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县全力推进民政工作提质增效发展纪实

2023-10-28 10:25:3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民生福祉绘底色 践行初心展作为

——汾西县全力推进民政工作提质增效发展纪实

海棠公园全景。侯建兵

段村社工站社工给老人量血压。记者 李卫红

后加楼康养产业发展中心俯瞰。侯建兵

幸福敬老院内景。记者 李卫红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触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年以来,汾西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批示为指导,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凝心聚力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服务水平,努力推进养老服务和殡葬改革两项重点工作,特别是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该县持续推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兜牢民生保底线

  乡村振兴来衔接

  九九重阳,记者跟随汾西县民政局工作人员来到永安镇后加楼村低保户陈建平老人家中,只见炕头放着《汾西县民政政策宣传册》。老人激动地说:“老百姓需要知道的救助政策都在这里哩。”翻开宣传册,低保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经济困难高龄补贴……所有补贴标准一目了然。不仅如此,陈建平老人可以享受的政策和金额都在上面标注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体现的是党和政府的民生厚度、政策温度以及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今年以来,汾西县兜底线、基础性民生工作成效明显。低保、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两补”动态调整,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孤儿、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等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过去群众找政策,现在政策送上门。今年,汾西县民政局成立政策宣讲队,在7个乡镇开展入村送政策宣讲,着力让群众少跑腿,高效便捷办理业务。通过面对面、零距离向群众讲解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等政策细节,真正落实群众需要要讲政策,群众不需要还要讲政策,确保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截至目前,政策宣讲工作已在全县93个村(社区)全覆盖。

  维护脱贫攻坚成果、兜住基本民生保障之底,是民政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

  “您在哪里务工,工资多少”“您确权了几亩地”“您有几个子女,从事什么职业,月收入多少”“您享受什么村级分红”“您家里因看病支出多少”“您家人的残疾证是什么等级”……

  今年年初开始,为进一步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兜牢、兜准、兜住困难群众,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汾西县开展了城乡低保专项核查工作。

  负责带队的汾西县社会事务和救助中心主任郭淑英向记者介绍,随着审核权限的下放,这项工作主要核查人情保、关系保、错保、骗保、漏保、失保等现象,重点针对因病、因残、因学3种家庭,让现有城乡低保户提供印证资料,进行家庭收入测算,重新审核确认。这项工作切实做到了对象精准、待遇公正,打造阳光低保,让真正有需要的群众及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不符合享受的对象及时退出,确保社会救助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截至目前,动态调整增加城乡低保143户158人,减员将近600人。

  移风易俗领风尚

  文明新风润城乡

  婚事新办,抵制高价彩礼;丧事简办,鼓励厚养薄葬;绿色祭祀,倡树文明新风……在汾西县,通过形式各异的宣传活动正在使移风易俗工作真正入脑、入耳、入心。

  为倡导绿色祭祀、文明祭祀新风尚,营造文明、平安、祥和、低碳的祭扫环境。2023年清明节前夕,汾西县开展了以“倡导绿色清明 推行文明祭祀”为主题的清明节宣传活动。活动中,发放“移风易俗 文明祭扫 平安清明”倡议书,号召广大居民自觉摒弃不文明祭扫行为,引导他们自觉摒弃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祭拜活动,采取敬献鲜花、植树思亲、踏青遥祭、经典诵读、网络祭祀等绿色、环保、文明的方式缅怀故人。通过这次宣传活动,进一步树牢广大居民精神文明的理念,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树立文明祭扫新风,以文明缅怀、关爱他人的实际行动,争当文明祭扫的践行者,把清明节打造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节日。

  殡葬改革是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的社会变革;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减轻群众丧葬负担的重要途径;是避免山林火灾,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的迫切要求。

