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清刚正在观察鸡枞菌生长情况
临汾新闻网讯 7月13日,汾西县团柏乡茶房村的赵清刚在大棚里采摘黑皮鸡枞菌(简称鸡枞菌)。他手里忙活着,喜悦写在脸上。望着一筐筐鲜嫩饱满的鸡枞菌,赵清刚激动地说:“没想到,这黑色鸡枞菌真种出来了!”
赵清刚是个80后小伙子,他创办了钰铭种植专业合作社。近几年在省科技厅的帮扶下,他陆续建成菇棚10座年产60吨鲜菇的双孢菇示范基地,现阶段从产到销一条龙,种植技术好、销货不发愁,还有效带动周边贫困户和剩余劳动力稳定就业。
可事实上,一个菇棚只能培育秋、冬两季,剩余的春、夏两季是空窗期,如何填补空窗期,让菇棚实现产能最大化?这两年,赵清刚可没闲着,他翻阅资料,实地前往江苏、山东考察,最终确定试种鸡枞菌。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以及鸡枞菌的市场需求,结合其生长习性,赵清刚决定在低温窑洞和普通菇棚分别试种。由此一来,鸡枞菌在基地里安了家。
赵清刚说:“鸡枞菌对温度、湿度要求严格,从5月份种下菌孢起,每天都需要到大棚里观察几次。”由于棚里高温高湿,他每次进去都会湿透衣服。菌菇的生长过程要求非常严苛,单是品相就能分为三级,且每一级的价格相差10元不等,最好的菌菇可卖到每公斤65元以上,市场需求量大。由此,赵清刚在种植上下了大力气。从栽培大棚的建池、消毒、种包、密度控制,每一个环节都不敢马虎,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稳定在85%以上。
“现在通过鸡枞菌的试种,在摸索中积累、总结种植经验,为明年大范围推广做铺垫。如此一来,也能增加村民就业时间。”展望鸡枞菌增收前景,赵清刚很有信心。他还盘算着继续探索通过实施产业帮扶、公司运作、村民入股、年终分红的模式使黑皮鸡枞菌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记者 祁欣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