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百名小记者“打卡”市图书馆

2020-11-28 09:41:5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参观图书馆

聆听讲解

  临汾新闻网讯 “太棒了!这里不仅藏书百万卷,还有许多‘新科技’,让我们流连忘返!”10月31日,百名临汾日报小记者走进市图书馆,尽情遨游书海,享受阅读乐趣,领略城市文化新地标的独特魅力。

  要问市区最火的地方在哪儿?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市图书馆。它坐落于汾河之畔,环绕在美景之中。在该馆少儿部负责人孙艳丽的带领下,小记者们穿过“圆梦广场”,只见“一水一山一凉亭”,浓浓的诗意扑面而至;沿着“祥云湖”,行走在古朴的小桥之上,醉人的书香由远及近;行至“知识航船”,中间轴心似的智慧灯塔,引领着人们在希望与梦想之河中扬帆起航。

  缓缓步入馆内,小记者们顿觉眼前一亮,空间豁然开朗:一排排高耸而立的书架,各类书籍整齐摆放其中,场面极其恢宏壮观。孙艳丽告诉大家:“市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8770㎡,建筑高度40m,分为地上六层、地下一层,设计藏书110万册,共有27个功能区,2300多个室内阅览座席,1000多个室外阶梯座席。”

  “哇!我们的图书馆果然名不虚传,外观‘高大上’,内里‘多而广’!”小记者们环顾四周,顿时有种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感觉。在孙艳丽的指引下,他们逐一参观了少年儿童阅读区、文学艺术图书阅读区、社会科学图书阅读区、红色书房等,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采访和交流,进一步了解了市图书馆的历史与馆藏,学习如何使用智能化设备完成办证、查询、借阅等流程。

  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灵魂。最令小记者们拍案叫绝的是馆内无处不在的“临汾元素”:阅读连廊又称为光明之路,是因为临汾矿产资源丰富,其外形便由矿洞转化而来,寓意观历史知未来才能为家乡发展铺就“光明之路”;环保节能阅读灯的外形设计来源于“始于黄帝,备于尧舜”的“汉服”;高层书柜的上下层中嵌着的木板刻有临汾十大名胜建筑……

  这些独具特色的“小心思”,为小记者们的“书香之旅”增添了不少乐趣。小记者郑雨铜惊叹道:“与大城市的图书馆相比,临汾市图书馆不一定是最大的,也不一定是藏书最多的,但绝对是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图书馆。当外地游客走进这里,一定会被它所惊艳。”

  到了最受期待的自由阅读环节,小记者们欢欣雀跃地来到少年儿童阅读区,迫不及待地捧起心爱的书籍,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小记者任星颐说:“第一次走进市图书馆,我就深深爱上了这里。这里特别大、特别有趣,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主题,可以满足每个人的喜好。在参观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了解到许多家乡文化。我为家乡的图书馆点赞,为家乡文化‘打call’。”

  丰厚的馆藏资源、优质的读者服务,沉浸式的视觉享受……穿梭于“书海”之中,小记者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阅读体验。他们纷纷感叹,第一次走进如此高颜值、大规模的图书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以后会多多来看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力争成为家乡文化的小小代言人。

  记者 李静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