  汾西县加大力度推进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安排部署县级殡仪服务中心和乡镇公墓建设。该县县级殡仪服务中心位于凤祥居委会南头洼村,总用地面积9782.61㎡,总建筑面积2664.70㎡,建设内容有殡仪综合用房、综合管理用房、吊唁厅、骨灰寄存用房、遗物焚烧用房、公共卫生间、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地埋式垃圾站停车场,水、电、暖附属配套工程,建成后可实现“一站式殡葬”。该项目2023年8月10日开工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并验收,火化设备9月安装完成,现在正进行室内装修、室外管网及绿化工程,预计10月底可全面竣工。

  多元养老齐头进

  托起幸福“夕阳红”

  “老郝,你看人家这里的环境,床还是护理床,还有卫生间,还能洗澡”“就是,就是,你看还有呼叫器”“呀呀呀,真不赖!你看人家这里还有专门的护理员”……今年国庆假期,即将投入运营的汾西县幸福敬老院每天都会迎来不少前来参观咨询的老人。

  养老作为民生大事,备受群众关注。今年以来,汾西县在养老方面攻坚克难,聚焦解决老年群众的急难愁盼,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县级敬老院实现“零”突破。幸福敬老院坐落于古郡新区,于2012年9月由汾西县民政局承建,占地面积5363.1㎡,公寓楼内共设置老人用房、特护室、活动室、值班室等功能性用房,拥有养老床位180张。目前,幸福敬老院采取“公建民营”方式,10月17日开始试运营。试运营期间迎来了“开门红”。目前报名人数达50人,入住20多名老人。

  公寓楼按照老人的住养需求设置了单人间、双人间、三人间等,房间内均设独立洗手间、床头呼叫系统、助行设备、全套床上用品等生活设施。还设有健身娱乐室、卫生保健室、洗浴室、图书室等配套功能室。多功能餐厅就餐设施设备齐全,环境优美。敬老院拥有专业的营养师、护理员、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师等人才队伍,为入住老年人提供科学、周到、贴心、全面的服务。院落紧邻休闲公园“丁香园”,有休闲文化长廊、凉亭,各活动区域还安装有室外健身器材,为老人们提供了一个集照料、住宿、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幸福养老家园。

  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新亮相。“在这里吃喝都好,老人们互相陪伴,聊聊天、晒晒太阳,舒服着哩。”见到记者时,85岁的后加楼村村民马兰香正在村里的康养中心院里来回踱步晒着太阳。后加楼康养产业发展中心是利用闲置校舍(占地面积14亩,建筑面积2800余平方米),结合城郊区域优势、投资282万元建成的集“医、养、健、食、娱、居”为一体的综合性康养服务基地。下一步,汾西县计划在全县6个乡镇,以“后加楼康养产业发展中心”为示范,以现有的敬老院为依托,分别打造一所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社区居家养老实现智能化。“您好,我来为您理发。”“您好,我来帮您送药。”今年,汾西县民政局聚焦高龄、失能、半失能居家老年人特殊困难群体,将社区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低保家庭中60岁以上失能老年人,低保家庭中70岁以上独居、失独、空巢老年人纳入服务对象,享受上门“助餐、助浴、助医、生活护理、代办业务、家政”等服务,让老人足不出户,安享幸福晚年。

  困难老人适老化服务更贴心。“这个扶手就是好啊!我腿疼了好多年了,按上这个扶手我站起走路就有了支撑。”家住永安镇晨曦居委会的王东英大娘十分感慨地说。今年以来,汾西县将适老化改造纳入养老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养老服务发展重要内容。以“室内行走便利、如厕洗澡安全、厨房操作方便、居家环境改善、智能安全监护、辅助器具适配”为主要目标,结合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和养老发展趋势,重点解决老年人居家生活照料、起居行走、康复护理等需求,改善居家生活照护条件,增强居家生活设施设备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品质。

  基层治理显成效

  清廉村居氛围浓

  “您好,开具证明事项要先进行登记。”眼下正是农忙时节,不少村民趁着回家秋收的空当,顺便去村委会办理各种必要的事宜。在对竹村便民服务室内,工作人员正在引导前来开具证明的群众进行登记。“以前村里开证明很多很乱,村干部也不知道哪些能开哪些不能开,今年县里出了规范证明的文件,我们就知道该怎么处理了。”对竹镇对竹村党支部书记原文良说。

