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永乐乡松树坡村:乡村和谐富路宽

2020-07-30 09:14:4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仲夏时节,古县永乐乡松树坡村新修的水泥路宽阔平整蜿蜒而上,一栋栋农家小院错落有致“镶嵌”山间。村西头的四季棚里瓜香四溢,90后的王瑞瑞正高兴地摘着黄瓜。且不说满棚的黄瓜供不应求、销量喜人,这村里令人提气的变化就让她倍感振奋。

  筑巢引凤来

  90后的王瑞瑞和丈夫公培有原先都在县城上班。王瑞瑞还是超市资深店长,夫妻二人的收入非常稳定,对回村发展想法不大。原因有三点:一是村里空心化、老龄化严重;二是人居分散、地块小机械化程度低;三是基础建设差,发展动力低。

  直到去年冬天,村集体建设的草莓棚开园了,并承办了古县二十四节小寒草莓采摘节,那时候新上市的草莓个个娇艳欲滴,再搭配村民自制的草编果篮,引得现场食客开启“买、买、买”模式。一时间这场采摘节让松树坡村在全县名声大噪。

  这样的活动让王瑞瑞和公培有开始寻思,“只要谋对路,在广阔的农村也能大有可为。”如此一来,夫妻二人对大棚种植产生了兴趣。

  事实上,松树坡村承办采摘节也是“师出有因”,除了提高乡村的知名度,最重要的是谋产业引得“凤还巢”。今年年初,村“两委”和市妇联驻村工作队通过多次会议协商,决定通过承包的方式,带技术出租村集体大棚。

  这消息一出,王瑞瑞夫妻立马决定回乡创业承包大棚,并计划用合作社的方式运营大棚。

  万事开头难,承包后的大棚发展不尽人意,受疫情影响草莓销售遭遇瓶颈。这时,村“两委”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张淑丽迎难而上,采取优化项目、细化技术等精准帮扶措施让王瑞瑞一家拓宽经营思路,通过大棚轮作种植发展黄瓜、香菜等,帮助合作社平稳渡过难关。

  如今,王瑞瑞创办的祥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生意红红火火,不仅稳住了自家的收益,还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入园就业问题。

  能者管生产

  松树坡村的振兴还涌现出一批“睿智的田间管护人”,56岁的张正栓就是其中之一。既是第三村民小组组长又是党员的他,想出的管护办法应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

  2015年,市妇联、永乐乡党委政府开始帮扶松树坡村,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引领村民推广种植赤焰椒。张正栓是第一批参与者也是受益者。从最初种植3亩辣椒到如今拓展到8亩。连续4年的辣椒种植,锄地、栽苗、铺膜……每个环节需要用工几时,他都能轻松脱口而出。

  今年,村集体流转村民200亩土地用于发展谷子和高辣品种辣椒种植。关乎到村集体的产业,若因管理不当没了收益,村“两委”也没法跟村民交代。管理村集体的特色产业,必须得找“有责任心”的村民。张正栓凭借细心务实的作风得到了村民的信任。

  张正栓道出了“管理经”。他说,村集体经济用工办法一般都是“打日工”。可这样的管理办法,衍生出很多问题,诸如村民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即使偷工耍滑也没人监管。若采取粗制滥造的管理办法,自然会导致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利。这也应了“种地不比其他,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他以种植辣椒为例,把50亩土地分为5个小组,以“购买式承包制”的方法,把辣椒田间管理工作(从种到收)分配到小组,并制定标准,所有的管理工作都按照标准执行,未达到标准的小组义务返工,若人为因素管理不当导致辣椒枯萎,扣除相应工资。最初在栽辣椒苗时,真遇见了“偷懒者”,导致辣椒苗存活率低于80%。“严厉”的他立即让该小组返工重来。严厉的管理换来了村集体经济蒸蒸日上。

  和谐富路宽

  几年来,松树坡村实打实的变化增添了村民幸福的底气。对此,于明燕最有发言权,原先出门就是杂草丛,一到夏天臭气熏天。现在她走出家门口便是绿意葱茏的文化广场,在风景如画的广场上带娃、赏景、休闲,真的是太惬意了。在驻村工作队的组织下,村里还组建了巾帼锣鼓队和舞蹈队。农闲时,大家伙儿都凑到一起敲锣打鼓。

  好生活还不止于此。今年他们改建田间道路1.94公里、硬化街道1600平方米。村民积极投身家乡建设,既美了家乡又通过务工挣钱鼓了腰包。现下,松树坡村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中药材。村民自发组织采摘青翘。徐勤茂每天一大早骑着摩托到山上采青翘,多少年他从没像现在这样舒坦,在他看来村里的路畅通了、干活也便利了,自然心情也跟着大好。好心情带来好收益,徐勤茂手快心细,每日采回的青翘都是圆鼓鼓一大包,周围邻居瞅见了也积极讨教采摘秘诀……在致富路上,大家伙儿齐心协力共同绘制一幅收获的美丽画卷。

  盛夏骄阳下,美丽的松树坡村到处都是繁忙的景象,有深入山林的采摘人、有特色种植的开创者还有家乡建设的守护人……这里村民勤奋务实、踏实能干,每天都在上演乡村振兴的故事……

  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