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一座座大型养殖企业闪亮登场,一栋栋标准化圈舍拔地而起,一户户规模养殖户脱颖而出……这一幅幅让人惊叹的“连环画”,源自于“十三五”期间我市推行畜牧业区域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强劲手笔。
畜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保障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市场有效供给的战略产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纽带产业,也是促进农牧民增收奔小康的重要产业。近年来,我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和“生态、循环、低碳、安全”发展路径,以调结构、转方式、提质增效为主线,以产业融合、企业联合、创新驱动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场、生态牧场和“三品”开发,科学统筹公共卫生安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全力构建“资源节约、产出高效、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
调优结构奏出“振兴曲”
“十三五”期间,我市按照“稳猪增鸡发展牛羊草食畜”的总体思路,以自然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合理确定养殖规模,进一步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实现畜牧业生产与资源环境相匹配,各项产业得到蓬勃发展。
紧抓机遇,生猪生产逆势而上。我市积极帮助本地生猪企业与国内大型生猪集团对接,因地制宜谋划生猪项目:先后引入天津宝迪、山西大象、河南牧原等大型企业落地生根,共计投入项目资金25亿元。出台《临汾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指导意见》,重点帮扶了一批生猪企业向标准化、规模化迈进。目前,全市共有生猪规模养殖场355家,其中大型规模养殖场127家、万头猪场25家,建成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5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1家。2018年,为稳定恢复生猪生产,我市出台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猪肉价格的通知》,先后召开生猪生产恢复专题工作会议、座谈会5次,落实能繁母猪补贴188.68万元,保险补贴2000余万元,发放贷款贴息85.82万元。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先后举办“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生猪生产恢复发展研讨班”“生猪生产恢复发展培训暨曲沃现场会”,开展技术服务10余次,全力推动养殖企业恢复生产。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全市生猪出栏117.3万头,已超额完成任务。
龙头引领,肉鸡产业独树一帜。全市目前有百万只鸡场2家,肉鸡规模养殖场118家。在国家级龙头企业汾西县洪昌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的辐射带动下,霍州、襄汾等肉鸡养殖大县大力开展肉鸡养殖,2020年,经深圳市供深食品标准工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洪昌公司旗下朝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鸡肉通过“圳品”认证,成为第一批代表山西走向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产品。与此同时,在蛋鸡产业的发展上,我市不断推动产品升级,目前已有多家企业通过了无公害认证。
加大扶持,牛羊产业齐头并进。“十三五”期间,我市共计投入“粮改饲”项目资金2302.85万元、家庭牧场项目资金470万元,完成“粮改饲”面积11万亩、建设家庭牧场11家。全市共有规模肉牛场75家、规模羊场218家、规模奶牛场19家。晋南牛新品种培育工程和晋南驴保种工程被列入省级项目。
绿色发展奏出“和谐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畜牧与绿色同步、发展与生态同行的理念,一手抓保供给、促增收,一手抓保环境、护生态,着力打造绿色畜牧业,蹚出了一条“节约型、循环型、生态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十三五”期间,我市共计投入畜禽粪污治理与资源化利用资金5130万元,完成413家养殖场粪污处理设备的配备和升级改造,编制了全市《畜禽粪污治理工作手册》,累计出动260人次,对2000多家养殖场开展了大排查。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97.55%以上,分别在洪洞县、曲沃县、襄汾县建成粪污集中处理中心3个,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8.23%以上,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全市现有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场2家,养殖场自有无害化处理井全覆盖,杜绝了病死动物乱扔乱埋现象的发生。
在养殖场加强源头治理的同时,畜牧有机肥企业成为新业态。位于洪洞县的山西晋丰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每天可处理养殖粪污300吨、日产沼气5500立方米。通过这种方式,养殖粪污、秸秆、大棚尾菜等循环利用率达到90%以上,大田作物使用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达到30%以上,农产品实现增值10%以上,有效解决了周边养殖粪污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养殖场周边农村人居环境。
规模发展奏出“致富曲”
从分散养殖到科学规模养殖,我市一大批千头奶牛场、万头猪场、大型养殖园区应运而生。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先进的技术、经营服务管理理念与现代畜牧业深度融合,成为我市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十三五”期间,全市畜牧业坚持“项目为王”,共计招商引资亿元项目19个、千万元项目27个。本土投资畜牧业亿元项目3个、千万元项目46个、百万元项目239个;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07亿元。在项目的引领和带动下,畜牧行业涌现出了汾西洪昌、洪洞牧原、浮山古桓牧业、翼城富华奶牛等一批优秀龙头企业。
养殖产业发展的同时,产业链条也在不断延伸。我市养殖企业不断探索肉蛋奶的加工价值,打造了“老关家肘子”“绿牧德品”乳制品、“霍山兔肉”“乾欣源”无公害鸡蛋等市场认可的品牌。
产业强带动农户富。“十三五”期间,我市仅靠“公司+农户”模式开办养殖场摘掉“贫困户”帽子的农户就达2万余户。
伴随着一个个项目的不断落地,我市畜牧业产值不断达到新高度: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全市畜牧业总产值68.2亿元。肉、蛋、奶的产量分别达到15.4万吨、8.9万吨、3.8万吨。生猪、肉牛、肉鸡的出栏分别达到117.3万头、2.7万头、1724.5万只,位居全省前茅。
站在新时代、迈向新征程,我市将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安全高效、生态循环、健康发展的现代化畜牧业,团结带领广大养殖户搭上增收致富的“快车”,“畜”势腾飞,再谱华章!
记者 贾晓梅 范韶华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