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红潮采摘桃子
临汾新闻网讯 “瞧瞧,这鲜桃,个大还均匀,一条枝干尽是果子,今年又丰收了。”浮山县东张乡尧头村种桃大户尹红潮忙得很,一边联系日工摘桃装筐,一边在十多个客商中筛选实力买家。
那么,尹红潮是个什么样的人,桃园如此“受宠”?他是尧头村第一批“种桃达人”,依靠出色的种桃技术,他家生产的桃子个大、香脆、甜度高,深受消费者欢迎。
9月21日天一亮,尹红潮就赶到了桃园,他瞅着满园红彤彤、水灵灵的鲜桃儿,心里舒坦极了。站在一旁的原驻村工作队队长吉东发激动地说,“整整5年了,桃王九九这个产业稳住了,农民脱贫致富有保障了。”
5年前,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尧头村发展桃王九九种植。今年,尹红潮11亩果园能产出鲜桃2万多公斤,以目前果商收购价计算,预计纯收入超过8万元。
尹红潮自信地说,这些天客商的电话都来了十多波,他们通过观看视频、图片,都相中了园子里的桃子,有的要给定金,有的要付全款。这虽是好事,但对咱来说信誉为先,不能含糊更不能应付。要对客商负责,确保每一颗桃子的品质。
走过尹红潮的桃园,便是尹治河和尹治良两兄弟的桃园。那么,这两兄弟又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俩堪称“学习达人”。虽已年过六旬,可是钻研种桃技术的劲头丝毫不输年轻人。这天,他们也待在园子里,一来是等提前约好的客商,二来是了解别的桃园的行情。这桃子收获季也是种植户的“高考季”,辛勤耕作一年,种桃是否用心,产量和品质是最好的答卷。
先说66岁的尹治河,种植桃树才4年,与其他农户相比较,同一品种的桃树,同一树龄,他通过科学管护,无论是桃树茁壮程度还是桃子的产量都明显优于其他农户。究其原因,尹治河告诉记者:“学习是王道,种桃的门道深得深。咱村有福气,驻村工作队是市农业农村局的技术骨干,咱有啥不懂的可以随时请教。”现在,只要有农技培训,他场场不落,每天还借助智能手机关注种植能手,时时开启线上学习。
哥哥尹治河爱学习,60岁的尹治良爱搞创新。种植6亩桃园的他,将园区的桃子分为三个系列,早、中、晚熟品种都有,如此一来,他实现了从5月到9月份都有鲜桃可销,月月有钱赚的目标。
再往村东北头走走,便是祁永军的桃园。祁永军是全村第一批发展桃园的“带头人”。5年前,尧头村来了“智囊团”,村里的蜕变有目共睹。大刀阔斧改面貌、因地制宜引项目、广开渠道促增收……市农业农村局驻村后的连环动作,让村民倍感震惊,那时,吉东发还是市果桑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有了果树“行家”的带领,村民看到了产业“向上向好”的希望。
“连片推进桃园规模化种植,有专家进行果树种植培训;桃子品质有保障,销路不发愁。”这是好事,村民却犹豫了。
祁永军实在爱学习,自家有桃园。他第一个站出来,成立了浮山县尧盛桃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市场+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带动模式,涉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带领果农“抱团”闯市场。
从合作社成立之初到现在,科学管护成了全社户户看重的必修课。去年8月,崔为宁担任尧头村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有了前任打好的基础,他更是竭尽所能握紧接力棒,把村子的发展大旗扛起,为村民宣讲政策,着力发展品牌,全网互动联系电商。现在全村以合作社为中心,全力以赴规模化发展桃园,村庄面貌发生巨变,老百姓的精气神也被提起来了,贫困户积蓄能量,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杨云是村里公认的“奋斗达人”。“咱基础差,就要活到老、学到老。”杨云兴奋地指着桃园说,自家的果园发展到8亩,今年预计收入3万多元。
桃园铺就了发展路。现在尧头村850亩耕地,已经发展桃树面积460余亩,其中集体桃园211亩,户均桃树达3.5亩。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19户直接经营种植桃树,21户流转土地到村集体发展集体桃园,5户常年在桃园进行务工增收,经过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桃果产业稳了,农民有了收益。
去年,浮山县确立桃王九九为全县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在东张乡发展桃树面积5000余亩,打造全省晚熟品种桃的最大优势产区,截至目前,全乡桃树已挂果面积达2000余亩。
桃子红了、农民乐了,产业稳了,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如今尧头村涌现出一大批“致富带头人”“种桃达人”“学习达人”“奋斗达人”,他们靠着奋斗加实干向幸福生活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记者 祁欣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