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敢叫僻壤换新颜

2020-07-01 10:21:4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光伏扶贫照亮富民路

大枣产业致富增收

移民搬迁安居乐业

电商扶贫拓宽富路

贫困家庭喜领分红

水土治理工程让全县荒山披绿装

  永和县位于晋西吕梁山脉南端、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东岸,国土面积1212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省深度贫困县。立地条件最差,25度以上坡地占到70%以上,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贫困发生率高,全县79个行政村,78个是贫困村;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576户17990人,贫困发生率34.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8个百分点;2014年全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1元,仅占全省平均水平的31.3%,贫困程度深、攻坚难度大、脱贫成本高,是全省深度贫困县中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有挑战才叫攻坚,有担当才能克难。永和县委、县政府不惧挑战、迎难而上,在这片浸润着红色血脉的大地上,打响了一场全党动员、全民参战的精准扶贫攻坚战。截至目前,累计脱贫78个村6474户17718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为0.52%,脱贫攻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党建引领 凝聚强大合力

  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指引下,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永和县委、县政府提升政治站位,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坚持以党建引领,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六个精准”,抓好“五个一批”,突出“三个落实”,强化“六个聚焦”,实现“一村一品一主体”、光伏扶贫、“一揽子”保险扶贫三个全覆盖,打出一套攻坚深度贫困的“组合拳”,探索出符合永和县情实际的脱贫路径。

  坚持高位推动。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打赢打好永和脱贫攻坚领导组的有力指导中,书记、县长齐挂帅,四套班子共参战,干部群众齐动员,建立起高效运行指挥体系。

  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关于坚决打赢全县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关于聚焦深度贫困集中力量攻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顶层设计指导全县工作。

  加强帮扶力量。省市县78名“第一书记”、79支驻村工作队、257名驻村队员真情结对帮扶,3326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实现帮扶“全覆盖”。

  创新活动载体。确定每月17日为“永和扶贫日”,创建9个“讲习所”,开展系列专题扶贫活动,不断提升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每周召开“知若图强、对标先进”分析研判会和现场观摩会,谈成绩、找差距、提对策、补短板,夯实了脱贫攻坚基石。

  引领产业发展。按照“龙头引领、组织聚力、农户参与、抱团发展”的思路,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设立了28个党小组和5个联合党委,带动作用得到凸显。

  精准施策 聚焦靶心发力

  脱贫攻坚是硬骨头,拔掉穷根是硬任务。永和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找准“穷根子”,开出“药方子”,铺就“金路子”,打出精准扶贫“组合拳”。

  “两金”互动。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整合各类资金、发放小额信贷,优先保障脱贫攻坚投入。2016年至2019年,全县累计统筹整合资金9.82亿元,实施项目627个;累计为3131户贫困户投放小额贷款1.86亿元,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源头活水。

  “两生”共赢。围绕生态建设和百姓生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一个战场打赢两场硬仗。大力实施生态扶贫“四个一批”工程,实现增绿增收互促共赢。通过参与生态扶贫工程,带动3981户贫困户年均增收6681元。

  “两保”并举。坚持把“一揽子”保险与兜底保障相结合,着力保障群众最低生活标准,解决产业风险带来的减产减收问题。“一揽子”保险扶贫实现全覆盖,累计赔付6597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3130万元、五保金1090万元、残疾人护理补贴189万元。

  “两基”配套。坚持把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水路电网得到彻底改善,打通民生工程“最后一公里”。

  “两房”同建。围绕“因地制宜规划、尊重群众意愿、灵活选择地点”的工作思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99户4198人全部入住,入住率达100%。危房改造8069户,地质灾害搬迁719户,保证了群众住房安全。

  “两扶”并进。聚焦特定贫困群体,着力实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破解支出性贫困,使贫困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累计资助10639人次1900余万元。认真落实“三保险、三救助”、“136”健康扶贫政策,防止病根变穷根。

  “两产”互补。立足资源优势,坚持因村制宜,大力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着力培育打造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出台了《“一村一品一主体”的实施意见》《“一村一品一主体”的操作细则及流程》,谋划产业项目147个,发展带动主体108个,“一村一品一主体”实现全覆盖,带动3482户贫困户年增收2000元以上。累计投入4.12亿元,建设2136座个户屋顶光伏电站、103座村级光伏电站和一座集中式光伏电站,光伏电站覆盖了所有行政村、光伏收益覆盖了所有贫困户。确保所有行政村在今后20年内,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

  “两德”同化。把道德银行与弘扬美德相结合,通过“十星农户”和“最美庭院”“最美乡村”“最美婆媳”等的评选,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自主脱贫、主动创业的内生动力,蹚出一条“子女孝心、村级关心、社会爱心”的“三心”孝善养老帮扶新路子。

  迎战大考 战“疫”战贫双赢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防控和决战完胜脱贫攻坚的“双重压力”,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一季度,全县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54亿元,同比增长32.9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1亿元,同比增长96.96%,提前两个月实现“双过半”。

  全力以赴“促就业”。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全县120家企业,复工复产率达94.8%。建立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协作机制,组织永和县好帮手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举办就业创业直通车现场招聘会。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外出务工就业贫困劳动力达5715人。

  创新渠道“拓销路”。充分发挥电商平台作用,拓宽销售渠道,保障农产品销售。开展“直播带货”活动,促销红枣、核桃、苹果、槐花等系列农特产品221.7万元。

  倾力服务“保生产”。开辟“绿色通道”,保障春播生产需求;深入开展金融扶贫小额贷款和精准扶贫企业贷款工作,发放贷款6876万元,为贫困群众和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全力兜底“稳保障”。对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进行逐户摸排,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及时发放低保、特困供养人员生活补助金,累计发放城乡低保、五保资金563.7万元,确保群众战“疫”期间基本生活有保障。

  永和县在严密防控疫情的基础上,陆续启动黄河一号公路主题公园、城中村改造、芝河治理、天然气下游产业等28个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182.67亿元,年度投资25.47亿元。按照“龙头引领、园区承载、集群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规划面积5.09平方公里。截至目前,累计投资达23亿元,入驻企业11家,预计年底可实现工业总产值6亿元,实现税收2.3亿元,解决就业600余人。

  行稳致远 开启壮丽新篇

  脱贫攻坚是一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歼灭战!是一场全民参与、全力以赴的攻坚战!也必将是一场艰苦卓绝、载入永和史册的必胜战!

  使命在奋进中彰显力量,号角在攻坚中更加嘹亮。永和县委、县政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深入贯彻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市委“一三四三”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样板县”、有机旱作特色农业“示范县”、全省能源工业“领跑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品牌县”的奋斗目标,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整行装再出发,砥砺前行奔小康,以全新姿态谱写永和更加美好的壮丽新篇! 

  (永和县扶贫办供稿)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