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2023-10-28 10:21:29 来源:临汾新闻网  

古县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临汾—古县701路城际公交正式开通

焕然一新的岳秀广场

古县“相如里”商业步行街

古县城市综合展示中心

十里长廊

古县城市名片——相如城市客厅

秋光潋滟地气灵 物华人杰厚古风

古县新建城镇幼儿园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今年以来,古县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市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县委“1234”工作重心,锚定“一城一区一园四地”战略定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18+16”民生实事任务,不断压实主体责任,严把既定时间节点,强化工作专班调度,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如期兑现民生承诺。

  时至今日,随着一件件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相继落地或加速推进,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正在变成现实图景,一幅高品质生活的美好画卷正在这座山区小城铺展开来。

  兜牢民生底线 办好民生实事

  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幼有所育尤其是人民群众共同的期盼。

  始建于1972年的古县城镇幼儿园,是全县唯一一所公办幼儿园。时隔半个世纪,如今园内活动场地严重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老式教育设施已无法满足新时代优学优育的条件。因而,公办幼儿园扩容提质,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便成为关系当地儿童健康成长,以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要事。

  民之所望即是政之所向。新建城镇公办幼儿园是古县今年实施的教育惠民工程,新建示范性公办综合托育机构是省政府确定的民生实事。为了加快两项工程建设,在办理前期手续过程中,分管副县长现场协调,做到即到即办;需上级部门审批的由县行政审批局全代办。由于服务保障到位,城镇幼儿园仅用9个月建成,目前已达到使用条件;综合托育机构今年年底完成项目主体工程。两个教育机构建在一个校区,教师共享、辅助设施共享,届时将达到既实用又方便管理的效果。

  “新建幼儿园不论从设计、规模,还是各方面的设备、配置,均是按照幼儿园国家标准规划筹建的,活动场地和教室宽敞且结构设计合理,方方面面都能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都市幼儿园的优学优育。”古县城镇幼儿园园长董瑜不无兴奋地说。

  古县教育科技局副局长刘云安介绍,新建幼儿园投入使用后,能容纳600余名幼儿入园就读,将有效缓解城区幼儿入公办幼儿园难这一问题,使古县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幼儿教育。

  “建设示范性公办综合托育机构这项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省政府2023年12件民生实事之一。我们定期研判、动态跟踪,增强‘快进’紧迫感,全力推进建设进程,确保高质高效完成公办托育民生实事建设任务。”古县卫生健康和体育局局长李俊峰表示。

  民生暖色,折射高质量发展成色。近年来,古县县委、县政府聚焦“惠民生、暖民心”,坚持从小切口入手,向“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征求意见,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作为工作的“履职清单”,补齐民生短板,努力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速”、为生活“加温”。在今年3月下旬召开的古县“两会”上,该县决定在全面落实省市关于就业服务、教育提质、医疗健康、文化惠民、扶贫助残、养老保障等18件民生实事基础上,围绕当地群众所需、所想、所愿,再办好16件民生实事。

  细致梳理这些民生实事,不难发现无论是前述“建成投用城镇公办幼儿园”“建设示范性公办综合托育机构”,以及“实施全县中小学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多措并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启动实施相如教育基金助教助学”“改造开放青少年活动中心”“城区学校体育场馆分时段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抑或是“实施免费‘两癌’筛查、免费产前筛查、免费婚前检查”“完成县中医院升级改造,正式开诊服务”“对乡、村医护人员分批次进行专业技术轮训”,又或是“办好老年大学,提升居家、社区等多层次养老服务水平”“建设就业见习基地、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展线上线下专项招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推进农村居民地震等巨灾保险全覆盖”等,桩桩件件无一不是当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目的无一不是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古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泳表示:“我们将持续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从群众最关心的地方做起,把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做实,让民生实事可感可触、更有温度,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惠及人民!”

