,人世忙。一山岿然不动,百代倏乎过堂。噫吁嚱!登临怀今古,俯仰慨兴亡。细究物理,静味阴阳。叹宇宙之无穷,悟造化其有常。

  览斯太岳,缤纷胜迹。洋洋麇集,层层累积。追往事,访遗迹。味沧桑,叹黍离。田下曾掘甲骨,陇上惯见陶器。文彩万载,细辨龙山仰韶;风俗当时,谨考母权父系。犁下春秋青铜,锄底战汉古玉。释教初来,起宝塔以供浮屠;道法自然,铸铜殿而契枢机。红崖灯燃,洞沐净晖;霍泉珠涌,光流翠漪。赵城金藏皇皇,休粮铁碑熠熠。戏曲散乐,水神庙壁画管弦;金牛玉车,郭家节石梁印蹄。豫让吞炭,相如完璧。郅都刚廉,徐晃勇毅。山下大成圣殿,弘文演礼;峦上魁星高楼,倚斗挥笔。古祠义虎,远传聊斋蒲松龄;谁园石鼓,曾属羊患窟张瑞玑。惟神有子,大郎二郎;斯民常祀,四皓三义。柏树泉清荫静,净石宫舞楼奇。嗟乎,山依旧,今非昔。前人作,后者继。无尽英雄史话,多少大匠手笔。览一邑兴废,思百代损益。

  念此家山,吾民百世。筚路蓝缕,雨沐风栉。生斯长斯,老斯葬斯。野莽莽兮咸勤以稼,月皎皎兮犹劳而织。丘陵层层梯田,叩石垦壤;村郭袅袅炊烟,樵爨耕食。埏埴为器,炉火淬炼智慧;凿崖营室,门户沉淀福祉。绵绵瓜瓞,欣欣干枝。祖教孙,父训子。耕且读,文而质。风气永传血脉,德行坚于金石。诚朴刚正,乐山仁者之性;勤俭善素,怀土斯民之思。邦饶丕材,代多俊士。人杰地灵相应,中镇天柱永峙。欣逢盛时,敢歌陋辞。愿桑梓其富庶,祝父老以福祉。使我霍山名崇,洪赵声驰,泽被天下,庥垂万世。(卫方正


唐风宋韵一片石

——洪洞霍太山中镇庙宋代祭祀碑考

  宋王朝立国后,赓延唐代祭祀中镇霍太山规则。太祖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兴唐寺僧义安、鱼璋化缘重修中镇庙完工,建雄军(今临汾市)节度使赵赞命节度判官阎光度撰《大宋重修应圣公庙记》。节度副使张仁艺书丹,刻石中镇庙(今碑佚存文)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定祭祀岳镇海渎礼仪。纳秘书监李至疏,诏祭祀中镇霍山于晋州(今临汾市,见《宋史》卷一百二《礼志》第五十五)。宋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封霍太山为应灵王。

  现存中镇庙遗址的宋代石碣有二块,一为宋代《重修中镇庙碑》。石残,具体年月不详,古籍资料也不见记载。另一块为新发现的宋代祭祀残碑,镌刻于唐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大唐重修应圣公祠堂碑并序》碑阴,石宽60cm、高47cm、厚14cm。上下残缺,左右边框完整。石质坚硬黝黑,光可鉴人。文字分上下两部分,以阴刻单线划分。

  据碑石现存文字照录如下:□□□之三载冬十月予受命来□□□□夏六月国家举常祀之礼降□□□□霍山应圣公之祠又明年斯□□□□□郡有二三子新登科桂苑归□□□□□以俻三献既达灵宇□□□□□□子俱负器业各有才名高□□□□□□阴片石莹若珪璧旧无□□□□□□匠者各勒名衔以俟他日□□□□□□观斯记者知予之存心矣(上部分完)。

