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谢职刚:返乡创业富万民

2020-09-03 08:52:3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5年前,他放弃太原精心经营的企业,回到故土吉县创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把果树枝、畜禽粪便等变废为宝,制成高效有机肥,改善土壤有机质,闯出了一条种植、养殖、加工于一体的绿色循环经济。

  他叫谢职刚,是土生土长的吉县人,也是山西润年同创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初秋时节,记者见到了这位有胆识和魄力的年轻人。

  难舍故土情怀

  “吉县有28万亩苹果,一次回家看到家家户户门口、果园里处处堆放的果树枝,就想着能不能给家乡做点什么,让这些影响村容和环境的废弃物实现循环利用。”提到返乡创业的想法时,谢职刚这样介绍。

  产生这样的想法后,谢职刚赴外地就果树枝加工利用情况进行了多次考察。为了引进先进技术,他还专程赴新加坡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得知谢职刚要返乡创业的想法后,不少在太原的同学和朋友都劝他放弃这个想法。

  创业的艰辛,谢职刚体会颇深。2003年,从国家法官学院毕业后,他在太原开始创业,经过多年摸爬滚打,经营起了属于自己的公司,拥有了外人羡慕的事业。顺风顺水的时候想要回乡创业,许多人都难以理解。

  “人们常说,故土难离,我返乡创业也是想回报养育了我的这片土地,想让家乡更多的群众从我的创业项目中得到收益。”谢职刚说,“得知我下定决心后,身边人才放弃了劝说。”

  从那时开始,谢职刚经常带着家乡的果树枝外出奔波。一方面外出考察,一方面联系山西大学生物实验室、山西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了解相关技术设备和有机肥加工技术。

  “有朋友曾开玩笑说,别人外出带的是知名度很高的吉县苹果,我外出带的却是废弃了的果树枝。”谢职刚介绍,“我当时告诉他们,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家乡的土地更肥沃,让家乡的苹果更香甜。”

  2016年7月,谢职刚注册资金300万元,成立了山西润年同创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并制定了发展规划:一年试验,两年示范,三年带动。

  经过几年的发展,谢职刚和他的有机肥项目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有机肥项目带动社员475户,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重点试验示范户104户,带动吉县柏山寺乡240亩实验基地,东城乡2163亩推广应用基地,文城乡500亩有机肥示范基地,辐射全县百余座苹果示范园,带动农民亩均增收500元左右。该项目还获得农业废弃物制造有机肥发明专利、废碎机设备实用型专利、商标及外观设计等3项国家专利。

  节本增效提质

  “苹果收获后,我们又要开始忙碌了。”谢职刚说,“我们生产的高效有机肥主要帮助果农实现节本增效和提质增效,使果农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果树、蔬菜等农产品的品质。”

  在位于中垛乡安坪村的厂房里,工人正在对各类生产设备进行检修,准备秋季用的有机肥料则有序地堆放着。采访中,谢职刚的电话多次响起,他笑着说,秋收快到了,是咨询有机肥的农户和企业批发商。

  “企业开始运营后,周边大多村民把堆放的果树枝运来换成了有机肥,既避免了果树枝乱堆乱放影响环境,又为群众提供了有利土壤有机质改善的农家肥,一举两得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谢职刚说,“冬季和夏季是果树修剪的季节,也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

  辛勤的付出之后是丰硕的回报。谢职刚的有机肥企业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和推广,也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良好口碑。2017年,谢职刚参加了由共青团中央举办的“全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全国优秀项目奖。2018年,该项目通过国家农业主管部门检验检测,获得省农业部门颁发的国家有机肥肥料登记证,许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合法推广销售。

  近年来,谢职刚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项目考察学习团50余次,向前来参观的嘉宾介绍了吉县初步形成的种、养、加工企业有机衔接和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吉县模式”。吉县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新模式、新路径及农业废弃物生态良性循环经济得到逐步推广。

  惠及家乡父老

  “使用有机肥生长的水果不仅口感好,而且品质高,夜晚用手电筒一照,苹果果身的透光度特别好,与其他苹果的照射效果完全不同。”安坪村果农强怀立介绍,“许多有经验的果商来了会直接选择有机苹果,而且比其他苹果价格还高。”

  今年57岁的强怀立有13亩果园,他从1993年开始种植苹果,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对苹果品质优劣的判断方法,也享受到了有机肥给他带来的实惠。山西润年同创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在安坪村落地后,不仅解决了周边果树枝堆放给果农带来的不便,而且通过果树枝条兑换有机肥,节省了生产成本,改善了土壤结构,还提升了苹果品质,增加了果园收入。

  “一亩果园一年产生350至400公斤果树枝,按照全县的果树种植面积算下来,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谢职刚认为,“这个造福于民的产业前景非常广阔。”

  如今,谢职刚还通过知识产权及技术转让的方式,辐射带动乡宁县建设年产量5万吨有机肥生产厂一座,隰县有机肥生产厂一座、大宁乡昕水镇有机肥生产厂一座。同时,该项目还辐射到运城市万荣、陕西省大荔、蒲城、洛川等地,开始了大面积推广。

  “我们企业负责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工作,免费为他们提供有机肥,聘请专家实地讲授种植技术,并且负责他们果园苹果的销售,今年果农的苹果已经找到了‘婆家’。”谢职刚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扩大企业规模,让更多废弃果树枝等变废为宝,实现吉县有机苹果的规模化种植,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

  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