  推进城市更新 提升生活品质

  晨曦微露,小城古县在啾啾鸟鸣中睁开了惺忪睡眼。

  绕城而过的洪安涧河里,栖息于丰茂水草间的野禽开始了觅食。微风拂过,平静的河面上荡起层层涟漪。

  河岸上,秋花簇簇,淡香缕缕,三三两两晨练的人们动作轻盈……

  退休干部杨跃平很享受眼下的惬意时光,每天清晨他都会和老伴一起来这里散步。“现在的十里长廊公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如诗如画,舒适宜人,很有南方的感觉!”精神矍铄的杨跃平笑着说。

  创造良好环境是高品质生活的愿景,被视为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份民生考卷。在古县今年实施的“18+16”民生实事中,包含了建设提升十里长廊河西生态公园等多个城市建设项目。

  古县园林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王红刚介绍,十里长廊公园位于洪安涧河县城段东西两岸,北至岳阳大桥、南至汀步桥,全长4.7公里。项目“依河而建”,按照带状公园设计,整体以新中式风格打造,沿线点缀着“八字节点”、花境游园、竹林、浮桥、亲水平台木栈道、林下木平台、生态浮岛,以及“文明园”“鱼水园”“法治园”等景观元素,勾勒出“一河两岸,山水交融;十里长廊,碧波荡漾”的景象。“项目建成后使涧河两岸形成了循环游园,极大增加了县城绿地指标和公园服务半径,为我们古县国家级园林县城复验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和城市品质。”王红刚认为。

  紧扣精致宜居县城定位,高品质推进城市更新不仅带来古县县城颜值的提升,更改变着生活其间普通市民的生活。

  绿树掩映的“法治园”,毗邻畅达小区而建,面积不大却格外精致。古朴的木栈道、木亭可供人们娱乐小憩,而滑梯、秋千、沙坑等则是顽童们的最爱。但凡天气晴好,小区居民牛林风都会和邻居赵重珍相约来这里聊家常。

  “以前这里臭水横流、垃圾遍地,做梦都没想到环境能变这么好。”谈及今昔变化,二人异口同声地说,“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能逛公园,这得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老百姓办了实事、办了好事!”

  涧河北路,一座面水而建、以“高山流水”为设计元素的现代时尚建筑煞是亮眼,名为“相如城市客厅”。

  走进“客厅”内部,布设简约却融合了休息、会客、书吧、文化展示等功能。“我们可以为市民提供免费饮水和医药箱、雨伞、书籍,以及无线WiFi、充电等服务。”管理员刘丽霞介绍,“自打开放以来,每天早晚和周末都会有许多市民来这里歇脚、喝水,或者读书。”

  事实上,古县自去年以来已选址修建这样的“相如城市客厅”3座。这些建筑以体现古县历史文化和现代蓬勃发展为切入点,以满足市民休憩、学习、展现古县文化和政策宣传为目的。根据设计方案,项目全部建成对外开放后,除了提供党群文化、长者服务、亲子空间、社区书吧等服务,还将赋能居民自主开展社区策展、创新教育、沙龙分享、技能交流等探索性活动,打造市民家门口的共享空间。

  以高品质城市建设、高品质城市生活为基本内涵的“城市‘双品质’建设”,是实现全面提质提速的重要前提和最大逻辑。作为全市唯一一个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三大国字号品牌于一身的县份,近年来古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聚焦“提颜值、增品质”,共建高质量发展生活空间,努力让城市更宜居,让群众生活更美好。截至目前,随着岳秀广场更新工程、建设提升十里长廊河西生态公园、改造提升5个城市游园、建成古县城市综合展示中心等民生项目的顺利实施或投入使用,在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同时,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使这座山区小城愈加彰显出宜居宜业的价值和魅力。

  增进民生福祉 共享发展成果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民生实事成效的关键。

  今年10月1日,一则“临汾至古县(701路)城际公交正式开通”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网络热议。其中不少网友纷纷在抖音APP相关视频下点赞、评论。

  网友“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的留言颇具代表性:“古县这届领导班子做了一件大事实事好事,感谢超低价让人民享受社会发展的红利!”