  享官 初献朝散大夫□□□□□。

  亚献新授苛岚□□□□□。

  终献新援将□□□□□□。

  读祝官将□□□□□

  陪位官

  左班殿直□□□□。

  弟新授祯州□□□□。

  男将仕郎□□□□。

  开封府乡□□□□。

  □□□□□月二十三日纲序世卿书。

  这块残石存字143个,年代与作者均不悉。

  顾炎武《求古录》中录有宋代霍山中镇庙石碣诗一首:

  “霍山中镇庙宋陈纲诗《留题霍山应圣公庙》,太常博士知晋州陳纲。峻极巍峨势望雄,层峦叠嶂翠重重。为神有感兴唐祚,作镇无疆福晋封。材产十州资构厦,泉分数邑润耕农。幽岩旧榻高人隐,绝顶遗坟古帝踪。欲雨片雲生峭壁,未明先日照危峰。断崖当午晴雷震,深壑经秋积霭浓。樵去每逢游涧鹿,僧禅时见戏潭龙。名光祀典传千载,仰祝牲牢致享恭。大中祥符五年六月二十五日,岢岚軍判官郑世卿书,栗再兴刻字。”

  原石已佚,明嘉靖贺国定《赵城县志》艺文志录此诗,改题为“古风”,不著原题,不著年款。力空师《霍山志》录此诗题为“霍镇”,时间录作“大中祥符五年四月二十三日”。三个时代所录诗碣,以顾氏《求古录》最详,由此联想学术之眼界与着手,更见顾炎武眼光之巨。小小抄录,高下立判。

  拿顾氏所录陈纲诗碣与新发现祭祀残碣文字相校,可以发现文字有许多相同或相关处,书写者同为世卿,不过诗碣带姓:“郑世卿书”,残碣:“世卿书。”诗碣为太常博士知晋州陈纲,残碣为“纲书。”诗碣年款:“大中祥符五年六月二十五日”残碣:“□□□□□月二十三日”。再看残碣之字,有“□□三载冬十月命来□□□,□□六月,国家举常祀之礼降□□□霍山应圣公之祠,又明年……”

  从这段残碑文字推知,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陈纲来知晋州。四年(公元1011年)六月,奉命来中镇庙祭祀。五年(公元1012年)六月,又奉命来中镇庙行常祀之礼。这年,来参加祭祀的有新登科进士二三人。

  祀礼结束后,觅得一碑石,碑阴光洁如玉,遂刻石记其祭祀始末。文字由陈纲撰写,新授岢岚军判官郑世卿书丹上石。石碣下部分文字列享官衔,分初献、亚献、终献、读祝、陪位五组人员。姓名部分残缺难考。

  因为宋代中镇庙祭祀尚无刻石惯例,陈纲在文章结尾写有:“□□匠者各勒名衔,以俟他日□□□观斯祀者,知予之存心矣!”这是中镇庙唯一的宋代祭祀碑,时间距今一千余年。

  更巧的是,这篇文字刻在唐代重修碑碑阴。两篇文字时间相隔175年。用顾炎武《求古录》中《留题霍山应圣公庙》一诗全石,与残石相互参阅比较,不难发现,陈纲同时刻有两石,一块诗碣为六月二十五日,一块祭祀碑为六月二十三日。

  陈纲,字举正,宋泉州同安(今福建)人。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进士,历官建州观察推官,太常博士知晋州、淮南,江浙、荆湖判置发运使。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建宁府志》卷六《名宦》有传。清道光林焜熿《金门志》卷八《选举表进士》:宋淳化三年壬辰科:陈纲(有传)。陈统(纲弟),大中祥符五年进士。卷十《人物列传·宦绩》记述:陈纲,字举正,阳翟人。父元恺,善属文,绛县令。纲,淳化三年进士,为宋同安登第之始,初授建州推官……弟统、统子昌侯,俱进士。

