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廉韵新风飘西董

2020-07-30 09:13:4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清亮的霍泉水穿村而过,幸福的小康路蜿蜒而至。在洪洞县明姜镇西董村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村“两委”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受到了十里八乡群众的称赞和好评。顶着酷暑,记者探访了这个备受关注的美丽村庄。

  廉韵文化营造文明氛围

  西董村是洪洞县移风易俗示范村,也是山西省第二批人居环境示范村。

  “霍泉水灌溉良田,水泥路通到门口,自来水接进各家,煤改气进门入户。”见到西董村党支部书记高月明时,他高兴地介绍起村民的幸福生活,“兴产业百姓致富,建广场活动筋骨,架路灯晚上敞亮……”

  “群众富了,手头有钱了,办事、过日子难免相互攀比。”高月明说,“攀比主要体现在各家的婚丧嫁娶、生日、满月等事情上,而且礼金逐年增加,老百姓心里有怨言,但人情礼往断不了,造成一些旧风俗屡禁不止。”

  2019年,为了改变村里的不良社会风气,高月明按照上级纪检文件和村“两委”班子商量,决定从实际出发,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实行移风易俗,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氛围。高月明的想法得到了明姜镇党委、纪委和洪洞县纪委监委的大力支持。

  经过精心设计规划和施工建设,村里往日的旧面貌变换了新容颜。漫步新建设的廉韵文化广场,一股清廉之风迎面扑来。这里,鲜花绽放、绿树成荫,集中央八项规定、名言警句、廉政诗文为一体的各类廉政文化标识牌,醒目地树立在廉政文化广场四周。村民在古朴的凉亭下聊天,在众多的体育器材间锻炼,跳广场舞的踏着舒缓的节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廉韵文化广场为村民营造了良好的移风易俗氛围。

  廉韵服务带来风清气正

  在建设廉韵文化广场的同时,还建设了廉韵服务中心。走进其中,如同在参观一座廉韵文化展览馆。

  “婚俗新风:自觉抵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不搞隆重仪式,不设豪华宴席,不用豪华车队……”“勤俭节约并不意味着让孩子在物质生活上吃苦受罪,而是要教育引导孩子尊重劳动成果,养成节俭习惯。”……在廉韵服务中心的墙壁上,贴着不少这样的宣传画,不仅内容醒目,而且极富教育意义。

  “廉韵服务中心设有宴会厅,服务于全体村民,旨在推行移风易俗,倡导节俭风尚,杜绝铺张浪费、摆阔气、讲排场的不良风气。”高月明介绍。

  为了规范婚丧事宜,西董村结合各级纪检部门规定及西董村实际,制定了一套办宴席的服务标准:人数规模不超过150人;议事帮忙人员为3人至5人;婚丧事宜操办时间为:喜事不超两天、白事不超三天;礼金不得超过100元;车辆使用不得超过6辆;正日子当天早上枣米,中午每桌饭菜标准不得超200元,烟不得超10元/盒,酒不得超30元/瓶。

  为了方便服务群众,廉韵服务中心的宴会厅内设有独立标准的厨房、事主洽谈室、红白理事会办公室、礼金登记室,并免费提供办宴席所需的灶具、餐桌、音响设备、投影仪等。

  “村民在这里办宴席,一方面节省了舞台搭建、厨具、音箱设备租赁等费用,一方面简化了办事程序。”高月明说,“最主要的是杜绝了满月、百日、周岁、十二岁生日、乔迁、升学等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

  两次婚事让人感受不同

  “老大的婚事是在自己家里办的,前后忙活了六七天,操心大、浪费多、花费也多,老二的婚事是在村委会的廉韵中心办的,一天半就结束了,两次婚事就一个感受:还是咱廉韵中心好。”谈到两个儿子的婚事,赵长青深有感触。

  2017年腊月初二,是赵长青大儿子结婚大喜的日子。“不能太小气了,别人有的咱也得弄个差不多。”搭舞台、找摄影师、找理事会,赵长青说,“那段时间,想到婚事心里高兴,办起婚事身心疲惫。”虽然是普通的庄户人家,但赵长青还是想着法儿要把儿子的婚礼办好,办一场事,花不少钱,瘦好几斤。直到儿子的婚礼结束,赵长青才长长舒了口气。

  “二儿子结婚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村里廉韵中心的宴会厅。为啥呢?省事!”赵长青介绍。

  2019年11月,赵长青开始准备二儿子的婚事。确定了日子后,赵长青到村委会领取了《操办婚丧事宜申请表》,如实填写了办理婚事的时间、参加人数等内容,经过批复、公示等程序后,赵长青是在廉韵中心宴会厅办事的第一人。

  “村里无论谁家有事,早上用塑料袋往家拿面条、拿枣米的人非常多,主家拉不下面子,只能任由宾客带,不仅给主家增加了负担,也养成了不好的社会风气。”赵长青说,“二儿子的婚礼上,村委会有监督人员,没有一人往家拿。”

  赵长青住在村委会旁边,二儿子的婚事办得简单而时尚,降低了饭菜、烟、酒等标准,一场婚事节省了5000元左右。而且根据规定,礼金不能超过100元,这不仅减轻了宾客人情礼往的开支,而且赢得了群众的称赞。

  示范引领带来文明新风

  “党员干部带头,监督落实到位,确保公平公正。”高月明说,一把尺子量到底,是西董村把移风易俗新风尚持续推行并得到老百姓认可的原因所在。

  “不良风气要从源头上开始刹,一律按照规矩和制度办。”高月明说,“宴会厅里第一次办事时,尽管提前做过宣传、打过招呼,可是当天还是有个别人拿着塑料袋想要往家拿米饭,我看到后马上过去制止,为了移风易俗,我得拉下脸面,刹住往日的不良风气。”

  在宴会厅办红白喜事,全程有党员干部参与,并且宴会全程接受村委红白喜事理事会的监督,确保婚丧事宜符合规定,杜绝操办过程中出现不符合规定的现象和行为。

  “这里是红白理事会办公室,主要是协调处理办事前后的各项事宜;这里是礼金登记室,上边是监控设备,办事当天还安排两人进行监督,确保礼金不超100元。”高月明说。

  2020年5月30日,村民李五平儿子的婚事在廉韵服务中心宴会厅举行,这是在宴会厅办的第四件喜事。李五平说:“在村里的宴会厅办事不仅操心少,而且场面喜庆又符合节约风气。”

  据了解,西董村廉韵服务中心的移风易俗风尚,引起了周边许多村民的关注和好评,不少村干部前来“取经”,并推行这一移风易俗的乡村新风尚。

  如今,在素有“水包座子莲花城”之美誉的洪洞县,西董村移风易俗的清廉之花,正在夏日的阳光下绽放并散发出沁人心脾的缕缕清香。

  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