  今年以来,汾西县深入推进基层自治规范化建设,陆续下发《关于印发村级组织履行职责事项、协助政务服务事项、出具证明事项、减负措施指导目录和标识牌内容及悬挂位置参考指引的通知》《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实施意见》《关于对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修订工作进行“回头看”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从建立完善自治制度、厘清工作职责、明确协助政务服务事项、规范标识牌、谨慎使用公章出具证明事项等多方面对基层“自治”进行指导规范。

  “这是今年第三季度村里的账目,大家可以看看,看有什么问题。”团柏乡羊反村村务公示栏前,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张新贵正在向公示栏前围观的群众介绍村里第三季度的财务进出情况,对群众提出的疑问一一解答。“现在村里做什么也是公开的,不存在偷偷摸摸干的事了。”围观的一名群众说。

  为进一步激发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意识,规范基层干部的决策行为,汾西县民政局联合县委组织部、县纪委监委,为93个村(居)统一印发了党务村(居)务财务公开台账,对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时间和公开记录提供了统一模板,促进基层建立规范的村务公开记录和档案,通过保障知情权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建设清廉村居 共享美好生活”“廉洁村官幸福村民”……在汾西县的大小村庄,路边墙上一条条清廉村居建设的标语醒目易懂。

  把清廉村居建设作为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汾西县清廉村居创建工作围绕“一条主线”开展“四个建设”,即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做主”这“一条主线”,加强自治队伍建设、自治制度建设、监督机制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四个方面的建设。

  该县民政局成立清廉村居建设专班,指导各村(居)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清廉村居建设,有的建设廉政文化广场、公园,有的制作清廉宣传标语、版面,有的组织清廉书画、清廉讲堂、清廉朗诵等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营造了浓厚氛围,为文明乡风建设注入了清廉之风。

  社会工作传温暖

  群众受益连称赞

  “吃饭前给我们量血压,带老人们唱歌、做操、下棋,去了家里又是扫院子又是收拾家,娃娃们可好哩。”近日,在僧念镇段村的日间照料中心,提起社工站的两名社工,73岁的牛爱珍老人赞不绝口。临近午饭时间,老人们陆续前来就餐,吃饭前,他们先走进隔壁的社工站测量血压。

  老人们连声称赞的人就是社工王燕燕和张丽敏,自今年调到段村社工站工作,村里的老人成了她俩最深的牵挂。在日间照料中心吃饭的都是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她们的登记册有每位老人的血压记录,哪个老人两天没来吃饭就要赶快上门查看情况,进城给老人代买东西,教老人用智能手机,她们俨然成了老人们最信赖的人。

  2023年,汾西县全面安排部署社会工作,社工站在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评估、政策宣传、“一老一小”健康服务、精神慰藉、权益保障、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社会融入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段村社工站实施“三助二送一代办”居家养老探访关爱服务项目,为段村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购、送心理关怀、送救助救济、代办业务“等方面的服务,累计组织老年人文娱活动10余次,上门开展精神慰藉和助老服务200余次。该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质量,形成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示范模式。

  此外,汾西县还组织社工团体开展了“童心助困希望在春”关爱困境儿童爱心传递活动、“携手参与慈善 共创美好生活”等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不同的活动统筹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和慈善工作。

  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民心就是初心。汾西县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县长王三宝说:“民政工作最本质的特征是‘民’,核心也在‘民’。汾西县民政工作将进一步聚焦困难群体,兜好兜牢基本民生底线;聚焦养老事业,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能力;聚焦困境未成年人,全力做好关爱保障工作;聚焦共建共治共享,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聚焦专项社会事务,提高公共管理服务水平。”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站在新的起点,汾西县将继续厚植民生,践行初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用桩桩件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交出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以民政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刷高“民生温度”。

  记者 李卫红 通讯员 景知渊 郭淑英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