  陈纲弟陈统,大中祥符五年中进士的记载,可在中镇庙残碣中印证:“弟,新授桢州□□□。”享官中还列有:新授岢岚□□□,新授将□□□。这三人应为当年(即大中祥符五年)考取的三位进士。书写者新进士郑世卿无考,只知其授官为苛岚军判官。书法敦朴老健,入笔收势,锋芒自然。行笔流畅,行楷间杂,意趣横生。清代辑录的历代书家名录中,多录其人,唯生平事迹无考。

  这块残石,还隐含更丰富的历史信息,宋代中镇庙祭祀仪式和流程更趋完备。

  《宋史·礼志》卷一百二记述:太平兴国八年,李至言:“按五郊迎气之日,皆祭逐方岳镇海渎。自兵乱后,有不在封域者,遂阙其祭。国家克复,四方间虽奉诏特祭,未著常祀。望遵旧礼,就迎气日,各祭于所隶之州。长吏以次为献官。”其后,……土王日,祀中岳嵩山于河南府,中镇霍山于晋州。

  《宋史》记载与中镇庙宋代祭祀碑相互引证,史料更加详细可靠,宋代地方官奉旨祭中镇,人员分初献、亚献、终献,三献礼各有其人。读祝文官一人,陪位官四人。另外,宋代官员的异地任职情况,也在该碑中可见一斑。陈纲,家在数千里外的福建同安,远宦中原,似为当时官员任职常情。地方官员,无论大小,皆为朝廷直接任免,新进士当年即授官职。这种管理体制与官员选任状况,在该碑中清晰反映出来。这对宋代官吏制度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块残石,紧系唐宋,时间相隔一个半世记。沧海横流,千载之后的今天,摩挲笔锋如新的唐楷、敦朴自如的宋书。唐风宋韵,即在眼中。石碣上的史事,较于简策,似更贴切直观。(解谭之


来兴唐 康养游

  兴唐寺的山最有画意:远而望之如叠屏、如列垒。兴唐寺的水最具诗情:泄玉喷雪,如练飞瀑化作富民之水。兴唐寺的山水交融,正是养心、养身、养性、养魂的绝佳避暑康养旅游目的地。

  让我们相约兴唐,在亲近自然的清爽中养心。这里是国家级避暑旅游目的地和省级文旅康养示范区创建单位,森林覆盖率高达90%,避暑旅游指标综合优良率94.4%,“空气维他命”负氧离子浓度最高可达8000个/cm3。走进兴唐寺,融入大自然,可以畅享清凉,以静清心。

  让我们相约兴唐,在户外运动的激爽中养身。相约三五好友,可山地骑行,畅享林间飞驰的愉爽;可拾阶攀登,昂首千级飞龙栈道,畅享挥抒青云之志的磊落健爽。

  让我们相约兴唐,在绿水青山的凉爽中养性。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天马峰、环翠峰、竞秀峰,峰峦起伏,龙蛇竞走。

  洗心泉、马刨泉、柏树泉,泉声奔湍,泠泠作响。兴唐寺的山水让您怡情养性,开心阔胸。

  让我们相约兴唐,在历史文化的醇爽中养魂。在天下赵氏第一祠——造父纪念堂,感悟慎终追远的根祖文化、姓氏文化,让您的“回家”之旅深沉厚重。在涧头村陈赓将军指挥部遗址、王村烈士陵园,重温革命峥嵘岁月,铸牢红色信仰之魂。在“洪洞2035”展馆,用40余种原生态农特产品装满“后备厢”,尽享“悦生活”的惬意。

  1934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研游霍山,宿中镇庙,访兴唐寺,对这里的山水、人文、建筑进行了文化丈量。

  选择康养游,就来兴唐寺。相聚兴唐,与清风为伴,与美景相随,实地感受“中镇文化、兴唐文化、宗亲文化”,来一场不见不散的清凉探幽之旅,来一场不醉不归的寻根体验之旅。(李安安

被中国气象局授予避暑旅游目的地

中镇霍山老爷顶

石壶峡瀑布

层峦叠嶂 满目苍翠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