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臣南河村民的幸福生活

2020-08-27 08:51:5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村西边,涝河水滋润良田;道路旁,各色花竞相开放;阡陌间,瓜果菜香飘四野;山坡地,经济树满目苍翠;荒河滩,改造成集体农田;小河水,哗啦啦流进庄禾;村庄里,古建筑古色古香;广场上,乡亲们伴乐起舞;农家院,欢声笑语夸赞丰年……这就是浮山县北王乡臣南河村村民“世外桃源”般的幸福生活。

  “近几年,村里有了集体经济,用工优先考虑贫困户,不用出远门,年年都有活干。”初秋时节,见到村民邓伟国时,他这样高兴地说,“靠着党的好政策,咱手里也有钱了!”

  在臣南河村,提到邓伟国,人人都称赞他的勤劳。然而,勤劳的邓伟国由于没有劳动技术、年龄偏大等原因无法外出务工,2014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随着臣南河村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邓伟国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每年可获得万元左右的劳动收入。

  “我身体还可以,干小工也没啥问题,前两年村里有工程建设,用工优先考虑本村人,尤其是像我这样能干活的贫困户,可是没想到,照片都照好了,最后合同没签成。”邓伟国说,“多亏了村里有了集体经济,每年都能找到活干。”

  臣南河村位于浮山县城西北4.5公里处,全村总面积4.86平方公里,耕地2482.17亩,人口201户544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350人。这个村曾是周边有名的上访告状村,村委会办公环境差,村容村貌差,“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却没有集体经济”。近年来,在村“两委”班子的努力下,经过科学规划及开发建设,臣南河村建起了村民文化广场、村卫生室、农家书屋、村民文化娱乐活动室等;进村道路进行了拓宽、硬化、绿化、亮化和净化;安装了太阳能路灯60余盏,修缮了排水沟,修建了垃圾池、免费给村民发放垃圾桶;实施并完成了农村厕所及低压线路改造,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村容村貌变了,贫困户的面貌也跟着发生变化。脱贫攻坚工作开始后,我们村‘两委’班子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并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因地制宜,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村党支部书记鲁青海介绍。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臣南河村结合本村实际,大力实施了特色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八大工程二十项行动。268亩荒山荒坡全部予以退耕还林,栽植了梨树、花椒木、冬枣树等经济树种;实施易地集中搬迁28户92人,实施危房改造10户;与包联企业江苏商会签订劳务输出协议,通过公司带动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2018年底,臣南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全部脱贫。

  “村里组织了免费的技能培训,不少人都‘持证上岗’了,我年龄比其他人大点,一直觉得我家脱贫是个大难题。”邓伟国说,“外出务工没人愿意要,干技术活儿咱不行,年轻人干的体力活儿咱身体又怕吃不消,幸亏村里有了集体经济,让我不出远门就能有活干。”

  谈到村里实施的工程和集体经济,邓伟国掰着手指头算起收入来,2016年村里实施荒滩地改造,那年的劳动收入比前两年都多,超过了一万元;后来村里修桥、修路,还给村集体土地负责浇地、栽种、看护等工作,每年有8000元左右的收入;今年村里开始建设养殖场,务工收入已经超过9000元了;老伴儿有时给村里负责打扫卫生,也会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

  “邓伟国是我们村依靠勤劳脱贫增收的典型,近年来我们大力开展集体经济建设,成立了臣南河村农业综合生态开发有限公司,探索出了‘支部+公司+农户’的扶贫模式,只要不懒就安排活儿干,只要勤劳不出家门就能赚钱。”鲁青海说。

  邓伟国的小院里收拾得干净利落,枣树上满树的枣儿,颜色正在渐渐泛红,院中种着西红柿、茄子、南瓜、豆角、葱、胡萝卜等各类蔬菜,邓伟国老伴儿说,春天种,夏、秋、冬三季都有菜吃。

  “村里年年都有活儿干,我们身体都不错,每人每月还有100余元的养老金。”邓伟国说,“村容村貌变好了,村里有了集体经济,村民也跟着富裕了,我们也在好政策的帮扶下依靠劳动赶上了小康生活的步伐,以后的日子还会越过越红火!”

  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