  古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晋峰介绍,701路城际公交的开通运营是古县县委、县政府兑现年初“18+16”民生实事承诺,补齐交通短板、办好民生实事,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务实举措。根据安排,701路城际公交以临汾高铁西站为起点,终点为古县汽车站,单班运行里程55.6公里,日发车30班次;采用无人售票方式,全程票价5元。显然,对于无车一族,抑或新手司机而言,搭乘公交无疑是往返两地最经济实惠、最安全便捷的交通方式。这也就难怪这趟线路开通运营半个月后,公交部门就根据客流量及群众出行需要,进行了加发趟次线路优化,部分高峰时段缩短了发车间隔。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并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701路城际公交的开通运营,不仅全方位提升了当地公共交通运营水平,极大丰富了群众的出行方式,更是古县主动融入全市城市发展大格局的重要之举。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在文旅融合发展上走在前作表率”,“相如故里、牡丹圣地”等古县文旅元素的“无处不在”,使这条线路具有了文旅公交的意涵。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既能彰显城市“软实力”,也是市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如今,气势恢宏的“古县城市综合展示中心”已成为当地群众的“精神地标”。位于县文化活动中心的展馆,展示总面积1277平方米,由历史展厅、规划展厅、公共空间、招商会客厅组成。古县文物旅游服务中心主任孔祥瑜介绍,展示中心以“古县”为主题,沿着岳阳历史的文脉,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历史对话现实、指引未来,全方位展示了古县昨日的历史文化、今日的发展成就、明日的理想规划。

  一位山西师范大学基层锻炼古县实践团团员在参观后不禁感慨:“古县城市综合展示中心将特色文化符号和元素融入城市整体形象设计,突出文化底蕴的创造性呈现,对于我们了解古县的历史,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城市精气神,增强市民情感归属认同,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终点,保障和改善民生也便没有终点。当前,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有序开展。为了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如期兑现民生承诺,推动主题教育在当地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古县广大党员、干部聚焦“践行宗旨 为民造福”具体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发力,努力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在为民解忧办实事中彰显着主题教育成效。


“18+16”民生实事

  省市18件民生实事

  一是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提质工程;二是城镇社区幸福养老提速工程;三是城区小学生“放心午餐”全覆盖;四是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范围扩面;五是免费送戏下乡;六是在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七是既有住宅自愿加装电梯提速工程;八是建设示范性公办综合托育机构;九是人口20万以上的县特殊教育全覆盖;十是扶残助学圆梦工程;十一是提高城乡低保家庭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十二是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十三是实施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十四是每个县(市、区)至少新增1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十五是完成14个乡村e镇项目建设;十六是全市新(改、扩)建10所公办幼儿园和80所寄宿制学校;十七是开展参保人群自助备案服务,提高住院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十八是在全市开展新生儿三项疾病免费筛查工作。

  古县16件民生实事

  一是实施免费“两癌”筛查、免费产前筛查、免费婚前检查;二是完成县中医院升级改造,正式开诊服务;三是对乡、村医护人员分批次进行专业技术轮训;四是实施全县中小学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多措并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五是建成投用城镇公办幼儿园;六是启动实施相如教育基金助教助学;七是改造开放青少年活动中心;八是城区学校体育场馆分时段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九是建设就业见习基地、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展线上线下专项招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十是实施岳秀广场更新工程;十一是建设提升十里长廊河西生态公园;十二是改造提升5个城市游园;十三是建成古县城市综合展示中心,向公众开放;十四是办好老年大学,提升居家、社区等多层次养老服务水平;十五是实施公交惠民工程;十六是推进农村居民地震等巨灾保险全覆盖。

  记者 孙宗林

  图片由古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