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香四溢喜丰收
枝繁叶茂核桃林
技术指导进田间
驻村帮扶在一线
大力发展蒲公英茶产业
2018年9月7日,省政府正式公告乡宁县退出贫困县。摘帽之后,乡宁坚持“四不摘”原则,按照“一个攻坚、四个提升、十大工程”的思路,全面打响脱贫成效巩固提升战。截至2019年底,共有未脱贫人口6户2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1%,脱贫成效得到全面巩固和有效提升。
乡宁县位于临汾市西隅,面积2029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175个行政村、1063个自然村24万人,是一个省定贫困县,脱贫摘帽前共有36个贫困村、112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8989名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20.12%。截至2017年底,3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累计脱贫10632户3735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84%。
县委总揽,对标对表,精准制定乡宁路径。2016年以来,乡宁对标对表,结合实际,编制了《十三五脱贫规划》,制定了《关于坚决打赢全县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出台了水利、交通、电力、教育、光伏等60个脱贫攻坚“乡宁方案”。召开誓师大会、开展百日攻坚,全力打好脱贫攻坚硬仗。摘帽之后,制定出台《乡宁县脱贫成效巩固提升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确保脱贫巩固提升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领导挂帅,一线攻坚,充分彰显乡宁担当。坚持领导带头、挂帅出征,引领带动全县党员干部下足“绣花”功夫。建立县乡村三级书记挂帅的脱贫攻坚作战指挥体系,各级领导干部一线工作、参战督战,确保脱贫“军令”坚决高效执行。加大财政投入、争取专项资金、撬动金融资金、搞好统筹整合,累计投入脱贫攻坚资金总额达12亿元。制定出台《脱贫攻坚干部履职考核办法》,定期考核通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脱贫责任压实压牢,脱贫过程扎实真实。
各司其职,协调配合,认真落实乡宁措施。2019年,对未脱贫的6户21人全部实行县级领导包联,坚持现行标准,统筹各类资源,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确保如期脱贫。同时,进一步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农村低保、临时救助机制,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返贫保险,代缴养老、医疗、补充保险,全面兜牢防贫底线。
挺纪在前,执纪问责,坚决树立乡宁作风。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为抓手,坚持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资金项目与干部作风相结合,紧盯“三个重点”组织开展多轮次的监督检查,主要查看“重点人”履职情况、作风作为、工作状态,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违纪违法问题;主要查看易地扶贫搬迁、扶贫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扶贫资金使用等“重点事”是否合法合规、规范高效;主要查看“重点环节”决策是否民主、宣传是否到位、程序是否规范、结果是否公开透明,是否存在优亲厚友、虚报冒领、强占掠夺、贪污挪用的问题。
认领问题,整改销号,切实做足乡宁成色。对照省委专项巡视及历次脱贫成效考核检查反馈等问题,制定整改方案、“两表两清单”,大打问题整改“歼灭战”。开展万名干部进村入企服务、脱贫攻坚工作“回头看”“十清零”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逐村逐户全面排查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整改取得实效。同时聘请专业机构,从第三方角度进行排查,对整改不彻底、资料不完整等问题进行再整改和再完善。
尽锐出战,全力攻坚,锻造过硬乡宁队伍。坚持党建引领,“抓党建、强三基、促脱贫”。选派37名事业机关干部到21个村任职,其中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村9个。选派到贫困村任职干部11名,其中10名大学本科学历、1名硕士学历,平均年龄36周岁,最小的26周岁,最大48周岁,均为基层工作经验3年以上干部,其中有5名村官,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配备了强有力的支部班子。全县调整35个驻村帮扶工作队,非贫困村工作组81个,共调整1076个帮扶责任人,村级帮扶责任人由1249人减少为745人,县直机关帮扶责任人由2408人增加为2772人,乡镇机关帮扶责任人由355人增加为563人。全县配备组织员112名,其中贫困村17名,进一步配强贫困村脱贫攻坚力量。
做实帮扶,提升成效,全面加强乡宁帮扶。全县35个驻村工作队,81个扶贫工作组,6个国有企业、41个民营企业、2个社会组织积极与贫困村和贫困户对接,出资出力,用心帮扶。全县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目标一致,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先后有驻村干部的先进事迹在市级新闻媒体宣传推介,在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移风易俗,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内生动力得到有力激发。
乡宁将大力弘扬“亮剑啃硬、务实担当、奋勇争先”的脱贫攻坚精神,树牢交总账意识,靶向推进问题整改,攻克最后的堡垒,以整改工作的实际成效推动脱贫成效巩固提升,确保2020年交好总账、“全面小康不落一人”。 (乡宁县扶贫办供稿)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